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地理论文>>正文内容

可持续发展的地理学原则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地理学原则

提    要: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观,它寻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强调将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统一起来,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相互协调的道路。

一、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与自然环境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从对自然的顶礼膜拜,到对“人定胜天”的自信,到人地协调的认知和对可持续发展观的着手实施,无一不渗透着人类对自身发展的探索。经济的高速发展把人类带入了现代文明,但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重危机。                   (一)资源危机: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对资源的需求欲望的膨胀,使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日益尖锐,对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另外,资源的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对资源的利用不当形成环境破坏,甚至对资源的过度开采,殃及后代。这一切,是造成资源危机的重要原因。

(二)温室效应与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导致气侯变化,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将加剧全球资源、人口和环境的严重失调。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层,它的减少必然给人类的健康乃至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后果。

(三)物种减少和灭绝:生物是人类的朋友,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宝贵财富,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的减少正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我国地域辽阔,生态系统类型多,物种多,遗传资源相当丰富。因此,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十分艰巨。

(四)贫困与南北差异:由于贫困,使许多孩子失去受教育的机会,造成国民素质低下。贫困是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之一。环境的恶化又导致更加贫困。贫困的原因就是南北经济差异。南北差异已严重影响世界经济及国际社会的安宁。世界的和平与繁荣是全人类的愿望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

八十年代后,人们认识到上述问题的产生有两大原因:一是人口急剧增长,给环境造成了极大压力;二是植根于社会经济不合理的运行方式和运行机制。经过科学家的潜心研究,才促进了人类对“环境与发展”问题认识的飞跃,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它是人类对几千年文明史的痛苦反思,它标志着人类进入了生态文明时期。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七十年代初,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环境大会上首次使用了这一概念。1983年,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经过广泛调查,于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又名《布伦特兰报告》。这份里程碑式的报告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对人类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评价,并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全球可持续发展进入行动阶段是从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开始的。这次环发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 《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特别是《21世纪议程》,它为人类摆脱环境恶化、经济萧条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是人类环境与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起点。环发大会以后,可持续发展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环境问题、环境与经济、环境与发展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并渗透到各个领域。环境问题已不是孤立于经济、政治、发展之外的独立问题,全球环境“法律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出现了一些全球性的、区域性的双边环保公约,如《气候变化框架条约》、《生物多样性条约》等。中国政府于1994年发表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999年10月13日是世界60亿人口日,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受到联合国的称赞,这项政策的实施为60亿人口日的推延到来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必将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

三、可持续发展的地理学原则

“人类应享有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要,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须实现”(《里约宣言》)。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总原则,即今天的人类不应以牺牲今后几代人的幸福而满足其需要。制约可持续发展的要素人口、资源、环境等等,都是地理学研究的范畴。因此,从地理学的观点,可持续发展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人地协调的原则

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是以人为主体,揭示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阐明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途径。人作为主体,它的生存与繁衍,有赖于自然环境这个客体,同时又影响着自然环境系统。目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开发活动,已经给生态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威胁,人类活动对生态和环境造成的压力,已接近了地球可以承载的极限,它将直接影响到人类自身的可持续性。因此,人类必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防止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发展科学技术,合理利用资源;推进世界经济秩序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与限制的关系,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可持续发展必须符合人地协调的原则。

2、公平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特别强调公平性原则,包括三个子原则:一是代内公平:即给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公平的分配和发展权,努力缩小贫富差距。二是代际公平:任何一代人都不要为了当代人的发展而损害了子孙后代满足需求的条件,要给后代公平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权利。三是区域公平:即公平分配全球范围内的有限资源,遏制发达国家过多占有资源的现象,特别要使发展中国家获得利用资源发展经济的机会。公平性原则要求各代人都应有同样多的选择发展的机会,任何人都要对全人类(包括后代)负起历史的道义和责任。

3、持续性原则

该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应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在此基础上,人们要合理确定生产方式,生产模式和生产规模,实行适度消费,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实现社会、经济、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4、阶段性原则

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处于不同阶段,因此,各国在制定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及实施措施时也有明显差别。处于贫困中的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主要目标是发展经济,解决温饱问题,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所追求的目标是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一些重大环境问题,追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共同发展。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存在着层次上的差别,阶段性的递进。根据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可持续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不可持续阶段:这一阶段,人们处于贫困状态,其目标是解决温饱,发展经济。(2)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仍是主要目标,但开始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等重大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中级阶段:经济达小康,经济发展的同时,着重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带有全局性的经济、资源、环境问题。(4)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社会、经济、生态三者协调发展成为主要目标。就我国来讲,笔者认为,仍处于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力求增强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尽量少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5、全球性原则

《里约宣言》中写道:“致力于达成既尊重所有各方的利益,又保护全球环境与发展体系的国际协定,认识到我们的家园——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可见,广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类内部及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迥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施步骤、措施也不可能统一。但是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是一致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采取全球一致的行动。因此,我们需要牢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自己”。坚持全球性原则 ,才能使人类真正得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 的共同目标,美好的愿望需要人类的共同努力。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已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自己的国策。但是我们也决不可忽视在人口、环境、资源等方面存在的严峻问题。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地理学原则,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举措:

1、提高公众意识,特别要使广大青少年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正确的人地观。

现在,我国各级政府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提高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例如,中央电视台的《中华环保世纪行》,北京电视台等推出的大型系列片《21世纪不是梦》等,多渠道、全方位地向公众宣传可持续发展。这些活动唤起了全民族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 强烈责任感。这是人地协调原则和全球性原则的要求。但是,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在广大青少年心中播下“可持续发展”的种子。目前,中学地理教材的改革顺应了这种需要,非常及时,有远见。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恢复地理高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但这还远远不够,这与发达国家普遍重视自然学科,把地理当作基础必修学科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现在的青少年,就是明天的决策者和建设者,只有让广大青少年普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事业才有希望。

2、加强法制建设,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眼前和长远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要充分考虑到自然资源的长期供给能力和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不能为一时一地的利益而损害将来和全局的利益,也不能只考虑满足我们的现实需求,而不顾惜后代人的潜在需求。这是由公平性原则所决定的;二是要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根据阶段性原则,不同的国家侧重点不同。发达国家更侧重于环境保护,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是硬道理。但绝不能“先发展,后治理”,必须形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切实加强资源开发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促进西部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这是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最大挑战。西部开发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资源开发,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发展和环保同等重要。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发展经济,协调好各种关系,除了政府的宏观规划外,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制定完善资源、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并确保实施。

3、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

科技的创新和进步可以加深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认识,开拓新的可以利用的资源领域,提高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提供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手段。科技作为支撑点,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以科技为主导,建立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人类一定会拥有一个富饶的蓝色的地球。

参考文献:

1、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拯救我们的地球——挑战与希望.内罗毕,1994

2、毛文永、文剑平.全球环境问题与对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3、王斌.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可持续发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6(6)

4、林成策、王振华.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3)

5、柳斌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论文|教育|地理|科研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