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高考模拟>>正文内容

引文类选择题高考真题及模拟题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高考真题

1.(2019﹒北京卷﹒T3)登滕王阁,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游西湖,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

B.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

C.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文化修养

D.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这表明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A项正确;B项中的“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说法错误,排除;人们的文化修养对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有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C项中的“取决于”说法错误,排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2.(2018·江苏单科·T24)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诗云:“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在房前屋后栽植桑梓,而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久而久之,“桑梓”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由此可见(     )

①文化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③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④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等。文化发展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①本身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即人为事物联系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②不符合题意;题中材料“原本”“久而久之”等相关信息表明人们对桑梓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唐诗中的文字以及成为符号和代称的文字,都表明文字的载体功能,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3.(2018·北京文综·T27)“窗含西的千秋雪”“玉窗五见樱桃花”。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引进阳光、空气,为居室主人呈现大自然的馈赠,借助窗外的空间美,人的心灵之窗也被打开,“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①“窗”“景”“情”之间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②借窗生景的设计体现了征服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

③窗与景、景与诗、诗与情的交融体现了人的创造性

④窗的设计体现了内与外、近与远、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意识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呈现大自然的馈赠,也打开了人的心灵之窗,产生灵感“诗”。窗、景、诗、情的交融体现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借助窗外的空间美“纳千里”“收四时”体现了内与外、远与近、有限与无线的统一,③④正确。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①错误。人类要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②“征服”说法错误。‍

4.(2018·江苏单科·T31)著名作家萧伯纳说:“许多伟大的真理开始的时候都被认为是亵渎行为。”由此可见(     )

A.真理都是具体的

B.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C.真理是有条件的

D.价值判断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价值判断的特点。“开始的时候”与以后成为真理的对比说明在不同的时期做出的价值判断是不同的,B正确且符合题意;真理的具体性是指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历史的统一,真理的条件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与“开始的时候都被认为是亵渎行为”无直接关联,AC均不符合题意;D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材料无关。‍

5.(2018·江苏单科·T17)《易》曰:“利者,义之和也。”《墨子》云:“义,利也。”我国将外交实践与传统智慧相结合,强调“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下列选项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

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②国家利益与人民根本利益相一致

③国家利益是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坚定地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等知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是“义”,促进共同发展是“利”,①正确且符合题意;“国家利益与人民根本利益相一致”不是我国的外交实践,②不符合题意;国家利益是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该观点本身正确,但未体现“义”,③不符合题意;维护自身利益是“利”,兼顾他国合理关切是“义”,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好题狂练

1.(2019全国统一考试5月调研测试)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吸取“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中国古代仁政思想的精华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提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备斗目标”的思想。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作为发展的源泉

②具有跨越古今和横贯中外的普遍、强大生命力

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民族性和科学性

④是对优秀历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吸收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对优秀历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④项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吸收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融入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符合时代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民族性和科学性,③项符合题意;文化发展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作为发展的源泉,①项观点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把党的指导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不具有“跨越古今和横贯中外”的特点,②项观点错误。答案选D。‍

2.(2019福建高三模拟)有的语言,如果知道它的来历,便会产生联想,使这一句话有更丰富的意义。比如诗句:“落花时节读华章”,如果不知出处,“落花时节”就只是落花的时节。如果读过杜甫的诗:“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就会知道“落花时节”包含着久别重逢的意思,就可获得更丰富的情绪体验。因此,可以这样说(     )

A.皓首穷经,获取大量的直接经验,能避免浅尝辄止

B.博古通今,深入理解历史和现实,能达到中西合璧

C.砥砺笃行,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能做到浮想联翩

D.厚积薄发,注重于足够量的积累,能实现融会贯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途径。题干强调的是通过自己的学习和传递,积累间接经验,况且直接经验也不一定避免浅尝辄止,A错误且不符合题意;博古通今,侧重时间,中西合璧,侧重空间,博古通今不一定能中西合璧,B错误;“砥砺笃行,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能做到浮想联翩”强调亲身实践,C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多读诗,知道诗句的来历,才能丰富想象诗句内外的意境,D符合题意。故选D。‍

