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经济常识>> 第五课>>正文内容

《经济常识》第五课教案(表格式)

课题

国民收入的分配(第一节 第一框)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1

授课时间

2002

知识

识记: 1、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的含义

2、国民收入的含义

理解:1、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

2、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教学,指导学生能用辩证的、全面的观点认识问题

通过教学,使同学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民收入的分配中,须兼顾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两个方面,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重 点

难 点

重 点: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

难 点: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与国民收入的区别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本框主要就是介绍积累和消费的关系,这是从社会产品分配的角度对社会经济过程进行的分析,它是全书的重点之一。

高一的学生是在学习了《经济常识》上册的基础上学习本册内容的,因而可以用复习回顾旧知识,启发新知识的办法。

策 略

方 法

采用“三环节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法”和“小先生教学法”进行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四环节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法”的教学流程是:设疑引趣——依案自学——辨疑解难——释疑巩固,本学期的教学对象是高一2班、霍一12班。

“小先生教学法” 的教学流程是:设疑引趣——“小先生”授课——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解疑联网——释疑巩固,本学期的教学对象是高一134班。

教 具

媒 体

学案、课本、投影片、《学习丛书》

方 案 一

环 节

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复 习

5′)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并总结评述纠正错误,帮助学生用“经济”这一概念来统帅全册内容。

1、什么是经济?

2、简述上册《经济常识》主要内容是什么?

3、试述下册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思考、准备,回答问题。

设 疑

引 趣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在我国,规模宏大的三峡水库正在建设之中,横贯南北的京九铁路已全线通车,闻名中外提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已经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请问,国家在这些重点工程的建设中所需要的巨额资金是从哪儿来的?是通过什么渠道进行的?

认真听讲,思考,引发学习兴趣。

10′)

1、让“小先生”上台授课。

2、维持听课纪律,使听课学生认真听课,配合“小先生”工作。

3、做好“小先生”授课记录和听课学生反应状况纪录。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

一、国民收入的分配

1、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

2、民收入

(1)什么是国民收入?

(2)增加国民收入的意义是什么?

(3)如何努力增加国民收入?

(4)国民收入的最终用途是什么?

3、累和消费的关系是怎样的?

4、如何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将自己事先准备的、已与指导教师共同整理的课,运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目的就是将自己承担的教材内容传授给同学们。

学生

互相

评价

5′)

组织学生小组议论,由中心发言人进行评价。

1“小先生”授课的内容是否全面?

2、对“小先生”授课的内容有什么不同见解。

3、自己有哪些其他认识?

小组议论,对“小先生”授课内容各抒己见,进行评价。

10′)

1、解决教材重难点问题,做好“点”的工作。

2、进行有条理总结、讲述,做好“串”的工作。

3、注意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综合,体会思维过程。

4、有效运用好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1、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与国民收入的区别

1)社会总产品与社会总产值

2国民收入

2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1积累和消费存在着一致性

积累增加—生产扩大—产品增加—消费水平提高—生产发展—国民收入总量增加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

方 案 二

环 节

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复 习

5′)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并总结评述纠正错误.

1、什么是经济?

2、简述上册《经济常识》主要内容是什么?

3、试述下册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思考、准备,回答问题。

设 疑

引 趣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在我国,三峡水库正在建设之中,京九铁路已全线通车,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已经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请问,国家在这些重点工程的建设中所需要的巨额资金是从哪儿来的?是通过什么渠道进行的?

认真听讲,思考,引发学习兴趣。

5′)

引导学生依据发下的《学案》自学,培养他们的阅读自学能力。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

一、国民收入的分配

1、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

2、国民收入

(5)什么是国民收入?

(6)增加国民收入的意义是什么?

(7)如何努力增加国民收入?

(8)国民收入的最终用途是什么?

3、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是怎样的?

4、如何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有兴趣自己依据发下的《学案》探寻教材内容,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布疑。

学生互辨互解

1、组织学生小范围议论。

2、教师要巡视,个别督促、辅导。

3、鼓励学生上台讲述、质疑、辨疑。

1、如何认识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与国民收入的区别?

2、为什么说积累和消费存在着一致性?为什么说积累和消费之间还存在着不一致性?

3、怎样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每位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要提出几个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后各抒己见。

10

1、解决教材重难点问题,做好“点”的工作。

2、进行有条理总结、讲述,做好“串”的工作。

3、注意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综合,体会思维过程。

4、有效运用好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2、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与国民收入的区别

1)社会总产品与社会总产值

2国民收入

2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1积累和消费存在着一致性

积累增加—生产扩大—产品增加—消费水平提高—生产发展—国民收入总量增加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

共 同 方 案

环 节

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10

1、解决教材重难点问题,做好“点”的工作。

2、进行有条理总结、讲述,做好“串”的工作。

3、注意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综合,体会思维过程。

4、有效运用好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2积累和消费之间还存在着不一致性

积累

消费

积累

消费

积累

消费

3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1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使积累和消费部分都有增长。

①在国民收入总量一定的情况下,

积累增长——积累的部分过多——这样就会挫伤人们的劳动积累性,降低生产发展的速度,增加积累也就会落空。

消费增长——消费的部分过大——生产的发展就会缺乏后劲,最终也不得消费水平的提高。

因此,既不能生积累、轻消费,也不能轻积累、重消费,而要兼顾积累和消费。

怎样做才能使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长呢?

这就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只有生产发展了,国民收入总量增加了,才能使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长。

什么样的积累率才是合理的?确定积累率高低的依据是什么?

积累率的提高应以保证人民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为前提;反之,消费率的提高应在保证国家的生产规模有所扩大为限度。

明确和积累的最高界限和最低界限,合理的积累率就应该在这最高限和最低之间,具体看一个时期内积累率多高才算合理,必须综合考试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因素,不可能有一个适应于各个时期的固定的积累率。

2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

共 同 方 案

环 节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8′)

1、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记忆、复习巩固。

2、组织学生做习题、解答问题、互该作业、练习、应用等来运用和巩固知识,以反馈检查教学效果,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和深化。

3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达标练习

《学习丛书》P112-113单项选择题5 不定选134

1、在教师指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记忆、复习巩固。

2、做习题、解答问题、互该作业、练习、应用等来运用和巩固知识,以反馈检查教学效果,使自己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和深化。

概述本课所讲授的内容,强调识记、理解的重点,尤其是要学会如何正确的处理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A

