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试题>> 统编必修三>> 第三单元>>正文内容

必修三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1.法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阶级的出现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C.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D.地理环境和人口状况

2.在阶级社会,法在本质上维护________的根本利益。()

A. 统治阶级  B.被统治阶级  C. 全体国民  D.人民群众

3.下列关于法律基本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制定或引用是国家制定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

B.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C.法律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仅是指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D.法律的普遍性是指法律仅对被统治阶级具有约束力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仁人志士的法治建设梦想最终归于失败。其原因在于()

①法治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

②中华法系源远流长

③他们试图移植的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不适合中国

④一国法治必须与本国国情相适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党的十九大报告阐述了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十四个方面,包括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走这条道路必须坚持()

A.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以德治国的统一

B.党的领导、建设法治国家和以人为本的统一

C.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统一

D.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6.刑法修正案(九)“将考试作弊入刑”: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表明()

①我国积极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②只要考试作弊就是犯罪,应受刑罚处罚 ③有法可依就能杜绝考试作弊行为 ④依法治国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促进社会和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依法治国需要全面推进。其中立法方面的要求和目标应该是()

A.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B.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D.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日趋现代化

8.2019年7月24日,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就省委批转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工作的意见》的相关情况进行发布。其意义在于()

A.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推动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

C.促进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D.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

9.下列关于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工人阶级和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

②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

③其职能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三个领域中

④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决定的社会规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我国成立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①是实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②目的是纠正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③需要发挥人民群众在依法治国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④旨在促进部分维权意识薄弱的公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11.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到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1999年“依法治国”载入宪法,到党的十六大“依法治国”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我国已经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C.我国尚未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D.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工作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建设、探索和改革的历史进程,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岁月。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人民法院科学立法,促进了审判工作的发展

②人民法院依法行政,促进了社会管理的进步

③人民法院依法审判,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④人民法院独立司法,保障了人们的正当权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这条被古今中外历史反复证明了的真理说明()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C.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必须依法治国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此需要()

①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②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③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党的执法功能

④发挥人民政协的立法职能,民主立法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5.为加强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更好地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中共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意在()

①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

②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③提高党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④充分发挥党依法治国的主体作用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6.近年来,随着中国居民的健身意识逐步加强,广场舞风靡盛行。但广场舞制造的噪声饱受诟病,扰民现象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此()

①广场舞参加者应遵守社会公德,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 ②政府应完善市政规划和公共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更为便利的活动场所 ③社区居委会应遵照国家关于噪音的相关规定,对超出标准的娱乐活动进行禁止 ④人大应依法规范广场舞行为,加强对公共娱乐活动的执法检查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7.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遵循的原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统一

③坚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④坚持法治理论与法治实践有机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下面漫画告诉我们,分享发展成果()

A.应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B.应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完全对等的原则

C.必须积极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D.应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9.以自荐形式参加竞选成为中国基层人大选举的新亮点。这是与中国经济发展程度、政治机制成熟度、群众社会心理和参政愿望息息相关的。这说明()

A.我国要提倡以自荐形式参加竞选

B.我国公民的政治素养已经达到很高水平

C.我国公民已经消除了“选举与我无关”的思想

D.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20.从1998年以来,我国一些地方先后进行了诸如“公选”“直选”“两票制”“三轮两票制”和“海推”等乡镇长或乡镇党委书记选举方式的改革。我国选举方式变革的根本原因在于()

A.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B.我国公民文化素养的提高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增强

2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于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目标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的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②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③总目标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我国已经将全部社会关系法律化,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制定一部一成不变、永远适用的宪法。作为治国理政的总章程,宪法也必须不断适应新形势、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任何国家都不能只有一部宪法,必须因势而定 ②任何国家的宪法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要因时而变 ③我国法治总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 ④我国法治是由党的意志所决定的并与其相适应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3.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社会主义法治和社会主义道德是相辅相成的 ②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③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统一 ④治国理政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关于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②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③党的领导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尊重宪法法律

④人民要在党的领导下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5.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法治建设新成就:

第一,强调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创新立法体制机制,实现立法民主化和科学化。

第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经济社会建设坚持民生优先、以人民为中心,形成并持续优化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依法行政稳步展开,探索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为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夯实基础。

第四,司法改革不断深化,在推进司法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司法职业制度和人权司法保障制度、防止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维护司法权威、健全司法权运行机制等方面都有重要举措。

结合上述总结,谈谈你对我国法治建设成就的认识。

26.2019年3月19日,中国法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王沪宁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会祝贺。会议指出,当前,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方面的保障作用日益凸显。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需要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满怀激情投入法治中国建设实践,围绕制约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问题,紧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研究提出更多解民忧、促民生、护民利的法律政策措施,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2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材料一 目前,我国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有的法律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司法不规范、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部分公民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意识不强。

材料二 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

(1)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解决好材料一中的问题。

(2)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回答: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

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展现出独有的特征和优势,是一条发展中国家走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法治建设的中国经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明确党在法治建设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强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的协商性法治,坚持在实践中渐进发展法治。

结合上述经验,说明我国法治建设应坚持的原则。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试题|不详|教学|必修|三第三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