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德育课题>>正文内容

优秀电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证研究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关键,是重中之重。李岚清副总经理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曾特别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而电影对加强德育工作,是一个特别轻松、高效的方法和手段。电影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电影综合了戏剧、文学、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对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具有极高的价值。电影能促进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发展,开阔人们的视野。电影还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给人以深入其中的机会。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落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在课程改革中,新课程体系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组成。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不平衡,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将逐步扩大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比例,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电影作为一种教育的超文体形式进入学校,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必将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化,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电影用于教育已成为一种国际趋势,广泛受到欢迎。
本课题实验研究的宗旨是:把世界上最好的电影献给孩子,把孩子的美好心灵还给世界。本电影课题实验通过为孩子们展现超文本的虚拟世界,力图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萌发学生的理想,树立学生的远大志向。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的提高。同时对电影课程开发的开行性进行研究,探索出电影课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使电影课教学过程寓教于乐,融知识与交往为一体,教育与自我教育为一体,教学和个性发展为一体。
二、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电影具有形象逼真、生动具体等优点,便于学生观察、想象、思维、完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运用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实践,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现代教育学理论。
现代教育学理论在论及我国普通中小学教育时曾明确指出:学校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不仅是学科知识的具体传授,还要发展和开拓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丰富和发展人类自身奠定基础。电影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可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充分发挥大脑两个半球的作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
3、现代心理学及脑科学理论。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发展遵循“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这一基本规律。对于小学生来说,考虑到其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通过电影,这一具有广泛直观性的媒体,使学生在看得见、听得着、感受得到的过程中学会思维,学会创新。
现代脑科学表明,作为人的生理活动的主要器官——大脑,是人的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通过电影,调动学生左右脑的协调活动,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同步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与培养。
4、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通过优秀电影,激发学生学会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促进学生自身潜能的最大发挥与最优发展。
5、“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
——伟大思想家:鲁  迅
6、“优秀的电影给予人的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孩提时代观看过的电影,会深深影响这个孩子的人格的形成,并且左右他的人生道路。”
——三辰影库剧总裁:雷祯孝
三、实验假设
根据我校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小学、学生在校时间长的特点,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及接受知识的能力等,参照现行小学教育大纲及课本的内容和深度,遴选出适合小学生观看的优秀系列影片,分年级定期坚持放映,(通过开设电影必修课和选修课坚持放映),然后围绕观看的电影,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如主题班会等的各项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探索出电影课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编写出电影课的教案、教材、教辅活动设计。
四、实验目标
通过实验,验证优秀电影对于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作用,推动优秀影视资源的教学应用。具体来看:
(一)通过课题实验,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1、培养学生创新兴趣。
兴趣是创造的发动机。电影引人入胜,引学生先入迷,后出奇。如通过放映《80天环游地球》、《到未来》等表现探索、创造的影片,使孩子产生浓厚兴趣。
2、树立学生创造新志向。
志向即理想。心理学家指出,在人的众多非智力因素中,志向是第一位的,是统帅全局的总纲。要把学生培养成创造型人才,就要对学生进行创造志向的教育。如通过《居里夫人》等科学家发明创造事迹的影片,逐步使学生树立创造的志向。
3、训练学生创新思维。
只有努力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为其今后成为创新型、开拓型人才奠定基础。电影能让学生充分感知,调动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看完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谈感想,进行思维发散与集中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如观看完科幻类电影后,举行《畅想未来》科幻作文竞赛,以此使学生开动脑筋,开展丰富的想象,或进行奇特的设想,训练创造思维。
4、引导学生掌握创新技法。
观看完电影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并且模仿,在实践中自我设计、自我操作、摸索规律,掌握一定的创造技法。如看完电影《猎人海利布》后,请同学们自己来扮演其中的角色,并设计出不同的电影结局,让学生自己摸索、掌握创造技法。
5、优秀电影促进学生对世界的感知,促进学生各种表达能力的发展。如语言表述、文字表达、音乐表达、造型表达、体态表达等。孩子们看完电影后,相应学科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绘画、素描、剪纸、玩具制作等比赛,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让孩子懂得了怎样去欣赏美、创造美。
(二)通过课题实验,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精神。
1、促进信息交换。
丰富多彩的影视文化,能极大地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学生将看到的电影,回家讲给父母听、亲戚朋友听,在校与老师、同学共同讨论,进行语言交际,或是写成观后感、作文、书信等进行文字交际,从而促进信息交换,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
有一类描写父母子女的亲情、师生之谊和同窗友爱的影片,使学生在获得这些感性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情感的和思维的参与,产生共鸣,逐渐懂得怎样与父母相处、与老师相处、与同学相处,在社会中如何与他人相处。
3、积极互赖、主动帮助。