请打破课本的框架,将本部分内容的知识点以《知识结构图》形式表示出来。

B

《学习丛书》余下的题和《学案》上的题

板书设计提纲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一、 国民收入的分配

1、 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 2、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2、 国民收入 1)两者增长

1)含义 2)构成一致

2)最终用途 3)三者关系

课题

财政收入和支出(第一节 第二框)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1

授课时间

2002

知识

识记:1财政、预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

2、财政收入与支出范围

理解: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意义

通过教学,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如指导学生学会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回答下面的问题:“在预算和决算中,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财政收支平衡只能提大体平衡,不可能是收支绝对相等”。

通过教学,懂得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思想与作风。

重 点

难 点

重 点: 1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范围

2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意义

难 点: 1预算、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含义

2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本框教学内容是有关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的知识,涉及到一系列概念,因而,从本框题整体内容来看,主要是要求掌握基本概念。

对于“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概念,教材没有展开叙述,学生缺乏实际生活经验,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策 略

方 法

采用“三环节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法”和“小先生教学法”进行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四环节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法”的教学流程是:设疑引趣——依案自学——辨疑解难——释疑巩固,本学期的教学对象是高一2班、霍一12班。

“小先生教学法” 的教学流程是:设疑引趣——“小先生”授课——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解疑联网——释疑巩固,本学期的教学对象是高一134班。

教 具

媒 体

学案、课本、投影片、《学习丛书》

方 案 一

环 节

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复 习

5′)

提出问题,并引发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1、什么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按最终用途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

2、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与消费的关系?

思考、准备,回答问题。

设 疑

引 趣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在日常经济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遇到一些财政现象和财政问题。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财政;作为国家中的居民,其生产和发展也离不开财政。那么,什么是财政?

认真听讲,思考,引发学习兴趣。

10′)

1、让“小先生”上台授课。

2、维持听课纪律,使听课学生认真听课,配合“小先生”工作。

3、做好“小先生”授课记录和听课学生反应状况纪录。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

二、财政收入和支出

1财政

(1) 含义

(2) 内容

(3) 特点

(4) 本质。

2预算和预算体系

3财政收入与支出

(1) 财政收入的含义、形式

(2) 财政支出的含义、分类

4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

将自己事先准备的、已与指导教师共同整理的课,运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目的就是将自己承担的教材内容传授给同学们。

学生

互相

评价

5′)

组织学生小组议论,由中心发言人进行评价。

1“小先生”授课的内容是否全面?

2、对“小先生”授课的内容有什么不同见解。

3、自己有哪些其他认识?

小组议论,对“小先生”授课内容各抒己见,进行评价。

10′)

1、解决教材重难点问题,做好“点”的工作。

2、进行有条理总结、讲述,做好“串”的工作。

3、注意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综合,体会思维过程。

4、有效运用好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1理解财政这个概念

1)财政的内容是国家对社会产品的分配。

2)财政的特点是以国家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

3)财政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2、国家的财政是通过预算实施的。

掌握预算这个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它是画家财政的主要环节。

第二,预算的功能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

第三,预算只有在经过了国家权力机关的审批后才能生效,而经过审批的预算方案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

方 案 二

环 节

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复 习

5′)

提出问题,并引发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1、什么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按最终用途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

2、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与消费的关系?

思考、准备,回答问题。

设 疑

引 趣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在日常经济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遇到一些财政现象和财政问题。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财政;作为国家中的居民,其生产和发展也离不开财政。那么,什么是财政?

认真听讲,思考,引发学习兴趣。

5′)

引导学生依据发下的《学案》自学,培养他们的阅读自学能力。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

二、财政收入和支出

1财政

1)含义 (2)内容3特点 4本质

2预算和预算体系

3财政收入与支出

(3) 财政收入的含义、形式

(4) 财政支出的含义、分类

4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

有兴趣自己依据发下的《学案》探寻教材内容,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布疑。

学生互辨互解

10

1、组织学生小范围议论。

2、教师要巡视,个别督促、辅导。

3、鼓励学生上台讲述、质疑、辨疑。

1、如何理解财政这个概念?

2、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是如何确定并开始实施的呢?如何理解预算和决算这两个概念?预算与财政是怎样的关系?

3财政收支能否完全相抵?为什么?财政收支的关系会出现哪些结果?

每位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要提出几个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后各抒己见。

10

1、解决教材重难点问题,做好“点”的工作。

2、进行有条理总结、讲述,做好“串”的工作。

3、注意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综合,体会思维过程。

4、有效运用好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1理解财政这个概念

1)财政的内容是国家对社会产品的分配。

2)财政的特点是以国家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

3)财政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2、国家的财政是通过预算实施的。

掌握预算这个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它是画家财政的主要环节。

第二,预算的功能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

第三,预算只有在经过了国家权力机关的审批后才能生效,而经过审批的预算方案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

共 同 方 案

环 节

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10

1、解决教材重难点问题,做好“点”的工作。

2、进行有条理总结、讲述,做好“串”的工作。

3、注意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综合,体会思维过程。

4、有效运用好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第四,我国每年的财政收支计划都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审批后才开支实施的。

3预算包括财政收入与支出,这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两个方面。

4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

财政收支对比,不外有如下情况:

=支(最理想状态)

>支,略有结余 财政收支平衡

>支,结余过多 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运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不利的。

< 财政赤字 意味着国家的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

这种情况有可能导致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

(补充)

财政收入的意义有三点

第一,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前提。

第二,财政收入是实现国家的职能的财力保证。

第三,财政收入是正确处理和方面和物质利益关系的重要方式。

财政支出的意义有如下四点

第一,财政支出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第二,财政支出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巩固的和完善。

第三,财政支出促进了人民物质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四,财政支出为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提供了物质保证。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

共 同 方 案

环 节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8′)

1、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记忆、复习巩固。

2、组织学生做习题、解答问题、互该作业、练习、应用等来运用和巩固知识,以反馈检查教学效果,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和深化。

1、教师让学生对本节课所讲内容进行理解记忆、复习巩固,并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1) 财政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2) 什么是预算和预算体系?

(3) 怎样正确认识财政的收入与支出?

(4) 怎样正确认识财平衡与财政赤字?

