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本素材>> 政治常识>> 第五课>>正文内容

战后德日迥异的心路历程

  日本人的「耻文化」是一种不肯认错的文化,加上经济比它以往侵占的中韩都要强大,使他们不肯承认自己在二战行为上的错误。反观德国,战后与纳粹划清界线,禁止任何公开支持纳粹和希特勒的活动。

  今年一月二十七日,德国及全球四十多个国家的元首聚集波兰,纪念二次大战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六十周年,也为今年二战的连串反思纪念活动揭开序幕。

  然而,最近这个月来,中国大陆和南韩针对日本文部省通过极右派撰写的《新历史教科书》,以及提出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纷纷出现激烈的反日示威游行,将国与国之间的冲突在这个集体记忆的年份推至最高潮。我们不禁问,战争六十年后,德国和日本对大战的侵略行为有什么不同的反省﹖为什么会出现不同行动体现﹖也导致国际社会出现迥异的反应。针对这连串问题,亚洲周刊专访了历史学者孙隆基,他分别从历史文化、地缘政治及现实政治考虑等方面分析这些问题,以下是采访摘要: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日本人是如何建构他们在亚洲以及在国际社会的位置﹖

  日本人的神道教中有认为日本是「神国」(shinkoku)的思想,产生了中国式天下主义中所没有的「国运观」,他们认为在万国之中,日本必须争取第一。从日本一千多年前的历史,已经可以看出他们这种想法。在圣德太子时期,即中国的唐代年间,开始向中国派遣使节,有一种说法认为,日本当时推行汉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外交和国力上和唐朝平起平坐。

  到了明治维新时期,当时著名的启蒙大师福泽谕吉就写了一篇著名的《脱亚论》。当时还没出现二战后所谓的「现代化」理论,因此当时的现代化概念是以「文明开化」一词表达。这个十九世纪的观念是建筑在社会进化论之上的,福泽认为中国和韩国处于落后的野蛮阶段,日本不应与他们为伍,以避免西方人把日本与这类「恶友」等同。福泽一味只想「入欧」,要加入欧洲。到了今天,日本的「脱亚入欧」基本上已经成功,目前的G8国家中,其它七个国家都是白种人,只有日本是非白种的。东亚人的「耻文化」(Shame culture)也会造成这种好胜的心理。

  「耻文化」对这六十年来日本对二战的反省有什么影响﹖

  「耻文化」基本上是一种不肯认错的文化,他们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从战后至七十年代中后期,日本的教科书基本上还是由左派人士掌握,他们对战前体制的封建残余以及战时日军暴行作出严厉批判,但随着日本的经济愈来愈发达,出现了比东亚各国强大的优越感,社会主流意见逐渐偏向右,情况就改变了。「耻文化」又再开始弥漫主流社会,他们开始思考,日本的经济那么发达,但却要背负着这段沉痛的历史,非常难受,非常耻辱,叫子孙后代也难以面对。于是,修改历史教科书的声音便慢慢出来了,其中以七十年代首相三木武夫的妻子三木睦子等人的动作最大。三木武夫也是第一位以私人身份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上台后立即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最终的目标,就是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因此必须有和这个身份配合的正面的国家形象。

  在二战之后,德国对纳粹政权的反省又是如何﹖

  德国跟日本的处理方式非常不同,二战结束至今,包括早期的东、西德政府,几乎完全跟纳粹划清界线,东德将它视之为资本主义独裁政权的行为,西德当时已跟英法美等国家结盟,不仅完全没有建盖纪念纳粹政权和希特勒的博物馆,就连希特勒的墓碑也没有看到,以免这些地方成为纳粹残余分子的聚集地。东、西德更立法,禁止任何民间社团或商号以纳粹标志作为登记,也禁止任何公开支持纳粹和希特勒的活动。

  事实上,二战结束后,纳粹的问题并没有在欧洲完全消失,但基本上它已经变成全欧洲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德国的包袱。

