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专题复习>>正文内容

最后一背《经济生活》核心考点归纳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所谓经济,就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复习时,将围绕经济的“消费、生产、分配、交换”这四条主线为基点来展开。

复习中要把握“国强、民富、企业兴”这一条主线:企业是经济的细胞,以人为本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国家的强大则是个人与企业兴旺发达的前提。

把握好这条主线,我们对整本书的主干知识的把握、知识体系的构筑就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消费线

1.一条主线:消费(解决为什么生产的问题)

2.知识体系:

消费什么 :商品:基本属性

用什么消费:货币:本质+职能+纸币+结算工具+外汇+人民币

消费多少: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价值规律

怎么消费:影响消费的因素+提高或扩大消费的措施+消费类型+消费结构+消费心理+消费观

3.三个关键词:商品、货币、消费

具体记忆内容

一、商品

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二、货币

三、1.含义: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本质: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职能:---重点记忆点

(1)基本职能内容:(懂判断)

①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一货币一商品( W-G-W)。(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2)其他职能

①贮藏手段:货币被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②支付手段: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③世界货币:货币越出国内市场,代表社会财富在国与国之间转移时,就具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如: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

拓展: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移动支付带来的积极影响。

①移动支付便捷高效,有利于消费方式的改变;②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③移动支付的发展,将成为促进电子商务增长乃至拉动消费增长的新引擎。④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提高国家整体科技水平,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2)移动支付没有改变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也没有改变货币职能,也没有增加减少货币职能,也没有削弱一般等价物功能。

(3)刷脸支付的出现,从消费者公式看,创新了支付方式,方便了消费者购物消费,从经营者公式看,更新了服务模式,促进了消费升级,丰富了货币支付方式,但它不是对现金支付和密码支付方式的替代;刷脸支付不会拓展货币职能。

4.纸币(含义、纸币发行规律公式、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国家的政策+货币流通的计算)

(1)含义: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2)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国家无权规定纸币购买力)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本质,国家采取的政策:“涨紧紧”“缩扩扩”)---重点记忆点

(3)有关货币流通的计算:①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速度=待售商品数×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此数。②纸币的购买力=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的发行量③纸币升值和贬值的商品的价格=原价格1±X%。④纸币贬值率=纸币超发量÷纸币发行量×100%。⑤ 通货膨胀率=纸币超发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100%

5.结算工具:信用卡的功能和优点

(1)功能: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

(2)优点: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3)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注意:A、信用卡的使用不能克服通货膨胀,但可以减少现进的使用。B、花信用卡的钱(刷卡)时货币的职能??

6.外汇和汇率 (含义、表示方法、汇率变动及汇率变动的影响+汇率相关计算)

(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汇率变化:如果用 100 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 率跌落,外币贬值。注意:判断时注意日期、数值。

(3)汇率变动的影响---重点记忆点

本币升值的积极影响有:有利于进口、减轻外债负担、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对外投资、出国消费成本降低;(贬值则反之。)

本币升值的消极影响:不利于出口、失业增加、外汇储备贬值、大量外资(热钱)流入、外资投资成本增加。(贬值则反之。)

(4)相关计算---重点理解点

汇率变化与币值:以前1甲币=m乙币

①现在如果甲币升值或贬值(或甲币汇率升高或降低)x%    则1甲币=m(1±x%)乙币

②如果乙币升值或贬值(或乙币汇率升高或降低)x%,       则1甲币=m/(1±x%)乙币。

关于进出口商品的价格计算

①用外币标价的商品的人民币价格为外币价格×外币汇率

②用人民币标价的商品的外币价格为人民币价格÷外币汇率

7.人民币(升值的利弊、贬值的利弊、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

(1)分公式理解人民币升值利弊:(重点理解点)

A、表现:兑换的外币增加,人民币汇率上升,外币贬值,外汇汇率跌落。

B、利:

