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高考分析>>正文内容

高三一线教师逐题点评 03年政治试卷

经过半年多的认真准备, 03年高考终于落下了帷幕。高考不仅考的是学生,也是对老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总检验。作为高三一线执教的政治老师,仔细研究高考试题是考后必做的一项工作。在此我们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先象学生考试那样,限时独立完成考题,亲身体验高考考场上惊心动魄的较量,然后从执教者的角度,介定考题的考查内容;认定考题的难易度;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维反应(审题过程)做一剖析;分析考题答案,调整教学思路,研究复习对策,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下面我们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斗胆对03年高考政治试题做逐题点评,不周之处恳请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第 I卷(选择题)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概括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 基本经验。这些经验,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

A.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B.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把发展作为执政党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 本题考查了时政知识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十条基本经验”与 “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

2.2002年 12月,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发表重要讲话,重温“两个务必”,即
A.务必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B.务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务必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
C.务必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务必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D.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 本题考查了胡锦涛“西柏坡之行”的 “两个务必”

3.十六大报告指出,“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 得到承认和尊重。”“一切合法的劳动收人和合法的非劳动收人,都应该得到保护。”根据这一精神,受国家保护的个人收人有
①存款利息②股票收益③工资收人④传销收人
A.234    B.124    C.123     D.134

▲ 本题考查了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最新观点 “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人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只要能区分合法收入和非法收入,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4.2002年7月,52个非洲国家的领导人聚会南非德班国际会议中心,这标志着一个统管非洲
I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多方面事务的全非洲性的政治实体开始运作。这一政治实体的名称是
A.非洲统一组织 B.非洲共同体 C.非洲共和国 D.非洲联盟

▲本题考查了国际时政“非盟”的成立 

5.2002年 12月 3日,在摩纳哥的蒙特卡洛召开的国际展览局第132 次大会上,中国上海获得了___ 年_____ 的举办权。
A.2008 世界园艺博览会 B.2010 国际园艺博览会
C.2010 世界博览会 D.2012 国际博览会

▲ 本题考查了上海世博会

6.2002年9月 11日,应中国政府的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将 列人恐怖主义组织和个人名单。
A.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 B.车臣恐怖分子
C.“基地”组织 D.本.拉登

▲ 本题考查了中国反恐怖主义取得的成就。

7.著名科学家 所带领的课题组,获得了 2002年度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A.黄昆 B.蒋锡夔 C.王选 D.袁隆平

▲ 本题考查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获得者,此题有一点偏,但采用排除法还是有办法解决的。

8.区分总统制与内阁制的依据是
A.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B.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
C.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D.执政党与立法机关的关系

▲ 本题考查了高三政治常识第一课“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划分依据”

9.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二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表明
A.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任何观念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 本题考查了高二哲学第一课“意识的本质内涵: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 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
的存在。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回答10~11 题。
10.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
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C.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 本题考查了高二哲学第一课“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即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11.人们对反物质的发现过程表明
A.意识能够决定物质 B.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理性认识不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D.认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 本题考查了高二哲学第一课“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即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12.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活动。这说明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的
A.唯一源泉 B.基础 C.全部内容 D.最终目的

▲ 本题考查了高二哲学第八课“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的重要性”与十六报告“尊重劳动”的提法相联系

1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本题考查了高二哲学第八课“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14.对于同一棵古树的美,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理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作是美;木材商考虑的是它的木质、树围,把古树的实用价值看作是美;而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是美。上述对古树审美感受的差异表明
A.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     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制约

▲ 本题考查了高二哲学第一课“意识的能动作用”中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受到其主观因素的制约”

15.今年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 40周年。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时才有力。”这句话说明
A.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B.个人和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C.个人活动影响社会发展
D.个人活动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 本题考查了高二哲学第七课第一节第二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原理”。失误之处:学生对题干重心把握不准。

16.右图是1998一2002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的情况。近年来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根本原因是
A.引进国际资本,提高管理水平
B.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开发高科技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D.开拓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

▲ 本题考查了高一经济学第三课“我国有企业改革的措施”即面向市场与体制创新

17.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降低成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降低成本的主要措施是
A.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科技水平 B.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资金
C.缩短劳动时间,减少工资支出 D.加快商品流通,积极扩大出口

