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本素材>> 哲学生活>> 第四单元>>正文内容

中国倡导海葬挑战传统“入土为安”观念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新华网青岛3月31日电 (记者 张旭东)4月5日是中国人祭祀逝者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中国东部沿海城市青岛将举办免费海葬活动,目前已有800余名逝者亲属报名,创下青岛自1991年开始举行海葬以来报名人数最多的纪录。中国倡导海葬开始挑战传统“入土为安”的观念。

    为节约土地、保护环境和推动殡葬改革,青岛从上世纪90年代初率先在全国开展骨灰撒海活动,时间选择在清明节和农历十月初一前后。截至2010年上半年,青岛市已举办骨灰撒海活动60余次,抛撒骨灰4100多具,若按农村传统土葬方式计算,节省土地上百亩。

    青岛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和区划地名处处长郭可凰说:“为鼓励海葬的参与率,青岛市从2010年10月1日起,对本市常驻户籍死亡居民骨灰撒海的丧属免收费用,所需费用由市财政统一承担。去年10月23日至24日首次免费海葬共有427具骨灰撒入大海,这也是历次参与率最高的一次。”

    “但去年10月份和今年清明节两次高参与率的海葬活动遗体数量相加,仅占青岛市每年火葬遗体总数的2.3%,这个比例在全国还处于较高水平,其他一些同样举办免费海葬活动城市的海葬比例仅在1%左右。”郭可凰说。

    受中国传统“入土为安”理念影响,土葬是千百年来中国最主要的殡葬方式,而越来越多的墓地也成为这个人口大国土地资源愈来愈紧张的重压之一。

    为此,除青岛外,其他一些沿海城市,如大连和厦门,也为拥有当地户籍逝者举办免费海葬推动传统丧葬方式的转变;杭州则每年举办江葬活动,并且将“免单”范围扩大至流动人口;北京则由政府拨付骨灰撒海补贴资金,具备开展骨灰撒海业务资格的殡仪服务机构可申请骨灰撒海业务补贴。虽然各地海葬惠民政策优厚,但选择海葬的丧属仍是“小众”。

    青岛市殡仪管理所办公室主任熊可国说:“遗体火化温度约1000摄氏度,焚烧后的骨灰属无机物碳酸钙,没有任何有害病菌,在水动力较足海域抛撒不回流,不产生环境污染,是一种环保和生态的丧葬方式。但这种绿色丧葬方式遭遇冷落,关键还在于‘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山东省淄博市的姚玉霞去年10月份和丈夫及女儿为公公在青岛举行了海葬,她说:“公公1998年就去世了,骨灰盒一直存放在社区纪念堂。我觉得长期放那也不是办法,就动员家人海葬,但起先他们不同意,说海葬不孝,直到去年才勉强同意。祖祖辈辈‘入土为安’的观念对大家影响很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些市民对海葬后没有祭奠亲人的固定地点而感到忧虑。“逢年过节在过世亲人坟前烧纸钱是晚辈的义务,但要是骨灰撒入大海,应该到哪里去祭奠亲人?”家住山东省济南市的徐胜富问道。

    郭可凰认为,海葬参与率较低的原因还在于宣传力度不够,公众对海葬的理解不深入,有的老百姓可能对海葬的具体申请和操作程序不清楚,觉得海葬操作起来步骤复杂而放弃。

    青岛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和区划地名处副调研员王广军认为,应将生态殡葬和海葬的理念通过公益广告等形式进行宣传推介和引导。应该让公众意识到,骨灰撒入大海同样是回归大自然,也是“入土为安”,并不违背中国传统的丧葬理念。

    郭可凰表示,在今后海葬推广方面,农村地区应该是重点突破的区域。“城市可能因为墓地紧缺或居民意识转变,人们逐渐接受海葬的方式,但青岛举行60余次海葬,至今没有一个农村户口逝者的家属报名参加。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应该着手在农村推广绿色殡葬方式——海葬。”他说。

    青岛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树枫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在中国延续几千年,从传统的土葬到现在火葬逐渐被人们接受经历了几十年,海葬被大众理解也需要时间,需要政府倡导绿色殡葬理念和政策扶持。而不具备海葬条件的内陆地区也需因地制宜,推广其他生态殡葬方式。”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政治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