  日本的「耻文化」很可能是激起极端民族主义的主因,德国的情况又如何﹖

  在十九世纪的欧洲,也曾经出现过包括日耳曼民族在内的民族主义战争,那是世界史上建国运动最频繁的一段时间,留下最深历史印记的是一八四八年的各国民族独立运动和后来的德国和意大利统一运动。然而,从二战之后,欧洲国家似乎慢慢超越了极端民族主义的狭隘精神,现在欧洲只有巴尔干半岛还在谈「民族主义」,在欧美先进国家,如果你还满口要去杀另外一个民族,人家会以为你是三K党的成员。现在的欧洲国家已经进入欧盟时代,他们谈的是如何共存互利,欧洲已经进入后民族后国家后历史的年代。

  除了历史文化和民族性,不同的地缘关系,是否也影响日德两国在二战后的不同发展﹖

  虽然我比较少想到这个问题,但细心想想,也可能有一些脉络可寻。日本自从一九六八年,已经紧追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它在东亚、甚至亚洲都是一枝独秀的,非常有优越感。就像我刚才说的,日本有一种「耻文化」,加上经济比它以往侵占的国家包括中国、韩国都要强大,所以便开始对二战行为有不同思考。再加上,日本是一个岛国,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上半期,它都极力在中国大陆找一个立足点、桥头堡,进可攻、退可守,所以才会出现一八九四至九五年的甲午战争、一九零四至零五年的日俄战争,以及其后侵占东三省的事情。

  德国就不一样。二战之后,一来它分裂成东德和西德,国力顿时减半,虽然后来西德的经济复苏也非常快,但毕竟要顾虑东德这个强邻。二来,欧洲的英国和法国虽然在战后也疲弱不堪,但他们的国力毕竟和西德相去不远,彼此有很多学习沟通的空间,再加上共同团结面对东欧的一众共产政权,所以西德在战后是非常积极要与西欧和中欧国家修好关系的,这一点与日本不同。

  日本和德国在二战处理战俘和战犯的情况又有什么不同﹖

  虽然我们说德国人杀了几百万犹太人,这是德国最大的污点,但日本的残暴程度也不相伯仲,包括最惨烈的南京大屠杀和「七三一部队」等事件。还有,大概在十年前,美国国会有一份报告指出,在二战时期,在日本手中的战俘死亡率是三成多,而死在纳粹手中的则是一成多。但德国除了少数「光头党」之外,没有人会肯定纳粹时代。日本则愈来愈多主流人士,甚至学者表示不该继续从「东京审判史观」谈本国的历史。

  自从三木武夫首相以私人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后,至一九八五年,中曾根康弘则明目张胆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此外,就是修改历史教科书的尝试连续不断。二零零零年,一部美化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的电影《自尊——命运的瞬间》在日本上演。二零零一年小泉上台以来,参拜靖国神社已成为日本首相每年例必举行的活动。这种情形,在德国能够想象吗﹖

  你刚刚提到欧洲出现了后民族、后国家、后历史时代,这是什么意思﹖

  这就是说,现在的欧美已经进入个人主义时代,他们对于国家、民族和历史都有距离感,尤其对国家和民族,他们已不再谈这个东西。在反越战时代,当外国人骂他们的国家时,他们经常也加入骂战,以显示自己没有被国家吞噬。他们关心的,是个人的问题。

  但是在亚洲,尤其最近发生在中日韩三个国家的政府和民间的示威抗议行为,就仍然存在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但很矛盾的地方是,中国在反日或说抵制日货时,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在广州、深圳等游行人士虽然说如何爱国,但问到他们中国的历史,他们很可能大部分都不懂,这种行为是非常矛盾的。

  你认为日本最近争取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进一步修改教科书等动作,除了本身民族性外,在政治现实问题上,还有什么原因﹖

  这自然跟中国近年经济持续增长、国力逐渐强大有关,作为亚洲岛国,日本感到重大的威胁。

  另外,美国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美国在国际政治上经常要有一个假想敌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从苏联解体后,中国便成为它的假想敌,欧盟已然形成,亚洲国家结盟是美国最不愿意看到的。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政治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