▲ 本题考查了高一经济学第三课“我国有企业改革的措施”即科技创新

18现在越来的多的企业开始召回已经售出的有缺路的产品加强售后服务.提高企业信誉。这虽因为他们已经认识到企业信誉是企业的一种
A价值符号    B有形资产    C无形资产      D投资回报

▲ 本题考查了高一经济学第三课“企业信誉和形象的重要性”

不少农民 ”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他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据此回答19-20题。
19他们之所以不能取何预期的经济效益.其原因是市场调节具有
A开放性   B竞争性    C自发性     D滞后性

▲ 本题考查了高一经济学第二课“市场调节的缺陷”。失误之处:学生对市场调节的三大缺陷区别不开来;学生混淆了“市场调节的缺陷”和“市场经济的特征”。
20“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
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        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

▲ 本题考查了高二哲学第一课第三节“一切从实际出发”。失误之处:学生对“实际”的理解不全面。“实际”有 全部 的实际;有 全面 的实际;有 运动变化发展 着的实际三种。

21.2002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528亿美元地居世界第一,我国积极吸引外资的目的是
A 加快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B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
C促进我国参与团际分工      D 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

▲ 本题考查了高一经济学第八课“我国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目的”,与十六大报告“引进来”战略相联系

22、2002年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了2800亿美圆,外汇储备的增加标志着我国
A综合国力明显提高     B贸易四望越来越大
C对外依赖越来越强     D投资能力日益增强

▲ 本题考查了高一经济学第八课第三框“外汇储备的重要性”,与十六大报告分析的“我国十三年的经济成就”相联系。

23、资本市场的发展是我国市场经济出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企业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卷融资,为居民提供了新的投资工具和手段。股票与企业债券的本质区别之一是
A风险程度的差异     B受益权的差异
C期限长短的差异    D收益水平的差异

▲ 本题考查了高一经济学第六课第二节第二框《债券和商业保险》中“股票与债券的区别问题”

24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发达国家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价格通常高于其价值,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出口价格则低于其价值。产生这种价格剪刀差的原因是由于
A初级产品价值低         B工业制成品价值高
C发达国家拥有垄断地位       D发达国家生产率高

▲ 本题考查了高一经济学第八课国际贸易领域中“价格剪刀差形成的原因”问题与高三政治学“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有关。
二、不定项选择。每小题 3分.共27分。
25 2002年9月17日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邀请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负责人和无党用人士出席,听取他们用中共十六大报告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我国的
A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各民主党派也是执政党
C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D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共同执政

▲ 本题考查了高三政治学第三课“我国的政党制度及其基本内容”

26、2002年全国有许多地方进行村否会换届选举, 不少地方在选举中采用了“海选”方式,设立秘密划票间,候选人向村民发表冶村演说.公开唱票计票,且当场公布过举结果、绝大多数村庄选出了群众满意的村委会领导班子。这表明
A村民选举是村民参与政治的一种重要途径
B村民选举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C村民选举是村民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D “海选”是产生村民满意的村委会领导班子的唯一合法途径

▲ 本题考查了高三政治学第一课“我国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失误之处:学生错把“村民选举”看成“政府机构改革”,事实上村级干部不属于政府机构官员,我国的政府机构是从乡镇一级开始的

27、 十六大报告指出“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过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上述论断表明
A世界还很不安宁
B.冷战还没有结束
C恐怖主义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碍
D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 本题考查了高三政治学第五课“当前的国际形势”。

28读右图漫画。它表明
A事物总是具有二重性
B利益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
C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
D事物的发展是曲折的

▲ 本题考查了高二哲学辩证法的“矛盾观”和唯物论的“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失误之处:学生对漫画没有看懂,认识的深度不够,少选 A而多选C

