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课程改革>> 教材解读>>正文内容

新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理念与特点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2019年秋季学期,北京、上海、天津、山东、辽宁、海南6省(直辖市)率先使用2019年由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核通过的统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我们应该充分理解新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认识使用新教材的意义,加强教师培训,激发他们上好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学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

一、编写的时代背景

教育与社会是相互塑造的关系。因此,教材的编写肯定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课教材更要及时反映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新要求。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面临的社会历史背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因此,编写教材必须着眼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一言以蔽之,新教材编写的目的就是要有利于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迅速赶上了世界发展的潮流。一方面,鉴于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多样化的变化,我们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与此同时,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对青少年政治素质和道德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需要特别加强对青少年的公德意识、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中国从近代以来跟跑,现在逐渐进入并跑并在某些领域开始领跑的阶段。领跑要比跟跑更为艰巨,因此,我们必须培养更加优秀的新一代,只有他们知识能力水平更高、视野更广、责任心更强,将来,我们才能完成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二)基于知识形态变化的历史逻辑

自然经济时代,知识大多是以经验形态而存在的,到近代大机器工业时代,知识进入了普遍原理的形态,而到今天信息化时代,知识的形态更多表现为信息技术介入的智能化知识,因而创新的意义更加凸显。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已经摆脱了经验和普遍原理的知识形态。实际上,后来的知识形态是在原先知识形态基础上的发展,并且自身包含着原来形态的知识。但是,知识创新本身已经成为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我们必须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不被别人卡脖子。民族复兴需要中国青年增强知识创新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在知识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人才。为了应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浪潮,我们必须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育。思想政治课应该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使命感的人才发挥独特的作用。

(三)基于国际竞争的政治逻辑

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地缘竞争仍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地缘竞争仍然是主权国家之间的政治现实。在当今世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肯定不希望中国顺利崛起。尤其是美国自从拥有世界超级霸权以来,苏联、日本这样的竞争者都被美国遏制住了发展的势头甚至导致解体的结局,而欧盟也因英国的脱欧而被削弱。我们由此可发现美国唯我独尊、不容他国发展的政治逻辑及为了压制竞争对手无所不用其极的策略。从经济和竞争力的方面说,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就明确指出:“中国一直是世界工厂,现在竟然想成为全球科技中心,可怕。”美国为什么如此仇视《中国制造业2025》,那是因为按照美国人的逻辑“中国的这个计划将美国的知识产权置于危险境地,令人恐惧”。从政治和文化的角度看,已经被免职的美国国务院原政策规划处主任基伦·斯金纳竟然诉诸种族主义。她指出:与北京的对抗是“一场与一个完全不同的文明和不同的意识形态的斗争,美国以前从未经历过这样的斗争”“我们第一次面对一个非白种人的强大竞争对手”。无论如何,对许多中国人来说,特朗普所代表的民粹主义和霸凌主义是一支清醒剂,被美国洗脑的人应该清醒了:美国为什么对中国拼命打压,因为他们给中国的定位,就是中国人永远给美国人当低阶制造商和利润搬运工。而中国居然搞出高科技制造计划,在人工智能、通信等领域想领先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了美国当然要翻脸。目前,西方国家在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领域展开了对中国的遏制,而且他们最主要的策略还是试图通过改变中国青少年的思想使中国“自我解构”。显然,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错综复杂的局势下,为了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必须积极介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强化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引导。

正是基于我们所处时代的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国际竞争的政治逻辑,开好思想政治课、编好思想政治课教材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只有开好高中思想政治课,我们才能真正把下一代的政治立场、民族情怀、家国意识引导好、教育好、培养好。我们党立志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就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二、编写的依据和基础