2让学生做《学习丛书》P114-115习题

1)单项选择题15

2)不定项选择题124

3、让学生思考、讨论,进行小结。

1、在教师指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记忆、复习巩固。

2、做习题、解答问题、互该作业、练习、应用等来运用和巩固知识,以反馈检查教学效果,使自己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和深化。

16个概念:财政、预算、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

24个内容或形式、范围

1)财政的内容 2预算的内容 3财政收入的形式 4财政支出的范围

32个观点

(1) 财政收支平衡

(2) 财政赤字

A

请打破课本的框架,将本部分内容的知识点以《知识结构图》形式表示出来。

B

《学习丛书》余下的题和《学案》上的题

板书设计提纲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

二、财政收入和支出

含义 含义

产生 功能

财政 内容 预算 体系 财政收入

特点 财政收支平衡

本质 内容 关系

财政赤字

财政支出

课题

财政的巨大作用(第一节 第三框)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1

授课时间

2002

知识

理解:1、财政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正确处理财政收入与企业发展、居民收入的关系

3、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说明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财政收入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政权的巩固起着重大的作用,从而树立为国家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多做贡献的意识。

重 点

难 点

重 点:财政的作用

难 点:1通过财政促进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调整,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2、财政收入受分配政策的制约。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财政作为国家参与社会新产品分配的过程,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财政的作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突出重点,在明确了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基本概念后,对财政几个方面的作用深入分析,通过财政的作用说明增加财政收入的意义。接着讲述了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高一学生由于不接触财政这些方面的问题,因而对财政的作用也会忽视。尤其是对财政与个人生活的关系缺乏认识。

策 略

方 法

采用“三环节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法”和“小先生教学法”进行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四环节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法”的教学流程是:设疑引趣——依案自学——辨疑解难——释疑巩固,本学期的教学对象是高一2班、霍一12班。

“小先生教学法” 的教学流程是:设疑引趣——“小先生”授课——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解疑联网——释疑巩固,本学期的教学对象是高一134班。

教 具

媒 体

学案、课本、投影片、《学习丛书》

方 案 一

环 节

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复 习

5′)

提出问题,并引发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1、财政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2、怎样正确认识财政的收入与支出?

3、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意义各是什么?

思考、准备,回答问题。

设 疑

引 趣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回顾改革开放20年的历程,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一切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持。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财政的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认真听讲,思考,引发学习兴趣。

10′)

1、让“小先生”上台授课。

2、维持听课纪律,使听课学生认真听课,配合“小先生”工作。

3、做好“小先生”授课记录和听课学生反应状况纪录。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

三、财政的巨大作用

1财政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2) 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3) 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

(4) 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 财政是巩固国家财政的物质保证

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1)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2)受分配政策的制约

将自己事先准备的、已与指导教师共同整理的课,运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目的就是将自己承担的教材内容传授给同学们。

学生

互相

评价

5′)

组织学生小组议论,由中心发言人进行评价。

1“小先生”授课的内容是否全面?

2、对“小先生”授课的内容有什么不同见解。

3、自己有哪些其他认识?

小组议论,对“小先生”授课内容各抒己见,进行评价。

10′)

1、解决教材重难点问题,做好“点”的工作。

2、进行有条理总结、讲述,做好“串”的工作。

3、注意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综合,体会思维过程。

4、有效运用好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1、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1)资源配置总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是依靠市场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

(2)由于市场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特征,所以,通过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

(3)市场的调节作用也不是万能的。因为,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与缺陷。所以,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耐用也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4)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来对国民经济进行控制和调节。财政就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进行调控的一种手段。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

方 案 二

环 节

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复 习

5′)

提出问题,并引发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1、财政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2、怎样正确认识财政的收入与支出?

3、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意义各是什么?

思考、准备,回答问题。

设 疑

引 趣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回顾改革开放20年的历程,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一切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持。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财政的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认真听讲,思考,引发学习兴趣。

5′)

引导学生依据发下的《学案》自学,培养他们的阅读自学能力。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

三、财政的巨大作用

1财政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2) 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3) 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

(4) 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 财政是巩固国家财政的物质保证

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1)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2)受分配政策的制约

有兴趣自己依据发下的《学案》探寻教材内容,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布疑。

学生互辨互解

10

1、组织学生小范围议论。

2、教师要巡视,个别督促、辅导。

3、鼓励学生上台讲述、质疑、辨疑。

1、为什么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2、为什么说国家可以通过财政促进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调整,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3、如何理解经济建设支出为人世生活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何理解财政通过调节社会分配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4、如何理解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制约财政收入?

5、财政收入越多越好吗?为什么?那么,什么样的财政分配才是合理的呢?

每位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要提出几个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后各抒己见。

10

1、解决教材重难点问题,做好“点”的工作。

2、进行有条理总结、讲述,做好“串”的工作。

3、注意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综合,体会思维过程。

4、有效运用好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2、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1)资源配置总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是依靠市场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

(2)由于市场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特征,所以,通过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

(3)市场的调节作用也不是万能的。因为,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与缺陷。所以,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耐用也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4)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来对国民经济进行控制和调节。财政就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进行调控的一种手段。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

共 同 方 案

环 节

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10

1、解决教材重难点问题,做好“点”的工作。

2、进行有条理总结、讲述,做好“串”的工作。

3、注意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综合,体会思维过程。

4、有效运用好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国家通过控制财政收入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正确处理财政支出中积累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例关系,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社会消费水平等措施,协调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之间的比例,实现社会需求与社会供给的结构上的相互适应。

3、理解“国家可以通过财政促进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调整,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1)财政促进经济总量

财政收入代表着国家可以支配的商品,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财政支出会形成货币购买力,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

社会经济的有序运行,要求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基本平衡,即二者大致相等。

如果二者不平衡,将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利,国家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总需求和总供给,使二者达到平衡。财政具有均衡社会总供求关系的职责和功能。

例如,当供给大于需求时,或者当供给小于需求时,国家都可以通过财政支出的数量,来实现物价稳定,达到均衡社会供求总量的目的。

2财政促进结构的调整

在社会总需求的和总供给大致平衡的前提下,二者的内部结构也必须合理。

比如,在总需求中,生产资料需求和生活资料需求的比例是55,而总供给的比例是64,那么生产资料就会积压,生活资料则会短缺。这样,虽然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是平衡的,但二者的内部结构不合理,社会经济也不能正常运行。

3如何理解“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民生活状况如何,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方面是取决于社会财富的多少,另一方面是取决于财富分配的状况如何。

首先,创造丰富的社会财富,离不开财政的支持。财政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丁基础

其次,社会财富分配的是否合理,也离不开财政的作用。财政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和实现共同富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4、理解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制约财政收入