29 1928年佛莱明发明了青霉素。经过从动物实验到人体实验的长期反复过程,1942年青霉素成为人类战胜病菌的有力武器.但是青霉素不能治疗结核菌等病菌的感染。之后,人们又发明了金霉素等,形成了抗菌素家族。这表明
A新事物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
B 新事物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
C事物在与旧事物的斗争中成长
D新事物发展要经历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 本题考查了高二哲学辩证法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失误之处:学生误选 A或C,因为题干中没有谈到旧事物,没有将“新事物”和“旧事物”进行对比分析。不少学生在审题干材料时误认为“不能治疗结核菌的青霉素”是旧事物。实际上此题是一道收敛式的不定项选择。

30、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必须使全党的终保信与时俱进的精粹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问的新境界”这是因为
A与时俱进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B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C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因素
D 能否做到与时俱进,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 本题考查的是高二哲学、高三政治学和时事政治“十六大报告的精髓??与时俱进”。侧重从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政治学“加强党的建设”角度考查对“与时俱进内涵和重要性”的理解。如果理解不深刻、不全面,就会造成少选。

31、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已将增加就业、降低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有利于降低失业率的政策是
A实行企业破产制度      B鼓励第三产业的发展
C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D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 本题考查的是用高一经济学第二、三、五课的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在解决就业问题上所采取的政策。与党的十六大报告“就业是民生之本”相联系。失误之处:不少学生多选 C,原因在于老师在复习就业问题时往往与社会保障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思维惯性。事实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政府解决失业问题、保障职工基本生活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在这里不能选C,因为它不符合题干?结点“降低失业率”即“扩大就业”的要求。实施社保制度是帮助下岗职工解决基本生活问题的,而不是直接解决再就业问题的。

32、劳动者在就业时,应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遵循
A 平等自愿的原则        B协商一致的原则
C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的原则    D不得违反行政法规规定的原则

▲ 本题考查高一经济学第四课“劳动合同制度”。失误之处:不少学生少选 D,对教材(P119)掌握没有到位,也没有搞清D与C之间的关系。

33、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正在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是
A加强宏观调控的要求    B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C按劳分配原则的要求    D改革开放深化的要求

▲ 本题考查了高一经济学“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增长点”。失误之处:不少学生多选了 A或C。选C的学生基础知识不牢,按劳分配原则属于公有制范围;民营经济属于非公有制,两者风马牛不相及。选A的学生未搞清国家宏观调控的直接目标。事实上“民营经济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有一定的联系,但不是直接的联系,两者不构成直接的因果关系。

第 Ⅱ卷(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
34、2003年1月、某网站推出以“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您关注的什么?”为题的网上调查,受到网友的广泛关注。截止2月25日,共有20余万名网友投票选出今年人大最受关注的十大问题。其中居第一位的是:深入开展反腐败的斗争,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问题: 加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主要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 9分)

▲ 本题考查的是“党的建设、反腐败斗争和对权力的制约”,涉及到高三政治学前三课的重要内容,与时政热点“两会”精神直接相关。此题设计独特,从正面角度考查“反腐败斗争”,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要求较高,大多数学生考后说此题较难,不知从何处下手。

▲ 本题的设问是:加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主要 依据 和 意义 是什么?我们思维的切入口是什么? 就“依据”而言 ,我们要抓住“人大”、“权力”展开联想: 1、我国的国家性质;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主体。 就“意义”而言 ,我们要抓住是?的权力受到制约?政府官员、党的干部、国家机关、党的组织等。制约权力的目的又是什么?党的建设、执政地位、党的性质、党群关系、党的形象、国家机构原则、政治文明、现代化事业等。

第 34题标准答案:

( 1)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表明,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权力越大,危害越大。
(2)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利于党和政府的自身建设,有利于改善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有利于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

35、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轿车作为耐用消费品开始进入千家万户。如果一辆轿车的销售价为10万元人民币,年均保险费为3000元,年均维修费3000元,其他相关的服务费年均4000元,10年以后,一辆轿车的使用费用就可能超过其售价。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带来无限商机,一些与轿车消费相关的行业正在兴起。
问题: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的经济常识知识,分析轿车生产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 9分)

▲ 本题以“轿车行业的崛起”为抓手,考查高一经济学第四课“二、三产业的关系”和第七课“家庭消费”等内容,与时政热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直接相关。此题看上去比较容易,但如何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思维发散,不是每一学生都容易做到的。

▲ 我们的解题思路是:

