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试题>> 经济常识>> 期中测试>>正文内容

泸水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总分:100 时量:120分钟 考试形式:闭卷

卷(选择题 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哲学和世界观的区别在于:

A.二者的研究对象不同 B.前者能指导实践,后者则不能

C.哲学人人皆有,世界观则不然 D.哲学已将世界观理论化、系统化,世界观本身则不然

2.《韩非子》上记述了一个“郑人买履”的故事。那位郑人,“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从哲学上看:

A.属于唯物主义 B.属于从片面的事实出发

C.属于主观主义 D.是从具体事实出发

3.“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这句话说的是: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无限的 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在扩展、在加深

C.人的意识总能正确地反映一切客观事物

D.人们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是由于人们得出了对客观事物相同的反映

4.江泽民同志指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段话主要体现了: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人有主观能动性,必须充分重视

C.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D.要建设精神文明,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5.错误观点之所以“错”,在于:

A.它歪曲地反映客观 B.它落后于现实

C.它不能指导人们的行动 D.它是头脑主观自生的

6.哲学的基本问题讲的是:

A.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质,谁决定谁的问题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7.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必须坚持:

①主观认识要同具体的实际保持一致 ②主观认识要随变化了的实际而变化 ③按照科学理论的要求去改变具体实际,以便同变化着的科学理论保持一致 ④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8.“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唐诗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

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 D.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9.在1998年抗洪抢险斗争中,我国人民发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精神,取得了抗洪抢险斗争的胜利。这种精神被称为伟大的抗洪精神。从哲学上看,这一材料表明:

A.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B.世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

C.社会的进步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水平 D.正确的思想意识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10.中学生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 D.事物的发展是分阶段的

11.“上游人把生态义务扔进长江,长江把下游人的生存权利冲进大海。”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是:

A.事物都有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 B.事物内部各要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C.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客观的

D.事物是由它的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要搞好局部

12.黄河的流向曾几经改变,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是:

A.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B.发展就是变化,变化就是发展

C.客观物质世界始终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中

D.事物的变化发展千头万绪,毫无秩序可言

13.福格特在《生存之路》中说:“必须放弃任何‘只顾今天’的哲学。”这个观点是说:

A.事物的未来重于现在 B.今天所做是原因,明天所得是结果

C.要坚持发展的观点,把“今天”和“明天”恰当地结合起来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14.下面各项中哪一项较全面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A.物质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二者是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B.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承认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同时承认物质不变 D.承认物质是运动变化的主体,同时承认意识也是运动的主体

15.中国地域广大,局部性的自然灾害时常发生,尽管党和政府组织广大群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仍不能很快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这说明:

A.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始终是无能为力的 B.“人定胜天”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必然会受到惩罚 C.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条件的具备需要人们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

D.人们对规律的认识越深刻,就越能利用和改造规律

时下,补钙广告布满银屏,给人以钙能预防和包治百病的错觉。而医学专家指出:“补钙要因人而异,且补充过度有害无益。”据此回答1617题:

16.“补钙要因人而异”,从哲学上讲就是要

A重视外因的作用 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承认矛盾的普遍性

17.钙“补充过度有害无益”,启示我们要

A坚持适度原则 B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C.增加量的积累 D.抓主要矛盾

18.“居安思危”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次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B.外部环境决定事物的变化发展

C.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9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是 最根本的分歧。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D.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

20.把执政能力作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这说明在党建工作中要善于

A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B.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C.着眼整体,顾全大局D.抓住主要矛盾

21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从哲学上看,搞好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抓住了

A.党建工作中的主流与支流 B.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C.党建工作中的主要矛盾 D.事物的特殊性

22全世界每年约有10亿吨庄稼毁于病虫害,造成的减产达20%30%。农药自诞生以来就在人类农业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高毒农药残留危害人体健康、造成环境污染的副作用也日益凸显。这表明

A.事物都有好和坏两个方面 B.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C.事物的矛盾是无法改变的 D.事物的两面性决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23.我们应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吸纳世界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这就属于坚持了

A.内外因同等重要的观点 B.外因是变化的条件的观点

C.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的观点 D.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24.今天,手机、小灵通、电脑网络已经超过电视,成为年轻人痴迷的“个人娱乐平台”,以及社会人群首选的社会交往媒介。它们形成的产业,被称为“新经济”,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用越来越大。但是,网络垃圾、黄色短信等,也日益令人忧心。这说明