经济总规模

经济发展水平 是形成财政收入的基础 可能性

生产的技术水平

分配政策 主要指决定财政集中资金的比例的财政分配政策 现实性

在国家财政分配规模即定的条件下,财政分配是否合理,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财政分配的效益,而财政分配的效益又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经济发展的速度又制约着财政收入的增长。

合理的财政分配是:见课本P17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

共 同 方 案

环 节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8′)

1、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记忆、复习巩固。

2、组织学生做习题、解答问题、互该作业、练习、应用等来运用和巩固知识,以反馈检查教学效果,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和深化。

国家财政收入过多:

直接减少了企业和个人的收入,这对企业对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最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从而影响财政收入的增加。

国家财政收入过少:

直接减少了财政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降低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最终也将不利于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从而影响财政收入的增加。

1教师让学生对本节课所讲内容进行理解记忆、复习巩固,并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1)财政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2让学生做《学习丛书》习题

1)单项选择题125

2)不定项选择题23

3、让学生思考、讨论,进行小结。

1、在教师指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记忆、复习巩固。

2、做习题、解答问题、互该作业、练习、应用等来运用和巩固知识,以反馈检查教学效果,使自己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和深化。

1、5财政的作用

2、2个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A

请打破课本的框架,将本部分内容的知识点以《知识结构图》形式表示出来。

B

《学习丛书》余下的题和《学案》上的题

板书设计提纲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

三、财政的巨大作用

1财政的作用 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1)调节资源配置。 1)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2)促进经济的发展 2)受分配政策的制约

3)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

4)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巩固国家财政

课题

税收及其基本特征(第二节 第一框)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1

授课时间

2002

知识

识记:1税收的基本含义

2、税收的基本特征

理解:偷税、欠税、骗税和抗税都是违法行为,应负法律责任。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说明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偷税、欠税、骗税和抗税都是违法行为,应负法律责任,从而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

重 点

难 点

本框题的重难点:

重 点:从含义、内容、基本特征来理解税收概念

难 点:1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区别

2、偷税与骗税的区别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本框题首先阐明了税收的基本含义。然后重点分析了税收的基本特征,以及偷税、欠税、骗税和抗税等违反税法的行为。这是理解以后知识的基础。

高一学生对于税收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虽有所接触,但由于过去认为税收是国家和企业的事,他们对社会主义税收关系到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要树立纳税意识了解不多。

策 略

方 法

采用“三环节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法”和“小先生教学法”进行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四环节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法”的教学流程是:设疑引趣——依案自学——辨疑解难——释疑巩固,本学期的教学对象是高一2班、霍一12班。

“小先生教学法” 的教学流程是:设疑引趣——“小先生”授课——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解疑联网——释疑巩固,本学期的教学对象是高一134班。

教 具

媒 体

学案、课本、投影片、《学习丛书》

方 案 一

环 节

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复 习

5′)

提出问题,并引发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1、什么是财政?什么是财政收入?

2、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四种形式是什么?其中哪一种形式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为什么?

(帮助学生建立起财政、财政收入、财政收入的形式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思考、准备,回答问题。

设 疑

引 趣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国家财政收入是通过什么渠道形成的?我们平时熟悉的养路费、自行车费、摩托车年审费等等,都是什么?人们在社会现实生活中都感到了税收的存在,但若要问什么是税收,却又扑朔迷离,难以说清,究竟什么是税收?

认真听讲,思考,引发学习兴趣。

10′)

1、让“小先生”上台授课。

2、维持听课纪律,使听课学生认真听课,配合“小先生”工作。

3、做好“小先生”授课记录和听课学生反应状况纪录。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第二节 税收和纳税

一、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1、税收的基本含义

1)税收的内容是什么?2)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是什么?3)参与税收立法和政策制定的机关有哪些?4)什么机关是国家的税收征收机关?

2、税收的基本特征

1)税收的强制性

2)税收的无偿性

3)税收的固定性

4)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3、违反税法的主要表现及处理规定

将自己事先准备的、已与指导教师共同整理的课,运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目的就是将自己承担的教材内容传授给同学们。

学生

互相

评价

5′)

组织学生小组议论,由中心发言人进行评价。

1“小先生”授课的内容是否全面?

2、对“小先生”授课的内容有什么不同见解。

3、自己有哪些其他认识?

小组议论,对“小先生”授课内容各抒己见,进行评价。

10′)

1、解决教材重难点问题,做好“点”的工作。

2、进行有条理总结、讲述,做好“串”的工作。

3、注意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综合,体会思维过程。

4、有效运用好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1理解税收概念

掌握税收这一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从税收的目的性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即社会公共需要。

2)从税收的强制性看,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即国家的权力,而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权力。(3)从税收的法制性看,税收是国家依据税法而征收的,国家征税和纳税人纳税,都必须遵循税法的有关规定,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4)从税收的无偿性看,国家征税以后,不再直接返还给具体的纳税人,也不对纳税介付出任何代价。

5)从税收的内容上看,它是国家向纳税人征 收的货币和实物。在商品货币关系不发达时,税收主要是征收实物,而在发达商品经济条件下,主要是征收货币。我国的农业税基本上征收的是实物,但仍要折合成一定的价值。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

方 案 二

环 节

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复 习

5′)

提出问题,并引发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1、什么是财政?什么是财政收入?

2、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四种形式是什么?其中哪一种形式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为什么?

(帮助学生建立起财政、财政收入、财政收入的形式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思考、准备,回答问题。

设 疑

引 趣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国家财政收入是通过什么渠道形成的?人们在社会现实生活中都感到了税收的存在,但若要问什么是税收,却又扑朔迷离,难以说清,究竟什么是税收?

认真听讲,思考,引发学习兴趣。

5′)

引导学生依据发下的《学案》自学,培养他们的阅读自学能力。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第二节 税收和纳税

一、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2、税收的基本含义

1)税收的内容是什么?2)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是什么?3)参与税收立法和政策制定的机关有哪些?4)什么机关是国家的税收征收机关?

2、税收的基本特征

1)税收的强制性

2)税收的无偿性

3)税收的固定性

4)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3、违反税法的主要表现及处理规定

有兴趣自己依据发下的《学案》探寻教材内容,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布疑。

学生互辨互解

10

1、组织学生小范围议论。

2、教师要巡视,个别督促、辅导。

3、鼓励学生上台讲述、质疑、辨疑。

1、什么是税收?

2、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有何区别?

3、如何理解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4、如何理解偷税、欠税、骗税和抗税四种违法行为?

5、偷税与骗税有何区别?