第一:从“轿车进家庭”?? ž 家庭消费的拓展?? ž 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第二:从“轿车生产”?? ž 第二产业的发展?? ž 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ž 扩大就业?? ž 增加收入?? ž 提高生活水平?? ž 全面建设小康。

第 35题标准答案:

( 1)轿车进入家庭,拓展了家庭消费的新领域,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
(2)轿车生产属于第二产业,轿车的家庭消费可以带动与轿车产业相关的第三产业包      括保险、维修、各种服务、以及旅游等行业的发展。这些第三产业所增加的附加值可能等于甚至大于汽车的销售价格。
(3)与轿车产业相关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四、辨析题
3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 ( 10分)

p 本题考查的内容是高二哲学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和“发展观”。侧重考查矛盾和事物发展的关系。从解题的套路上看属于典型的“两分式”中的层次分析式,即首先肯定前半句的正确性,交待原因;后说明后半句的不对之处,交待原因,指出要害,如何解决。

p 在解答本题的过程中,针对前半句,使用矛盾的含义“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针对后半句,使用矛盾的客观性原理,说明不能人为制造矛盾,否则就会阻碍事物发展。解答本题重心在后半句。

第 36题标准答案: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这种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任意制造,也不能任意取消。
(3)人为制造的矛盾与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矛盾是有区别的,人为制造的矛盾不仅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而且适得其反。

3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数次对政府机构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其中1998年,国务院组成部门由40个减少到达29个,人员总数减少一半。2001年,又撤消了9个国家行业主管局。2003年,又将国务院的29个部门减少为28个。
辨题:建立高效政府的关键在于减少政府机构。 ( 11分)
p 本题考查的内容是高三政治学“我国国家机构”,侧重考查政府机构如何改革的问题。本题材直接与时政热点“两会”中提出的“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相联系。从解题的套路上看属于典型的“两分式”中的补全分析式,即首先肯定要建立高效政府必须要精减机构,交待原因;然后说明要建立高效政府不仅要 减少政府机构,而且还要转变政府职能 、健全内部运作机制、提高政府官员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等,交待原因,最后点题。

p 在解答本题的过程中,针对前一层次意思,从理论的高度,说明影响政府效率的多方面的因素,从现实的角度,指出要精减机构的原因。针对后一层次意思,再从 转变政府职能 、健全内部运作机制、提高政府官员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等角度,补全如何建立高效政府的相对应的措施。解答本题重心也是在后半句。

第 37题标准答案:

( 1)建立一个高效的政府涉及到众多方面的因素。就机构而言,政府机构的合理设置是一个关键,因为机构臃肿与机构设置不足都会导致政府行政效率的下降。当前国务院对行政机构的精简是我国为提高政府效率而采取的措施之一。
(2)在当前中国,精简机构是建立高效政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若局限于精简机构是不够的,同时还要转变政府职能。
(3)因此,减少我国的政府机构只建立高效政府的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更不是建立高效政府的关键。

五、论述题
38、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7分)
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变化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2)运用哲学常识的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p 本题考查的内容是高二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认识发展的原理”和“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侧重考查学生对认识论与唯物论、辩证法三者关系的认识程度,题目的综合性比较强。试题直接与时政热点“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四个目标即“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相联系。

p 在审题过程中,首先要对材料进行层次分析:古代,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对自然对自然顶礼膜拜;近代,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主宰自然;现代,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和谐相处,要保护自然环境,说明人们认识的发展深化,再进一步追问人们认识发展深化的原因,是因为实践的推动。(这一追问往往是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可能疏?的地方)

其次,抓住设问的第一小问中“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变化”中“认识的变化”这五个字进一步向教材原理靠拢,即认识发展的原理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原理

再次,就第二小问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因,运用哲理进行分析思考:从“自然”这一角度,我们要联想到“自然界存在的客观实在性”和“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性”;从“人”这一角度,我们要联想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再综合思考:运用“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分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因。

p 在实际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用材料中叙述的事实引出观点,再运用哲理观点统帅材料,将材料和观点糅合为一体,让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得到充分展示,也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避免出现观点和材料“两张皮”的现象。

