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地理论文>>正文内容

基于比较法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 要: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法之法,乃为至法;教学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得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在地理课堂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十分重要,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分析比较教学课堂模式,正确认识各模式的特点是正确选择的基础,在地理课堂的实际教学中应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资源学生参与程度、教学效果等诸多因素谨慎选择,以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 比较法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实践 
  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因此选择正确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堂好课的基础。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当前国内常用的四种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自学指导式、目标导控式、传递接受式和问题探究式。应用比较的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以上四种模式在学生参与度、教师宽容程度、实现条件及教学效果的差异,清楚不同教学模式优缺点,帮助教师进行正确的课堂模式选择。 
  一、比较对象的选择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规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的诸多要素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1]。根据教学活动特征我国主要的教学模式分类为:自学指导式、目标导控式、传递接受式和问题探究式。 
  二、比较项目的选择 
  (一)学生参与程度。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中的学生积极参与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教师宽容程度。教学三维目标中要求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都需要教师给予学生较大自由,给予学生适当的宽容才能实现以上教学目标。 
  (三)实现条件。不同教学模式需要的实现条件不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协作能力、自学能力,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及学校提供的硬件设施学习资料都会限制教学模式的选择。 
  (四)教学效果。基于不同条件及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教学模式,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不同。 
  三、教学模式的比较 
  (一)学生参与程度。在自学指导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带着教师提示的问题阅读地理教材,自行完成知识梳理部分,建构知识框架。同学之间有相互交流,并且通过交流对知识框架作必要的修改及优化。根据教学提供的资料,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交流,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目标导控式下学生根据导学目标,独立完成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去解决,自觉读书收集信息,归纳知识,与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讨论[4]。 
  传递接受式中,学生则主要通过耳恭、眼看、手记完成知识技能的学习,达到学习目的。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被关注[5]。 
  问题探究式是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参与自主学习、主动质疑,经历知识形成和应用的全过程[3]。 
  (二)教师宽容程度。在自学指导式中,教师出示课题和自学提示,自学提示最好是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知识梳理、知识构建、问题探究和能力提升等环节[2]。教师仅提供必要的自学指导,给予不同自学能力的学生极大的宽容,允许自学结果的差异。 
  目标导控式中,教师负责构建学科教学目标体系,提出循序渐进的学习目标后,要大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传递接受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意义的联系;选择和设计适当的自主学习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以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理解和应用迁移。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传授者,要自始至终引导监控整个过程。 
  问题探究式中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事例和程序,由学生自己发现、寻找答案的探究,教师起引导作用。 
  (三)实现条件。在自学指导式中,教师要做到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难度适当的学习目标,给予适当的学习指导,放开对学生的约束,加大对学生的宽容。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自学基础,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自学需要的学习时间比较长,需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时间思考、吸收。 
  目标导控式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提出合适的导学目标,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设计要由易到难,兼顾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做到循序渐进。 
  传递接受式强调教学中师生相互作用,学习中学生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以获得有意义的新知识。 
  问题探究式的灵魂在于开放性和灵活性[3]。师生间保持心灵的沟通与交流,营造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课堂教学才会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还要加强引导,延伸课堂,让学生不断挖掘问题,进一步探索、解决。 
  (四)教学效果。自学指导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端正学习地理的科学态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目标导控式中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学习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忍不拔、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领会地理学科的博大精深,也能充分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传递接受式中,教学顺序与学生的认知过程容易匹配,学生的认知结构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同时知识间有横向联系,使之融会贯通。由于此课堂教学环境下学生难以获取各自所需的大量信息,而教师通过精心组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提高教学效率。 
  问题探究式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把科学的知识和方法相结合,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精益求精、谦虚谨慎的科学精神[6]。 
  四、结语 
  通过以上教学模式的比较,各个教学模式展现出各自的优缺点。 
  自学指导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自觉性,不利于学习效果的统一。目标导控式有利于磨合师生关系,但是目标设置不易控制,且耗时多。传递接受式有利于系统地掌握知识与技能,但是学生缺乏亲自锻炼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发展其他方面能力。活动探究式辅助学生锻炼各种能力,但不利于教师对课堂的掌握。 
  教学模式的产生、发展的动力在于帮助教师选择合适的教法,最优秀地完成教学任务[7]。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是完全有必要的,但要认识局限性。实际任何教学活动不能固定地套用某种教学模式,否则很容易出现削足适履的弊端,尤其是地理学科灵活性高,倘若一味地追求固定模式,使得教师视野受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挫伤。在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使教学模式成为辅助教学的方式是教学模式研究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金国.自主建构性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浅探[J].新疆教育学报,2001,12. 
  [2]胡长征.自学指导教学模式在新课标中的运用[J].中学里斯教学研究,2009,1. 
  [3]梁建国.依托课改新理念构建有效新课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2. 
  [4]宋英.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思考[A].考试,2012,21 
  [5]张建云,潘华英.发现式教学和接受式教学浅析[A].学理论,2011,6. 
  [6]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60-72. 
  [7]钟海青.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1-13.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教师|学习|学生|模式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