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初政论文>>正文内容

新课程下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的研究及应用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一、课题的提出

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本课程致力于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习得和养成,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造成本课程教学的开展不尽人意,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 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难以在短时间内克服。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以教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一言堂”、“满堂灌”和死记硬背的现象,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品德和能力的培养,重书本内容,轻视学生的生活,把学生局限于书本、学校……思品教育缺乏鲜活的生命力,枯燥的说教不绝于耳。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扮演着观众角色,结果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严重缺乏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缺乏创造性、独立性、自信心和合作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等。这种现状是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极不适应的,同时更难以满足未来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主体性、创造性人才的要求。这些事实不能不说明我们传统课堂教育存在着很多弊端。 2、 教师的素质还参差不齐。

新课程尽管已在全市全面推开,但任课教师面对新课程,教学观念的转变并不是说改就能改掉的。有关部门对任课教师也进行过相关培训,但由于时间短,加上教师个人主观努力程度的差异,其培训的效果也不尽相同。若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不到更新,很容易造成“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出现。目前在我市担任思想品德教学的老师中,也并不全是专职教师,有个别学校由于思想品德专职教师的缺乏,由其它专业的教师担任本学科的教学也屡见不鲜,这样更可能使思想品德教学大打折扣。一本书,一支粉笔,人人会上思想品德课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新课程的实施无疑对广大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学科的重视度还不令人满意。

就某种程度而言,思想品德课的重视程度跟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课程相比,可谓是弱势学科,教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在学校也好像低人一等,尽管说作为一名教师,上好课是本职工作,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甚至可以说,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不管别人态度如何,我们都应该努力完成教学工作,但在现实生活中,遭受的这种歧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产生负面影响,使部分教师意志消沉,进取心下降,个别教师甚至有得过且过的消极想法。设想一下,若抱着这样一种心态,教师上课的效果会怎样,就可想而知了。

4、 教学评价的单一化造成了教学的简单化。

以往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学评价手段主要围绕学生考试成绩展开的,重结果轻过程,“一考定终身”,带来的是学生学习方式围绕“怎么考,就怎么学”,而对于教师而言,则是“考什么,就教什么”,于是教学中划划背背就成为思想品德课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种评价方式,带来的弊端可能会是一个道德品质差的学生,在考试中却取得了好成绩,从而造成思想品德的思想性、人文性被应试教育冲击的支离破碎。

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帮助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不能不引起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深深的思考。而推行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其根本目的就是试图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变革,确保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效,使思想品德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国内关于此类课题研究的综述

对于活动教学,教育界有不少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对活动教学展开过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如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编著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设计》(2001年6月出版),该书第三章第六节“思想品德课活动的设计”就对思想品德课的活动意义、形式和内容进行了相关阐述,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起到了借鉴、指导作用。然而新课程下思想品德课在我市的全面推广今年才是第一年,以往在初中的课程称为思想政治课,使用的是老教材,这一变化就不单是课程名称、内容的变化,更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方式的重大调整、变化,而本课题的研究,又着眼于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故此对于教学中如何开展课堂活动教学的研究,特别是针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及解决的相关措施,这类研究就很少见了,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就愈发具有研究价值。本人在2003学年底就开始关注思想品德活动教学,并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曾撰写论文《新课标下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探析》,2004年中下旬,为参加全市思想品德优质课评比活动,陆续选用新教材上了四节思想品德公开课,对活动教学有了更多直观感受,积累了课堂活动教学的经验,还以此撰写了反思论文《活动课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的几点反思》,在市课程改革论文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今年11月我去温岭观摩了全省思想品德优质课评比活动,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更是提供了一次研究的好机会,也为本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个案,在此衷心希望本课题的研究,能为广大一线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提供一些启发。

三、课题研究内容及开展情况

(一)研究对象:我校初一(7)(9)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及浙江省思想品德优质课评比活动中的12节公开课。

我校初一(1)至(10)班由两位老师担任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其中於老师担任初一(1)~(8)班的教学任务,吴老师担任初一(9)(10)班的教学任务,其中(7)~(10)班都是我校今年新招收的班级,班级差异不大,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故任意选取其中两个班级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浙江省思想品德优质课评比,则是新课程推行以来我省第一次举办的以新教材为教学内容的教学评比活动,应该说是代表了我省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最高水平,对思想品德教学具有较大的导向作用,也能客观反映目前我省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揭示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的特点、作用及存在的问题,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因而以此作为研究个案,并加以全面分析,有利于本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访谈法等,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法,对本校初一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开展状况进行调研,及时了解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中学生的态度、参与活动的状况;以十二节省优质课作为典型个案,详细加以研究,分析、总结课堂活动教学的开展方式及基本要求,并对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三)研究内容及实施情况:

1、 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的开展形式

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因而其开展方式也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具体而言,从其组织形式看,可以划分为集体性活动(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从活动范围看,可以划分为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下面主要结合新编教材《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着重探析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中的几种常见开展方式。

(1)小组讨论。这是目前思想品德课堂活动课教学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甚至到了无人不用的地步。在今年全省思想品德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十二位任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曾组织开展课堂讨论,只不过在讨论的时间安排、讨论的主题、讨论的目的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已。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通常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性,这既是进行教学的具体方式,更是学生学习过民主生活的要求,教师要给予特别的关注。组织学生讨论,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 确保讨论的主题具有深刻的意义

课堂讨论的目的,在于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具体到一节课来论,讨论往往为的是明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拿来讨论,学生早已明白、在教材中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拿出来讨论了,否则就是浪费教学时间。目前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更需要教师组织相关的背景资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比如在《学会拒绝不良诱惑》一课中,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讨论“拒绝不良诱惑的具体方法”。这一讨论问题的设计,源于前面教学中所提及的各种不良诱惑造成的危害,所以此时组织学生讨论拒绝不良诱惑的具体方法,可谓是水到渠成。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参与讨论,畅所欲言,归纳拒绝不良诱惑的有效方法,提出的方法甚至超越了教材所提供的答案,这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到了很大作用,也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② 选择那些有争议的话题展开讨论

要使讨论取得较好效果,教师对讨论主题的选择是值得考虑的,选择那些有争议的话题展开讨论,可以使整个讨论充满活力,并且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容易吸引学生参与到讨论活动中来,并能在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发扬民主风气。如《用智慧保护自己》一课中,教师创设了这么一则教学情境:某校初二学生小亮,经常上网聊天,结识了几位非常谈得来的网友。一天,网友“风中笑”在与小亮聊天时提出两人见一面并一块外出游玩。小亮非常犹豫,一时拿不定主意。由此设问:“小亮该不该与网友见面”。这个问题在学生讨论中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也引出了不同的答案,学生各自谈了去与不去的理由,课堂气氛相当活跃。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思考讨论,有利于增加学生体验,同时这一讨论又能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信息,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

③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思想品德教学和现实生活距离最近,容易和学生思想认识产生共鸣,教师在课堂讨论中,就该发挥这种特殊优势,以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去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态度及行为。从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学生的已有经验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教师的作用是要使学生已有的经验得以明晰并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化,使思想品德教学成为学生自主建构、形成及发展思想品德的过程。为此,开展课堂讨论,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特别要注重挖掘利用当地德育资源,以活生生的洋溢着乡土气息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赋予生活中的平凡事件以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对于讨论的话题,应按照学生的特点及教学时间的安排,做一定的改造、加工,使之能够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相符合,也能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心理发展特点相符合。

④注意小组讨论的组织、规范

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那么,小组的规模就应最小不少于3个人,最大不多于5个人。若多于5个人,每个学生参与的程度就会降低,其结果是小组的效率减弱,每个学生的满意程度也相应减弱。5人小组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小组规模,更符合一般社会组织的特征,也不会形成相对封闭的小小组,少数派也得以坚持自己的意见,激发小组内的讨论,又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为提高讨论的效率,不妨采用如下一些规范: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每个小组成员必须要参与小组的讨论,也必须积极地地参与小组讨论,这样才能共享他人的认识,并且将自己的识见转变为同学间共享的经验;可以推举出一位负责人,来保证小组讨论的正常进行;尽量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言,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当然也需要教育学生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我或许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用生命维护你发言的权利”;避免脱离主题空发议论;避免出现由讨论所引发的攻击行为,如斥责别人,批评别人的表现等行为。

(2)课堂辩论。学生围绕一个热门话题展开辩论。辩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深化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思维的有序性和独特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创造出十分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在辩论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但辩论只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辩论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辩论,形成对事物、问题客观全面的看法,同时加强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组织课堂辩论,可采取以下步骤:

