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本素材>> 文化生活>> 第四单元>>正文内容

诚信:齐家之道 立国之本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诚信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备受儒家推崇的基本道德规范。“诚”与“信”词义虽有区别,但从道德角度看,二者则是同义等值的概念,故许慎在《说文解字》云:“诚,信也。”“信,诚也。”说明“诚”与“信”可以互训,基本涵义都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诚”与“信”合起来作为一个词“诚信”,“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人具备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人内在真诚的外化。“诚”侧重于“内诚于心”,是个人内在的道德体验;“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是人们外在的准则、规范。于是就形成了一个由内而外,内外兼修,内涵丰富的词汇,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儒家在天人合一的构架下讨论“诚信”问题,把“诚”看作是天道的本然,人道的必然,事物存在的依据。《礼记?中庸》就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诚”是天的根本属性,努力求诚以达到合乎诚的境界则是为人之道。所以人的言行必须遵循天道,说真话,做实事,不要虚伪。又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皆依赖于“诚”,没有“诚”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孟子也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是天道真实无伪的本然状态,故曰“天之道”,即是强调其天然性、本然性。“思诚”,是要人使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够做到实实在在,真诚无伪,既不自欺,亦不欺人,此乃人之为人的当然之则,故曰“人之道”。这说明,天道人道其实就是一个“诚”。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肯定“诚”是一种真实不欺的美德,是天理的本然。“‘诚’字在道,则为实有之理;在人,则为实然之心。”诚信是天地万物实实在在的道理,是人实实在在的心性。

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人格建树的根本。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其何以行之哉?”这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就会寸步难行。孟子说“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认为人自我反省,以达到真诚无伪的境界,才可使自己俯仰无愧,内心坦然,精神宁静,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荀子认为“诚”是人基本的修养功夫:“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一个人只要能做到“诚”,那么,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所以“诚”是有修养的人应当坚守的道德规范。

诚信是为人处世,进德修业的根本。“信”是交友之基,《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交友有诚信才能被“朋友信之”,朋友之间如果能够做到推心置腹、心心相印才能产生真正的朋友。《周易?乾?文言》还主张诚信是君子进德修业的基本要务,认为“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孟子提出“五伦”说,将“朋友有信”与“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放在一起,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五种基本道德规范,后来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道德评价的基本标准。汉儒把“信”列入“五常”之中,取得了与仁、义、礼、智平等、平行的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诚信是齐家之道、立国之本。子贡问孔子如何从政,孔子回答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又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回答说:先去食后去兵,因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中,宁肯去兵、去食,也要坚持保留民信。因为孔子认为如果人民不信任统治者,国家朝政根本立不住脚。因此,统治者必须“取信于民”。荀子说:“夫诚者,??政事之本也。”诚信是政事的根本,政府诚信是第一诚信,是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又举例说:“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大治,桀纣弃义背信而天下大乱。故为人上者,必将慎礼义、务忠信然后可,此君人者之大本也。”古代圣王禹、汤,循义讲信而天下大治;暴君桀、纣,弃义背信而天下大乱。所以,作为国君一定要慎礼义、讲忠信,然后才能治国。这是“君人者之大本也”,强调诚信是治国之本。

司马光说:“夫信者,人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信”是人的法宝,因为“国保于民,民保于信”。君无信用不能使民,失去民心则不能守国。所以古代圣王不欺四海,五霸不欺四邻。善治国者,不欺其民;善齐家者,不欺其亲。可见,“信”在治国齐家中是何等重要!

诚信是市场经济之魂。传统社会,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培育了一代代儒商。他们遵循儒家的道德观念,做人与经商并重,在经商过程中体现“诚信”的做人原则,践行“诚实守信”、“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商德。今天,诚信仍然是各种商业活动的最佳竞争手段,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企业家一张真正的“金质名片”。人无诚不立,企业无信不存,诚信是企业求生存、图发展的生命线。

诚信对于个人修身养性,对于社会和谐稳定都非常重要。《大学》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把整个人生社会囊括在内,融为一体,而诚意作为“八条目”之一,是联结格物、致知、正心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环节,成为道德内养与外成的关节点。人生修养先要修得一颗诚心,这是前提条件,所谓“诚其意者,自修之首也。”《吕氏春秋?贵信》篇说:“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 苦伪,丹漆染色不贞。”如果君臣不讲信用,则百姓诽谤朝廷、国家不得安宁;做官不讲信用,则下级不怕上级,贵贱相轻;赏罚无信,则人民轻易犯法,政令难以施行;交友不讲信用,则互相怨恨,不能相互亲爱;百工无信,则手工产品质量粗糙,以次充好,丹漆染色也不正。可见诚信对一个社会是如此重要!

大家都深切地感受到当今中国缺乏诚信,为什么会这样?当代中国人出现的缺失主要是百多年来割断传统文化,没有经典教育,遗失了诚信价值观,贬低道德人格的恶果。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心理上讲人们私心蒙蔽,欲望膨胀,总想不劳而获,一夜暴富。一些人往往不敢正视自己、不敢直面社会,用空话、假话把自己伪装起来,把自己保护起来,由此而谎话连篇,由此而谎言肆行,由此而不诚不信大行其道,使当今国人似乎成为世界上最不讲诚信的人。诚信的缺失不仅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而且损害社会公正,损害群众利益,使全社会都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妨碍社会的文明进步。

现在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守诚信”,十八大又把“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都是深谋远虑,非常及时,非常必要的。今天,我们要使诚信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每个人首先要从自我做起,自己的诚信是他人诚信的前提,只有自己做到了诚信,才能要求别人诚信。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诚信,社会就会成为一个诚信社会。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道德|诚信|个人|社会|传统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