①贸易:有利于进口商品;有利于减少贸易争端,有利于解决对外贸易不平衡问题,有利于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

②投资:有利于对外投资;利于促进国内企业调整优化升级,提高竞争力,降低以进口原材料为主的企业的生产成本。

③消费:提高本国企业各居民的购买力,有利于引进技术设备,有利于出国旅游、留学;

④债务:有利于偿还外债。

C、弊:

①贸易:不利于本国出口商品,导致贸易逆差;导致外汇储备缩水。②投资:不利于本国引进外资;增加外商在华投资成本。③消费:不利于扩大本国外需;④债务:不利于收回外债。⑤就业:就业压力加大。

(2)分公式理解人民币贬值的利弊:(重点理解点)

A、表现:兑换的外币减少,人民币汇率下降,外币升值,外汇汇率升高。

B、利:

①贸易:有利于本国出口;  ②投资:有利于引进外资; ③消费:有利于扩大外需;  ④债务:有利于收回外债;  ⑤就业:有利于扩大就业。

C、弊:

①贸易:不利于进口  ②投资:不利于该国对外投资; ③消费:降低本国的企业和居民的购买力,不利于本国企业引进技术和设备,不利于出国留学,旅游; ④债务:不利于偿还外债;

(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重点记忆点)

①内涵: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②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对内),对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外)。

拓展:

1、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重点理解点

(1)对企业生产: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可以实现出口企业的稳定发展,从而维护我国经济的稳定。

(2)对发展方式:协调出口、投资、消费结构,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3)对消费水平:减少国外市场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稳定物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对国家利益:保持我国高额外汇储备不贬值,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

(5)对经济全球化: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通过国际贸易实现利润共享,资源互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稳定世界经济秩序。

2、开展人民币国际结算的意义:

(1)有利于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结算的范畴,改变中国“贸易大国、货币小国”的尴尬现状,推动金融国际化发展。

(2)有利于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减少少外贸企业因为国际汇率变动而带来的损失。

(3)降低当前高额外汇储备的风险,能够减少外汇储备的规模,规避捆绑美元带来的损失。

3、人民币升值对于对外贸易投资的影响

(1)出口贸易型企业:出口商品价格上升,市场竞争力下降,不利于商品出口。

(2)对外投资型企业:投资成本降低,有利于进一步 扩大对外投资。

三、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供求关系、货币供应、国家政策、汇率变、相关商品、货币价值、收入分配、市场环境、税收、价值规律作用、其他)---重点记忆点

(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

与价值相关正比反比关系

①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③企业生产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产率成正比。

④社会生产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气候,季节等因素对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影响供求关系来实现的,是间接的影响)

(3)货币供应量(间接):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降低。

(4)国家经济政策(间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内容、表现形式)

(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理解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正确理解等价交换:

①等价是指交换双方的价值量要相等。 ‚②等价交换并不是存在于每一次交换过程

ƒ③不能以特殊现象否定等价交换原则。 ④等价交换原则是在动态中实现的。 价格与价值完全一致是偶然的,不一致却是经常的。

3.价格变动的影响(对生活影响3点+对生产影响2点+对对外贸易+对国家社会。要弄懂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及其变动类的题目) ---重点记忆点

(1)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A、一般说来,价格上升,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增加。----需求法则

B、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 量的影响比较大(弹性大)。----需求弹性论

C、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功能可以互相替代):一种商品价格上涨,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互补商品(互相配合才能使用):一种商品价格上涨,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也减少。----需求相关论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A、调节产量。价格上涨,获利增多,生产规模扩大;价格下降,获利减少,生产规模缩小。价格上涨,该产业生产规模扩大,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B、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价格上涨,减少该生产要素的需求,从而寻求价格较低的替代品,降低生产成本。促使生产者重视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

