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本素材>> 哲学生活>> 第二单元>>正文内容

人进沙退,走过怎样的攻坚之路?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人进沙退,走过怎样的攻坚之路?  ―― 宁夏回族自治区防沙治沙纪实

中国绿色时报6月14日报道(记者 王钰 通讯员 林琼) 全国治沙英雄王有德有个愿望,建设出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的美丽家园。
  这也是整个宁夏的心愿。
  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局长王文宇说:“防沙治沙工作搞不好,美丽宁夏、美丽中国的梦想就打了折扣。”
  为了心中的美丽家园,宁夏人一直在和风沙博弈。
  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宁夏成为全国唯一的省级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并先后建立了盐池、灵武、同心、中卫4个县级防沙治沙综合治理示范区。在全国第一到第四次荒漠化监测的15年间,全区沙化土地面积减少7.5%,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地分别减少47.8%和51.1%,实现了人进沙退。
  政策带动:十年的禁牧封育
  长期以来,因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生产经营活动,宁夏天然草原生态恶化严重。草原退化、沙化了,怎么办?管!
  2003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全区禁牧封育,一禁就是10年。
  不让上山放牧了,第一个反对的就是农民。羊群撤离草原,饲料从何而来?成本提高了,收入会不会受到影响?一个个问题接踵而来,宁夏接得很稳。
  盐池县是宁夏唯一的牧区县,有中国“滩羊之乡”的“国字号”品牌。盐池早在2002年8月就率先实行草原禁牧,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加大滩羊保种、牧草基地种植、标准化饲喂、屠宰体系建设等环节的支持力度。有了饲草基地,加上村民自己种植的饲草、玉米秸秆等,饲料缺乏的问题迎刃而解。
  盐池县县长赵涛告诉《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舍饲圈养缩短了饲养周期,一只羊的饲养时间由放牧的5年-6年缩减到1年-2年,同样时间羊的产出量提升了,全县滩羊饲养量由禁牧前的70万只增加到300多万只。如此一来,农民对收入减少的担忧也不复存在。
  目前,盐池全县120万亩退化草原植被有效恢复,“不尽风沙滚滚来”的场景不复存在,盐州大草原再现“绿杨著水草如烟”的胜景。
  生态保护、人的生存、羊的养殖形成了良性发展,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实现了统一。
  青山乡刘记窑头村村民刘恩在禁牧前每年养羊70只-80只,收入几千元,现在每年可养殖500只-600只羊,收入达7万-8万元,每年还能获得政府1000多元的补助。眼看着沙子变少了,收入增多了,原本反对禁牧的他也体会到了这一政策所带来的好处。
  科技为先:独创的治沙模式
  “一季造林、成活靠天”,这是灵武市白芨滩林场曾经的造林状况。现在,“三季造林、关键在人”,靠天吃饭的日子一去不返,造林平均成活率还提高了20个百分点。
  造林首先要治沙。林场重点推广沙障固沙技术,每年人工扎设草方格2万亩,固定了流沙,保证了固沙植被的生存。
  为确保造林成活,白芨滩林场坚持在春、夏、秋三季造林,利用雨季撒播种子,在7月-9月进行抢墒造林,模拟飞播造林,乔、灌、草结合,控制了流沙移动,减少风蚀。同时,运用营养袋育苗造林技术,打破造林季节的限制,延长造林时间。采取苗木根部沾浆、套袋、固体水补水、高分子保水剂保水及边起苗边造林的方法 ,减少苗木根系水分散失。适当深栽,在大旱季节适时补水,确保造林成活率。
  林场坚持选择抗性强、固沙效果好、经济效益高的品种作为主栽树种,主要包括花棒、柠条、沙枣、沙柳、樟子松等品种,每年栽植沙生灌木2万多亩。
  沙退了,树绿了,林场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0.6%。
  无独有偶。
