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学校德育>>正文内容

不能只进行“一半的教育”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这篇文章虽然是写给家长的,对我们学校教育、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其借鉴作用,文章中所提到的现象,在学校教育中同样存在,希望给我们自己提个醒!文章如下:

不能只进行“一半的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员 赵忠心

现在的父母都很重视家庭教育,教育的势头一浪高过一浪,这是社会进步的好现象。但是,不少的家庭教育带有很大的片面性,突出的表现就是只进行“一半的教育”。

“一半的教育”就是说不是全面的教育。不全面的教育会使孩子的身心发展畸形,如不及时纠正,很可能会出现生理或心理的疾病。

一半的教育”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只抓智育,忽视德育

有的父母把家庭教育单纯地理解为家庭智育。他们只抓孩子的智商的开发和文化知识的学习:孩子小时候只顾教孩子读、写、算的知识,或者不惜花高价送孩子学音乐、美术、书法等——技之长;孩子上学后,只抓文化知识的学习,要求很高很具体,非得达到多高的标准不可。而对孩子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却要求很低,甚至没有什么要求,采取的是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

儿童青少年时期不仅是早期智力开发和学习文化知识的好时机,也是进行德育启蒙和教育的好时机。只抓智育这“一半的教育”,错过了德育的最佳时机,会使孩子养成不良的品德与习惯,将来纠正起来非常费劲。因为,德育和智育是儿童素质发展的两个基本要素,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制约、互相促进。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好,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相反,品德、习惯不好,智力的发展也会受到不良的影响。学生学习上的滑坡,往往是由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滑坡开始的。所以,德育和智育是需要同时抓的,缺—不可。

第二,只抓知识学习,忽视能力培养

有的家长误认为家庭教育就是抓孩子的知识的学习,诸如识字、读书和学好学校规定的各门功课等,而对动手能力、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的培养,却很不重视,事事都由家长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这方面能力的学习和锻炼。

教孩子学习和掌握知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内容。如果孩子只有一些书本知识,生活能力却很差,不仅将来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就是在以后的独立学习中也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人们不是听说了吗,—个中科院的硕土、博士连读的“神童”,就是因为缺乏起码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退学了。这就是忽视能力培养的恶果。

第三,只抓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生活知识的学习

有的家长认为,知识全在书本上,或者只有书本上的知识才是知识,他们只注重孩子的识字读书,而对社会生活和自然常识却不管不顾。

书本知识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属于间接经验,固然很重要,但书本上没有的实践知识也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只有大量掌握具体形象的生活常识,也就是直接经验,才能很好地理解书本上的间接经验。对社会和自然常识孤陋寡闻、知之甚少的孩子,是很难弄懂、学好书本上的知识的。因此,既要教孩子读有文字的书本,也要引导孩子“读”社会、自然这“无字的书本”,多在生活中学习和锻炼。

第四,只抓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智力因素一般是指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的总和,其中思维力是核心。有的家长平时只是注重培养、训练孩子的聪明头脑,而忽略培养、训练他们的兴趣、爱好、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这对孩子的发展很不利。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于一个人的成材来说,好比是一只鸟的两只翅膀,只用一只翅膀是不可能远走高飞的。智力因素好比是“资源”,非智力因素好比是“能源”,没有充足的“能源”,“资源”再丰厚,也是难以开发利用的。

第五,只抓特长发展,忽视全面发展

有的父母很重视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不惜花大本钱送孩子参加各种特长培训班,诸如书法班、绘画班、钢琴班、舞蹈班、英语班、奥数班等,而忽视了孩子的一般知识的学习和德智体全面发展,从而出现了“单打一”的现象。

家长们必须明白,任何一门特长的发展,必须以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高度的文化素养为基础。知识广博、文化素养高,特长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一个演员,如果不具备高度的文化素养,只是掌握了一些表演技巧,那他()只能成为一个“星”,而不可能成为一个表演艺术家:同样的,学绘画的,只能成为“画匠”,而成不了画家。只抓特长发展,而不注意其他方面的发展,是缺乏远见的,也是不可能使孩子真正获得一技之长的。

第六,只抓生理保健,忽视心理保健

儿童青少年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各个部位的机体、机能发展得非常迅速,这一时期的身体发育状况是以后身体状况的基础,对孩子一生的健康状况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孩子的机体又是比较稚嫩的,对外界各种不利于机体健康因素的抵抗力比较差,很容易生病。家长把孩子的生理保健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是很有必要的。

同时,也应该看到,儿童青少年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一样迅速。他们此时的心理发展趋势和水平同样也为以后的心理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孩子的心理比较脆弱,难以承受来自外界的磨练和精神打击,同时也不善于处理自己的心理困惑,很容易发生心理疾病。有了心理疾病,孩子自我调节的能力变差,很容易养成任性、执拗、偏激、封闭、孤僻、暴躁等毛病。这些毛病养成后,不仅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影响,而且还会反过来影响孩子的生理健康。

因此,家长应当既重视孩子的生理保健,也重视孩子的心理保健,促使身心健康、协调地发展。

第七,只重视营养保证,忽视身体锻炼

童年时期的孩子的身体发育非常迅速,需要足够的物质营养的保证。家长们都很重视孩子的营养保证,尽可能给孩子提供丰富、充足的营养,满足孩子身体发育的需求。这是应该的,无可厚非的。但是,有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就是家长只管营养供给,忽视了孩子的身体锻炼。

给孩子的物质营养是身体发育的物质条件和基础,但缺乏必要的身体锻炼,家长给孩子提供的物质营养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还会产生“营养过剩”的现象,弄不好会使孩子厌食或把孩子养成“小胖墩儿”。加强孩子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充分发挥物质营养的作用,促进孩子身体各部位机体和机能的发展,还可以增强孩子对外界不利因素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孩子的物质营养保证和身体锻炼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两个必然环节,就像肥料和阳光雨露对于庄稼的作用一样,缺一不可。

儿童的早期教育是儿童一生身心发展的奠基工程,是整个教育过程的起始。孩子在小的时候,他们“心之未有所主”,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对外界的刺激具有很强的感受能力,对教育和训练的接受能力也很强。无论进行什么样的教育和训练,都会给他们的身心发展以巨大的影响,留下非常深刻的烙印。而且,早期教育造成的影响和留下的烙印是很难改变的。正如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早期教育的方向是正确的,会有益于孩子终生的发展,但若在早期教育的方向上出现小的偏差,就会使孩子以后的发展出现巨大的偏向。正所谓“失主毫厘,差以千里”。英国教育家洛克也说:“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极微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歧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从根源上这么引导一下,河流就有不同的趋向,最后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

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应该慎之又慎,千万不能盲目,不能搞片面性。一定要“全面抓”,“抓全面”,不能有任何的偏颇。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