C、价格变动的其他影响。如:影响上下游企业:价格上涨,该产业生产规模扩大,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再如:促使经营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又如:影响对外贸易:价格上涨,对外出口减少,价格下降,对外出口增加。价格上涨,相关商品进口增加,价格下降,相关商品进口减少。(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D、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价格持续上涨,不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4.拓展:与价格相关的知识体系----重点理解点

(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2)价格变动的影响——影响生产供给、生活需求。

(3)物价水平影响居民消费水平。

(4)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价格,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5)市场调节——通过价格引导,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6)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7)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与市场配置资源的交汇

(8)科学发展:国家通过调控物价,引导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从而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注意:正确理解“价值决定价格和市场形成价格”

①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所以“价值决定价格”。

②由于受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市场形成价格”,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③“市场形成价格”会使商品的价格既反映商品的价值,又反映商品的供求关系。

注意:相关计算题模板:某商品价格为N元在以下条件下,N价格如何变化

计算口诀:降低用-    提高用+      正比用×      反比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m% 条件下 N的变化:N×(1+m%)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m% 条件下 N的变化:N×(1-m%)

个别劳动时间 增加m% 或 减少m% N都不变

社会劳动生产率增加m%条件下 N的变化:N÷(1+m%)

社会劳动生产率减少m%条件下 N的变化:N÷(1-m%)

个别劳动生产率增加m% 或减少m%条件下, 都不变

生产线

发展生产: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供给侧结构改革

生产背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谁生产:企业(生产的微观主体):含义+地位+主要组织形式+法定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结构(公司制)+企业经营发展的措施

谁生产:劳动者(生产的微观主体):劳动的意义+就业的意义+为什么要解决就业问题+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生产发展中的融资与投资:企业融资与居民投资投资理财:储蓄存款+商业银行+投资理财的方式+居民投资理财的原则

发展成就: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发展的指导思想:新发展理念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发展理念的内涵+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原因和措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含义、原因及措施

具体记忆内容

一、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供给侧结构改革)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重点记忆点

(1)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理解) 生产决定消费方式(理解) 生产决定质量和水平(理解)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生产的发展→使得人们收入增加→消费增加

生产的发展→增加消费品的种类→对消费品多样化消费增加

生产的发展→增加消费品的数量→降低消费价格→消费增加

生产的发展→消费品质量性能提高→消费增加(对质量好的消费增加)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也属于消费的公式的知识)

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 动力的质量。

结论: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拓展:--重点理解点

供给侧机构性改革:

A、供给侧改革理论依据是生产决定消费,需求侧改革的理论依据是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B、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①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求,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②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用生活思维判断材料中的生产与消费:如涉及到产业、生产、科技、创新,又比如有提供、创造、设计等词等属于生产范畴,;如果涉及到消费、购物、需求等属于消费。

2.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生产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 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3.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为什么

必要性: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

重要性: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2)如何做

①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把发展作 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②提高劳动者素质。③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④必须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新教材提法)

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之一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

1.公有制为主体 (公式:地位、体现、内容、如何增强、国企混改的地位意义要求)

(1)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2)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是公有资产,不是国有资产;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3)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①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发 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 必须占支配地位。)----重点记忆点

②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③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混合所有制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向) ---重点记忆点

(4)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重点记忆点

①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一般与乡村振兴结合考核。常见的术语:“三权分置”,明确产权关系;“三产融合”,促进农村资源合理配置;创新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

②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③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新教材提法) (其他: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注:①是集体经济的公式;②③是国有经济的公式。

拓展、运用答题:--结合知识理解、弄懂思路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公有制+非公有制)改革----记忆

(1)地位:企业混合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2)意义

①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有利于扩大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④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⑤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

⑥有利于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与挑战,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要求--怎么做

①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改革。(非公有资本投资主体可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

②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通过投资入股、联合投资、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与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融合、战略合作、资源整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式:组成、地位、作用、为什么支持、支持的政策及措施)----凡是材料涉及民营经济、外资经济等,要考虑这个知识的内容+整个基本经济制度

