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专项练习>>正文内容

高三复习哲学常识全章考题预测

第一卷 选择题部分(共75分)
一、下列个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每题2分,共48分
1.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生有灭,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A. 甲的观点错误、乙的观点正确
B. 甲的观点正确、乙的观点错误
C. 两人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D. 两人的观点都是正确的
2.我国东汉时的王充认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宇宙间不存在什么造物主。这种观点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自然界是天地创造的
B.人类社会是从来就有的
C.世界本来是客观存在的,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D.天地是万物之源
3.下列属于意识现象的有
①人们之间的思想关系 ②人们有意识创造出来的东西③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 ④路线方针政策 ⑤神话小说 ⑥对计划方针的事实过程 ⑦教条主义 ⑧几何定理
A.①②④⑤⑦⑧ B.①④⑤⑦⑧ C.①④⑤⑦ D.①③④⑤⑦⑧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表明
A. 意识不能反映物质,因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
B. 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C. 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可能是相同的
D.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是有条件的
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C.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 意识和物质没有本质区别
6.下列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① 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人们的活动是追求一定目的的活动 ③万物皆备于我 ④知识是决定的力量 ⑤人们认识世界就是回忆头脑中固有的理念的过程 ⑥人在自己头脑中可以创造一个观念世界 ⑦心外无物 ⑧神的意志支配着人的命运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⑦⑧
C.①③④⑤⑦⑧ D.①②③④⑥⑧
7.哲学的基本问题可以表述为
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③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④从实践出发还是从主观出发的问题 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问题 ⑥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问题
A.①②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⑥
8.“揠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这两个寓言故事所反映出的不同结果共同说明了
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
B.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和利用规律
C.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
D.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反映
9.“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 按规律办事则事半功倍
B. 认识了规律就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C. 尊重规律是做自然主人的前提
D. 在人们未认识规律前其客观性是不可改变的
10.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下列看法既唯物又辩证的是
A.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B. 感性认识具体、直接,理性认识抽象、间接
C.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并反作用于感性认识
D.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11.下列属于社会意识的有
① 自然地理环境 ②文学艺术 ③人生观、世界观 ④生产方式
⑤人口学 ⑥风俗习惯
A.②③⑤⑥ B.②④⑥ C. ①③⑥ D. ①④⑤
12.从人的需求方面来说,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最高标准是
A. 同人类的需求相一致的人类的根本利益
B. 同客观事物的属性相一致的人类的根本利益
C. 同事物发展及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的人类的根本利益
D. 同时代要求相适应的价值观
13.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对于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常常发生的矛盾就道德而言,就是要
A. 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去解决
B. 发挥各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C. 依靠价值规律去规范人们的竞争意识和行为习惯
D. 按照集体主义的要求去处理
14.在实践问题上坚持唯物论的表现是坚持实践具有
A.主观能动性 B. 客观性 C.创新性 D. 社会性历史性
15.“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从哲学上看,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指的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B.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C.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D.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系
16.在实践问题上坚持唯物论的表现是坚持实践具有
A.主观能动性 B.社会性历史性 C.创新性 D.客观性
17. 下列说法中,包含矛盾观点的有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②水涨船高 ③失败是成功之母 ④因地制宜,因人而宜 ⑤世界本来就是静止不动的的 ⑥和谐就是美和善
A. ①③ B.④⑤⑥ C. ①②③ D.①⑤⑥
18.“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的这句话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A. 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
B. 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来源于书本
C. 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D. 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9.你在接受别人服务时,如果想到自己是服务者,也是为别人服务的,那么你就会尊重为你服务的人,因为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这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 矛盾双方的地位是平衡的
B.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D. 不同性质的矛盾应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表现是
A.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没有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
B.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特殊性的普遍性是没有的
C.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D. 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对立的不可调和的两个方面
21.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和最本质的东西是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实事求是 C.一分为二 D. 从实际出发
22.主要矛盾是指
A. 首先出现,且某一时期急于解决的矛盾
B. 对事物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
C. 规定事物性质的矛盾
D. 力量最大,地位最重要的矛盾和方面
23.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
A. 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B.主要矛盾规定的
C. 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规定的
D. 关系到全局,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存在和发展的矛盾规定的
24.“防微杜渐”与“微不足道”两个成语的内涵是对立的,在哲学上表现为
A.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 量变质变原理与静止孤立观点的对立
C. 内外因关系原理与外因决定论的对立
D. 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二、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每小题3分,共27分。
25.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有
A.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
B.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C.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D. 物是观念的集合
26.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伟大,这是因为只有实现这次飞跃,才能使理性认识
A. 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B. 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
C. 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D. 接受实践的检验,使之得到修正和完善
27.思考在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思考过程是
A. 深入实际,获取大量感性认识的过程
B.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
C. 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过程
D. 形成概念、做出判断、进行推理的过程
28.具有客观性却又不是纯粹的物质现象,有主观意识活动也并非完全的意识。这里所指的应该是
A.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
B. 以社会现实为对象的认识活动
C. 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过程
D.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29.引起质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列表述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是在一定条件下矛盾主次方面相互转化的结果
B.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C.是事物量变达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D.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30.在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由于剥削阶级已不复存在,阶级矛盾已不在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阶级斗争规律的作用已发生了变化,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彻底改变计划经济体制;党的十六大又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说明
A.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B.规律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离不开人的意志的决定
31.过去玉米成熟后,农民直接将秸杆粉碎还田?“秸杆还田”。现在农民将秸杆粉碎后先饲养牛羊,再用畜粪肥田,使秸杆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这表明了
A. 事物普遍联系的
B.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 联系是可以任意改变的
D. 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32.在商品经济中,价格的涨跌会引起供求的变化,而供求的变化又会使价格涨跌,这种情况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就必然有价格与供求的相互作用。这表明
A. 价格和供求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B.矛盾是客观的
C.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D.矛盾的存在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3.我国古代思想有种说法:“生为婴儿,长为丈夫,老为父翁,从生到死未尝变更者,天性然也。”这种说法
A.忽视了质变 B.是唯心主义观点
C.否认了辩证法 D.否认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的观点









第二卷 非选择题部分(共75分)
三、简答题(要求紧扣题意,简明扼要。每题9分,共18分)
34.为什么说,调查研究,既要重视调查,更要注重研究,才能做到实事求是?


