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高考分析>>正文内容

《经济常识》考题特点及解题方法

  一、分析新经济现象,解决新问题。
  记得前些年,高考政治试题中第一次出现国企改革的考题,在考生中及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人认为国企改革连国家都拿不出好办法,却来问高中生怎样搞好国有企业。但是,高考并未因此收手,而是连续考了八年国企改革。我们应该认识到,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能够指导现实,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检验和发展。所以,经济常识高考题一定要从最新的经济现象入手,考察我们对经济理论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比如,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近两年的高考试题越来越在可持续发展上做文章,下面看两个题:
  2004年全国文综卷38题:“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这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可靠保障。
  材料一 2003年,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77.7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4%,继续保持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1)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海洋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案要点:
  (1)广阔的‘蓝色国土’可以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资源。发展海洋产业,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提升。发展海洋产业,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003年全国文综卷第39题:
  “气象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德尔菲定律’揭示了气象行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即在气象行业投资一元钱,可以获得98元的经济回报。我国某省气象部门一年便可为本省带来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专业的气象经纪人和气象服务企业,气象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回答:
试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气象经济迅速发展这一现象。
  答案要点:
  ①气象信息也是一种经济资源,企业有效利用气象信息可以减少损失,创造效益。
  ②气象服务企业和经纪人的出现,有利于充分利用气象信息的经济价值。
  ③气象服务业是新兴的第三产业,它的兴起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2004年的38题针对传统资源日益枯竭的现状,指出发展海洋产业的意义;2003年的39题,用气象经济这个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来设问,让你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气象经济迅速发展这一现象,而气象信息也是一种经济资源。经济越发展,面临的资源问题越突出,这既是经济建设的根本问题,又是迫在眉睫的新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近两年,三大问题制约我国经济发展,一是经济增长过分依靠资源消耗与牺牲环境。我们的资源消耗量大于GDP总量比我国多两倍的日本。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全国七大水系中符合一类或二类水质标准的仅占32.2%。我国目前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等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经济发展受到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国内资源供应存在明显缺口,进口数量大幅增加,价格大幅上涨,国内铁路运输和港口紧张。
  二是部分领域和行业出现过热迹象。在旺盛的市场需求刺激下,钢铁、水泥、汽车等行业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这会造成行业发展过剩的大起大落。
  三是经常性效率差,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增速过慢,25年来仅增加约10个百分点。
因此,资源问题会是今后命题的重要素材,应该引起重视。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当务之急。下面,将已经被提到日程上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给同学们参考:
  我国环保产业产值10年间增长25倍多,年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外资流入的快速上升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草业在我国是一项新兴产业。许多发达国家草地牧业的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而我国只有10%左右。草业产业化将成为我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草业包括三个基本的子产业:草坪业、饲草业、草地畜牧业。
  电子游戏给我们的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早在2001年度,全球游戏产业产值就有94亿美元,已经超越了电影工业89亿美元的产值。电子游戏还以其对人的吸引力,使手机、PDA等电子行业的厂家凭借游戏功能获得产品的增值,使网络等媒体的广告获得几倍次的浏览量,使网站因此而得到了盈利,电子游戏相关产品的推出带动了新的服务产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现代物流业被称为21世纪新经济增长点。2000年我国全社会流通费用达17880亿元,约占GDP的20%,如果全社会流通费用降低1个百分点,就可节约资金178亿元。正因如此,现代物流才被誉为企业在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
  这类题应该是好做的,因为,它考的就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所谓经济意义,只不过是由经济现象这个个别上升到一般而已。如“广阔的‘蓝色国土’可以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资源”,其中,“蓝色国土”就是个别,资源就是一般。
  二、阅读并运用图表和数据。
  几乎每年高考经济常识大题中必有图表和数据,以2004年高考政治(江苏卷)39题为例: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 全国和江苏省国民经济发展部分数据
  注:江苏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其中,苏南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苏中超过全国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苏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2 2003年江苏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
  注:2003年江苏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超过全国1/4,在全国排名第一。
  (1)材料一反映了江苏经济发展中的哪些特点?
