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学校德育>>正文内容

新课改中农村学校管理问题的对策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要:新一轮的课改对农村学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要求,我们必须在管理实践中不断革新,带领教师成功转换角色,建立适合农村的教学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更好地实行素质教育。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学校管理 管理理念 创新 实施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2001年9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推行,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了。教育改革要求:从办教育的观念、思想到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从教育体制、教育结构至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从教育行政的宏观管理到学校的微观管理,都在逐步改革,这给农村学校管理的各方面带来了严峻考验与无限机遇。
  一、新课程改革对学校管理带来的挑战
  要改革,就得触及现存的各种弊端,解决过去遗留的老问题和课改中产生的新问题。为此,必须认清教育现状,寻求、探索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科学的学校管理模式,单凭主观热情或草率蛮干,不仅无助于课改的有效进行,而且还会引出一些不必要的矛盾,使改革流于形式。纵观教学改革历程,20世纪50~80年代中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课改发展模式,忽略了本地实际、学生主体性,一味强调知识量,把学生当作装载知识的容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一纲多本”“多纲多本”,使教育走上了名副其实的应试教育,学生为考试而学。而今,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现行学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革新学校管理理念
  曾经有些管理工作者认为“不学管理照样管理”,或者说“管理三年,自会管理”,甚至还有的说什么“上级怎么说,学校就怎么管”等。这种无事业心、被动的管理模式无疑制约了课改的进行。停滞而不求提高,按部就班不思创新,必将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导致学校管理不科学,学校教育水平下降。列宁曾经明确指出,“有的人可以当一个最有能力的革命家和鼓动家,但完全不适合做一个管理人员,凡是熟悉实际生活、阅历丰富的人都知道,要管理就要内行,精通生产的一切条件,懂得现代生产技术,还要有一定科学修养。这就是我们无论如何都应具备的条件”。列宁这段话并没有直接谈论学校管理人员的问题,但我们可以从中领会到,学校领导管理人员须具备“特殊的本领”,不是任何人都能胜任的。
  2.新课程改革对教学制度的挑战
  学校管理工作处于中心地位的是教学工作。要有效地抓好教学工作,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反思现行教学管理制度,不难发现其弊端:
  第一,以“分”为本,盛行分数管理。分数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工具,也是考查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遗憾的是,在我们学校教育中,分数被绝对化了。分数从“促进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一种强有力手段”异化为“控制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一种极可怕的魔杖”。这种分数主义、分数管理严重扭曲了教学的价值取向,教学工作被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使教改成为追求高分的“遮羞布”。
  第二,以“章”为本,形式主义泛滥。校章校制是学校办学经验的结晶和反映,它对于稳定学校秩序,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保障作用,但是学校管理不能因此见章不见人,重章不重人。目前不少学校变本加厉在规章制度上作文章,把规章细则化标准化,而且配合量化评分和经济制裁,简直把教师和学生当成管教的对象,把领导变成监工,把依法治校变成了以罚治校。这种管理严重扭曲了教学的本性,教学的过程被程序化、机械化、标准化。这种管理就是检查,教师疲于应付,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有所谓的教学改革,也是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
  第三,以“权”为本,权力至上。学校管理需要权力,没有权力,学校就会陷入混乱状态,但行政权力至上,必然滋生和助长长官意志,师生的民主参与和学校的学术研究也因此没有了立足之地,异化的领导是权威,专家是权威,教参是权威,崇尚权威泯灭了教师工作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学校管理需要的不仅仅是权力,更重是的思想和精神。对此,苏霍姆林斯基早有精辟论述:“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遗憾的是,我们学校管理缺少的恰恰就是思想,一个没有教育思想、崇尚权力的校园,怎么能有真正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呢?
  二、课改中农村学校管理的对策
  新课程改革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转变,要求学校管理更加科学,对学校管理充满挑战,同时又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搭建发展的平台。为此,我们必须抓住机遇,适应教改形势,结合农村实际情况,谋求发展、完善学校管理。
  1.立足教改,加强学校管理队伍建设
  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因素,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学校管理者提出了更高要求。邓小平同志1983年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对我国学校教育工作的方向性要求,也可理解为是对学校管理工作水平的新指向,我们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形成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一方面加强学校管理人员的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活动,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现在我县学校管理基本处于停滞、被动状态,所以,我们必须打破僵局,在管理人员的素质上下工夫,有些管理人员对于教改形势下怎样进行教学都不清楚,更谈不上怎样领导,只认定“上级怎样说,我就怎样管”,工作不主动,工作没创新。针对这样的情况,首先要求管理人员树立现代学校管理理念,对人才未来素质发展具有科学的规划和统筹部署,还要有创新观念。改变过去形成的“唯书”“唯上”的传统思维,开拓创新。其次,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况,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管理工作。学校中各类领导管理人员都应有与其职务相应的知识结构,同时,还应具有较系统的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知识,以及各种应变能力,才能更好地用科学的教育理论和管理理论指导工作。再者,管理人员必须深入教学一线,并参与教学,认清本校实际情况。
  2.重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第一,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新课程的推进,对教师提出转型要求,要求教师角色要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教师必须学会反思、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学校进行教学研究必须以校为本,即要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全体教师共同研究,达到解决问题和提高质量的目的,并真正成为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永恒动力。
  第二,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学校改变以往“家长式”的管理方式,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校务委员会以及教师为主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广大教师有一种法定的形式和正常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
  第三,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对教师工作的考查、考核、评价、评定是学校管理的日常工作,它对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具有最后直接的导向、激励、控制作用。我们必须基于对传统考评制度的深刻反思,重建一种能够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首先要在考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上,要体现新课程精神,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和角色转换的要求以及教改的方向。其次在考评组织实施上,要杜绝一切形式主义,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最后在考评结果上,要防止片面化和绝对化,杜绝分数主义,要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来看待每次考评的成果。
  3.学校管理者的角色转变
  新课程改革对学校管理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本次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意味着现行的学校管理必须注重学生观、教师观及教师角色的转型。
  第一,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位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第二,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而且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通过教师、学生观念与角色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现代化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创设出师生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以改革总揽全局”,在学校管理中把改革和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两者更好地相互配合和相互促进。历史和现实表明,新课程改革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丰富和完善科学的学校管理的机遇。我们只有不断努力探索、总结,与时俱进,才能永葆学校活力。
  参考文献
  [1]列宁.在全俄水运工人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M]《列宁全集》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
  [3]张济正.学校管理学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钓峰中心小学)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政治|论文|历史|地理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