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课程改革>> 教材解读>>正文内容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内容分析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本课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学提纲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是普遍的。

(2)联系的定义。

2.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客观性的含义。

(2)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3)联系的客观性的基本要求。

3.联系的多样性

(1)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2)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3)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整体和部分的相互区别。

(2)整体和部分的相互联系。

(3)处理好整体和部分关系。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掌握系统优化方法必须做到的三个方面。

●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用综合性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二、结构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本课的逻辑结构

根据课程标准,第七课的内容设计为两个框。

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本框分为三个目。

(1)第一目,联系的普遍性。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联系是普遍的──联系的概念。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

(2)第二目,联系的客观性。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联系是客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最后得出结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3)第三目,联系的多样性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重视事物之间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重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学习了辩证法的联系观的原理,就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好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课将进一步分析这一课的另一个重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第一目,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这一目的逻辑结构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学习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重要意义。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整体与部分具有什么样的辩证关系。

(2)第二目,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这一目的逻辑结构是:系统的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做到的三个方面──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一方法对于我们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用综合性思维方式认识事物。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统筹考虑,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运用综合性思维方式,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在本课中,第一框分析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第二框讲解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方式,是我们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前提和基础。这两框的内容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遵循一个严密的逻辑顺序,都是从原理到实际的运用,因此,每一个概念都必须弄清楚。

(二)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和操作建议

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这一框设计了三个目。

(1)第一目,联系的普遍性。

这一目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

这一探究活动只有一问。让学生从太阳风暴袭击地球的故事中了解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太阳风暴会影响地球,甚至会到影响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让学生自己举出更多的例子来说明联系的普遍性。

(2)第二目,联系的客观性。

这一探究活动有两问。

这一探究活动的第一问要让学生知道,生物圈不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它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二问就目前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改变,已经造成了对生态平衡的破坏的现实状况,让学生明确人类的活动又要受到生态环境的限制和制约,在客观的生存环境面前,人又不能随心所欲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肆无忌惮地改造环境、改造自然。可以让学生就自己所知道的实际事例进行讨论。

(3)第三目,联系的多样性。

这一目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就废旧电池中的有害物质通过各种环节危及到人类生存环境及人的生命健康,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了解联系的多样性。告诉学生自然界中的联系是随处可见的,是多种多样的,有一些我们能够看到,有一些我们不容易看到,引导学生学会认识事物之间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认识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个探究活动,通过引入恩格斯的一段话,把人类活动通过各种途径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昭示在学生面前,虽然恩格斯讲的已经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但是今天依然对我们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环境保护是人类永远的主题,保护环境与每个人都有关,可以让学生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这一框设计了两个目。

(1)第一目,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这一目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旨在告诉学生一幅画就是一个整体,在这幅画中每一笔、每一画都是作为这个整体的一个部分而存在,正是因为吴道子的“钟馗捉鬼图”很好地处理和运用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所以使他人无法改动这幅画的任何一个地方,从中让学生得出结论,整体与部分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的、紧密的联系。

第二个探究活动,导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及恩格斯谈论手的两句话,让学生从中体悟,人身体上的各个器官是构成人的活生生的肌体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分割的统一性,它们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因此,脱离了人的身体的手不能算是人体的一个部分。

(2)第二目,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这一目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是要求学生通过木桶和短板的对话,谈谈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上一个目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这一目主要是从这种关系中引申出系统和系统优化的方法。主要强调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可以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谈谈构成事物的内部要素对于这个事物的重要性。

第二个探究活动,叙述了唐代韩愈和宋代苏东坡的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旨在让学生从中分析这两种学习方法中所包含的系统优化的哲学道理。这两个事例和学生学习生活非常贴近,教师在讲课中可以启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系统优化的方法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际生活中要真正掌握这种方法,就要做到三点: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还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明白1﹢1>2的道理。可以说,这一目是上一目的逻辑延伸和递进。

第三个探究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冯湛造船的故事,理解从事物的整体性出发,考察系统的各个要素,充分发挥各个要素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优化组合,最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在这里,运用综合性思维方式是这一课的最终结论,也是本课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新课程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