第一小问标准答案:

(1) 从自然是神,到自然是人征服的对象,再到自然是人的朋友,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了 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

认识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实践 ,每一个阶段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都基于当时改造自然的实践水平,并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深化。

第二小问标准答案:

(1)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它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改造自然,使其为人所用,但是,人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环境破坏、生态危机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就是证明。

(3) 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9、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9分)
表1 我国城乡居民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
2001 8.5 4.2
2002 13.4 4.8
表2 我国消费与投资 (单位:亿元)
指标 2001年 2002年 指标 2001年 2002年
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其中:城市消费零售总额县及县以下消费零售总额 375952354314052 40911258981501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其中:国有及他固定资产投资集体经济投资城乡居民个人投资 368982640151895308 432023102059016280
注:从1998年开始,国家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连续5年累计发行了66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
表3 我国经济增长
CDP增长率(%) 拉动2002年GDP增长率的因素
2001年 2002年 投资贡献(%) 消费贡献(%) 净出口贡献(%)
7.7 8 4.3 3.4 0.3
(1) 表1、表2、表3分别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
(2) 综合上述各表,运用经济常识和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 看法。

p 试题考查的内容是高一经济学“国家宏观调控”“消费和生产的关系”“社会经济增长与各种经济成份发展的关系”。试题直接与时政热点“扩大内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目标“经济发展目标”相联系。题目的综合性强,难度比较大,需要学生有较好的解表格题的能力。

p 就题目的设问和材料(表格)的呈现来看,基本上是属于学生平时训练的老格式,但仔细研究表头、表目、表数、表注,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纵横对比、趋势分析、辩证思维,透过表格数字去研究内在的经济关系,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p 表 1要求学生既要看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长这一面,又要看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农村居民收入增幅放慢)的这一面,全面地、辩证地分析。

表 2要求学生首先从正面要看到全社会消费和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都有增长(这是总述)。我国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有力地拉动了投资增长(这是从表注中引出的结论)。同时也要求学生看到 农村消费量 不如城市消费量,且增长也慢(左侧分析); 投资增长 主要依靠国有及其他固定资产投资,集体经济和城乡居民个人投资远远落在后面(右侧分析)。

表 3要求学生首先要看到01、02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增长。然后逐个分析“三驾马车”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让数字说话。

第一小问标准答案:

( 1)表1显示:从2001―2002年,城乡居民收入都有较大增长。但是与城镇居民丰相比,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较慢。
(2)表2显示:从2001年到2002年,全社会消费和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都有增长。我国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有力地拉动了投资增长。但农村消费量不如城市消费量,且增也慢;投资增长主要依靠国有及其他固定资产投资,集体经济和城乡居民个人投资远远落在后面。
(3)表3显示:从2001―2002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增长。从2002年看,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投资和消费构成内需,净出口即为外需。在8%的经济增长率中,内需贡献了7.7%,外需贡献了0.3%,说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

p 针对第二小问: “综合上述各表,运用经济常识和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看法”。一般来说。“谈看法”主要是从“是什么”、“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四大块进行分析。但从第二问“综合上述各表”的要求出发,显然表格中反映出的问题是什么已经十分清楚,其意图不是要求我们答表中反映的问题说明了什么,也不是要求我们回答表中反映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而是要求我们从“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高度,分析说明表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应如何解决。扣住表中反映的“四个问题”,围绕如何“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这一话题进行分析。

第二小问标准答案:

( 1)为了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必须立足于扩大内需,实现投资和消费的双重拉动。(这是从三个表中,特别是表3中引出的观点)

( 2)在近期,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可以增加对能源、原材料、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资。(这是从表2的注中引出的观点)

( 3)同时,要积极引导增加集体经济和居民个人的投资。(这是从表2的左侧分析中引出的观点)

( 4)提高居民的收入,特别是提高农民的收入,这将有利于促进消费对经济的拉动。(这是从表1中引出的观点)

综上所述,今年政治学科(江苏卷)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科学严谨,难易适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对教材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考查,注重对学生分析理解、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紧扣时政热点和党的十六大精神,难度适中,作为中学政治学科的教学的“指挥棒”,其积极的指导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高考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