除了落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各学科都要遵循的各项上位依据之外,思想政治课更为关注以下根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历次全会决定和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上是这次教材编写最重要的依据,目的是紧跟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已经发生“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些都对人才培养和学生未来发展有了新的期待,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普通高中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课,而开好思想政治课就要编好作为思想政治课基本遵循的教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编写教材也是以过去思想政治课教材编写经验为基础的。课程沿革特别是近几十年课程改革及教材编写经验的系统总结,让我们在编写理念先进、设计新颖、图文并茂的教材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实践经验。另外,我们也参照了国际相关课程的比较研究,从中寻找对我们有借鉴意义的资源和方式。再一方面,对各省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的系统调研结果,也是新教材编写的重要基础,对调研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从中可以让我们发现一些规律性和趋势性的东西。最后,一线教师和教研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新鲜实践尝试,以及在试教环节中发现的问题,对完善教材的编写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过去,思想政治课教学和教材编写方面的许多很好的经验,为这次统编教材的编写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完善,跟随时代的发展而提升。思想政治教材的重新编写,就是教材得以完善的机会,那就必须以问题为导向。现行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存在什么有待改进的地方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重点不够突出、不够鲜明,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讲得还不够充分,依然过于看重学科知识体系,如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等;二是从教材体系看,仍存在相关内容简单重复、目标递进层次不尽合理、相互衔接不够顺畅等问题;三是反映党的理论创新的成果仍然不太充分,需要及时跟进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如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相对不充分;四是课程实施体现活动性、参与性不够,仍存在内容固化、形式僵化、路径单一的问题。我们必须不断完善教材编写工作,提升教材的质量,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总之,在新编思想政治课教材过程中,编写者充分地意识到,这门课程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因此,在编写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要立场坚定、观点鲜明、以立为本,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把尺子衡量教材中涉及意识形态素材的是非曲直;二是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三是要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条件新任务,坚持思想政治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四是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不断推进加强内容素材创新、话语方式创新、方法手段创新,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改革开放的故事,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做到润物无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五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注重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六是要做到大中小各学段的上下衔接、各学科的横向互补与配合。

三、编写的总体思路

总体上说,新编思想政治课教材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突出思想政治关键课程的作用,系统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贴近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实际,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坚定“四个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首先,教材编写力求贯穿一条主线,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教材的编写必须有利于立足历史视角、国际视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系统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解为何、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从而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其次,教材编写力求立场更加鲜明:既阐明正确观点,也批判错误思潮。目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比较激烈,各种错误观点、偏见误解比较多,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造成一定的干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在正面宣讲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了一些针对错误思想和偏见误解的批驳和澄清,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形势和问题。如批判了“历史虚无主义”“历史终结论”“文化复古主义”“普世价值”“全盘西化论”“文明冲突论”,以及“对香港‘自治权’的错误认识”等方面的内容。再次,教材编写力求结构设计更加合理。教材编写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整体构建、分块安排教材内容。必修4册教材采取总分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览和基础,目的是让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有总体的了解;《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则分领域进行深入阐释,让学生具体理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择性必修课的3册教材则重在培养学生用全球视野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大势,用法律手段处理日常问题,用科学思维探索、认识世界,从而增强国际视野、法治意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最后,教材编写力求创新呈现方式。编写者力求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可读性,让学生乐于自学、方便学生阅读,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把教材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世界观。编写者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以学科逻辑体系为框架,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注重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经历密切相关的案例、材料等,便于学生结合实践理解理论问题、利用理论解决实际困惑,从而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有机统一起来。着力改进教与学的方式,通过活动与正文相互嵌套、问题情境创设、综合探究活动设计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四、编写的结构体例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包含4册教科书: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课、必修2《经济与社会》2个单元4课、必修3《政治与法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3个单元9课;选择性必修教材包含3册,每册4个单元。以单元为单位,教材结构包括单元导语、课导语、正文、穿插于正文中的各种栏目、综合探究。必修1教材最后设计两个“综合探究”活动,其他各册教材每个单元后面设计一个“综合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围绕议题,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达成对教材拓展内容的学习。

