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初政论文>>正文内容

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课堂学习(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从而有效地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笔者就生活化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在合适的条件下,每个人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生活化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增强感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发散思维,主动参与教学,为后续学习开启兴趣之门。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呢?笔者认为可以运用事例、音乐、漫画、小品、辩论、游戏、竞赛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但要做好以下几点:
  1.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学习生活是学生整个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习生活中学生感受多、体会深、认识实。例如在教学“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这一章节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初二学生小勇家境困难,母亲常年生病,父亲外出打工挣钱。由于该生先天口吃,再加上学习成绩不理想,因此父母决定让其辍学,学校也没过问此事。请问,小勇还能回到课堂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材料贴近学习生活实际,所以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高、气氛浓。学生从义务教育的含义、特征两方面展开,指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在义务教育中各自应承担的义务,以及小勇应怎样珍惜权利和履行义务。情境产生的效果,不仅是为材料中小勇出谋划策,而且对一些厌学生也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2.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学生来自不同的社会层次,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接触不同人物,有不同的经历。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分析、总结,是创设情境的源头活水。例如在教学“用智慧保护自己”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呈现一幅图片(一名学生正在被敲诈),不直接问:“该怎么办?”而是先呈现学生生活中常用的三种不同做法,具体如下:小花:遇到敲诈,乖乖地给钱,人身安全最重要,为此默默承受,遇上这种不幸的事,算自己倒霉。小兵:遇上敲诈,要态度强硬,坚决不给,不怕他。小强:碰到敲诈,要灵活点,可以先给他,事后叫几个“哥们儿”想“办法”找到那个敲诈者把钱“要”回来。并设置这样几个问题:你同意谁的做法?(不同意一方代表陈述反驳的理由)既然这三种做法都不妥,那么你觉得正确的做法是什么?通过创设这样的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情境,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暴露出来,而且不同的思想得到碰撞、激荡和交融,使教学内容从静止的纸面上站起来,增强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正确认识事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贴近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在这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里,思想品德课教学要突破课堂时空的局限,将与学生平时切合十分紧密的社会生活实际在课堂上再现出来。如在教学“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这部分内容,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首先放映“大气、水、海洋严重污染、沙漠蔓延,长江特大洪涝灾害”等这样一组剪辑录像镜头,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使环境问题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对“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有较丰富的感性认识,教师再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环境问题呢?同学们身边还有哪些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危害?”这样,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被充分调动起来,探求新知的兴趣油然而生,学生对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
  二、实践现实中的生活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经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思想品德课的终极目标是“行”,是实践,是将认识和觉悟外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本课程的“实践性”,要求“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了很大改革,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关注学生发展。那么,教师如何抓住这一契机,做有心人,对教材丰富生动的内容进一步深化,指导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呢?
  1.开展社会调查。开展社会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开发。社会调查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也可以是学生组成小组或个人调查,可以通过上网、图书馆查阅资料、走访相关人员、问卷调查等方式搜集所需资料。如在教学“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的前一周,笔者让学生对家庭用水情况和当地水资源利用和污染情况进行调查,他们或针对自家用水情况进行记录,或沿着河道观察取样,或进行走访调查……调查后所收集的资料相当全面:有关于自己洗手中间浪费水的情况,有农村灌溉不合理浪费水资源的情况,有关于家庭与家庭用水量比较的数据,有关于家庭用水可重复利用的建议,还有学生上网查找了昆山地区河道水质报告,等等。
  2.开展活动课。开展活动课不仅能使学生深化对思想品德内容的理解,还能使学生感到思想品德课不是空洞的说教课,相反它很实用。思想品德课程中提出的一些观点会因活动课的开展而渐渐深入人心,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行为。开展活动课的媒介可以是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画廊、德育处和团队组织的各项活动,如“校园文化节”、“手拉手献爱心活动”、“服务社区日”等。开展的形式可以是辩论、参观、表演、体验等。例如可结合教材中“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这一主题,在年级中发起“为建设绿色校园献计献策”、“绿色校园设计方案评比”等课外活动,并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出的倡议,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减少污染,回收废旧电池”活动。
  当然,教师在活动设计时应适应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如活动形式能否吸引学生参与,活动内容能否引起学生关注,活动组织能否考虑到学生学习特点,等等。尤其要由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进而深入活动实质,即活动内在价值的实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是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和让学生实践现实中的生活,以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主动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在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并将这些认识和觉悟外化为实际行动,实现“知行合一”,最终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让学生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生活赋予教学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生活也使教学精彩纷呈、生机盎然,生活同时成了教学最大的动力,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生活化教学给思想品德课教学涂上了“七色彩虹”,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熠熠生辉,也将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永恒的追求和动力。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生活|教学|活动|学生|思想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