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正文内容

高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分析与对策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反常情绪在中学生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
  一、高中生逆反心理调查
  笔者是高中生物教师,通过对高中生逆反心理的调查,分析逆反心理的表现、影响及其产生原因,从而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并帮助青少年学生认识自身缺点,完善人格。
  调查显示:逆反心理在高中生中普遍存在。逆反行为多发生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很多我们认为正常的行为均在高中生身上引发反感。具体为:教育活动时间过长,超过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限度而产生的逆反行为。过多地重复某些教育内容而引起的逆反行为。对被禁止的东西特别感到好奇,总想违反禁令去尝试的逆反行为。对教育者缺乏信任而对其教育内容产生的逆反行为。教育者教育方式不当而使青少年感到自主性受到威胁时产生的逆反行为。对某一事物的过度评价在青少年中引起的逆反行为。在不适宜的情境中进行教育行为时产生的逆反行为。对教育者的内在动机产生怀疑而发生的逆反行为。
  二、高中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1、从青春期的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看
   (1) 独立意识强,表现欲望高,喜欢标新立异,遇事总想发表独特的见解,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以期望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示其独立的个性。
  (2) 好奇心理。当某事物被禁止时,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浓厚的神秘色彩更易引起人们的猜测。
  (3) 对立心理。人与人之间一旦持有否定的态度,也会对他的观点、行为持否定态度。
  (4) 偏激心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社会阅历浅、知识面还相当缺乏,看问题过于简单,甚至相当片面,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却为此沾沾自喜。
  2、从逆反心理产生的社会客观原因看
  (1)社会缺乏对青年学生独立意识的认同感。当今的孩子确实存在着社会经验少,社会责任感淡薄等诸多不足,但是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正是由于家庭、学校、社会忽略了对孩子们自立能力的培养。我们的教育体制、教育方法违背了人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客观规律。
  (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思想观念的多元化、思维方式的多元化,这时就往往与传统的老师、家长的思想产生诸多冲突,如果这时老师和家长不及时采取疏导的方式而是硬加阻拦,就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向对抗心理。
  (3)大众媒体不恰当的渲染是导致逆反心理一个重要因素。
  3、从学校和家长的教育方式看
  (1)学校教师的教育方式是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些老师居高临下,过于经验主义而不考虑现实社会各种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脱离教育实际,使学生感到自主性受到威胁。
  (2)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也是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之一。 三、逆反心理的危害
  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是青春期学生思维活跃、自立自主意识增强的表现,但它毕竟是一种不健康的反常心理。诸如上述的高中生出现的逆反心理现象往往让家长和教师瞠目不解,.处理起来颇感棘手。.如果一个人说话办事常常由逆反心理支配着,其后果是严重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精神萎靡等。逆反心理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将会丧失对事业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严重妨碍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所以对高中生这种逆反心理的危害必须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并研究教育策略.。
  很多事实表明,逆反心理对高中生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学校教育中特别是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是极不利的因素,处理不好,影响教学效果和课堂秩序,因此要研究有效的教育措施予以纠正,调整。
  四、学生逆反心理的预防与对策
  正确对待对学生的逆反心理。要明确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客观存在的。对逆反心理要做一分为二的分析,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 家长和老师要充分认识逆反心理是高中生处在青少年时期一个正常的心理特征。只要家长、老师能平和地与学生交流对事物的看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高中生一时的某些逆反心理是会很快消失的。
  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或减少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心理调控能力,以正确对待和处理可能出现逆反心理的有关问题。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平等民主的教育方式是消除逆反心理的主要手段。教师与家长们应适当地流露、表现出对子女或学生的理解与宽容,不用怕为此而减少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的威性。事实上,他们会因此与你更加亲密无间。避免重复批评,避免“廉价”表扬。
  对已出现的逆反心理,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处理。首先,对于学生正确的逆反心理现象,(因教师失误而引起的不满、抵触),教师要能够容忍、肯定、鼓励,同时教师应做适当的自我批评,修正错误,使学生在谅解的基础上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其次,对学生不良的逆反心理现象(如学生对正确的、科学的客观环境要求表现出的抵触情绪和相反行为),教育者要敢于否定,同时要善于说服,劝告、减弱以至纠正这种逆反心理现象,使学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再次,如果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合理的与错误的因素兼而有之,混淆不清(如良好的动机与生硬的态度一并逆反),教师要教育学生要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肯定正确的因素,否定错误的因素,分清逆反指向的主流与支流,不能以偏盖全,以点代面,以现象代替本质,学会客观、公正、全面、发展的看待自我和他人(社会)、从而完善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极力提倡一种平等和悦的师生关系和父母子女关系。父母、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尊重学生的思想, 自尊和个性。应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实质和利弊, 引导学生放眼长远未来, 冷静处世, 知错改错.教师和家长们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多研究高中生阶段的青少年心理特征,真正成为他们人生的引路人和铺路石.
  教师与家长们也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高中生在这个阶段逆反心理是一个心理的弱点。因为他们容易情绪冲动,看问题还很不成熟,对事物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所以不要什么时候都坚持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或者对待问题情绪化,甚至总是与他人唱反调。引导他们要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对社会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多采纳别人好的建议,要学会宽容,胸怀要宽广,目光要远大,不要钻牛角尖,走死胡同,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校可以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思维,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发言,正确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创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学校与家庭应慎用禁令。避免由于“禁果逆反行为”而造成的反效果。若禁止需充分说明理由。
  逆反心理的积极作用 。其实逆反心理也有好的方面,只要正确、良好地运用掌握自己或周围同学的逆反心理,就能够变消极为积极。逆反心理的积极作用如下:
  (1) 逆反心可起到缓解情绪,舒畅心情的功效。在表现出逆反行为后,高中生往往会感到心情好转,对教育者的愤怒或不满渐渐平息,可适当缓解不良情绪.
  (2) 逆反心理具有塑造性。逆反心理可以塑造个性,拿捏得当的话可以避免人云亦云,从而培养高中生的创造力或思维能力。
  (3) 促进自我思想。因反对听从他人而能够促进思考,促使自我观点与自我思想的形成.
  作者单位:湖北省应城一中西校区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政治|论文|历史|地理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