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哲学常识>> 第七课>>正文内容

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

课题  

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  

课型  

预习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含义;理解贡献和索取的辩证关系;能运用事例说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危害性。  

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从思想方法上必须把贡献和索取、义务和权利统一起来,培养其辩证思维能力。  

觉悟目标:使学生联系社会生活的例子,认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危害性,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起来。  

教学  

重点  

如何理解人生价值与金钱的关系  

教学  

难点  

人生价值与金钱的关系  

教学  

方法  

自主学习法  

谈话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莎士比亚:“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点,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成为尊严,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杨朱是战国时期哲学家。他主张“为我”“重己”,以“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当做人生处事的法则。  

古今中外两位名人的观点反映了什么思想?   

预习提纲  

具体内容见板书设计  

分组合作  

学生自主研读教材,并在此基础上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讨论解决预习提纲中的问题。(教师在学生讨论期间,有针对性的深入个别小组进行倾听、指引)  

小组交流  

根据个别小组的展示(形式:白板或表达、分析),尤其在有待于提高的方面或者彼此之间有疑问的地方,教师及时组织学生组组之间、生生之间再次交流。交流的目的在于互相补充、修改、更正。使知识掌握更全面更到位。  

教师点拨  

1、 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产生的思想根源在于——没有正确处理好贡献和索取的关系。  

2、 金钱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因此钱是中性的,自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看钱与什么样的人格形象结合在一起。  

3、 享乐主义与正当的享受不是一回事。  

(穿插于各小组展示或组组再次交流中,一定要注意及时性)  

课堂小结  

根据所学内容,学生畅谈在实际生活中作为青少年今后应该如何去面对金钱、面对物欲的诱惑。从而让其在抒发感慨中进一步体会理论与实践是分不开的。  

教师侧重强调知识的掌握要从内在逻辑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进一步去解读   

板书设计  

【预习提纲】  

1、 复习回顾:人生价值的内容包括几个方面?它们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2、 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会出现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这两种错误的人生价值观?其思想根源是什么?  

3、 从哲学角度看,什么是拜金主义?其实质是什么?  

4、 联系生活谈谈拜金主义对社会、对个人的危害性。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5、 什么是享乐主义?试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物质享乐和人生、创造与享乐、个人幸福与他人幸福的正确关系。  

6、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说说享乐主义的错误及危害性。  

【方法指导】  

注意前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知识的迁移  

在讨论中要从宏观角度即从全课内容角度对本科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测试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