每位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要提出几个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后各抒己见。

10

1、解决教材重难点问题,做好“点”的工作。

2、进行有条理总结、讲述,做好“串”的工作。

3、注意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综合,体会思维过程。

4、有效运用好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1理解税收概念

掌握税收这一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从税收的目的性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即社会公共需要。

2)从税收的强制性看,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即国家的权力,而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权力。(3)从税收的法制性看,税收是国家依据税法而征收的,国家征税和纳税人纳税,都必须遵循税法的有关规定,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4)从税收的无偿性看,国家征税以后,不再直接返还给具体的纳税人,也不对纳税介付出任何代价。

5)从税收的内容上看,它是国家向纳税人征 收的货币和实物。在商品货币关系不发达时,税收主要是征收实物,而在发达商品经济条件下,主要是征收货币。我国的农业税基本上征收的是实物,但仍要折合成一定的价值。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

共 同 方 案

环 节

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10

1、解决教材重难点问题,做好“点”的工作。

2、进行有条理总结、讲述,做好“串”的工作。

3、注意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综合,体会思维过程。

4、有效运用好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6)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三个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区别

财政收入形式及其内容

与 税 收 的 区 别

税收

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利润上缴

只具备无偿性特征,不具有税收那样的强制性和固定性。

财政发行(即纸币发行)

具有较强的强制性和无偿性特征,但无时间上的连续性,没有税收的那种固定性。无社会产品作保证。

国家信用(包括发生公债向国外借款两部分)

税收是强制性的,信用是自愿的;税收具有无偿性,兴债要还本付息;税收具有固定性,举债无时间上的连续性,无税收的那种固定性特征。举债也有社会产品作基础。

各部门收费(包括经济活动中的劳务性收费和政府机关收取的事业、行政、司法等规定的特定服务费)

税收具有无偿性,而各部门收费是劳务或特定服务提供的受益所付出的一种代价,等价有偿,具有明显的有偿性。

罚设(包括罚款和没收两部分)

税收具有固定性,而罚款和没收是一次性和不连续的无税收的那种固定性特征。

3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1) 税收的无偿性是至关重要的,体现了财政分配的本质,它是税收三个基本特征的核心。

(2) 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必须具有强制性。

(3) 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总之,税收的“三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统一体。

4骗税与偷税的主要区别在于

骗税是骗得税收优惠。

偷税是设法隐瞒应税项目和应税收入。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

共 同 方 案

环 节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8′)

1、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记忆、复习巩固。

2、组织学生做习题、解答问题、互该作业、练习、应用等来运用和巩固知识,以反馈检查教学效果,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和深化。

1教师让学生对本节课所讲内容进行理解记忆、复习巩固,并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1) 什么是税收?

(2) 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有何区别?

(3) 如何理解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4) 如何理解偷税、欠税、骗税和抗税四种违法行为?

(5) 偷税与骗税有何区别?

2让学生做《学习丛书》习题

1)单项选择题125

2)不定项选择题23

3、让学生思考、讨论,进行小结。

1、在教师指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记忆、复习巩固。

2、做习题、解答问题、互该作业、练习、应用等来运用和巩固知识,以反馈检查教学效果,使自己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和深化。

1、一个概念:税收

2、两个关系:(1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的关系 (2)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3、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4、四种违法行为:偷税、欠税、骗税和抗税

A

请打破课本的框架,将本部分内容的知识点以《知识结构图》形式表示出来。

B

《学习丛书》余下的题和《学案》上的题

板书设计提纲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第二节 税收和纳税

一、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含义 偷税

内容:货币和实物 欠税

税收 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税法 四种违法行为 骗税

强制性 抗税

基本特征 无偿性

固定性

课题

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第二节 第二框)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1

授课时间

2002

知识

理解:1、我国税收的性质

2、我国税收的作用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税收所体现的分配关系不是剥削关系,而是国家与纳税人在根本利益一致基本上的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认识到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从而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

重 点

难 点

重 点: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难 点:学生对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在认识上的模糊甚至是错误认识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教材首先简单阐述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税收有着共同的基本特征,但其性质又各不相同。然后从两个方面来分析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了我国税收的作用。

不少学生对税收性质了解不多,甚至有一些错误认识。

策 略

方 法

采用“三环节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法”和“小先生教学法”进行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四环节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法”的教学流程是:设疑引趣——依案自学——辨疑解难——释疑巩固,本学期的教学对象是高一2班、霍一12班。

“小先生教学法” 的教学流程是:设疑引趣——“小先生”授课——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解疑联网——释疑巩固,本学期的教学对象是高一134班。

教 具

媒 体

学案、课本、投影片、《学习丛书》

方 案 一

环 节

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复 习

5′)

提出问题,并引发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1、什么是税收?

2、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复习,巩固税收和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直观上盾,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凭借国家权力实现的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从特征上看,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适时切入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从作用上看,税收个有组织财政收入、调节经济活动、实现经济监督的作用;从性质上看,我们的社会主义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

思考、准备,回答问题。

设 疑

引 趣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是否所有的国家的税收都是“取之于民、 用于之民”?

税收到底有什么作用?

认真听讲,思考,引发学习兴趣。

10′)

1、让“小先生”上台授课。

2、维持听课纪律,使听课学生认真听课,配合“小先生”工作。

3、做好“小先生”授课记录和听课学生反应状况纪录。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第二节 税收和纳税

二、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1不同社会制度下税收的性质不同

2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

1)社会主义的税收是取之于民

2)社会主义税收也是用于之于

3我国税收的作用

1)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是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杠杆

3)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将自己事先准备的、已与指导教师共同整理的课,运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目的就是将自己承担的教材内容传授给同学们。

学生

互相

评价

5′)

组织学生小组议论,由中心发言人进行评价。

1“小先生”授课的内容是否全面?

2、对“小先生”授课的内容有什么不同见解。

3、自己有哪些其他认识?

小组议论,对“小先生”授课内容各抒己见,进行评价。

10′)

1、解决教材重难点问题,做好“点”的工作。

2、进行有条理总结、讲述,做好“串”的工作。

3、注意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综合,体会思维过程。

4、有效运用好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1理解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税收的性质却是各不相同的

税收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国家中,反映了不同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属性。我们把税收的这种阶级属性称为税收的性质。税收的本质和税收的性质不同。税收的本质,即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它都是凭借政治权力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这不是因国家与社会性质不同而改变的。但是,这咱特殊分配关系的阶级属性,却因生产关系的性质不同,即社会制度和国家不同而不同。

2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 用于之民

1)社会主义的税收是取之于民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

方 案 二

环 节

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复 习

5′)

提出问题,并引发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1、什么是税收?