①选择辩题。教学辩论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形式,辩题的选择必须和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根据这种联系的性质与程度的差别以及组织辩论的具体目的,思想品德课辩题要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应选择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特别是有争议的话题或学生普遍关心的话题。有争议的话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学生争论,使真理越辩越明,从而找到最理想的答案。如《游戏机的诱惑》一课中,为使学生认清青少年玩电子游戏的利弊,教师特组织安排了一场“中学生玩电子游戏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通过辩论,学生对电子游戏的利弊有了全面认识,形成了对事物、问题客观全面的看法,同时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也得到加强。而学生普遍关心的话题,则主要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组织辩论。

②组织辩论小组。辩论小组的组成方式多样,整个班级可以按小组分成正方和反方,也可按男女生划分,或按学生的编号划分,甚至不刻意去划分辩论小组,就根据辩题在课堂随机展开辩论,无论何种组织方式,都应强调调动全班学生积极参与。一般来讲可以先将题目告诉学生,让学生充分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经过讨论确定本方观点,推选四名同学充当辩手,在自由辩论中本组其他同学也可补充发言,最后由教师对双方的辩论技巧、逻辑推理、语言概括能力等诸方面进行总结。

③注意事项。教师首先应熟悉辩题所涉及的内容;其次,做好材料的收集;再次,仔细听取双方的辩论;最后,在总结时,应对双方的利弊得失进行分析。此外课堂辩论有条原则,即要适时适量:时机不当,效果不佳;量多或量少效果也会不理想。当然在辩论时还应注意辩论是否跑题,与主题无关的话题要控制,切不可辩论中谩骂同学甚至人身攻击,所以辩论时教师对辩论场面应适当调控,这也是对教师组织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的一种考验。

(3)小品表演。其形式活泼,诙谐幽默,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对学生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他们不仅喜欢看,而且乐意表演。在思想品德课中组织学生表演小品,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产生“移情、同情、爱和恨”等情感,教师则在表演结束后进行分析。“角色表演的实质在于,参与者和观察者都要卷入到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去,并都急于想使这种卷入带来争议和理解。”小品表演要求主题明确,小演员具有丰富的表演能力,恰当地组织小品表演,能够深化主题教育,还能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表演中,强化道德观念,塑造健康心理。正因如此,才使小品表演在课堂活动教学中经久不衰,深受师生喜爱。

小品表演在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品表演为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从会话的编排到小品的表演,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这里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尤其小品表演时,学生团结合作,认真编排,争先恐后上台表演,再配上简单的道具,兴趣倍增,使他们不自觉地喜欢上思想品德课。

②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造新的,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创造、发明和发现。”小品编排表演中,教师结合教材,寻找典型素材,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地发挥想象力对现实素材进行再加工,合情合理的编排,形象生动的表演,有效调动了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使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以最充分、最合理的发展。

③有助于创设教学情境,达成教学目标。

当前新课程强调教学的生活化,教师选取跟生活密切的事例,让学生排练小品,其目的还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小品以其诙谐幽默、生动活泼的形式,将抽象的事例进行再创造,体现生活化特点,呈现于学生面前的是学生容易接受并且能产生共鸣的教学情景,然后教师通过讲授、讨论等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如“学会拒绝”该课教学时,教师组织学生用小品表演一则某校学生因沉迷游戏而逃学的事例,学生在该小品创作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创作,将小品中的教师、家长、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令人拍手称快,教师随之以小品导入本课教学――游戏机的诱惑,激发学生讨论,显得合情合理,过渡自然。这一活动的开展,教育了学生正确对待游戏,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抵制游戏机的诱惑。教师以小品表演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教学,并以该小品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视频播放。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材料,可以是一段电影片断、新闻剪接,或是网络中的有关视频内容。近年来网络技术发展迅速,蓬勃发展的网络更是为思想品德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日益普及,在课堂上适时播放一段视频,创设教学情境,会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①以视频播放营造教学气氛,导入课堂教学。良好的教学气氛是教学得以成功进行的保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播放视频材料,以此导课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与快乐生活有约》一课中,教师在课前就播放卓别林《摩登时代》片断,学生看的津津有味,都被卓别林风趣、幽默的表演所深深感染,然后教师很自然导入“与快乐生活有约”的教学主题。该活动的设计紧扣教学主题,为整堂课的教学开展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

