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正文内容

文化的含义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文化,既是一个使用最广泛,也是语义最复杂的概念。人们张嘴就说:茶文化酒文化厕所文化,但并不知道它的确切意义。我们可以先从字面入手,从两个层面来理解文化的意义。第一是的层面,那么文化的意思就是纹花,文就是首先是一个动词,也就是在皮肤上,在岩石上,或者其他什么东西上刻画的动作,类似于纹身行为。它同时又是一个名词,即刻画动作留下的印痕和图案。就是图案,也就是花纹,它就是这一动作的结果(考古学所发现的文化,几乎都是一些花纹和图案),是人类实践符号化的结果。当社会实践(纹、刻)留下的结果(纹,图案、花纹,符号)成为一个社会事实之后,就使社会与个人之间有了关联。个体通过对花纹或者符号的识读和关联性想象,认知到社会整体的意义,于是,就出现了文化第二层含义(即的含义),也就是教化。这就是《易经》里所说的观乎天文以知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意思。所谓天文天象,也就是自然之象,它是宇宙造化留下的可见的花纹。所谓的人文,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留下的花纹符号,也就是文化文化反过来又能够影响、规范、制约后人的实践活动。是一个生产实践的范畴,是一个伦理教化的范畴,两者结合在一起,才构成社会实践的整体。

任何一种实践活动(纹花)在社会和自然层面留下的印记(花纹),其实都有其自身的意义,我们可以称之为文化(纹花)或价值的多元性。但由于社会实践对整合和秩序的追求,使得一些花纹的价值高于另外一种花纹的价值。从美学惯例、伦理教化、政治实践的角度看,一些花纹就具有了规范化、经典性和文化示范作用,社会要求所有的后来者,按照这些示范性和主导性的文化花纹的基本模式从事社会实践活动。这就是花纹(文化)等级制的起源。如果人们默认了这种文化等级制,那么就只剩下模仿和竞争。文化模仿是文化创造的影子。文化竞争就是试图要让自己的实践成为新的示范性纹花。如果有人不认可这种示范性、经典性和主导性纹花,而是要独创一种个性化的纹花,那就是文化反叛。文化反叛从来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法律的、法规的、舆论的、自我惩罚的等等),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感觉到,平常温文尔雅的纹花,突然变得强硬起来了。这就是文化(纹花)的意识形态特性,它通过有形的(强制和打压)或无形的(教化和诱导)方式,将人的社会实践整一化同质化规范化秩序化,就像花园里只能长玫瑰,不能长杂草一样。这种文化园艺学思维在当代文化实践和文化批评中遭到了越来越强烈的质疑。

比文化反叛更为常见的是文化自卑,在经典纹花面前的自卑。作为一种创造性实践活动的文化,已经渐渐蜕化为一种压抑的力量。因此,文化自卑的结果只能导致一种重复性人格,或者创造性的丧失。正因为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特性,也就是强制性或诱导性地将一种文化作为规范个人实践行为准则,因此,文化反叛和文化自卑的最终指向,都不可能是纯粹的文化自身,而是指向确立文化等级制度的外部社会现实,对它的抵抗或者屈从。也就是说,我们面对的不是一种纯粹的创造性的文化实践,有时候甚至就是一种反文化实践。这种实践直接指向文化经典、文化等级和文化压抑。它甚至宁愿以一种畸形的、矛盾的方式表达自身。这正是当代文化研究的关键之一。

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实践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劳心者的文化(政治精英文化)和劳力者的文化(传统民众文化)之外,各种文化形态飞速发展。这种文化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完善被传统文化狭隘化了的精英文化概念,确定被传统政治伦理文化删除的精英文化成分,使之走出狭义的政治伦理文化的圈子。比如,梁启超等人对被传统视为街谈巷语的现代小说的肯定,新文化运动对口语诗歌的肯定,对文明戏、音乐、漫画、油画等的引进和肯定。第二个阶段是开始回归文化的原本含义(作为一种整体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的阶段,应该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其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躯体和人的感官的解放。躯体动作的多样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越来越得到了张扬和认可,它们在由生产价值、政治管理价值和纯粹美学价值构成的符号体系之外,形成了一个自己独特的符号世界。相反,精英知识分子对文化符号的解析和评价思路,还停留在传统文化思维的桎梏之中,精英文化-通俗文化二元对立的思维根深蒂固。这种严重滞后文化实践的状况急需改变。