3.(2019河南省届高三诊断测试)2019年4月,南京城市规划中的过江通道设计方案由三塔悬索桥改为双塔悬索桥,“为江豚让路,不能让长江微笑天使消失”,南京过江通道礼让江豚,赢得一致叫好。礼让,缘于敬畏之心,也缘于爱护之情。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②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

③人们的价值选择具有差异性

④正确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联系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②中的“决定”夸大了意识的作用,②不选。“不能让长江微笑天使消失”与人们价值选择的差异性没有因果关系,③不选。①从联系角度解读材料。④从意识的角度反映了材料。故选B。‍

4.(2019年江苏二模)《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中提到,习近平总书记曾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一古语,阐释其外交思想。下列古语与之内涵一致的是(     )

A.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B.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D.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答案】B

【解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思想是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A不合题意,“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符合题意,“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C不合题意,“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选出来,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表达的是一种大同的理想社会,强调的是部分;D不合题意,“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强调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2019年安徽二模)“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虽然只有28介字,但我们从有限的描写中,似乎可以嗅到荷花的清香,窥见采莲女的娇媚、采莲小舟轻盈的剪影,听见舟行击水的轻响、品出采莲女歌声的悠扬,让人沉浸在清新、生动的采莲意境中。这首唐诗所营造的意境(     )

①是诗人对采莲女劳动场面的艺术加工再现

②是诗人对采莲女及其采莲过程的生动反映

③是诗人所生活的世界长期发展的物化场景

④是诗人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和构思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对采莲场面做了艺术性的加工再现,是诗人对采莲女及其采莲过程的生动反映;③表述错误,这首唐诗所营造的意境是诗人所生活的现实的物化场景的再现;④表述错误,这首诗源自于诗人的生活实践。‍

6.(2019四川统考)我国古典名句蕴含着隽永的哲理。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曾引用的下列名句蕴含发展观的是(     )

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②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③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④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体现了要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导,①项不合题意;“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说明“知”和“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项符合题意;“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这句话告诫人们要用深谋远虑的眼光、真抓实干的精神和自我警醒的忧患意识来干事创业,说明要坚持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③项不合题意;“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意思是治国并不是只有一条道路,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古法旧制,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项符合题意。答案选C。‍

7.(2019江苏5月模拟考试)党的十九大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出重大部署,习近平强调;“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这表明(     )

①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站在理想信念这个制高点上

②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起着统领作用

③中国共产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④思想道德素质规定人的全面发展的性质和方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这表明思想道德素质规定人的全面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在人的综合素质中起着统领作用,中国共产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②③④适合题意;本题强调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不是理想信念,排除①;故本题答案选C。‍

8.(2019江苏5月模拟考试)“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与此藴含哲理一致的是(     )

A.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B.入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

C.调和鼎鼐理阴阳,秉轴持钧政事堂

D.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解析

【答案】C

【解析】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体现了抓住关键环节和主要矛盾。A是强调远大的志向、正确的意志促进事物的发展,不合题意;B是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不合题意;C指的是执掌政权或处于中心或关键位置,适合题意;D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9.(2019全国猜题卷)优秀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宝剑锋从磨明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告诉人们付出才有收获努力方能成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提醒人们尊重劳动,爱惜粮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忧国优民的伟大情怀。这说明优秀古诗词(     )

①当中往往蕴涵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③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④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优秀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中往往蕴涵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①④项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②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优秀古诗文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作用,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10.(2019四川统考)“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以纯粹的人,做高尚的文方能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领社会与时代的风尚,汇聚起推动时代前行的精神力量。这启示文艺作品创作要(     )

①让人民有信仰,弘扬时代新风

②强化教育引导,增强情感认同

③坚持博采众长,汲取文化营养

④依赖科技创新,讲好中国故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以纯粹的人,做高尚的文方能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领社会与时代的风尚,汇聚起推动时代前行的精神力量,这启示文艺创作要以人民文中心,让人民有信仰,弘扬时代新风,要强化教育引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凝聚力量,增强情感认同,①②两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不涉及文化创作要博采众家之长,③项不合题意;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文化创作不能依赖科技创新,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模拟|不详|园地|引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