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统编必修三>> 第一单元>>正文内容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知识点汇总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高中政治新教材】

单元题目课题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 党的领导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为什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怎么样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国体
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 依法治国                                                     第七课 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国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法治国家建设
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第一单元 党的领导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一、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和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一)近代中国基本国情

1.是什么:殖民地半封建

名词点击

半殖民地,即形式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都收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

半封建,即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不断发展。

2.形成:

(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曾长期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但是,17世纪中叶以后,西方一些国家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实现近代化机器大生产。当时的清政府对内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对外采取闭关锁国攻策,中国社会发展几乎陷入停滞状态。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清王朝由盛而衰的颓势日益加深,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拮据,社会动荡,危机四伏。

(2)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其他列强也接踵而至,先后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西方列强迫使清王朝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并一步一步地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3)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地位和意义: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交织。

(二)近代中国社会多重矛盾

1.决定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交织。

2.内容:

3.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三)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

1.决定因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2.内容: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四)中国人民的抗争

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沉沦、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可歌可泣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史诗。

(五)三种建国方案

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各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自己的方案,进行了异常激烈的较量。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了三种建国方案。

1.第一种方案  先后以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极力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结果:被中国人民抛弃了,其代表者的统治也被推翻了。

2.第二种方案  以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为代表,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结果:没有得到人民群众认可,它的多数代表者后来也承认这个方案在中国无法实现。

3.第三种方案 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结果: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六)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从此,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结论:有比较才有鉴别。在近代中国三种主要政治力量所提出的三种方案中,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能够确立执政地位的原因

(一)指导思想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二)阶级与社会基础 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1.产生:

①中国在由封建社会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其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②随着官办和外国人开办的工业企业的创建,中国出现了最早的近代产业工人。

2.工人阶级能够成为革命力量的原因:

①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多,但集中分布在大城市,有利于组织成为阶级力量。

②他们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之下,富有斗争精神,具有革命性。

③同时,他们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先进性。中国产业工人成为一支日趋重要的社会力量。

(三)其他阶级、阶层斗争中的弱点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所进行的斗争,存在的两个根本性弱点:

1.没有认清革命的目的和对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

2.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未能形成有组织的、持久的群众运动。

(四)中国共产党的优势

1.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对“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五)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结论: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1.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三、现实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一)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

1.新中国成立的政治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努力与探索。

(1)1949-1952年,在着重完成包括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在内的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致力于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了的国民经济。

(2)1953年12月,党中央提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这是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新成就。

(4)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这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从而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但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在中国怎样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如同革命一样,也必须在实践中进行限苦的探索。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中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3.中国共产党历史贡献的意义与价值:

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改革开放的目的:

(1)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就是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2.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改革开放的意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三)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1.重要标志: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内涵:

(1)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从伟大事业角度看);

(2)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从奋斗目标角度看);

(3)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从人民期待角度看);

(4)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从历史使命角度看);

(5)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从世界意义角度看)。

3.意义(意味着):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历史意义)。

②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政治意义)。

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其他国家的意义,世界意义)

4.中国共产党的新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不平凡历程,充满着苦难与辉煌、曲折与胜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中国人民踏上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2.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一)为什么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 从产生上看: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试金石:“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3.从人民的角度看: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二)怎么样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坚持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坚持党的根本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3.坚持党的根本使命: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使命。

4.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5.党的性质和宗旨对党提出的要求: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已特殊的利益。在任何时候,党都应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与人民同甘共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更不允许任何党员凌驾于群众之上。

6.坚持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1)内涵:立党为公,就是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执政为民,就是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与幸福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为什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

(3)怎么样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牢记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②就是要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切实做到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持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2.2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一)指导思想

1.马克思主义

(1)内容广泛: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方面。

(2)与时俱进:同时,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3)历史贡献: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在于它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

2.毛泽东思想:

(1)形成: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2)地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邓小平理论

(1)形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2)贡献: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形成: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贡献: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

5.科学发展观

(1)形成: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意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贡献: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贡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3)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7.六者关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注意: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不是全盘继承,也不是全盘否定。

(二)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实践证明,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

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每次重大发展和变革,都伴随着思想的解放和理念的更新。

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实际出发,探求事物的客现规律,用以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际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求真务实,就是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既正确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探求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又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按客观规律行事。

(三)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内涵: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指共产党员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通过自己的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共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

2.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不同时代的不同体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员前仆后继、顽强战斗、英勇牺性。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政革开放的实践中,广大党员不图名利、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树立了共产觉员的光辉形象。

3.党员为什么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所决定的,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直接而具体的体现。

(2)党员好比党的肌体的细胞,每个细胞都健康,党的整个组织就坚不可摧。因此,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是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源泉,是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坚强保证。

(3)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4.做法(八个模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共产党员在新征程上更加珍惜工人阶级先锋队战士的光荣称号,承担起自已的责任和使命,做学习的模范,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做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模范,做服从组织、严守纪律的模范,做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的模范,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模范,做密切联系群众的模范,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模范。

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3.1坚持党的领导

一、党的领导方式

(一)政治领导

1.含义:党的政治领导,就是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政治原则方面的领导。

2.主要体现:主要体现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

3.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就是要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最重要的是,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二)思想领导

1.含义:党的思想领导,就是党在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上的领导。

2.主要体现:主要体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

3.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党的思想领导,就是要统一思想、集中智慧、凝聚力量,最重要的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者,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组织领导

1.含义:党的组织领导,就是党在组织体系和组织工作方面的领导

2.主要体现:主要体现为党的各级组织、党的干部、广大党员组织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任务和主张而奋斗。

3.做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党的组织领导,就是要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得到贯彻执行,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于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将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四)三者异同

1.区别:

政治领导侧重在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

思想领导侧重统一思想,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

组织领导侧重党组织内部对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以及推荐党的优秀人才担任国家机关的领导工作等。

2.联系:

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是有机统一、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政治领导是根本、思想领导是灵魂、组织领导是保证,三者统一而不可分割。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三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二、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一)内涵和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确保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二)具体体现: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人大、政府、政协、监察委员会、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同时,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还具体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三)为什么要在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正确认识和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

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政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保障。

3.2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一)为什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必要性:

1.在新的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四大考验)

2.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验、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敗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四大危险)

3.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没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重要性: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党的建没的一贯方针和要求,关系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二)怎么样坚持全民从严治党

1.总要求:打铁必须自身硬。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人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加强党的建没,必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结论:总之,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保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四、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一)科学执政

科学执政,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偉,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长期执政能力,并按照客观规律执好政、掌好权。

(二)民主执政

1.含义: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了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民主执政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2.要求:这就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保证在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坚持相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从而巩固和扩大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

(三)依法执政

1.地位: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2.内涵: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3.重要体现: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4.做法:具体地说,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国理政。

(四)三者关系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有机统一的,其中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

(五)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目的: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目的在于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执政地位,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引领承载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不详|教学|必修|单元|三第一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