(1)组成:个体经济(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具有规模小、投资少、经营灵活等特点)、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外资经济(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2)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只有公 有制经济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重要记忆点

(3)作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重要记忆点

(4)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原因----为什么---重要记忆点

必要性

①根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当前的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

②地位: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③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④实际:非公有制经济在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重要性(意义)

①从所有制公式看:有利于优化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②从生产公式看: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调动各类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③从分配公式看:有利于促进就业,提高劳动者收入,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④从交换公式看:有利于增加市场有效产品的供给,繁荣市场;稳定物价。

⑤从消费公式看:有利于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⑥有利于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5)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怎么做---重要记忆点

①必须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收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

③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积极创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④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实现公平竞争。

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尤其是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如国家降税费、调整利率和信贷政策、调整电价等措施)

⑥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坚持新发展理念,依法诚信经营、努力承担社会责任。

3.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1)是什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2)为什么:①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共同富裕)要求。②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如何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①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②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③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 所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地位平等,在所有制中的地位不平等。) ---重点记忆点

三、生产的微观主体-- 企业(6大公式知识:含义+地位+主要组织形式+法定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结构(公司制)+企业经营发展的措施)

1.企业的经营

(1)企业含义: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2)企业地位: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3)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公司制。(此外还有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4)公司的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5)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点:股东承担有限责任;最大的区别:是否把全部资 本划分为等额股份。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 责任。)

(6)公司的组织机构:决策机构——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执行机构——董事会聘用的经理。负责组织实施公 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事宜。监督机构——监事会,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

特点: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监督,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

2.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重要记忆点

(1)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措施(提高竞争力、成功的原因等,根据材料选取)

记公式 生产经营公式+市场公式+劳动者公式+国家政策公式+对外开放公式

生产经营公式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

(2)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凡是企业怎么做,不管材料有没有都必答)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产业链,附加值)

(4)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5)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6)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规模优势,增强企业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7)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企业发展方式,加快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优化。

市场公式

(1)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

(2)自觉遵循价值规律,调节产量和生产要素的投入。

(3)遵守市场规则,公平竞争,依法生产和经营。

(4)研究消费者心理和消费者需求变化,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5)根据汇率变动情况,积极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规避汇率风险。

劳动者公式

正确处理企业与职工的关系,提高劳动者的收入,加强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国家政策公式

要利用好国家宏观调控的各种优惠政策,赢得发展机遇。

对外开放公式

(1)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转变对外贸易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以质取胜,增强应对国际风险的能力。

(2)培育自主品牌,坚持市场多元化发展战略,提高国际竞争力。

(3)“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增强规则意识和权利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企业的兼并和破产:

①企业兼并的意义: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兼并:优兼并劣;合并:强强联合)

②企业破产的意义: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企业破产,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四、生产的微观主体--新时代的劳动者 (6大公式知识点:劳动的意义+就业的意义+为什么要解决就业问题+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1)劳动的意义:劳动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劳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

(2)就业的意义: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社会)就业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对劳动者)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就业有利于劳动者实 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为什么要解决就业问题:

(1)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重点记忆点

(2) 对国家社会: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社会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是宏观调控促进就业目标的要求;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维护社会公平的需要;也是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

(3) 对个人:有利于增加收入,扩大内需,提高消费水平,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如何解决就业问题--重点记忆点

(1)党和政府:为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破除妨碍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推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风尚。

(2)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3)企业:要努力发展生产经营,增加就业岗位,承担社会责任。

4.劳动者的权利: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和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 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⑦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5..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措施:

(1)党和政府在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2)企业要守法经营,诚信守约,承担社会责任;

(3)劳动者要签订劳动合同(依据),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前提),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合法途径维权。

五、企业融资与居民投资理财

生产的微观主体(4储蓄存款+商业银行+投资理财的方式+居民投资理财的原则)