关于什么是文化这个无比复杂的问题,与其将它当作一个固定的概念来对待,还不如将它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来分析。英国学者雷蒙·威廉斯对文化概念的阐释,是当代文化研究界经常提到的一种。雷蒙·威廉斯给文化下了三种定义(引文见《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科版,2000,P125):

第一是文化的理想定义:文化是人类完善的一种状态和过程。这个定义的指涉过于宽泛,甚至可以说是不着边际。我将这个定义理解为人类文明发展形态、及其历史传承和时间连续的范畴,它属于文化史家的研究领域。从文化分析角度看,这就是一种形态学定义,从杂乱无章的人类文化实践及其形态中寻找可以理解和把握的规律。

第二是文化的文献式定义:文化是知性作品和想象作品的整体。这些作品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和经验,它包括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作品,被人们视为人类文化的精华,也就是一般所说的精英文化。从文化分析的角度看,这就是一种解剖学定义,试图通过对个别的、特殊的文化标本的解剖,达到理解文化的目的,进而强制性塑造社会文化结构。

第三是文化的社会定义:文化是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它不但包括艺术和学术所表现的意义和价值,也包括日常生活实践和社会制度层面体现出来的意义和价值。文化实践不是为了给别人示范,其意义首先是对文化实践者自身而言。从文化分析的角度上看,这就是一种生理学定义,它关注实践者的行为方式和身体节奏、力度,以及新的纹花在传统符号等级制度中的效果。也就是说,当代文化研究,既不是对文明的传承和连续性的关注,也不是对精英文本的分析和解读,而是阐明一种作为社会事实的生活方式的意义和价值。

形态学和解剖学无疑是生理学的分支。因此,第三种定义可以包含前面两种定义。因为生活实践(文化-纹花)中既有文明传承和连续的意义(即文明的变化形式),也有人类新生的思维和经验的印记(对经典的传承和改造)。把文化视为一种整体生活方式,不但要通过大众生活实践本身创造意义和价值,同时还要突显生活实践和社会制度层面对文化实践的影响和反影响,控制和反控制,及其它们之间的对偶关系。这种对偶关系,存在于广泛的生活实践与精英文化或者制度文化之间。在这里,精英文化常常以一种消费的形式出现在生活实践之中,传统文化的边界在这里被改写。比如唱歌行为,是生活实践诸多内容的一种,而不是一种声音美学的意识形态化,或者说不是声音美学的等级表演。比如穿时装的意义和价值就在穿着者自身,而不是一种现实身份的经济行为。在这里,传统的精英美学范畴,成了为日常生活实践服务的成分之一。

必须要特别强调的是,第三种定义:文化是一种整体生活方式,恰恰是一个消极的定义。它不过是文化实践的意义和价值多元化的基本起点。它依然要面对制度化的文化造成的阶级、身份、性别、族裔等级的压抑。这种压抑是建立在一系列二元对立的对偶概念之上的。这种对偶概念最终通过所谓的共同价值、共同理想、共同趣味等抽象价值观念,控制少数人的价值、理想和趣味,并使之等级化(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园艺学形式)。这就是文化霸权的形成,这就是文化的狭义化和意识形态化。

为了将这个消极定义变成一个积极的定义,首先要肯定民众文化实践的能动性,并参与它的抵抗运动,也就是为各种文化实践争取表演的舞台,争夺话语权力。实际上就是让各种纹花实践所产生的花纹图案,都有存在的合理性。至于他们表演的方式以及水准,或者美学价值问题,是一个次要问题,它仅仅属于形态学解剖学范畴。其次,必须找到更为有效、合理的方法,来阐明这种文化实践的意义和价值。这种阐明方法,首先必须借助于上述理想的文化定义,从现代人类学角度和现代社会学尊重社会事实的角度,重新制定评价标准。同时,要借助于符号分析(对各种花纹的形式分析,以及对纹花行为的生理学分析),达到抵抗符号等级制的效果,并为符号的民主性提供理论支持。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文化的含义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