  为保护我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线的畅通,中卫两代治沙人创造出麦草方格治沙技术,在裸露的移动沙丘上大面积固沙造林,建立起卵石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和封沙育草带,形成了“五带一体”的治沙防护体系,解决了世界性难题。
  林子建起来了,沙子挡住了,铁路通了。治沙成果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境保护500佳”称号。
  产业支撑:持续的效益带动
  治沙更要治穷。有了经济收入,农民的生活条件改善,才会有更大的热情投入治沙。
  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的带动。
  “五位一体”是灵武市白芨滩林场在近十年的探索中提出的综合治沙模式。在两条防护线的保护下,建立以经果林和苗圃为主的核心产业;在田间空地,种植畜草,发展养殖业,形成牲畜粪便肥田、林草养殖牲畜的内部循环产业链。除此之外,林场还提出了最新的“六位一体”模式,即增加生态旅游项目。
  经济作物种植、畜牧业自给自足,“五位一体”模式创造了改造利用沙漠、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范例,被国务院确定为推进宁夏经济建设重点推广模式。
  此外,林场先后建起机砖厂、预制板厂、柳编厂等经营实体,固定资产由原来的40万元增加到1亿多元。先后成立了3个绿化造林公司,承揽绿化工程。平均每年创收4000多万元,拿出近千万元用于治沙造林,占治沙总投资的80%。
  坚持促进生态、经济实现双赢的不止灵武。
  在确定北部防沙治沙、中部经果林基地、南部水土保持的工作重点后,盐池县不断加大沙产业开发力度,在北部沙区建成采种基地100万亩、柳编基地40万亩;在中部扬黄灌区,发展牧场防护林和饲料林,推动畜牧业发展;在南部丘陵地区,营造水土保持型经济林。
  目前,全县建立以甘草为主的人工中药材基地留床面积20多万亩,以枣树为主的经果林3万多亩。
  2012年,全县可利用柠条面积315万亩,灌木采种基地100万亩,畜牧业和沙产业为农民创收近3亿元。同时,旅游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新增长点,全县生态旅游综合收入达6500万元。
  德国援助:新颖的治沙理念
  中德财政合作北方荒漠化防治培训与支持措施框架项目自2009年底启动,为期3年半。项目促进了国家与地方、荒漠化石漠化重点省(区)之间的经验交流,为提升防沙治沙技术和工程管理水平作出了贡献。
  德援项目的主要贡献在于理念的引入。
  中德合作中国北方荒漠化治理宁夏中卫沙坡头区项目是宁夏德援项目荒漠化治理项目5个子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其中德方投入2100万元、地方配套1400万元。项目由荒漠化防治和腾格里沙漠边缘特别生态湿地保护区建设两方面构成,其中荒漠化防治部分包括压砂地枣树栽植、农田防护林建设和灌草封育3个模式。
  压砂地枣树栽植规划面积6万亩,每棵树德方补助5元。
  近年来,当地百姓开始在水、肥条件好的地方压砂种瓜,所产出的压砂瓜质量好、收益高。然而,压砂地种植西瓜被当地称为“累死老子、富死儿子、穷死孙子”的方式,西瓜种植地在数年后就会出现缺水、沙地老化等情况,无法再进行生产。而在种植西瓜几年后种上枣树,既可以保证西瓜、枣树的收益,更可以达到保土、保水、养地、护地的效果。种植西瓜有当年见效、投入少的特点,而枣树种植则当年无效益、收获期长,盛果期可达10-20年。
  理念的引入形成了带动效果。
  沙泉湾拥有3000多亩的德援项目基地,按照流动沙丘全面扎设草方格,固定沙丘乔、灌结合,全封牧区实行自然修复的技术实行三级治理。
  目前,沙泉湾整个区域内的3万多亩沙地有5000亩扎设草方格,1.5万亩开展人工造林,1万亩实施自然修复,仅剩2000亩流动沙地未完成治理,一般天气下不会再刮起大范围风沙。
  多年来,宁夏人用智慧和汗水取得了看似不可能的治沙成效,可宁夏人并不满足。
  “下一步,我们将把宁夏建成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这写入了自治区十一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也写入了每年自治区的政府工作报告。”王文宇的话说得信心十足。
  每年50万亩的治沙速度,4个封禁保护示范区建设的启动,实现飞播造林种草与人工模拟造林种草的有机结合,一项项蓄力待发的规划正摩拳擦掌,准备为宁夏防沙治沙事业再添一笔光辉。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项目|宁夏|造林|每年|治沙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