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教材共设计58课,每课既有共同的栏目,又有体现本册教材特点的栏目。共同栏目有5种类型: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专家点评、名词点击、名人名言。1.探究与分享。一般由材料、案例和问题构成,主要功能为引发学生合作、探究、思考,导入正文。部分“探究与分享”活动属于“应用型”,引导学生运用正文所学理论、观点、方法,阐明、解决情境问题。这是活动型课程的引导性栏目。2.相关链接。提供与正文相关的资料、案例等拓展性材料,目的是拓展学生的视野,增进其联系地看问题的想象力。3.专家点评。对正文中重要的观点、理论进行阐释,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教材。4.名词点击。对正文中的关键概念、核心概念给出规范性的解释。5.名人名言。结合正文观点、理论,引用名人的相关阐述,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另外,部分教材设置了体现本册特点的栏目。例如,必修4设计了“阅读与思考”,引导学生在阅读经典文本、情境材料中,展开思维活动,培养思维能力和品质;选择性必修3设计了“示例评析”,针对疑点、难点、提供典型性、生活化实例,引导学生在直观体验中,学会观察和思考,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教材要求的重点学习内容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课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因此,整套教材采取集中讲述和各册融入方式,系统讲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譬如,必修1第四课专题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等内容。后续6册教材从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进一步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材重在引导学生系统、深入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选择为主题,以社会形态的历史演进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为主旨。教材着眼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帮助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必修2:《经济与社会》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为主题,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线,以树立新发展理念为主旨。教材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基本原理,讲述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阐释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帮助学生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提升在新时代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必修3:《政治与法治》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为主题,以三者统一为主线,以坚定政治立场和方向为主旨。教材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主线,讲述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奠定学生的政治立场与法治思维的基础。如果说,必修1—3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主,那么必修4《哲学与文化》则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为主要目标。

(二)法治教育

必修3《政治与法治》着重讲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阐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介绍与学生日常生活和个人发展密切关联的民法总则,以及合同法、婚姻法、劳动法、诉讼法等与婚姻家庭、就业创业、社会争议解决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讲述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和民事权利与义务,培养学生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引导学生提高自觉用法的能力,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懂得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

总体国家安全观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等诸多方面。整套教材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文化自信等,整体强化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设计了综合探究“国家安全与核心利益”,通过阐释“坚定制度自信”“政治制度不能照搬”等议题,讲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表现、意义,重点阐述国家政治制度安全,培养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意识。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

整套教材采取系统阐述、重点突出、形式多样的方式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八课系统讲述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基本内容、发展历程、特点、当代价值等,重点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人物的核心观点、重要思想等,并采取名人名言、经典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打好中国底色,坚定文化自信。整套教材采取融入渗透的方式,讲述革命英雄人物的名言、事迹,例如介绍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李大钊、董必武、刘胡兰、董存瑞等革命英雄人物及其革命事迹。必修4集中阐述革命文化,讲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的革命精神如“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目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思考中感悟和理解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革命前辈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以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养成艰苦奋斗等高尚品质。

(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教育

必修4《哲学与文化》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题,以实践的、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四大观点为主线,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主旨。教材力求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讲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坚持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讲述社会生活及个人成长中价值判断、行为选择和文化自信的意义;为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奠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基础。

模块3《逻辑与思维》通过科学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基本要求,把握遵循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方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探索世界、认识世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材呈现的基本特点

编写好思想政治课教材,要及时呼应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课程及教材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充分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思想政治课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旨趣,尝试进行活动型课程的构建,纳入议题式教学的设计理念。上好思想政治课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思想意识而不是死记硬背概念。因此,思想政治课程和教材、教学要成为主课堂,即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它的目标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的功能:这就要处理好知识性与思想性的关系,关键是政治方向引领,政治立场、国家意志、思想意识、民族情怀;形式上要有利于教书育人:教材编写要力求以鲜活的案例展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法治的内容,努力避免说教化、成人化形态。

(一)为了达到充分实现与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同步推进,教材就必须及时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做到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同步推进

在新时代,呼应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就必须做到九个坚持。教材的编写要反映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充分理解教育塑造未来的功能与价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致力于让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有利于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着眼于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即在教材编写中充分反映一线教师的经验和呼声。

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内涵有了新的丰富和深化。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原来“四育并举”(德、智、体、美)的提法上升为“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赋予了全面发展新的内涵。为了反映党的教育方针在新时代的拓展和深化,新教材充分注意了对劳动教育、美的教育等方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支撑。譬如,在必修2《经济与社会》中,专门设计了“弘扬劳动精神与投身创新创业”的综合探究活动。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的第三单元也强调:“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二)编写好思想政治教材,就要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旨趣

