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哲学常识>> 第四课>>正文内容

量变质变教案设计

教材章节

高二上册第四课第二节第一框

课题

量变与质变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知识与能力

知识方面:①识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②理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能力方面:①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结合学生日常生活,观察和分析什么是量变和质变。

②辩证思维能力:通过事例和学生的参与,体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等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表达能力,合作的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量的积累的重要性。

2、运用量变质变的辨证关系,分析个人的现实问题,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教学难点

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方法

采取“情景导入——问题探究——知识构建——目标检测——思维拓展——热点链接”的六步教学法。

学法指导

“问题——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

动设计

导入新课

第一节我们学习了事物发展的原因,那么,事物又是怎样发展的,即事物发展的状态是什么?这就是第二节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节 事物发展的状态

首先,进入今天的第一环节:

环节一:情景导入

播放短片:植树造林

为了改变土地沙漠化问题,人们开始植树造林。

那么,从一棵棵树到一片森林的变化过程,从哲学上看,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量变与质变。

利用生动形象的断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量变与质变

课前预习提纲:

1、什么是量变、质变,二者有什么区别?

2、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什么开始的,没有量变会不会有质变?量变引起质变的形式有哪些?

3、量变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什么?是不是有量变一定就有质变?

4、是不是经过一次量变到质变,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终结了呢?

课前,同学们对以上问题进行了预习,现在让我们带这些问题进入问题探究环节。

环节二:问题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并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材料一

材料二

小树一天天长高

大树成林

用砖、瓦盖房子

高楼大厦高耸云端

河堤有了蚁穴鼠洞

河堤崩溃

从对比中可以看出:

材料一是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在哲学上,称之为量变。

材料二是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在哲学上,称之为质变。因此,

1、量变、质变的含义

1)量变: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2)质变: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你能够举出生活中举量变、质变的例子吗?(学生回答,略)

从以上的含义和同学们所举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量变和质变的主要区别有

量变和质变的区别

项目

变化指向

变化状态

变化结果

量变

数量

程度

逐渐

不显著

性质没变,一事物仍是该事物

质变

根本性质

显著

性质改变,一事物变为它事物

(过渡)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那么,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呢?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我国古代哲人留下了很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如:《苟子•劝学》中就有:

请同学背诵: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设问:请大家想一想:材料中的“跬步”与“千里”;“小流”与“江海”等是关系?这些名言警句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没有“跬步”的积累,就达不到“千里”的目的地,没有“小流”的汇聚,就不会形成浩瀚的“江海”。骏马飞奔,也要一步一步的跑,劣马虽然走的慢,同样也能达到目的地。这说明,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师:(归纳)任何事物的质变都不是偶然的,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

俗话说: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

这个道理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启示: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在学习中要听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

(过渡)那么,量变又是如何引起质变的,即量变引起质变的形式有哪些呢?

从刚才我们列举的大量的例子中不难看出,

量变引起质变的第一种形式: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引起的质变。

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引起的质变。

那么,还有没有其它的形式引起的质变呢?

下面我们下来做一个拼词游戏

三个英文字母:god可组合成单词:god (上帝)

现在不改变字母和字母数量,只把字母的顺序改变一下,则

god ( 上帝)——-----dog(狗)

三个英文字母:tea可组合成单词:tea ()

现在不改变字母和字母数量,只把字母的顺序改变一下,则

tea ()—— eat(吃)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两段乐曲,并体会这两段乐曲有什么不同。

播放名曲《命运交响曲》与《梁山伯与祝英台》

播放完乐曲后请同学谈感受(略)

教师总结:《命运交响曲》雄浑昂扬,《梁山伯与祝英台》缠绵哀怨

师(总结):但是无论是哪首乐曲都是由1234567七个音符构成的,只不过它们的排列顺序和结构不同罢了。

可见,

量变引起质变的第二种形式: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体现这一点?

(学生回答不出来,老师可以提示)

化学中学的同素异形体,体育比赛中的排兵布阵,经济的结构调整等。

问:懂得了构成事物成分的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的道理,对我们学习启示?