②深化教学主题,增强情感体验。如“游戏机的诱惑”该内容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沉迷游戏的危害性的认识,教师在课堂上适时播放焦点访谈《要命的网吧》片断,视频材料动感十足,给学生以强大的视觉冲击,也给学生以强烈的心灵震撼,进而展开讨论,深化了教学主题,当时看完这则视频材料后,一学生在课堂上说,“以前还不知道沉迷游戏有这么大的危害,今后决不要沉迷于电子游戏。”这种教学效果,是教师口头传述所难以达到的,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5)课堂游戏。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一学生,好奇心强、活泼爱动贪玩,做游戏完全符合学生的天性,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习,能达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还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及共同合作的能力,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今年省思想品德优质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课堂游戏出现在《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课中,就是师生一起编织“生命之网”,班内9位学生上台扮演稻谷、小鸟、鼠、昆虫、青蛙、狼、羚羊等,各自代表一种生命,并头戴标有这些动植物图案的帽子,要求戴帽的学生找出与其相关生命的位置,拉好线并把线球传递给扮演这一生命的同学,而台下的同学则可提醒、帮助台上的同学把线球快速向相关的生命方向传递。活动一开始,就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面很是热闹,学生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之中,教师则利用活动讲解、分析“生命之网”中各种生命的关系,让学生感知了人应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理。这一活动中,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培养了团队精神、创新意识。下面着重谈谈思想品德课堂游戏应遵循的原则:

①目的性原则——课堂教学的所有活动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和组织课堂游戏也不例外,务必要以明确的教学目的作为活动的导向,而不能片面追求形式,纯粹为玩而玩。当每个课堂游戏实施之后,教师都要及时总结通过游戏学生学会了什么。

②趣味性原则——游戏毕竟是一种游戏,它具有趣味、快乐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游戏时,既要避免教学目的不明的游戏,还要避免枯燥的、干巴巴的游戏形式。在确定了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内容后,就要选择活泼、得当的游戏形式辅助教学。为达到趣味性效果,首先,游戏的组织形式应灵活多样,不断地激发学生猎奇的欲望;然后,尽量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进行相互交流、沟通,增强情感体验;最后,引入一定的竞争机制,以比赛、小组抗衡等形式去评价游戏的结果,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③参与性原则——游戏教学的参与性体现在让全体学生“动”起来,争着承担游戏的每一个角色。如何才能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呢?首先游戏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阶段的心理生理特征,而且教师还要全身心投入去感染学生,否则,那些自以为已经成熟的学生会认为游戏太幼儿化,觉得玩游戏很幼稚,出现应付式地、拘束地“玩玩”,甚至会不屑于参与。  

④纪律性原则——每一项游戏活动都有其规则,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必须向学生明确游戏规则,要求学生遵守一定的纪律,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养成有令即行、有禁即止的良好课堂习惯。

(6)音乐欣赏。音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震撼,它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情操。比起其他艺术来,音乐无疑更贴近人的心灵,因此也最能直接表现和激发情感。特别是那些“无法用语言文字表现”的情感、意象,通过音乐往往可以达到神奇的艺术境界。初中学生开朗活泼,爱唱爱跳,对流行歌曲尤其喜欢,投其所好,在课堂活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穿插学生熟悉的歌曲,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教学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下面就谈谈在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中如何引入音乐。

①运用音乐,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如《尊重老师》一课中,教师先在课前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伴随着优美的旋律、熟悉的歌声,学生的思绪伴着音乐流淌、飘扬……教师进而提问:“在音乐的海洋里你的记忆之河流淌出了哪些片断、哪些画面?”在这一活动中,歌曲营造出浓重的氛围唤起学生对老师的美好回忆,从而引导学生自然进入本课话题。

②欣赏音乐,深化情感体验。特定条件下,音乐适时出现,往往会给人带来情感的触动,深化人的内心感受。比如《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课中,教师深情讲完女孩为抢救丹顶鹤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感人故事后,适时播放了Flash作品《一个真实的故事》,伴着歌声,欣赏着Flash画面,学生被女孩的善良所感染,激发了学生关爱生命的激情,懂得了生命需要相互关爱的道理,树立起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也强化了教学的重、难点。

③巧用音乐,理解内容。教学中引入相关音乐,给教学插上音乐的翅膀,便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如《发现自己的潜能》一课中,教师为了强化“自我暗示法”,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特组织学生创设了学跳手语舞蹈,教师在活动中选用了歌曲《你真的不错》,当Flash画面出现时,学生跟着画面翩翩起舞,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这首歌曲从歌词的内容到画面,都十分贴近教师所介绍的“自我暗示法”,不仅出现了师生互动的热闹场面,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④借助音乐,烘托主题。在《学会调控情绪》一课中,教师在介绍了调控不良情绪的方法后,组织学生尝试调控情绪的方法,于是特意安排了师生互动的《幸福拍手歌》这一活动,当音乐响起,学生伴随音乐一起舞蹈,使本课教学的主题“学会调控情绪”更加突出,也使学生在欢快的情绪中结束了整堂课的教学。

