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二>>正文内容

经济学常识(选修)专题三、四、五知识提纲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

班级 姓名

1.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理解)

罗斯福新政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333月开始,主要任务是实现调整和复兴;第二个阶段,自19355月开始,主要任务是进行改革。罗斯福强调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和干预。新政的内容涉及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有以下几项。

1整顿金融业

罗斯福上台后立即宣布全国银行停业整顿,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公众对银行的信心,避免了更多银行的破产;颁布银行法,禁止银行从事股票和债券交易,成立联邦储备保险公司,以防止再度出现银行在金融市场上的投机行为和灾难性挤兑现象;同时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和有节制的通货膨胀,以提高物价、刺激生产、扩大出口。

2恢复和稳定农业

1933年出台第一农业调整法,通过政府对自愿减少耕种的农民给予现金补贴的办法限制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1938年出台第二农业调整法,规定农业经营者有粮食剩余时,政府贷款帮助他们储存余粮;在粮食短缺时,农业经营者出售储存的粮食归还贷款。通过这些办法稳定农业经营者的收入。

3复兴工业。(核心内容

1933年美国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中止实施反托拉斯法,鼓励企业在复兴过程中进行更大的合作,要求企业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工作条件,废除童工、承认工会、提高工资,以实现工业的复兴,促进工业生产的增长。

4建立宽泛的社会保障

1933年,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1934年,把单纯的救济改为“以工代赈”,从而给失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社会需求。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为65岁以上的人提供退休收入,向老年穷人提供财政帮助。上述措施的目的在于保障全体公民的最低生活。

2.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了解)

通过法律形式,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这是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

1国内影响:①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美国原本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使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②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与垄断组织相结合的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得以形成。③罗斯福新政“以巨额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发展”的方针,为美国此后连年加剧的通货膨胀和扩大的财政赤字播下了种子。实践证明,罗斯福新政并没有找到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灵丹妙药。

2国际影响:①罗斯福新政对其他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②各国政府干预经济的实践,迫切需要新的经济理论支撑和指导,在此背景下,凯恩斯经济学应运而生。

3.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理解)

1凯恩斯理论的内容:凯恩斯认为,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有效需求不足使企业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企业减产停产乃至破产,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造成工人失业。

注意:★三大心理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随着人们收入增加,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比例将会下降。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随投资总量的增加,资本家对使用资本的预期利润率将会下降。

流动偏好:人们出于现期交易、避免未来的不确定性而蒙受损失及想获利而产生的货币需求。

★凯恩斯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三大“心理规律”之上的。在个别情况下,人们的心理状态有可能导致经济的波动,但凯恩斯用心理原因解释资本主义经济的波动是错误的。资本主义经济波动的原因只能来自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矛盾,心理因素绝不是根本原因。

2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经济危机爆发时,凯恩斯主张采取赤字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付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

4.凯恩斯革命的影响和作用。(理解)

1)“凯恩斯革命”的影响

1、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以前,西方没有宏观经济学,该书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它的发表在西方经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直到目前为止,该书仍然是最重要的西方经济学著作之一,凯恩斯仍然是影响最大的西方经济学者之一。

2、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对缓和与摆脱经济危机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凯恩斯提出的各种反危机的政策主张,不同程度地为西方国家所奉行,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尽管20世纪70年代以来,凯恩斯的政策主张遇到了怀疑,但其影响依然存在。

2)“凯恩斯革命”的作用(辩证看待)

①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②其凯恩斯从人的“心理规律”出发,寻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并以此为据,提出反危机的措施。这既掩盖了经济危机、失业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联系,又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其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③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凯恩斯主义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内在矛盾,其作用是有限的。

5.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了解)

1坚持经济人假设、完全市场信息假设和完全竞争市场假设,

2)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主张政府作用最小化、市场自由化。

3)认为私有制最有效率、最符合人性的永恒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唯一基础。

4)反对社会主义和公有制,主张私有化。

6.三种典型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及成因。(理解)

1)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三种主要模式的特点

①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有:私人经济占绝对主导,国有经济比重小;私人资本集中程度高,垄断性强;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很大,国家干预少;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开放程度高、流动性大,就业竞争压力大。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也属于这一模式。

②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有:混合经济体制特征明显;注重市场机制和国家调节的结合;强调社会保障。欧洲大陆与北欧多数国家都采取这一模式。

③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有:在强调自由竞争的同时,特别强化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鼓励员工参与企业事务,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责任和忠诚。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也属于这一模式。

2)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三种主要模式的成因

总的来说,各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受本国国家制度历史文化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①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主要是受其传统的自由主义和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等因素的影响。里根总统上台后,为了解决“滞胀”问题,开始推行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在此背景下,美国市场经济模式逐步形成。

②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主要受“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和战后英美占领当局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③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主要受日本自然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儒家思想等因素的影响。

7.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点。(理解)

1)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与评价

在市场发挥作用的大小、政府干预程度和社会保障水平三个方面,三种市场经济模式相对而言,情况如下:

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

市场作用

政府干预程度

社会保障水平

美国模式

最大

最低

较低

德国模式

中等

中等

较高

日本模式

最小

最高

较低

①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好处在于束缚少,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控和干预,容易加剧两极分化。

②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通过发挥市场的作用来提高效率,通过发挥政府的作用来缓解各种社会矛盾。但无处不在的社会保障大大削弱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本国的国际竞争力。

③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政府主导特征明显。这有利于经济发展,提高本国国际竞争力的一面,但易于形成商官勾结,造成政府决策失误和加剧社会不公。

2)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点

这三种市场经济模式各具特点,它们的基本点是相同的。

①它们都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

②在经济运行中,都以市场竞争作为最基本的调节手段。

③国家调节经济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统治地位

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索

班级 姓名

1.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了解)

1921年春的危机爆发表明,在新的条件下,必须把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制定新的方针政策。适应这一要求,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自19213月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1)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①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以粮食税来代替余粮收集制,这是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标志。

②以自由贸易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

③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在保证企业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前提下,苏维埃政府把一些企业租给国内外资本家或私人经营。

2)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巩固的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②新经济政策满足了劳动者的利益,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特别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

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即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2.列宁关于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主要观点。(理解)

1)在新经济政策实施以前,列宁把商品货币看作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

注意: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发达生产力基础上的,他们认为,在那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存在商品和货币。苏俄的生产力水平没有达到这一高度,因而不具备消灭商品经济的条件。

2)列宁从主张消灭商品经济,到提出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从主张政府直接控制商业,到国家调节商业。

3)表明随着苏俄社会条件的改变和经济政策的调整,列宁对商品货币、对市场作用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不过当时列宁仍然把这些变化当成解决困难的一种权宜之计。

3.《论十大关系》关于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观点。(理解)

1956年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集中阐述了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成果。

《论十大关系》主要观点有:

1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调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

2协调比例关系

①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之间的关系: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要按照农轻重的次序来安排国民经济计划,使重工业的发展有可靠的基础。

②正确处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之间的关系:为了改变历史形成的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和战备的需要,要大力发展内地工业,但要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础,使我们更有力量发展和支援内地工业。

③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之间的关系: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为了加强国防建设,必须首先加强经济建设。

3正确处理各种权力和利益关系

①关于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的关系,毛泽东指出,不能只顾一头,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必须兼顾。

②关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要在坚持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以正确处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

4向外国学习: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

4.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了解)

1国家市场为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

在总结社会主义改造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与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要求。这一要求,意味着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发挥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的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

2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服务

1958年在大跃进的形势下,出现了把商品生产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要限制乃至消灭商品生产的主张。然而,人民公社消灭商品经济的尝试失败了。在此背景下,毛泽东坚持了列宁关于利用商品交换巩固工农联盟的主张,坚持了斯大林关于发展商品经济不会导致资本主义的观点,并强调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与范围

①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毛泽东认为,两种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产存在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是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的。即使实现了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如果产品还不丰富,某些范围内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可能依然存在。

②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范围,毛泽东提出有些生产资料也是商品的论断,突破了斯大林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只有生活资料是商品、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认识。

4价值规律是一所伟大的学校

关于价值规律的作用,毛泽东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决定性调节作用;另一方面主张在限制价值规律的消极作用的前提下,运用价值规律管理经济,进行经济核算。

专题五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班级 姓名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基本特点和作用。(了解)

1)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结构简单、物质基础薄弱。在此情况下,发展工业需要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客观上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当时只有苏联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我国参照苏联的模式,在“一五”计划期间,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3)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就的取得,离不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体制的作用主要有:

第一,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是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进而巩固了国家政治独立。

第二,抑制了多年了一直困扰我国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

第三,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分配的直接控制,保证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和影响。(了解)

1)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由于追求“一大、二公、三纯”,致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不利于方便群众生活。

2)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统得过死,不利于激发企业的活力,而且造成国民经济的条块分割,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发展。

3)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3.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认识过程。(了解)

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业快速发展。

②面对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发挥市场作用的事实,我们党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这一提法虽仍坚持计划经济体制的总体框架不变,但它打破了我国过去计划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市场调节作用的发挥打开了缺口。

2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①党的十二大以后,商品经济在我国发展起来。

②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是由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突破了把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③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

④党的十三大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经济运行模式,要求实现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统一。表明我们党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作用都是覆盖全社会的,不再把市场调节置于从属和次要地位。

3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①党的十三大以后,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我们突破了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②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改革的目标,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彻底突破了计划体制的框架。

4.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创新及其意义。(说明)

1重要创新的内容: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2重要创新的意义: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明确指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消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思想束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5.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了解)

1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作了如下规定:

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②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转换政府管理经济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④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⑤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上述框架中,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是三个最为重要的环节。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围绕这三大环节,加快改革,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起来。

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

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

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6.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理解)

1)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2)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这一体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3)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体制保证。

4)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扩大开放,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7.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理解)

1)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制度保障。

2)健全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就业,规范分配,实现社会和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良好的环境。

3)建立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基础。

4)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有效性。

5)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市场范围,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6)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保力度,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可以提高我国的整体竞争力。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第一轮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