1.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储蓄存款

①储蓄机构主要是各商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不是居民储蓄机构),此外还有信用合作社。

②储蓄存款利息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期 (计算时,利息率与存款期限的单位要统一)

③储蓄存款的类型: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前者有流动性强、灵活方便但收益较低,后者存期越长利息率越高。)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

注意:区别央行与商业银行

2.股票、债券和保险

(1)股票以及股票投资的收入来源和风险

①股票的含义: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股票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 所有权。

②偿还方式: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可以将股票转售给他人。

③股票投资的收入来源:①股息和红利收入,来源于企业利润。②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差价,受公司的经营状况、 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影响。

④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股票投资的两个收入来源都具有不确定性)

⑤股票的作用: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促进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债券的含义和种类

①债券的含义: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2)偿还方式:还本付息

②种类:根据发行主体分,国债(中央政府)、金融债券(银行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企业债券。

③安全性: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收益性: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国债>银行储蓄

(3)商业保险的种类及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

①种类:商业保险的种类: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②签订商业保险合同的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③商业保险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投资。

(4)居民选择投资方式的原则:①兼顾收益与风险。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 ②兼顾多元与重点。要注意投资的多元化。 ③兼顾意向与实力。投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④兼顾个人与国家。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做到利国利民,同时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一般分析某种投资方式,考虑其“收益、风险、流通性、投资者”的实际这几个公式,指出其优缺点,做出选择。)

六、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发展目标) --生产发展成就

1、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十八大以来):

(1)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①经济中高速增长。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优化;

③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区域发展协调性; 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

(2)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获得感增强。

(3)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自觉性、主动性增强。①生态文明建设在制度体系、节约资源、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和环境状况方面得到改善。 ②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 间的矛盾。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 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3、新时代发展目标:建党一百年(2020 年左右)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一百年(2050年左右)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阶段: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七、贯彻新发展理念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新发展理念的内涵+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原因和措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含义、原因及措施)

1.新发展理念 --重点记忆点

(1)原因: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形势要求)。②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要性)。

(2)内涵及措施:--重点

①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A. 原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

B. 要求: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②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要求: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

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增强发展的整

体性。

③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④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要求: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体系。

⑤共享发展(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要求: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加人民的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迈进。

坚持创新发展的原因及措施

原因:

(1)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

(2)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有利于降低能源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增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5)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措施:三个主体(国家+企业+劳动者)

(1)国家: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②加强宏观调控,加大财政、税收、信贷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依法保护知识产权;

③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鼓励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2)企业:

①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②完善分配政策,建立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

②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素质;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注意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3)劳动者:

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职业技能。

2.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重点记忆点

(1)内容: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体包括:

①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③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分配体系。

④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

⑤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⑥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⑦充分发挥市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2)原因:①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地位)。②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要求。 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实现两个100年目标的要求。④有利于顺应现代化潮流,提高国际竞争力。  ⑤为其他领域的现代化提供支撑。

(3)措施:--重点知识

①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勇敢、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 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补充:

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⑤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⑥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

分配线

个人的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实现分配公平的措施

国家的分配:财政+税收

具体记忆内容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意义和地位+按要素分配 )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基本内容和要求:①性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②范围:公有制经济。③尺度: 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 ④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意义和地位

(1)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3)地位: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主体地位。

(4)形式: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的工资、奖金、津贴和集体经济家庭联产承包等分配形式。

3.按生产要素分配 ---重点记忆点

(1)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 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按管理管理分配(管理者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技术(技 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按信息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重要记忆点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重要记忆点

注:其他分配方式还有: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福利性分配等。

拓展、运用答题:

正确认识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积极意义---重要记忆点

对资源配置: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对转变方式:体现国家对知识、人才、劳动、创造的尊重,促进科技创新、劳动者素质提高。

经济制度公式:保证各种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推动经济发展。

对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分配结果

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兼顾效率与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1)含义: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原因:---重点记忆点