2、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复习,巩固税收和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直观上看,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凭借国家权力实现的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从特征上看,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适时切入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从作用上看,税收个有组织财政收入、调节经济活动、实现经济监督的作用;从性质上看,我们的社会主义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

思考、准备,回答问题。

设 疑

引 趣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是否所有的国家的税收都是“取之于民、 用于之民”?

税收到底有什么作用?

认真听讲,思考,引发学习兴趣。

5′)

引导学生依据发下的《学案》自学,培养他们的阅读自学能力。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第二节 税收和纳税

二、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1不同社会制度下税收的性质不同

2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

1)社会主义的税收是取之于民

2)社会主义税收也是用于之于

3我国税收的作用

1)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是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杠杆

3)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有兴趣自己依据发下的《学案》探寻教材内容,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布疑。

学生互辨互解

10

1、组织学生小范围议论。

2、教师要巡视,个别督促、辅导。

3、鼓励学生上台讲述、质疑、辨疑。

1、怎样理解在不同提社会制度下,税收的性质却是各不相同的

2、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 用于之民

3、如何逐条理解“我国税收的作用”?(理清教材阐述结构,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每位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要提出几个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后各抒己见。

10

1、解决教材重难点问题,做好“点”的工作。

2、进行有条理总结、讲述,做好“串”的工作。

3、注意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综合,体会思维过程。

4、有效运用好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1理解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税收的性质却是各不相同的

税收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国家中,反映了不同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属性。我们把税收的这种阶级属性称为税收的性质。税收的本质和税收的性质不同。税收的本质,即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它都是凭借政治权力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这不是因国家与社会性质不同而改变的。但是,这咱特殊分配关系的阶级属性,却因生产关系的性质不同,即社会制度和国家不同而不同。

2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 用于之民

1)社会主义的税收是取之于民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

共 同 方 案

环 节

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10

1、解决教材重难点问题,做好“点”的工作。

2、进行有条理总结、讲述,做好“串”的工作。

3、注意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综合,体会思维过程。

4、有效运用好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国社会主义的税收所体现的分配关系:

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

税收的增长主要靠:

2)社会主义税收也是用于之民

①为什么用于之民?②怎样用于之民

3引导学生理清“我国税收的作用”的教材阐述结构

1)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体现在三个方面:

组织财政收入是税收的基本作用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柱

税收可以使财政收入得到切实保证

☆引导学生思考课本P23“想一想”问题回答:

国有企业既要向国家纳税,又要向国家上缴利润。国家要求国有企业纳税,是以国家政权机构的身分出现的,具有强制性,不容打折扣、讨价还价;而国家要求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是以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分出现的。企业作为经营者,有义务将利润的一部分交给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但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利润以怎样的比例分配,情况会多种多样,双方的讨价还价是不可避免的。可见,为了保证财政收入,纳税比上缴利润要稳定可靠得多。

(2) 税收是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杠杆。

提出两个问题来理解:

税收为什么能够调节经济活动?

税收是怎样调节经济活动的?(以课本P24的事例来理解即可)

3)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宏观角度:国家了解和掌握经济的运行态势

微观角度:国家的税务部门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

(补充)税收作为一种分配关系,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都具有一些共同点。这些共同点就是税收的基本属性,具有这些属性才能称作税收。其共同属性有:

1)税收都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都是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服务;

3)都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三性);

4)都是以国家政治权力为前提的分配关系;

5)分配的主体都是国家;

6)税款都是取之于民的。

这些共同点的存在反映了税收的共性,即不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只要具备了上述这些共同点的财政收入形式就都可以叫做税收。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

共 同 方 案

环 节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8′)

1、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记忆、复习巩固。

2、组织学生做习题、解答问题、互该作业、练习、应用等来运用和巩固知识,以反馈检查教学效果,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和深化。

1教师让学生对本节课所讲内容进行理解记忆、复习巩固,并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1) 为什么在不同提社会制度下,税收的性质却是各不相同的

(2) 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 用于之民

(3) 为什么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4) 为什么税收是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杠杆

(5) 为什么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2让学生做《学习丛书》习题

1)单项选择题125

2)不定项选择题23

3、让学生思考、讨论,进行小结。

1、在教师指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记忆、复习巩固。

2、做习题、解答问题、互该作业、练习、应用等来运用和巩固知识,以反馈检查教学效果,使自己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和深化。

需要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理解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A

请打破课本的框架,将本部分内容的知识点以《知识结构图》形式表示出来。

B

《学习丛书》余下的题和《学案》上的题

板书设计提纲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第二节 税收和纳税

二、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国有经济 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取之于民 ……

我国税收的性质 集体经济 我国税收的作用 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杠杆

用于之民

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课题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第二节 第三框)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1

授课时间

2002

知识

识记:1纳税人的基本含义

2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

理解:1、比较理解我国的六种主要税种

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从而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

重 点

难 点

重 点: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难 点1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认识上)

2我国的六种主要税种的比较理解

3、对纳税人概念的理解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本框题是本课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材是从纳税人的角度介绍有关财政、税收的基本知识的;将财政税收等宏观经济问题是为落实到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上来的。因此,这部分内容是全课的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结合点。

高一学生对于税收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虽有所接触,但由于过去认为税收是国家和企业的事,他们对社会主义税收关系到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要树立纳税意识了解不多。

策 略

方 法

采用“三环节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法”和“小先生教学法”进行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四环节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法”的教学流程是:设疑引趣——依案自学——辨疑解难——释疑巩固,本学期的教学对象是高一2班、霍一12班。

“小先生教学法” 的教学流程是:设疑引趣——“小先生”授课——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解疑联网——释疑巩固,本学期的教学对象是高一134班。

教 具

媒 体

学案、课本、投影片、《学习丛书》

方 案 一

环 节

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复 习

5′)

提出问题,并引发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1怎样理解我国税收的性质?

2我国税收的作用是什么?

(设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对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和作用的认识,并强调: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税收是同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联系有一起的。因此,公民应当自觉依法纳税。在此基础上适时切入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思考、准备,回答问题。

设 疑

引 趣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那么,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与税收有关系吗?