(7)其它。课内活动形式是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诸如主体探究、小竞赛、故事会、编儿歌、写倡议书、作宣传画、现场演说等,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选取活动方式,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成效。

2、 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开展的基本要求

(1)课堂活动教学应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前提。

思想品德课堂活动,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并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这是活动教学开展的前提。活动的成败,也应以教学目标是否得以落实加以评估。当前本课程教学目标上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这是教师在活动设计、开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地方。可是在教学中,尤其是公开课上,常常发现教师课堂活动形式五花八门,各种活动形式轮番上阵,追求表面的热闹,实质性的内容却很少。究其原因,课堂活动的设计、开展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是重要因素。因此课堂活动教学的开展,应克服为“活动”而活动的情况出现,否则就演变成追求表面形式,这样做反而会对教学造成干扰,也就失去了活动的意义。为此,只有教师准备充分,教学目标明确,才不致于使活动成为违背或脱离教学目标的活动。

(2)课堂活动教学应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学生是活动的主角,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将直接影响活动的开展,活动的成败与学生行为有密切的关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此,教师在活动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程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活动教学过程中,不单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也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课堂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以学生为核心,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给每个学生以发挥和展示的机会,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也只有当活动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这样才能在活动开展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实现活动教学的目的。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活动教学也就名存实亡了。

(3)课堂活动教学应注意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

尽管学生是活动的真正主人,但这并不妨碍在活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相反,教师的重要作用依旧不容忽视,这也是活动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的积极作用体现在创设学习情境、指明方向、监督过程、解难答疑、评估学习结果等。活动课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角色更倾向于是学生活动的伙伴和参与者,是学生言语的倾听者和学生对话者,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和活动实施的引导者,是不断探索的学习者和课程研究者,比如主题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选取社会生活中典型的有争议的、引起道德二难情境的事件,使学生自然地去体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习,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多种方法、多种角度、多样思维方式来观察事物。教师这一角色的转变也取决于新的学生观的树立,在活动中,教师尊重学生、欣赏学生、相信学生,用微笑代替严厉与冷漠,师生共同参与探究,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4)课堂活动教学的开展需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思想品德教学强调联系生活实际,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因此,教师必须注重个体生活和生命,发掘生活本身对学生品德形成具有的特殊价值。在以往教学中,教材内容、教学方式严重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更多地关注了对学生识记知识的要求,造成枯燥乏味,通过思想品德活动教学,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引导学生向自己的生活世界回归,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走出书本世界,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建立与生活的广泛联系,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和体悟,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展开有效的学习,避免强制性的灌输、空洞说教。

(5)课堂活动教学要主动与学校其他教育途径接轨。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单单是思想品德教师个人的行为,也是全校教师共同的职责。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是多方面的,诸如主题班会、少先队和团委组织的各类活动、全校组织的各类教育活动等。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各级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主动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使思想品德活动教学主动与学校其他教育途径接轨。比如为上好“保护自我”这一课,可将该课教学内容与学校法制教育活动相结合,邀请市司法机关有关人员给学生作法制教育专题讲座,提高学生法制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将思品教育活动融合在其他途径的教育活动之中,避免了思想品德教师单打独斗的局面,使课堂活动教学在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互相配合中增强教学实效。

四、课题研究成果

1、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004年12月1日,为了解我校初一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的态度,我对我校初一(7)(9)两个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了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有效,本次调查采取无记名问卷形式,调查对象涉及2个教学班共99名学生,其中初一(7)班学生50名,初一(9)班学生49名,发放问卷共99份,回收有效问卷99份,学生对老师的调查工作表示了大力支持。部分调查内容如下:
调查内容