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④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活水平。

⑤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重要记忆点

(1)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重要措施之一: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 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3)重要措施之二: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通过税收、社会保障制度、转移支付等手段)

(4)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5)根本措施:生产决定分配,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发展,增加收入)

(6)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物质保障的作用,完善社保体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

(7)落实新发展理念,统筹城乡、区域、行业、部门经济协调发展(协调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共享理念)

(8)加强道德建设,鼓励先富起来的人投入捐助慈善事业,增加第三次分配。

3.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两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两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着矛盾。(效率强调做大蛋糕、公平强调分好蛋糕。)

(2)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三、财政与税收

国家分配(国家财政+征税与纳税+税收的作用)

(一)国家财政(含义+运行机制+作用+财政收入的渠道+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的用途+财政手中的关系)

1.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重要记忆点

(1)财政的含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从本质上来说,财政是国家参与的社会分配。财政主要是通过预算和决算实现。(运行机制)

(2)国家财政的作用: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物质保障。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如:义务 教育、社会保障、抗震救灾、帮助困难、下岗失业群众等。)

②财政具有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通过财政支持某些行业、某些地区的建设、财政投资基础设施等。)

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国民经 济的平稳运行

2.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渠道及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1)取得财政收入的渠道:税收收入(最普遍的形式和最重要的来源)、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财政收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是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重要记忆点

---注意:这里的国家分配政策是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分给国家、集体、个人的比例。

3.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4.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二)征税和纳税

1.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2.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1)增值税: 征税对象:增值额。 意义: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 税行为。

(2)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个人所得额。 纳税人: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在我国境内无住所而又不居住或者居住不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和比率税率。  意义: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联系个税起征点调整理解运用)

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原因:从税收的地位看,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最重要的来源;从税收的作用看,税收为国家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从我国税收的性质看,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 致的,我国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看,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服务时,必须承 担义务。

(2)如何更好地依法纳税:

从国家方面讲,应该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加强税收征管,不断提高征税人员的素质。从

公民方面讲,应该增强纳税人意识,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3)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即逃税)、欠税、骗税(主要是骗取出口退税和税收优惠)、抗税。

注意:我国的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4.理解税收的作用(注意深刻理解弄懂,并思考在考试的情景材料中怎么用)---重要记忆点

(1)税收是筹集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①生产:A、引导企业生产:政府通过调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率(目前的热点是减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所得,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竞争力;激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B、 税收调节资源配置,调节引导社会资本,激励投资创业。

C、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注意结合设问中的什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如征收环保税,引导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②分配: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

③交换:调节商品价格,影响社会供给与需求。

④消费:通过调节税收,可以引导人们进行科学合理的消费。(如减税对居民的生活来说,等于增加收入,有利于增加消费,扩大内需。)

⑤财政: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财政作用的发挥奠定基础。

⑥宏观调控: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如果经济发展过热,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来抑制社会总需求;如果经济过冷,可以减少税收,刺激社会总需求,从而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其他公式:要根据材料来思考推理回答(如材料涉及对外开放,就要答提高国际竞争力)

交换线

交换的国内市场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配置资源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交换的国家市场环境: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 +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交换的国内社会环境: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交换的媒介:货币:同属在消费环节,前面已经总结在消费环节

具体记忆内容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配置资源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一)市场调节配置资源(市场机制的知识)

(公式: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优点和作用+规范市场秩序+市场失灵的表现及其后果)

1.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

(1)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因: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2)资源配置的手段:计划和市场

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3.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优点和作用 --重点记忆点

①市场能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②面对市场竞争, 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 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杠杆:价格、供求、竞争,又称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

4.规范市场秩序 --重点记忆点

(1)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才能更好地维护合法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益;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以及自愿、平等、公平、 诚实守信的市场交易原则。

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为此,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③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企业和个人)都应树立诚信观念、法律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5.市场失灵的表现及其后果

