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历史论文>>正文内容

谈谈高三历史基础复习与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 要: 如何更好地做好高考历史的复习工作,将历史基础复习与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是关键。作者提出,可从历史教材、主干基础知识、能力与方法的统一及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练习的把控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高三历史 基础复习 主干知识 教学方法
  文综历史考试学生普遍感觉历史题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选择题似是而非的题目较多,感觉无从下手,细究起来,又回到我们经常的认识,如何抓基础和培养能力,因为大部分题目仍旧考查的是对基础事件、概念的正确认识,问题是许多高三老师都注重双基的训练,为什么学生还会出现此种困惑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做到基础复习与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
  一、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实现能力的提高。
  基础与能力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复习时不能基础是基础,能力是能力,将两者脱节。相反,结合并非“1+1=2”那么简单。落实基础,但要挖掘基础的内涵。高考越来越强调历史能力的考查,但没有知识为载体,没有基础知识为依托,能力将成为空中楼阁,高考试题虽强调能力,但仍有许多源于教材。仍需精读教材,甚至要逐字、逐句、逐段地反复阅读,同时要多思考,弄清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考试或是高考时要比较清晰地记起试卷涉及的每一个知识点,并准确再认、再现每一个知识点,从而将它们用文字准确表达出来。
  教材是平铺直叙的,是一种平行系统,而命题的思路变成了专题形式,是一种立体系统。因此,高考历史复习不仅要点线面结合形成知识网络,而且要在此基础上拓宽、挖深、抬高,形成立体知识体系。
  高考对考生的考查一般都是基于一定历史现象中的,虽然常常不是教材所采用的历史现象,但往往会与教材的现象内容有质的相通。历史教材中,对历史现象联系的叙述,显而易见,有较明显答案的,被称之为“显性联系”,但更重要的是发掘称之为“隐性联系”的知识,就是我们常说的历史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教材中,隐性问题是对显性问题的深化、概括、比较、系统化,显性问题只有通过隐性问题才能提高其自身的价值。因此,要充分抓住历史现象的显性联系,发掘知识内容之间的隐性联系,这样就能提高应对高考的在新情境下考题对能力的考查。
  二、把主干历史基础知识的复习放在第一位。
  主干历史基础知识是有关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重要典章制度等的知识,是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知识。主干历史基础知识是高考考查的高频点。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按知识的构成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过程或内容、影响或意义等)一一落实主干基础历史知识。第二轮复习(通史复习)时,要按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将主干历史基础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构成知识体系。如按文明发展、整体发展、现代化发展、阶级斗争发展等线索,构建两个或三个知识体系,那当然是最理想的。冲刺复习阶段,要注意在联系现实(含时政热点)的过程中重温(巩固)和运用主干历史基础知识。换句话说,狠抓主干历史基础知识是历史复习每个阶段都不能掉以轻心,而要始终如一地认真对待。
  能力培养只有与历史主干知识的复习相结合,从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比较相类知识的异同点,这样不仅有利于掌握知识,而且能提高历史逻辑思维能力,达到高考所需的论证表达能力的要求。比如,当认定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最重要的主干基础知识后,在复习这三大问题时,就要注意三者间的联系与不同,力求既快又好地掌握知识。在准备通过练习加深知识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时,则应更多地依托这三大问题的知识的掌握。这样安排,可达到“一箭三雕”的目的。
  三、把抓基本能力和抓基本方法统一起来。
  方法是能力的外显,能力是方法的内蕴。从理论上说,二者是有区别的,但在高考历史复习过程中可合二为一。一般来说,主要应通过方法的掌握与运用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现阶段,特别要注意通过掌握和运用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的方法,促进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得出相应结论能力的提高。
  “教是为了不教”。面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我们不能简简单单传授给他们教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他们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传授学习方法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对教材知识把握的方法,又有审题、解题的方法。
  如怎样更好地把握教材:中国古代史可以以章节为单位,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和文化等五个方面着手,把握每个时期的内容,这样将教材内容进行分解,由点到线,由线及面,做到点线面结合,可将知识由细变粗,从微观入手到宏观把握。通过这种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将教材由厚变薄,既可以引导学生克服对教材知识多而产生的厌倦心理,增强学习信心,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并凌驾于教材之上,再从细微之处把握教材,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进得去出得来”。
  在平时历史考试中,题意的理解、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表达能否达意往往成为衡量学生成绩高低的关键。在审题、解题能力方面,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解题方法给予贯彻,如在试卷的评讲中,尤其是材料题,引导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握材料内容、材料信息,并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把握,还必须对设问的问题着手分析,审清题意,在思路的整理和文字表述能力和答案组织、规范等方面必须加强指导?作答时要尽可能使用学科的专业术语,不能使用自己创造的语言、概念及社会、家庭流行的俗语,等等。通过这样有效的指导,力争将非智力因素的失分降到最低程度。
  培养学生依托课本内容或基础知识网络体系进行自我设计和解答练习题的能力。即学生依托课本知识为材料进行出题、解题的训练,并通过课堂讨论,以期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的黄金结合的目的。
  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能稳固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提高其各类考虑历史变化的常识能力和解题的思维能力,为其在高考中能发挥出更高的水平,取得更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对学生练习训练的把握是关键因素。
  为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要准备充分,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用语力求精练,讲解历史知识、历史概念要准确到位,文字表述要语言准确,逻辑性强,避免用语繁杂、冗长。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将培养学生的能力寓于平时的教学过程之中,真正做到事半功倍。通过这些方面的学法指导使得学生不仅懂得如何做,更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以此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结合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看,我认为日常训练时,量不在于大、知识不在于深,而在于以夯实基础知识为根本,找准问题的切入点为平台,以解题能力的提高为目标。“平时的训练是高考的试验场”,培养、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精选、精练、精讲、精评就显得尤为重要。精选、精练对我们平时训练的试卷的组织工作提出了高要求,在“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备考前夕,高质量的试卷非常重要。在试卷的组织方面,既要避免重题、针对性不强的题型,又要注重题型是否与高考配套,既要注重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又要融合各科知识。面对大量信息卷,对信息卷进行必要的筛选、剪切、粘贴,对资料和信息卷不断进行选取与整合,是很必要的。此外,还可以进行大胆尝试,综合各地信息卷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自主命题,以真正有效应对高考。对每一次的训练还必须做到精讲精评,对试卷上出现的知识点,力求紧扣教材,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把握,以便更好地回归教材,做到能力与基础的统一,从而达到高考前练兵的目的。
  总之,要在高考中发挥出较好的水平,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基础复习与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是考生在文综历史考试中有良好的表现,取得理想的成绩最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学历史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福建基础教育研究.福建教育学院.
  [3]黄仁贤,涂怀京,主编.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与当代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基础|历史|能力|知识|教材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