A.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C.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25.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高考称得上是决定前途、命运的大博弈,考生们普遍存在心理焦虑、紧张、不安等症状,如果不能通过正确的疏导加以化解,他们就会选择烧香、拜神之类的旁门左道、歪门邪道来排遣情绪。这就提醒学校及家长要密切关注考生的心理健康,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有效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帮助考生卸掉包袱,轻装上阵。这是因为

A.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B.外因是事物变化的必要条件

C.外因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 D.内外因共同决定事物的变化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6.这句话的哲学依据是

①量变的积累可以引起质变 ②善与恶本身是不同质的事物

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272005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认真解决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上学的问题;2006年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原定5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3年就可以实现。围绕着如何使农民富起来这个主题,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多予少取”的富民措施,除了“两个免除”以外,比如还有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解决农民因病致贫的问题。这是因为

A.次要矛盾解决的好,也有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 B.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C.做工作要学会抓中心抓关键 D.要防微杜渐

28.我们判断新旧事物要坚持从 去分析

A.出现的先后顺序 B.是否标新立异 C.本质上、内容上 D.是否具有完备的理论

29美学中常说一句话“丑到极致就是美”,表明

A.真理往前多走一小步就是谬误 B.事物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美与丑是没有客观标准的

30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名臣。他为齐相时,有个叫高纠的人在他手下办事,也算尽心尽力,但晏子却把他辞掉了。当时有人劝阻晏子说:“高纠又没犯什么过错,为何辞退他呢?”晏子说:“我是个平庸的人,经常犯错误,高纠与我共事三年,却从未指出过我的过失。我之所以辞退他,是想找一个直言敢谏的人在我身边,能及时指出我为人处事的不足之处,让我少犯错误。”“晏子辞纠”的故事从哲学角度告诉我们,在个人成长过程中

A.内因决定外因 B.内因起决定作用

C.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D.外部条件有时起决定作用

卷(非选择题 40分)

31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发展红色旅游是新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材料一:湖南强力保护“红色文化”。湖南伟人辈出,人杰地灵,“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依托“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在中国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伟人故居是“红色旅游”的品牌。该省有关部门表示,要以“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让“红色旅游”反哺“红色文化”。

1)根据上述材料,运用哲学常识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保护“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8分)

材料二: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文化工程、政治工程,是一项利党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

2)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统筹协调、因地制宜的原则。试说明这一原则的哲学依据。(12分)

31中部崛起是“十一五”规划的新亮点,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构筑新的增长极。

材料一:从新世纪开始,湖北省结合省情,科学地制定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和实施步骤;以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数字湖北”,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现代化,2004年湖北省实现GDP630992亿元,增长幅度为137%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哲学有关部门知识,说明湖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措施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6

材料二:在中部崛起中,中部个省都有各自的特点,有长处也有不足,只有根据各自特点和长处,扬长避短,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发,才能改变面貌,发展自己。

中部各级党政部门要在新形势下,在实践中形成新观念、新思路,拿出新办法,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其一是照搬照抄东部地区的经验,而不是联系实际;其二是一哄而上,没有轻重缓急。

2)上述材料二是如何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请简要分析。(8

材料三:中部地区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价钱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国家要从政策、资金、重大建设布局等方面给予支持。东部发达地区也要积极参与中部的开发。

3)运用唯物辩证法,结合材料三说明如何实现中部地区的崛起?(6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B

C

A

D

A

C

A

A

D

C

C

B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A

D

C

D

B

B

D

C

B

B

A

C

C

C

31、(1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或:社会意识的作用)。“红色文化”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对全国人民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感。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文化与经济发展不可分割,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保护“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促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①矛盾及其两个方面有主次之分,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所以发展红色旅游既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又要统筹协调。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发展红色旅游要因地制宜。③物质决定意识,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所以发展红色旅游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统筹协调、因地制宜的原则。

32、(1①湖北省结合省情制定经济措施,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②以龙头企业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道理。建设“数字湖北”,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现代化,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

2①中部个省都有各自的特点,只有根据各自特点,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发,才能改变面貌,发展自己。这体现了矛盾着的事物各有其特点,应具体分析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中部个省都有各自的长处和不足。这体现了同一事物不同侧面各有其特点,应具体分析各自的“长”与“短”。中部各级党政部门要在新形势下,在实践中形成新观念、新思路,拿出新办法,而不是照搬照抄东部地区的经验。说明矛盾着的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应根据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特点决定工作思路和方法。主要矛盾是矛盾特殊性的情形之一。中部崛起不能一哄而上,没有轻重缓急,说明在具体分析中部崛起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3)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中部地区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速中部的崛起;同时国家和东部发达地区也要积极支持中部地区的开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测试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