认真听讲,思考,引发学习兴趣。

10′)

1、让“小先生”上台授课。

2、维持听课纪律,使听课学生认真听课,配合“小先生”工作。

3、做好“小先生”授课记录和听课学生反应状况纪录。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第二节 税收和纳税

三、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纳税人的基本含义

2我国的主要税种

1)增值税 2)营业税 3)消费税

4)企业所得税 5)个人所得税 6)关税

3我国税收制度

4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 公民为什么要依法纳税

(2) 公民应怎样做到依法纳税

将自己事先准备的、已与指导教师共同整理的课,运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目的就是将自己承担的教材内容传授给同学们。

学生

互相

评价

5′)

组织学生小组议论,由中心发言人进行评价。

1“小先生”授课的内容是否全面?

2、对“小先生”授课的内容有什么不同见解。

3、自己有哪些其他认识?

小组议论,对“小先生”授课内容各抒己见,进行评价。

10′)

1、解决教材重难点问题,做好“点”的工作。

2、进行有条理总结、讲述,做好“串”的工作。

3、注意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综合,体会思维过程。

4、有效运用好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1理解纳税人以及与负税人的区别

1)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也称纳税主体,从民法的角度讲,纳税人分为自然人和法人。

2一个经济单位或个人是否成为纳税人,是由税法的规定和企业或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的。

3)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纳税人。

4)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区别:

负税人是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4、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

1)增值税的计算

增值税金额=

本企业商品销售额×税率(17%)—上一环节已缴纳的增值税

2)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个人所得税金额=

(每月总收入800元)×税率(档次不等)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

方 案 二

环 节

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复 习

5′)

提出问题,并引发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1怎样理解我国税收的性质?

2我国税收的作用是什么?

(设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对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和作用的认识,并强调: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税收是同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联系有一起的。因此,公民应当自觉依法纳税。在此基础上适时切入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思考、准备,回答问题。

设 疑

引 趣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那么,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与税收有关系吗?

认真听讲,思考,引发学习兴趣。

5′)

引导学生依据发下的《学案》自学,培养他们的阅读自学能力。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第二节 税收和纳税

三、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纳税人的基本含义

2我国的主要税种

1)增值税 2)营业税 3)消费税

4)企业所得税 5)个人所得税 6)关税

3我国税收制度

4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 公民为什么要依法纳税

(2) 公民应怎样做到依法纳税

有兴趣自己依据发下的《学案》探寻教材内容,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布疑。

学生互辨互解

10

1、组织学生小范围议论。

2、教师要巡视,个别督促、辅导。

3、鼓励学生上台讲述、质疑、辨疑。

1、如何理解纳税人?它与负税人有何区别?

2、比较我国的六种主要税种

3、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出题)

4、公民为什么要依法纳税?

5、公民应怎样做到依法纳税?

6、如何理解“纳税人意识”?

每位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要提出几个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后各抒己见。

10

1、解决教材重难点问题,做好“点”的工作。

2、进行有条理总结、讲述,做好“串”的工作。

3、注意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综合,体会思维过程。

4、有效运用好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1理解纳税人以及与负税人的区别

1)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也称纳税主体,从民法的角度讲,纳税人分为自然人和法人。

2一个经济单位或个人是否成为纳税人,是由税法的规定和企业或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的。

3)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纳税人。

4)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区别:

负税人是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5、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

1)增值税的计算

增值税金额=

本企业商品销售额×税率(17%)—上一环节已缴纳的增值税

2)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个人所得税金额=

(每月总收入800元)×税率(档次不等)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

共 同 方 案

环 节

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10

1、解决教材重难点问题,做好“点”的工作。

2、进行有条理总结、讲述,做好“串”的工作。

3、注意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综合,体会思维过程。

4、有效运用好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2比较我国的六种主要税种(展示投影片让学生阅读填写)

主要税种名称

税种定义

纳税人

征税对象

税 率

税种的作用

增 值 税

基本税率再加一档低税率

营 业 税

 

消 费 税

根据不同税目确定相应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关 税

注:关税的税率在第八课讲

4公民为什么要依法纳税?

首先,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是与人民的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国家各种职能的不定实现,又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做物质保证。所以,公民必须自觉依法纳税。

其次,社会主义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在社会生活中,每个公民都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社会服务,享受服务就必须承担义务,就必须自觉纳税。

5公民应怎样做到依法纳税?

首先,每一个公民都要具有“纳税人”的意识。作为纳税人,应该把为国家纳税引以自豪,将自觉纳税看成是公民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地位的具体体现。要认识到纳税是爱国的具体表现,是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为国家富强和人民生活幸福做贡献的高尚行为。

其次,每一个公民还应该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学会以纳税的高度责任感来积极关注监督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监督税务机关的执行行为。虽然,每一个公民不一定是直接纳税人,但人人都应该培养“纳税人”意识,一旦成为法律所规定的纳税人,就会自觉履行纳税人的义务,行使纳税人的权利。

6如何理解“纳税人意识”?(教参P23-24

1)履行义务自觉纳税,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决定的。

2)要行使公民的权利。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

共 同 方 案

环 节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8′)

1、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记忆、复习巩固。

2、组织学生做习题、解答问题、互该作业、练习、应用等来运用和巩固知识,以反馈检查教学效果,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和深化。

1教师让学生对本节课所讲内容进行理解记忆、复习巩固,并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1) 何理解纳税人?它与负税人有何区别?

(2) 比较我国的六种主要税种

(3) 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出题)

(4) 公民为什么要依法纳税?

(5) 公民应怎样做到依法纳税?

(6) 如何理解“纳税人意识”?

2让学生做《学习丛书》习题

1)单项选择题125

2)不定项选择题23

3、让学生思考、讨论,进行小结。

1、在教师指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记忆、复习巩固。

2、做习题、解答问题、互该作业、练习、应用等来运用和巩固知识,以反馈检查教学效果,使自己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和深化。

纳税人的基本含义

是什么: 纳什么税

我国的主要税种

为什么:公民为什么要依法纳税? 为什么纳税

怎么样: 公民应怎样做到依法纳税? 怎样纳税

A

请打破课本的框架,将本部分内容的知识点以《知识结构图》形式表示出来。

B

《学习丛书》余下的题和《学案》上的题

板书设计提纲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第二节 税收和纳税

三、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纳什么税:我国的主要税种

含义

纳税 为什么纳税:公民为什么要依法纳税?

决定因素

怎样纳税:公民应怎样做到依法纳税?

