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史知识>> 政治史>>正文内容

亲历者讲述莫斯科被围困的日子:零下2度忍饥挨冻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原标题:二战亲历者向本报讲述莫斯科被围困的日子——莫斯科挺过来了……

1941年,纳粹德国发动“闪电战”,迅速逼近苏联的心脏莫斯科。战争阴霾笼罩下的莫斯科,高射炮直指天际,街上满是路障和反坦克壕,窗户上贴着防碎胶条。俄罗斯知名建筑专家、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伊·格·比留柯夫的童年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度过的。如今,70多年过去了,但比留柯夫对战争的回忆、对战士的敬意却丝毫未变。当记者问及这位84岁高龄的老者,莫斯科人民是如何靠着每日人均400克的黑面包配给活下来时,比留柯夫的回答很简短:“靠信念——莫斯科能挺过来,我们能赢!”

母亲为前线捐嫁妆

1941年,在德军猛烈攻势下,苏联迅速进入战争模式,大规模动员志愿军和后备役奔赴前线。“那年10月,不同年龄的男子手提肩扛行李包,来到‘季那摩’车站整编待发。这一场景至今历历在目,”比留柯夫回忆道。

男子上前线作战,妇女和儿童也在后方以自己的方式支援抗战。比留柯夫和他的母亲为两个社会团体——“保卫祖国基金”和“给前线的礼物”工作。比留柯夫至今记得,在每天面包只够吃半天的日子里,母亲却毫不犹豫地把家里的6套银餐具捐给了“保卫祖国基金会”,那是她结婚时的嫁妆。她还向“给前线的礼物”捐赠了2个毛纺帽垫、2双毛手套,连比留柯夫父亲留下的装着烟丝的荷包也被捐掉了。

“那时我们就是这样,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这不是口号,而是植根于我们意识和心灵深处。所以,为前线捐物资,是如此自然而然的行为。即使挨饿也不会想到用这些家当换面包吃。”

点起炉灶取暖睡觉

在防空警报每夜响起的1941年,躲避空袭成为一门必修课。老人至今还对莫斯科民众如何躲避轰炸记忆犹新。“大伙被要求疏散到地铁里躲避空袭,队伍提前1小时就在马雅可夫斯基地铁站集结完毕。妇女、儿童和残疾人被安置在站台,其余人则被安置在隧道内,每个莫斯科人都带着个包,里面塞着文件、枕头、被子。”

冬季到了,1941年的严寒,比以往更猛一些。那段日子,比留柯夫和母亲在自家楼房地下室躲避空袭,如此一来免去了步行前往地铁站避难的麻烦,但也增加了几分危险:一次炮弹就落在比留柯夫家附近,巨大的冲击波将4层窗户全部震碎。等危险过去,母子俩赶紧从地下室出来,用木板和杂志修补玻璃窗,否则寒气会把室内的一切都冻上。“更糟的情况是,袭击还破坏了变电设施,水泵停运导致供水中断,取暖也因为缺煤而告急。好在当时天然气还没断,于是每天晚上我们就把厨房门敞开,点燃所有炉灶取暖睡觉。全靠那样,室内温度才得以保持在零下1—2摄氏度。”

画出仅存的父亲照

 

1945年,战争的严寒终于过去,胜利的阳光普照大地。比留柯夫清楚地记得,5月9日那天,他和母亲从凯旋广场步行到马涅什广场,整条高尔基街大都被欢腾的人群所占据……不过比留柯夫却为一件事发愁:他身边居然没有一张父亲的照片。

 

比留柯夫的父亲是军人,共产党员,曾在苏联科学院工作,战后没有回来。而在战争年代,由于有人威胁向德军告密,所有关于父亲的照片都被他和母亲焚毁了。这成为母子俩心中的一大遗憾。

 

一次偶然的机会,比留柯夫从一张集体照上找到了父亲,那是一张人头大小不足3毫米的照片。图像的模糊,没有难倒“思父心切”的儿子。比留柯夫凭着对父亲的记忆,手绘了一张父亲的画像,再在一位朋友的技术处理下,把照片艺术性地修饰、加工、放大,成为现在他手上仅存的一张父亲照。比留柯夫告诉记者:“如果父亲还活着,我会感谢他和母亲教会了我做人的品质,这些品质至今仍影响着我。”

 

对于包括父亲在内的所有老兵,比留柯夫心中充满感情:“每个老兵都是一段传奇,我请求年轻人记住他们。因为没有记忆,就没有祖国,也没有强国。” (本报莫斯科5月7日电)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父亲|母亲|莫斯科|前线|留柯夫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