  (2)联系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分析说明进一步发展江苏经济应有的国际视野。
  答案要点:
  (1)江苏经济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发展水平比较高,开放型经济比较发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苏南、苏北差距较大。
  (2)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江苏经济发展基础条件较好,发展开放型经济已走在全国前头。江苏要加快发展,必须顺应这一趋势,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发展江苏开放型经济,不仅要坚持‘引进来’,还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2004年高考大纲对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理解能力的表现与要求是,理解数据、图表、公式、简图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社会科学的交流媒体大量地使用了图表和数据,能够阅读这类资料并初步运用这种资料形式说明问题。
  在社会科学的领域内,图表、数据往往用于表现形势、环境、资源、产业、事物发展过程等信息,这些信息就是一系列概念的组合。在解释图表、数据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图表、数据所展示的主要概念群;其次,要进一步发掘信息价值,寻找第二级乃至第三级概念群;最后,要说明这些不同层次概念之间的关系。
这类题应该算是难题。记得第一年出现这种题,试题先问材料中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然后问如何认识。结果,我们的考生在第一问里就把本质都答出来了,到回答第二问时没词了,只能再重复一遍。江苏卷39题的材料一提供了数据,加上注释,要求考生回答出江苏经济发展中的特点,这就是由数据转换成概念的过程。这种一级概念只是对数据的初步归纳、概括,不要追根寻源,要最直接的概括。你看答案中的“苏南、苏北差距较大”多么直观。到第二问时,往往就要引申、抽象,因为,如果不把局部或个别的经验上升到一般就没有指导意义。因此,在答第二问时一定要联系教材中的观点或国家政策。“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江苏要加快发展,必须顺应这一趋势,”一句话就把江苏、中国、世界给联系在一起了,意义就大了。这就是一滴水与大海的关系,哲学里讲的解剖麻雀就是这个道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从具体的事物入手,从小处着眼,揭示大道理,这就是论述题的特点。
  三、对国家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理解。
  2004年全国文综第四套卷第40题:“我国政府坚决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行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很多地方以此为契机,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替代产业。退耕后的农民既获得了政府提供的口粮,又从多种经营和其他副业中增加了收入。
  简述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答案:
  有利于当地农民从事多种经营,增加劳动收入。
  有利于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有利于实现当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
  我国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是集体主义,它要求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不能偏废任何一方,其实讲的就是利益关系。理解我国经济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离不开哲学和政治,一要站在国家本质的基础上,也就是以人民当家作主为考虑问题的立足点;二是坚持辩证法,要联系、发展、全面地看问题。这类题按说难度也不是很大,关键是思维方式,不可就事说事,要把政治立场和哲学思维运用过来。具体到这个题上,从立场上看,共产党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的政策是服务于人民的,所以,我国政府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首先得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对于局部利益而言,有利于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对全局而言,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这三个答案要点,层层拔高,充分表达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
  全国文综第二套卷39题:“电力曾经被誉为国民经济的‘先行官’。针对近些年来由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引发的电力紧张现象,国家决定加快电力工业的发展。在确保国有电力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鼓励其他经济成份投资兴建电力企业。一些地方还通过试行电力供应‘分时定价’的方式,缓解高峰时期的供电紧张局面。
  根据所学经济常识,分析上述材料中发展电力工业的措施。
  答案:
  发展电力工业要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作用,并发挥多种经济成份的积极性。电力也是商品,一些地方引入市场机制,运用价格杠杆调节用电是缓解电力紧张的一个重要举措。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政府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保证电力工业适应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客观事物本身是复杂的,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仅靠一个观点是不行的,总复习过程中就要解决综合运用的问题。高考综合能力测试考察的也是学生的这种能力。该题涉及到的知识有,我国的所有制、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国家的宏观调控、三大产业、科学发展观。
  分析是要求你从材料出发,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用相关的知识加以说明,是一种分解,对各个局部进行研究,所以,最忌讳一锅粥。有些同学答题不分要点,这样做是吃亏的。虽然毛泽东批评过“开中药铺”,动辄甲乙丙丁、大一二三、小一二三,但是,说话没有条理,不分层次,是影响思想表达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自己讲话、写文章的条理性,表现在政治大题的答案上,就是要分出要点。
  五、经济试题的德育功能。
  2004年全国文综第1套卷:“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采用了典型的中国艺术表现式,它集中国特有的汉字、篆刻和书法于一体,以印章的形式设计,传达出深刻而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回答24——28题。
  26.北京奥运会会徽是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过程中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北京奥组委已经在国内外进行了该标志的商标注册等一系列法律作业。未经奥组委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均不得为商业目的使用会徽。奥运会会徽的保护有利于
  A.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B.体现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
  C.改善投资环境,吸收国际资本投资 D.实施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
  答案:A。
  搞经济就要追逐利润,但是,经济建设绝不是以利润为目的的。该问题利用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出题,表面上考市场秩序,但隐含的德育功能是不可否认的。这个会徽之所以能够成为“市场开发过程中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就是因为它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如果没有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这个图案原不会引起人们那么强烈的共鸣。爱国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国家,了解自己民族的优良传统。所以,这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不是直白的、说教式的,它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载体,这种教育形式是成功的。政治试卷的德育功能是必须的,我们在做题时要考虑到这一点,虽然该题没有设计德育方面的选项,但是,25题就是比较明显的表达了它的教育意义:
  “25.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北京奥运会会徽‘直接明确地传达着在中国人民和文化中世代传承的无与伦比之美和宏大的精神力量’。关于精神力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市场经济越发达,精神力量越不重要
②调动积极的精神力量,会有力地推动社会进步
③精神力量可以脱离物质因素而存在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使中国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A. 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C。”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高考分析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