在注重量的积累的同时,又要注意优化知识结构。

(过渡提问)事物的变化发展会不会永远停留在量变的水平上呢?

(分析)不会的。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虽然,量变是质变的前提,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但是,

①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只有量变没有质变,事物就不会有根本性质的变化,就不会有飞跃,就不会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一句话,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过渡):那么,这是不是等于说,只要有量变一定会有质变呢?

学生活动:——吹气球

请同学自愿上来,看谁的气球先吹爆,以先吹爆者为胜。

其他同学思考两个问题:

1)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气球吹爆的原因。

2)从哲学角度说明气球吹爆的原因。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从物理学的角度看:

在吹气球时,随着气球内气体对气球壁的作用力在不断加大,当加大到一定程度,即气体对气球壁的压力超过气球壁的承受力时才会爆。

从哲学角度看:由于事物的性质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决定的。只有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地位发生转化,才能实现质变。

只有当量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矛盾双方地位的才会变化,从而使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因此,

②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一定范围和限度):在哲学上是指度。即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

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的时候,就需要把事物的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当我们需要突破事物的性质时,就需要突破度的范围,要坚持适度原则。

忆一忆:在高一经济学中我们学过纸币的发行量问题。

思考:

纸币的发行量是不是越多越好,或越少越好?(不是)

纸币的发行量过多或过少会导致什么结果?(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纸币的发行量应以什么为限度?(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从哲学上看体现了坚持什么?(适度原则)

综上所述,世界上任何事物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过渡:)那么,是不是经过一次量变到质变,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终结了呢?

课件展示:《人类社会形态的变化示意图》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原始社会的发展是量变的过程,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发生了质变,在此基础上又会发生新的量变和新的质变

3、事物由“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问前发展。 (量变质变规律)

以问题主线,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提高学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学生背诵,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熟悉课文,体会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通过学生做游戏和欣赏音乐,体验量变引起质变的第二种形式,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的参与,从具体的事例中体会抽象的道理

让学生回顾以前知识,是为了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课堂

总结

环节三 知识构建

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就讲完了。请同学们做学案上的填空题(时间1-2分钟),同时回顾本节课学了几个问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怎样的?

本节课学了三个问题:量变质变的含义;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质变规律。

知识体系:(见幻灯片)

目标

检测

环节四 目标检测

1、下列各选项,符合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A

①防微杜渐 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③ 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 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⑤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⑥ D.④⑤⑥

2、同等数量的黑白棋子,可以组成凌厉的攻势,也可以组成破绽百出的败局;人数和素质相同的劳动力,由于组织和安排不同,会引起生产结果的质的差异。这说明(D

A. 事物的量变和质变是人的意愿可以左右的

B. 量变和质变没有严格的界限,只有大小、速度、程度、规模等方面的区别

C. 量变引起质变,具有普遍性

D. 事物总体数量不变,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3、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一块煤等……。如果人人都把节约意识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13亿人就会创造出惊人的数字。材料体现的哲理有(C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③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要重视量的积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思维

拓展

环节五 思维拓展

结合前面我们所学知识,思考:

1、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引起的质变,与第二课中,当部分以合理或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具有不同的功能。这两个问题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部分就是构成整体的成分,它是以合理或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整体具有不同的功能,实质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第二种形式,只不过角度不同)

2、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能不能理解为:质变就是发展。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也有下降的、向后的、倒退的变化,只有前一种变化才是发展。

通过学生的思考,弄清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深化知识的目的

热点

链接

环节六 热点链接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于2006108日——1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艰巨、长期的任务,不能设想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把全体人民最广泛地团结起来,把多方面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才能达到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更高,时间更长,任务更重。我们在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后,还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长期奋斗,因此唯有全党、全社会目标一致,上下同心,才能凝聚力量,共同完成这个伟大使命。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艰巨、长期的任务,不能设想毕其功于一役,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

2)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目标。体现了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更高,时间更长,任务更重。我们在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后,还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长期奋斗。说明事物的发展是不断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的循环往复,永不停息的向前发展的。

课后

反思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案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