课题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单元检测

课 型

检测课

课时

1

授课时间

2002

知识

检测学生对本课的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情况,并检测学生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检测学生运用基本知识,观察、分析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的能力。

考查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象的关心情况以及认识程度。

重 点

难 点

1、督促学生对第三课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

2、检测学生的解题能力。

3、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方法的运用的有效性。

策 略

方 法

以闭卷检测的方法来考查学生,教师全批,分数登记在册,并就学生考试情况进行分析,以利于下一步教学工作安排。

教 具

媒 体

试卷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由于课时紧,知识量大,教师采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通过这次检测,以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习习惯养成情况。


环节时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提出要求

向学生讲明本次检测的意义,并提出具体要求。

1、检测学生的解题能力

2、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习习惯养成情况。

3、认真考试,遵守纪律,追求真实。

认真听讲,理解教师的要求。

分发试卷

认真监考

收卷

1、总结检测情况。

2、提出学习要求。

依据教师提供的表格预习第四课,要求:

1、按照老师教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前预习。

2、将预习笔记写在作业本上。

3、课本要划

板书设计提纲

因是单元检测

无板书

课题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单元检测试卷讲评

课 型

习题讲评课

课时

1

授课时间

2002

知识

通过试卷讲评,引导学生对第三课不同层次的知识(识记、理解、运用)进行巩固,查漏补缺。

通过试卷讲评,总结第三课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方法,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

通过试卷讲评,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学习政治这门学科的有用性、重要性。

重 点

难 点

1、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2、学生的解题方法和能力。

策 略

方 法

从全国高考“文综”试题类型出发,引导学生熟悉选择题和问答题两种题型的解题。每种题型引导分两步,先介绍解题方法和技巧,再引用试卷中的典型试题来引导学生适用解题方法并解决知识上的“盲点”。

教 具

媒 体

试卷、课本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本课知识点多、概念难度大且之间的联系密切。而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且抽象思维能力还是较弱,加个上学习态度不很端正,对政治学科的不重视。因而,从答卷情况来看,反映出学生平时不注意及时温习知识,更不注意知识的运用和习题训练,以至于基础知识没记住,更不用说理解、掌握了。


环 节 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试卷

点评

对考试情况以及试卷的答卷情况整体进行点评。

1、项选择题答题较好,原因在于题型难度较小。

2、定项选择题由于难度较大,错误率较高。

3、问答题缺乏答题思路,且答题不规范,缺乏条理性、层次性,需进一步强化。

4、基础知识不扎实,反映出学生平时不注意及时温习知识,更不注意知识的运用和习题训练,以至于基础知识没记住、解、掌握了。

认真听讲,并做好记录。

方法介绍

有重点的介绍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和步骤。

正选

方向 确定

题干 反选

选择题 范围 确定“选什么”关键

题肢 运用排选法

认真听讲,理解解题方法,并做好记录。

方法运用

引用试卷中的典型试题来引导学生适用解题方法并解决知识上的“盲点”。

见“单元检测试卷”选择题部分。

适用解题方法并解决知识上的“盲点”。

问答题

方法介绍

有重点的介绍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和步骤。

是什么

归纳型

问答题 为什么

怎么样 演绎型

认真听讲,理解解题方法,并做好记录。

方法运用

引用试卷中的典型试题来引导学生适用解题方法并解决知识上的“盲点”。

见“单元检测试卷”问答题部分。

适用解题方法并解决知识上的“盲点”。

课 堂

小 结

1、学生回顾解题方法。

2、学生自行就自己的错题查书解决。

布 置

作 业

A

按照教师介绍的解题方法,将错题再答一遍。选择题要写玄与不选的理由。

B

预习第三课。

板书设计提纲


正选

方向 确定

题干 反选

选择题 范围 确定“选什么”关键

题肢 运用排选法

是什么

归纳型

问答题 为什么

怎么样 演绎型


课题

(第节 第框)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1

授课时间

2002

知识

识记:

理解:

运用:

重 点

难 点

重 点:

难 点: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策 略

方 法

采用“三环节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法”和“小先生教学法”进行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四环节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法”的教学流程是:设疑引趣——依案自学——辨疑解难——释疑巩固,本学期的教学对象是高一2班、霍一12班。

“小先生教学法” 的教学流程是:设疑引趣——“小先生”授课——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解疑联网——释疑巩固,本学期的教学对象是高一134班。

教 具

媒 体

学案、课本、投影片、《学习丛书》

方 案 一

环 节

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复 习

5′)

提出问题,并引发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思考、准备,回答问题。

设 疑

引 趣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认真听讲,思考,引发学习兴趣。

10′)

1、让“小先生”上台授课。

2、维持听课纪律,使听课学生认真听课,配合“小先生”工作。

3、做好“小先生”授课记录和听课学生反应状况纪录。

将自己事先准备的、已与指导教师共同整理的课,运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目的就是将自己承担的教材内容传授给同学们。

学生

互相

评价

5′)

组织学生小组议论,由中心发言人进行评价。

1“小先生”授课的内容是否全面?

2、对“小先生”授课的内容有什么不同见解。

3、自己有哪些其他认识?

小组议论,对“小先生”授课内容各抒己见,进行评价。

10′)

1、解决教材重难点问题,做好“点”的工作。

2、进行有条理总结、讲述,做好“串”的工作。

3、注意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综合,体会思维过程。

4、有效运用好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

方 案 二

环 节

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复 习

5′)

提出问题,并引发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思考、准备,回答问题。

设 疑

引 趣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认真听讲,思考,引发学习兴趣。

5′)

引导学生依据发下的《学案》自学,培养他们的阅读自学能力。

有兴趣自己依据发下的《学案》探寻教材内容,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布疑。

学生互辨互解

10

1、组织学生小范围议论。

2、教师要巡视,个别督促、辅导。

3、鼓励学生上台讲述、质疑、辨疑。

每位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要提出几个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后各抒己见。

10

1、解决教材重难点问题,做好“点”的工作。

2、进行有条理总结、讲述,做好“串”的工作。

3、注意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综合,体会思维过程。

4、有效运用好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

共 同 方 案

环 节

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10

1、解决教材重难点问题,做好“点”的工作。

2、进行有条理总结、讲述,做好“串”的工作。

3、注意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综合,体会思维过程。

4、有效运用好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

共 同 方 案

环 节时 控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8′)

1、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记忆、复习巩固。

2、组织学生做习题、解答问题、互该作业、练习、应用等来运用和巩固知识,以反馈检查教学效果,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和深化。

1、在教师指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记忆、复习巩固。

2、做习题、解答问题、互该作业、练习、应用等来运用和巩固知识,以反馈检查教学效果,使自己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和深化。

A

B

板书设计提纲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案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