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高考分析>>正文内容

2005全国高考文综试卷政治部分分析

2005全国高考文综试卷政治部分分析及对今后复习的指导意义

1.继续体现以问题为中心的设计思路
  《考试大纲》强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应体现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主体设计思想。

本次文综主观题38题,以三农问题为背景,从不同角度设问;39题(7)、(8)问,以亚非关系为背景,一个是国内自我国本届政府上台以来高度关注的问题,一个是国际上体现我国外交政策基本立足点的重大侧面,都充分体现了考试大纲上述要求。

除此,选择题命题的材料象居民消费、人的本质属性、个人价值的实现、互联网等,也都是现代人普遍面对和经常思考的问题。

这种专题命题模式,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继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周围活生生的生活,把政治课上活。不要把政治课变成仅仅是死记硬背的功课。

2.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更注重能力的应用。

此次考试,选择题部分明显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把握。如25262730313435,只要学生把教材相关基础知识把握,几乎不用拐弯,就可以直接选出正确答案。而且考察的是学生最基本的记忆能力。这种考法,指导我们在今后复习中,基础知识的把握有些必要的识记还是不能忽略,素质教育不等于没有了任何记忆。离开识记,就没有对知识把握的准确性,知识体系也难以形成。

选择题28293233重在考察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能力。象28题,考察学生对形式逻辑上的矛盾和哲学上学的辩证矛盾的区别。值得注意的是,教材在讲矛盾含义时,并没有专门提出形式逻辑矛盾的概念。在讲课时,如果备课细致的老师,根据教参的讲解,都会对这两种不同的矛盾引导学生做出比较分析。但是,如果老师不够细致,丢掉这一理解点,也很容易。这警示我们在引导学生复习时,特别是一轮复习,应不厌其祥,对照每一个知识点,其周边思想都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清楚。往往难度较大、干扰较大的选择题,考察的都是很精细的辨识能力,而这种能力,来源于平常对每一个知识点的精细理解。

此次考试的主观题部分,非常明显的考察了学生用所学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答案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所谓源于教材,每个题目的答案,都不会离开教材。所谓高于教材,就是答案绝不是对教材某个知识点的照抄照搬。象38题第(3)问: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理由。答案中从公民的权利、政府的职能、政治文明的角度做答,都是教材的主干知识。但是,需要考生在考场上,运用自己的能力,从教材不同地方,进行搜索、优化、重组,才能做出比较完满的回答。既然答案源于教材,那么指导学生复习时,系统的把握教材,特别是教材的主干知识,而且对这些知识做到精、熟、透,胸有成竹,当然很重要,这也是高三复习的第一要务,所有的能力都是以此为基础的。既然答案又高于教材,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主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随时对周围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现实进行理论分析形成。(当然,做题也是这么一个过程。)

3.对时事的考察。

高考大纲要求学生了解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但是,从近几年文综看,没有对重大时事进行刻意追逐,也没有直接考察,只是隐在题目中,作为材料背景来考察。

这要求我们在指导高考时,不需要引导学生专门对时事的时间、地点、事件等做出机械记忆,而要根据所复习的知识,随时联系,随时运用,把时事消解在知识中,消解在生活中,成为学生复习的佐料,而不要成为学生的额外负担。

有的重大时事的很突出的内容也会成为高考主观题的的答案要点,但是这种情况并不太多。,而且不会考察过细。所以,引导学生在做主观题时,有这种意识就可以了。还比如刚才所说,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理由,答案中最后一点是: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这种答案要点就是对时事的考察。

4.对哲学考察的高度灵活性。

哲学教材前言开宗明义点明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在于武装我们的头脑,更好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此次文综政治对哲学的考察鲜明的体现了这种思想。任何一个题目的考察都说明了如果不理解,建立在死记硬背基础上的哲学学习在高考中没有任何作用。象38题第(4)问: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党和政府根据农村实际推行了包括家庭承包制、科技兴农及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兴农富民的政策,是分析这些政策的哲学依据。其中对家庭承包制的哲学依据分析,如果不是对这一农村政策有很深刻的理解,很难从哲学的规律这个角度做出分析,而且是结合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思想做出的分析。再比如,文综最后一问,“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分析我国谋求与东盟国家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及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其中,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用的知识尽管是经济学,但思维方式却是哲学的辩证法。

对哲学考察的这种特点,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复习哲学时,切忌死背哲学结论(论记忆,哲学记得最少),重在哲学思想的理解,特别是活学活用。

5.政史地综合题目的考察。

39题,是政史地综合的题目。因为今年是万隆会议50周年,所以从历史上著名的万隆会议考起,延伸到政治领域考察国际新秩序的内容,并说明为什么说它实质上与周恩来总理在第一次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原则是一致的,并进而考中国同东盟国家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及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从万隆会议延伸,显然是从历史考现实,单纯政治老师很难想到这样的切入点。这种考法,无疑要求不同学科老师在平常教学中经常交流沟通。

青岛十九中 李训美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2005文综高考分析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