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本素材>> 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一>>正文内容

5.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居首位的是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主要是因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停止了生产,就既不能生存,也不能发展。而物质生产的发展变化始终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化发展开始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人们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归根到底,都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没有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科学、文化、教育都发展不起来,更谈不上繁荣。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唯物主义就在于它是用社会的物质生产及其由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关系来解释社会的政治、精神生活,强调物质生产和生产力对理解社会的基础意义和决定作用。

  (一)这反映了党遵从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在这一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有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一般说来,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表现为劳动资料特别是劳动工具比较先进,劳动者的科学技术素质比较高,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的结合比较合理科学。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的主体是高素质的劳动者。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社会生产力不断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地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过程。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我们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和发展,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

  (二)这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的政治组织,必须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衡量和判断一个政党是先进还是落后,其先进性程度如何,最根本的是看政党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三)这也是被我们党建党多年经验证明的正确选择。

  1、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从建立时起就是以作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

  2、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是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改变建立在这个经济基础上的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确立以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3、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以及在这个经济基础上进一步确立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我们进行改革开放,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也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社会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地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样才能够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使人民生活日益改善。

  二、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一)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一贯强调,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由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组成,必须始终反映和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其历史使命和最高利益就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其先进性不仅表现在以科学理论作指导,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等,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和代表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最高利益,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去变革旧的生产关系,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最终实现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高度发达、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高度充裕的共产主义目标。

  (二)从党的历史看,建党八十多年的一切努力和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以维护和促进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从此中华民族蒙受巨大屈辱。国家濒临灭亡边缘。中国人民为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这一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由于缺乏先进的思想指导而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最终失败了。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使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新的思想武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新的革命历程。

  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的实际相结合,正确地指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族民主革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土地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主要内容。毛泽东通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正确地指出了中国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力量,因为它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是最进步的阶级,它受压迫最深,又很集中,所以战斗力特别强;而被剥削被压迫的广大农民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是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的最忠实的同盟军。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分子,是革命的敌人。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毛泽东正确地提出了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随着革命斗争的深入发展,毛泽东又进一步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两个步骤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动力、方针、政策、策略、前途等问题提出了一整套系统的理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的某些方面也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进行全面的改革。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们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揭开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序幕。

  2002年11月8日,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六大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大会回顾了十五大以来我国各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提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规划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同时大会还提出了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十六大报告是指导我们党在新世纪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

  三、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切实的工作步骤,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1、 敏锐地把握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2、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步骤,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体地讲,要从几个方面努力:一是根据生产力现状,认真研究和解决生产力领导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二是坚持改革开放,为生产力的发展指明方向、开辟道路、创造条件和提供保障。

  3、是党的自身建设也要适应新形势下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总之,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最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第二节 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

  一、先进文化的含义

  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非常丰富。从广义上说,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又是一种精神价值体系。文化也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先进文化主要是指科学的、健康的、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和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文化。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也是人类精神的载体。

  (一)先进文化的特征

  1、先进文化要以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2、先进文化要有鲜明的民族性。

  3、先进文化是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同时必须结合新的时代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

  4、先进文化要吸收和借鉴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在内的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衡量先进文化的标准

  1、人类先进文化的一般标准是有利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有利于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人自身的解放和发展。文化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它与具体的国家、民族的具体历史条件相联系,因而具有自身的特点。

  2、判断中国先进文化的一般标准主要是看它是否适应和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凡是适应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凡是阻碍社会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文化就是腐朽的甚至是反动的文化。

  二、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他提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这是对“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科学内涵作出的高度概括。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

  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法制文明属于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两者对于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都是非常重要的。法律是硬约束,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道德是软约束,具有感召力和引导力。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既发挥法律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强制性规范和约束作用,又发挥道德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教育引导和自我启发功能,才能使人们不失去正确的目标并有正确的行为规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紧密结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是公平和效率,需要尊重个人自由和个人利益,这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市场机制本身也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破坏性,如恶性竞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等。这些消极的东西仅仅依靠道德建设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法律来规范和遏制。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中强调,要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一重要思想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同时,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到了治国方略的新高度,充分体现了邓小平提出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思想,进一步强化了对德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我国公民进行社会主义法制观念的教育,是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落实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应当按照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精神和他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要求,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使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利人利己、共同发展,成为人们的内在觉悟和自觉行为,成为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

  第三节 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在实质上就是为我们揭示了“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科学内涵。

  江泽民同志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道理。

  1、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任何时代我们都必须坚持和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题地位的一致性。这就要求我们党“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3、这是党八十多年实践的一条历史经验。八十多年的实践还启示我们,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4、坚持“三个代表”的要求,最根本的就是要统一体现在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在“三个代表”中,这一“代表”具有最根本的意义。因为我们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其他两个“代表”,即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终都要体现和落实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宗旨。

  5、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化解各种风险和巩固执政之基的根本性问题。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八十年的历史反复证明了这样一条真理,“……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二、“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

  “三个代表”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突出体现在:

  (一)作为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必然也是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这二者是紧密联系着的。

  一方面,文化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础上。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文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

  另一方面,先进文化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反映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终都要体现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党的建设的落脚点,也是党的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我们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明确宣布自己是人民大众的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党。不过,在执政和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如何坚持这一宗旨,特别是,如何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结合起来,如何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代表他们的眼前利益、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结合起来,是一个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在这些方面,我们过去有教训。我们之所以会在一个时期出现追求“纯而又纯”的所有制、追求每个普通群众都有“共产主义觉悟”、都“无私奉献”的境界,就是因为把手段当成了目标,把人和他们自身的利益割裂开来,而没有把落脚点放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其实,不能给人民带来利益的目标,只能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目标,最终还是不能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深刻把握“三个代表”之间内在的、有机的联系,始终坚持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只有把“三个代表”有机地体现在全部实践活动中,党才能在新世纪担负起历史重任,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选修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