(1)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难以完全解决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危险品、麻醉品等社会危险品不能让市场调节。

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为追求经济利益不择手段)、盲目性(信息掌握不准确)、滞后性(事后调节)等弊端。

(2)市场失灵的后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浪费,经济波动,收入差距拉大,甚至两极分化。

提醒:在考试的情景材料中出现以下关键词句,一般要运用市场调节机制的有关的知识:一般都是与市场的关联词,“市场经济体制”“市场调节”“市场机制”“资源配置或流动”“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市场形成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营商环境”“市场环境”“市场秩序”“市场体系”“市场准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机制)”“市场规则”等。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重点记忆点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③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2.科学的宏观调控 --重点记忆点

(1)原因(必要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加强宏观调控 能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②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既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主要手段:经济手段(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法律手段(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和 必要的行政手段(强制性的行政指示、规定、命令)。

关联知识运用

宏观调控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中的作用。--重点理解点

①生产——国家通过财税手段,通过对商品价格的调控,引导企业生产;通过行政命令和立法,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②分配——再分配中通过行政、法律手段,取缔非法收入;强化税收调节,如通过个税调节,调节过高收入,防止两极分化;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的作用。

③交换——通过调整财政、货币政策,调节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保持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④消费——通过调整消费税,或行政命令的形式调节。如提高白酒、奢侈品、豪华进口车消费税,降低小排量汽车的购置税,以此影响价格,引导绿色环保科学消费。

⑤经济发展方式——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设两型社会,都离不开国家宏调。

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⑦对外开放:通过税收调节引导对外贸易发展,优化进出口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

二、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 +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

(一)面对经济全球化(公式:表现+载体+实质+作用+影响)

1.主要表现是:生产全球化(国际范围内的分工与协作)、贸易全球化(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和资本全球化(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

2.载体:跨国公司

①含义:在本国或本地区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

②目的和经营方式:实现最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优势组织生产。

③作用:A. 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促进资源全球流动),推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B. 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推动力)。

3.实质: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旧课本的观点)。

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①有利影响:(机遇)

A.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B. 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便利化、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提高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C. 使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合作。

②不利影响:(挑战)

A. 存在着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不平衡)。

B.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不稳定)。

5.正确态度:

①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符合经济规律和各方利益。

②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既为全球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也带来一些新情况新挑战。

③我国将继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提醒:经济全球化的知识往往作为世界经济的背景来考核,一般结合国家经济的对外开放考核;或者结合企业“走出去”,提高国际竞争力去考核。要敏感捕捉材料,找到这一个公式的答案。

(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公式:.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作用和基本原则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 +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

1.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作用和基本原则

①地位: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②作用:一是组织多边谈判;二是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三是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场所。

③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 国待遇原则(见者有份)与国民待遇原则(不排外)。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建立和健全;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 群众收入与生活水平。

3.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为什么 + 怎么做)---重点记忆点

(1)原因:

①必要性: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

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②重要性:A、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才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B、才能更好地与各国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2)如何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①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我们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 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②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养开放型经济 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③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引进来公式)。  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走出去公式) 。

④ 在新时代,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 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并且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 共同发展新动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⑤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

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基本原则,发展的根本基点)

⑦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⑧树立规则意识,利用世贸规则来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拓展:关于对外经济贸易问题的理解

(1)对外贸易属于对外经济的重要内容, 包括商品的进口与出口,分为顺差与逆差。

(2)关税是保护国家经济发展,关税的调整影响进出口贸易,涉及国家的产业发展与就业问题

(3)我国对外贸易主要表现大量的高质量商品出口,同时进口科技型特别是高科技的产品。--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调整外贸结构

(4)外汇汇率调整影响国家对外经济贸易。

(5)不能把“引进来”和“走出去”当做对外贸易中的进口与出口。注意看准材料情景属于什么。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复习|不详|园地|最后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