在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上,有一个理解学科核心素养与过去“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问题。学科核心素养不是对过去三维目标的否定,而是对过去三维目标的发展与达成。学科核心素养依然着眼于三维目标,但通过三个思路进行整合,以便有利于三维目标的整体性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希望通过三个路径实现素养的整体性达成:一是通过活动即实践活动、思维活动进行整合;二是通过情境化学习过程进行整合;三是通过过程性评价进行整合。如果不是整体性达成,教学评价往往容易滑向知识的记忆。把“活动”“过程”和“评价”作为通往目标的路径,而不是只讲知识“内容”和记忆“结果”;学生获得的是素养,而不只是死记硬背的概念和命题“记忆”。教材编写应该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课程教材设计。学科核心素养有三个方面:正确的价值取向、必备的品格、关键的学科能力。这些素养是作为学生学习成效整体性体现出来的,因此不能仅仅考察其中的某一个方面。我们无论是学习、讨论还是评价都是针对学生的整体素养,而不是分割开来所看的知识、能力、价值观等。这次课程标准和教材都力图把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贯彻到教材要求的目标、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思想政治的学科核心素养不是理念在先,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这些素养是以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实际生活的需要为基础提出来的,而且这些素养必须以一定的学科知识和训练为支撑才能形成。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这些素养都是思想政治课程铸魂育人追求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凝练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在于,有了这些学科核心素养,我们就有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比较具体的抓手和工具,就更加容易建构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的活动型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目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是介于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具体课程内容目标之间的中观概念。基于学科本质凝练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三维目标进行整合并进而呈现课程目标的新模式。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目标的达成,就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的表现:每个素养要素都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既坚持了表达课程目标要着眼三个维度,又强调了“三维目标”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凸显了核心素养的意义和价值,促进了从“三维并举”到“三维一体”的变化发展,既是对三维目标一脉相承的继承,也是与时俱进的拓展与开新。

(三)尝试进行活动型课程的构建

本学科提倡构建、开展活动型课程,既体现其作为教学依据的意义,又积极发掘其引领教学活动的功能,着力反映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特点。如关注学科内容与活动设计的融合,议题的设置与展开,课堂教学与社会活动的对接等,通过知识和活动体验,让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政治判断力及其社会参与能力。

如何理解活动型学科课程呢?所谓活动型学科课程,就是学科课程的内容采取活动设计的方式呈现,包括社会活动,被称为“课程内容活动化”,或者说学科内容的课程方式就是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也叫作“活动设计内容化”。本套教材坚持从“探究与分享”的栏目切入,并且在每个单元设计“综合探究”就是为了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活动型”课程的理念。为什么要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一是要着眼课程实施的方式。它既秉持“活动课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包括学生的经验、学生的关切、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学生自行建构知识的过程,等等,又具有“学科课程”以学科内容为基础的理念追求,包括“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等等。二是要着眼课程类型的划分。它本质上仍然归属学科课程。因为课程类型的划分仍取决于特定学科内容,而不是活动经验。也就是说学科内容是确定的,活动安排是不确定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与生活世界的对接、真实素养和能力的养成。三是要着眼议题式教学的设计理念。所谓“议题”,既包含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整合性、开放性、思辨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

(四)新教材的编写很好地遵循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

本套教材力求表达课程改革的追求,反映高中阶段学生的特点,体现德育课程的本质。例如,编排方式符合教学流程,有利于学习、思考、探究、评价等方面的要求。倡导情境化教学:考虑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充分发掘和利用中国历史传统和革命传统资源,采用有教育意义的时事内容,广泛吸纳世界文明成果,使之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具鲜明的时代特点;素材的选择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当代社会进步的新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有益于学生潜能的发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材已经编写出来了,但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程的价值,即上好思想政治课的关键却在一线教师。用好教材的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依据教材的框架,结合更加鲜活的材料,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中华民族的故事,给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以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以“八个相统一”为原则,努力上好每堂课,以自己堂堂正正的人格和深厚扎实的学识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以自己的灵魂激活孩子们的灵魂,以自己的思想点燃孩子们的思想,以自己的精神引导孩子们的精神。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要做课程改革的推进者,教育与社会是相互塑造的。社会在高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步伐。教育必须具有前瞻性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从而引领社会发展。我们必须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我们必须培养比我们这一代人更加优秀的新一代,才能让他们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本文选自《课程·教材·教法》2020年第1期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解读|课程|改革|教材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