学生受电影中众多勇敢而机智、自助又互助的少年形象的影响,将其作为模仿的对象,逐步养成与人合作的优良品质。在开展的电影主题班会等活动中,能积极为活动献计献策出力,自己当主持,共同合作完成活动。从而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通过课题实验,进行电影课程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1、开设电影必修课、选修课,探索出电影课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2、编写出教案,校本教材,教辅活动设计。
 
五、实验原则
1、目的性原则:优秀电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证研究,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的提高。探索出电影课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编写出电影开课的教材教案、教辅活动设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因此,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有环节,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并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总目标。
2、个性发展原则: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存在着个性上的差异,各人的认知理解水平差异,对电影的理解不同,从中受到的影响也不同。此时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措施,不同的方法,无论是知识教育,还是思想教育,坚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区别对待,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例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要求学生全部写出800字以上的观后感。
3、反馈性原则:观看完电影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进行反馈,从而了解学生从影片中情感升华的程度、知识增加的程度,做到每看必有所感、所悟。贯彻这一原则,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反馈的及时性、准确性。只有对反馈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辨是非,心理健康发展。(2)要善于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建立反馈信息,如学生的绘画、素描、剪纸、作品,或学生根据电影改编表演再创作小品等。
4、创新性原则:在课题研究中应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志向,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技能,提高学生创新素质。
5、主体性原则:在课题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创造教育教学的民主气氛。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对电影进行讨论、评价,充分发挥民主,广开言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6、循序渐进原则:整个实验过程应注意在内容上循序渐进,在方法上及时分析,归纳和总结,分阶段有重点地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进行电影课一般规律和方法的探索。
六、实验步骤和方法
(一)准备阶段(2002年2月—2002年5月)
1、成立课题组,进行分工
2、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方案
3、遴选适合我校各年级学生观看的优秀电影片。
4、课题组成员培训学习“优秀电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证研究”课题相关资料。
5、各年级选定一班进行实验前测。
(1)测试美术中绘画作品创新能力。
(2)测试学生劳技课中小制作的动手实践能力。
(3)问卷调查学生去班级中人际交往的受欢迎程度。
(二)实验阶段(2002年6月—2005年1月)
根据我校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长的特点,我们确定全校作为实验班。通过电影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但在不同阶段,又有侧重地培养学生某方面素质。具体来说,又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重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阶段(2002年6月—2003年5月)
目标:通过观看创新发明类的优秀电影,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学生创新志向,通过设计创造性活动,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掌握创新技法,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
(1)实验教师精心遴选科普类、发明、创新类优秀影片,供学生观赏。
(2)依据小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分年级分阶段开展各种创新活动。
一、二年级:围绕宇宙、太空等电影主题开展绘画、素描等项比赛。重点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创新兴趣、激发创新志向。
三、四年级:围绕科幻类电影主题开展电子报刊、日记等比赛活动,重点训练学生创新思维。
五、六年级:围绕科技创新类电影主题开展课件制作,网页制作比赛,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创造技法,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围绕区科技节、校科技节,特别放映科幻电影、鼓励学生自编自演舞台节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4)教师积极撰写以“优秀电影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题的论文,教师导看纪实。
(5)完成本阶段的实验报告
第二阶段,重点增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精神阶段。(2003年6月—2004年5月)
目标:通过观赏德育专项电影教育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讲文明、讲礼貌,使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懂得孝顺父母,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在社会中遇到困难求助于他人,同时也热心帮助他人,增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
(1)实验教师精心挑选优秀德育影片,供学生观赏。
(2)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围绕所看电影开展各种方式的人际交往活动。如“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的父母孩子共同参与的家长学校活动,“老师、我错了”。主题班会活动等。
(3)高年级的活动由学生尝试当主持人,组织同学们共同讨论。从而使学生通过自己组织活动,进一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完成本阶段的实验报告
第三阶段:电影课程在寄宿小学开发的可行性研究阶段。(2004年6月—2005年1月)。
目标:通过开设电影必修课、选修课,逐步摸索出电影课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认真编写教材、教案、教辅活动设计,并在课堂教学中认真落实。
完成本阶段的实验报告
(三)总结阶段(2005年2月—2005年9月)
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进一步探索电影课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进一步完善电影课的教材、教案、教辅活动设计。
(1)继续遴选与创新、实践、人际交往、合作有关的主题如电影供同学们观赏。
(2)开放电影必修课、选修课各一节
(3)收集学生观看电影后的作品。如电影手抄报、墙报、自编图书、绘画、剪纸、陶艺等创造性作品,举办电影课题成果展览。
(4)开放电影主题与评论对抗赛一节。
(5)举行电影课网联网网页设计大赛。(高年级)
(6)开放亲子电影晚会一场。父母亲与孩子共同看电影、评电影。
(7)进行一次电影情景校园环境建设。
(8)出版一期以电影课教案、教辅活动设计、学生电影创新作品为主的校刊。
(9)组织同学、老师积极向报刊、杂志报稿。
(10)完成实验报告。
七、实验检测方法
1、调查法。
进行学生及老师的问卷调查,了解实验的综合效应及个案资料,尤其是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显著增强的典型事例及合作精神的例子。
2、学生作品反馈法。
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检测。收集学生根据电影制作的绘画、陶艺、电脑、作文、图书等作品及根据电影改编的小品等,通过墙报、校刊、展览等展示出来。
八、实验预期成果
1、遴选出优秀的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观看的电影片。
2、出版《电影教育研究》校内交流刊物。
3、发表课题研究论文。
4、电影课题研究的教学设计集锦与优秀课例精粹。
5、学生电影创新作品集。
九、实验课题组成员:
课题领导者:杨素群、彭德胜、
课题顾问:孙智明
实验承担人:舒平、张茜、蒋见勇、忻滨滨、肖志斌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设计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