35.2002年3月8日,备受关注的车用乙醇汽油推广工作经过去年6月至今年3月在郑州、洛阳、南阳三个城市的15个加油站试用后,终于在河南南阳进入正式推广阶段。车用乙醇汽油是一种清洁能源,它可以缓解石油资源短缺、促进粮食转化、保护环境。据悉,国家将在总结第一批实施车用乙醇汽油封闭运行试点城市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立法,然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届时也可实现我国对承办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市使用环保汽油的承诺。
问:上述材料体现了哲学常识的那些道理?



四、辨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辨证分析,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每题11分,共22分)
36.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读书也是认识的来源。所以,要获得正确认识,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


37.改造主观世界的目的就为了是认识和掌握规律。




五、论述题(要求紧扣题意,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每题16分,共32分)
38. 前几年一些地方在国有小企业改制过程中,刮起了一股"卖企业"之风,不加分析地把国有小企业一卖了之。个别地方的负责人甚至提出,要"差的送,好的卖,实行非公有化一步到位";并说,"不这么改就是不认识,不称职","不认识不称职就要腾位置"。 由此还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去年的"普九"检查中,又发现一些地方不顾实际,强令必须达标,造成了很坏的后果,严重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问(1)材料中反映的现象违背了哪些唯物辩证法原理?
(2)请指出材料中反映的现象是怎样违背这些原理的?

39.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以蒸汽机的发明应用为标志的技术革命和以电力技术为主导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实现了人类基本生产手段由手工工具向机器系统的转变,人类从此步入工业文明时代。
材料2:建国以来,我国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但生态环境也遭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破坏,大量资源被浩劫,如矿产资源被严重浪费,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在我国东部已几乎找不到一条未污染的河流,已几乎没有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这不仅导致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而且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环境的恶化与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从而影响到中华民族的生存。
材料3: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科技革命,促使绿色科技的发展,而现代科技的绿色浪潮使现代科技的基本职能和价值目标由单纯开发利用资源向有效保护和大力建设自然的方向根本转变,这才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1)材料1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请分析材料2所说明的问题。
(3)从材料2、3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哲学常识全章考题预测答案
一、1.D 2.C 3.B 4.B 5.A 6.C 7.A 8.C 9.C 10.D 11.A 12.C 13.D 14.B 15.C 16.D 17.A 18.C 19.B 20.C 21.A 22.B 23.A 24.B
二、25.ABC 26.ABD 27.BCD 28.A 29.ABCD 30.BC 31.ABD 32.ABCD 33.AC
三、34. 答案:(1)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重视调查研究。"调查"就是了解"实事","研究"就是掌握"是"。在对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决定的政策才能是正确的,符合实际的。因而,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以调查研究为基础,才能做到实事求是。
(2)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实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付出艰辛劳动,不断创造条件去认识事物本质规律的过程。实现这个过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即调查,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对调查所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即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与综合、归纳的思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这才实现了认识的根本任务。
所以,调查研究,既要重视调查,更要注重研究,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
35. 依据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坚持从个别到一般,再又一般到个别的工作方法;符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即新事物战胜就事物的观点;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
四、36.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正确的。因为人的认识对象由实践需要确定,人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所以一切真知都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2)读书学习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但不是认识的来源。读书学习获得的是间接经验,而间接经验说到底还是来自实践。
(3)要获得正确认识,把读书与实践结合起来是对的。因为从书本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得到丰富和发展,才能达到认识的目的。
题目中的观点,没能正确理解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唯一来源的观点,才得出了认识有两个来源的错误结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读书也是认识的来源。所以,要获得正确认识,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
37.(1)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客观世界。
(2)改造主观世界的任务就是要使主观符合客观,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上述观点把改造主观世界的目的和任务混为一谈。是错误的。
五、38.(1)①矛盾特殊性原理。不同事物的矛盾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任何事物都有条件的与周围的其它事物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2)①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找到解决矛盾的特殊方法。党的十五大要求,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好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可见,"不加分析地把国有小企业一卖了之",把出售作为搞活的唯一措施和不顾实际以及强令必须达标的做法都是"一刀切"的错误做法。
②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具体地分板事物之间的联系,坚持和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把国有小企业一卖了之"和不顾实际,强令必须达标,忽视了国企改革和"普九"工作与其他社会问题的联系,给国有企业改革和"普九"工作造成了错误导向,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违背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所以,要迅速采取措施、坚决刹住这股歪风。
39. (1)材料1说明了新技术的发明与创造表明人类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技术推动文明的发展,表明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2) 材料2说明了,科学技术也有消极作用。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人口的快速增长,是人类对生态环境的需求急剧增加;科技的进步是人类干预自然的能力和手段日新月异;工业生产的大部分剩余物没有经过必要的处理或回收再利用就直接作为废弃物排入环境中,结果造成严重危害。
(3)由材料2、3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这是由于人类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忽视了自然规律的作用。我们只有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才能更加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可持续发展,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效益,协调环境和发展的关系,使社会的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至于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最终达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项练习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