喜欢

比较喜欢

一般

不喜欢

7班

9班

7班

9班

7班

9班

7班

9班

你喜欢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吗

51%

52%

28%

25%

21%

23%

0

0

由此可见,对于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两个班级分别有51%和52%学生表示喜欢,表示比较喜欢的学生两个班中也分别占了28%和25%,而表示不喜欢的学生在这两个班里却是一个都没有,这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有浓厚的兴趣,活动教学深受学生的喜爱。“对思想品德课堂活动,你会怎样?”这一问题的回答中,两个班级分别只有10%和8%的学生表示“不太参加,经常做一个旁观者”,可见多数学生对于活动教学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欲望,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是比较高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兴趣、情感、生活、实践出发,开展课堂活动教学,创设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从活动中学,在活动中强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促进自身品德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交流、学会做人,达到在活动中内化思想品德的目的,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2、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并不是仅停留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上,而是“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生活,扩展和提升他们的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在平时的活动教学中,教师创设教学情节,提供背景资料,适时地提出一些目标比较明确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从而提出具有独创的见解,可见活动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另外在活动教学中,常常要求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广泛收集资料,提出问题,又在相互合作中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或者学生根据教学的需要,到校外开展深入的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到锻炼,这些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大有益处的。

3、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建构主义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即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自己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可在传统的思政课堂中,“知识本位”、“教师中心”、“结论唯一”,课堂当作了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场所,教科书当作了知识和信息的唯一来源,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美德”的容器, “教师讲,学生背”成为常见的教学现象,从而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丧失,学生成为了学习的奴隶。而依据学生直接经验创设教学活动的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小品表演”、“做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强调学生自身的参与、感受、体验和发现,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改变了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从而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4、有利于学生丰富多样的个性和健康人格的养成

传统教学中,教师至高无上,“师道尊严”,不容侵犯,这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多样化个性的发展。然而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教学中,感受到较多的是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了对自我、他人、社会的一种责任心义务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养成了自我负责、积极进取的正确人生态度,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同时学生在活动中,总是面临一定的任务,担当一定的角色,困难和挫折也不可避免,这就使学生可以改变自身不良的品性,形成健康的人格特征。

五、课题研究中的几点思考

1、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体现本课程的思想性

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的根本性质,也是本课程的灵魂,它决定着课程的方向,规定着课程的基本特征。为此,教师在课堂活动教学过程中,应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可是纵观当前新课程下思想品德的教学,仍可以发现教师在课堂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活动设计思想性不明确,缺乏思想的深度,活动开展不够深入,徒有形式,内涵不够,过分强调学生的体验,缺乏足够的理性思考,犹如蜻蜓点水,内容空洞,追求形式,摆花架子,暴露出学科教学的思想苍白,背离了本课程倡导的思想性特点,因此在当前新课程下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中如何更好体现思想性就不能不引起关注与思考。

2、课堂活动与课外活动两者应如何有机结合

就思想品德活动教学的开展形式而言,分为课堂活动与课外活动两方面。但在实际工作中,鉴于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师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在课堂完成,课外活动的组织安排并不是很多,个别学校一年安排两三次集体活动也算不错,而且这类集体活动的安排也不全是根据思想品德课外活动的要求安排的。

课外活动的开展主要还是靠教师组织学生个别进行,可是这对于像我校这样的寄宿制学校来说,这又成了课外活动开展的障碍,学生最多一周回家一次,在家休息时间也不是很多,就算有心开展些课外调查之类的活动,有些单位还可能休息,诸多不便就制约了课外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如何把课堂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确实值得研究和思考。

3、 新课程下活动教学对教师所提出的新的要求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是课程的实施者,新课程下活动教学能否顺利进行,与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水平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面对新课程,教师若想在活动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也要求教师加强学习,彻底转变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转变自己的教学角色。然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光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数量有限的几次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还依赖于学校以学科组为单位的教研活动的正常有效开展,特别是多出去听听优质课,会对教师起到较好效果,当然主要的还是教师在课堂活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自己多思考、多总结,一定会有所收获。总而言之,这离不开教师个人的主观努力,至于如何使教师较快适应课堂活动教学,以符合活动教学对教师的新要求,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4、 思想品德活动教学过程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新理念,而“以活动促发展”也是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师要形成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教育伦理观,对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负起责任,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要注重发展的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差异性和持续性。可是在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的开展中,无论是活动教学的设计,还是活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还是能感觉到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如为片面追求课堂气氛,教师将更多的发言机会给了成绩好、举手积极的学生,个别严重的甚至出现个别好学生“独霸”课堂的局面,多数学生沦为了看客、陪客,从而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人为制造了教学的不公平,这类现象的出现,对新课程下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的开展敲响了警钟,是广大任课教师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所以教师在平时活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多思考“如何在活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问题。也只有当教师正视了这一问题,活动教学才能得以健康发展,真正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韩震 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 2.《创造性教育新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 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实施》 陈时见 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 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5.《心有阳光就灿烂: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 吴志贵 陈方梁 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3.6

6.《案例教学指南》郑金洲 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