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课程改革>> 教材解读>>正文内容

新课程《经济生活》教学反思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抚顺七中    

一、对新课改下新教材两个特点的反思

新课改下的新教材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观点,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二是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观念,注重学习过程的引导。

对于第一个特点,与旧教材相比,我认为是强化了传统。什么意思呢?

高中思想政治与别的科目不同,它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性质决定了它的根本任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以,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编写和教学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特别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为根本指针或根本标准。简而言之,就是以最新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为指针,为标准。时时处处注意用经受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的思想、成熟的观点去教育中学生。

对于第二个特点,与旧教材相比,在知识层次的呈现上与旧教材是互逆的。旧教材是先理性后感性,新教材是先感性后理性。这才真正遵循了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对中学生的教育中,先从感性材料讲起,可以弥补他们实际经验的不足,使他们能比较容易地理解理论的内容。

有此特点,教法上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①、概念、观点、原理不是教师给的而是由学生总结、概括、感悟出来的;②、板书设计多选用推导式,不要用提纲式。

二、新课改教学考察与实践的理性认识

全国各地高中学校先后时间不等地实施了新课改。一路走来,分享到了课堂内外师生平等交流的喜悦;品尝到了新课程对传统教育理念强烈冲击带来的苦涩;感受到了新课程在实践层面上与理论矛盾的困惑;同时也探索到了新课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有效措施。一个学期以来,宁夏、山东、北京和省市专家同仁给我们传经送宝,同行们又及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推心置腹的沟通、交流,的确受益匪浅。

1、对课改的教学体验大致都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充满激情

实施阶段大家都是在充满激情的使用新教材、尝试新教法、互相听课学习中度过,每天课间都在互相谈论着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发言的精彩片断新教材就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着教师饱含激情地探索、交流、学习。

第二阶段:产生困惑

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过后,课堂上陆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是课时不够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1)教材容量大,第一个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基本是对原来一学年教学内容的压缩、删减后组合成的,一般一课时很难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2)部分练习题与教材正文内容不匹配,教材中没有提到的知识点在课后练习中频频出现,并且综合性强、难度大,而例题又很少甚至没有例题,学生无从下手,有些老师只能用增加习题课的办法来解决。(3)教材中设置的探索学习活动栏目多,而有些探究活动是理想化的设计,实际操作很难做到,经常是学生的探究活动正在进行中,实验现象和结论还没有出来,下课的铃声响了。由于上述原因造成全校几乎所有的学科在第一学段教学时间将近过半时教学任务只完成了三分之一。

二是教师随意增加教学内容。

由于新教材教学内容看似简单,知识点到为止,实则教师可扩展的空间很大,但是度并不好把握,而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只会增加不会选择。所以就出现了任课教师随意增加教学内容的现象,生怕自已的学生学的少了吃亏,对于刚进入高一学习的学生来讲一下就感觉到负担很重。

三是教学方法的转变遇到了“想的简单,实际操作难”的尴尬局面。

课堂放开了,让学生发表见解,但往往是并没有见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完不成教学任务。课堂上热热闹闹,课下不会做题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家都很担忧,甚至觉得这样下去很危险。个别老师又回到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中寻找自信,寻求心理安慰。

由于上述问题的普遍存在,而一时难以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因此在教师中产生了许多困惑。

归结起来主要有五点:一是课时不够,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新课程还怎么进行下去?二是怎样把握教材?各个学科只给了一两本必修模块的教材,选修模块的内容是什么?三是“我怎么越来越不会教了”,开放的课堂我控制不了,而传统的教师一人独霸讲台的“讲授式”显然有悖于新课程,我到底该怎么教?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师能不能讲?

第三阶段  深入反思

虽有困惑,但新课程实施不能受阻,新课程的实验不是不要教学质量,相反更要提高质量,关键是树立新的质量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要加强,要注重它的发展和赋予新的内涵;重要的是要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认真反思,将新理念贯穿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始终。再次回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学习、探讨、研究,从“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等方面重新认识,审视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统一思想,树立信心,不怕出现问题,出现问题正说明教师在积极进行实验,更不指责发生问题;一人上课,大家评课,评了再上,上了再评,反反复复,沟通、交流、碰撞;教师再次学习“课标”,召开教学研讨会,再次反思,基本上统一了思想认识。

第四阶段   达成共识

第一阶段,教材的使用  

新教材在编排体系、编选内容以及习题设计方面较旧教材有很大不同,总体趋势是理念新、起点高、视角广、难度大,体现了新课标的思想。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不是让教材来适应你,也不是通过试验单一地让你去“验收”与“通过”教材,而是如何使用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第二阶段,教法的选择 

大家普遍认为,接受式教学方法和探究式教学方法同样是新课程下的教学方法之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新课程不是不能讲,而是要讲的精彩。

第三分阶段,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知识和技能是培养学生能力,激发他们的观念的载体,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如何去建构知识,用已有的经验、体验、情感去伴随着知识的掌握,三维目标中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课堂上教师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点头的微笑,课下师生朋友般的谈话都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影响,不必刻意地在每节课上都要查询有没有体现三维目标,只要你"心中有学生”。

2、考察学习感悟

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要认识明确,要冷静、理智推进,稳步实施。

1)加大培训力度

在新课程实施前期,通过专家的理论引领,尽可能多的接受新理念;开展以新课标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加强自学与研讨。当课改出现理论与实践产生矛盾和冲突时,课改的信念不能动摇,要针对出现的问题再次进行理论学习,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寻找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

2)处理好几个关系

在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验过程中,要努力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理念的转变与教学活动开展的关系;课标执行与教学实际(比如不同版本教材、课时数)之间的关系;传统教学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形式的关系;高考与课改的关系;国家选修课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学校、学生、家长、社区、社会的关系;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的关系;教学与管理(包括硬件设施-实验、教室、师资力量等)之间的关系;

4)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充分利用各地市地域、文化等教育资源,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课题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