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历史论文>>正文内容

以“六有”标准反思历史课堂教学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本学期我校继续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同时,把教学反思当做培养合格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突破口。学校非常重视,石校长先后两次邀请大连市教育研究院高中各科教研员到我校观摩并指导教学,这期间有幸听了政治教研员的点评课,令我脑洞大开,她提出的魂、神、生、色、序、效“六有”标准,使我深有感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特以此为标准反思我的历史课堂教学,以提升自身的历史课堂教学水平 。

有魂,即课堂教学的灵魂,也就是学科教学的思想。体现在历史学科上,就是要在课堂上重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是历史学科的思维品质的培养。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明确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先进的思想引领历史课堂教学,立德树人。如,我在讲古代科举制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问题“有人说,科举取士是天下之大公,请你说明理由”。学生对此讨论很热烈,主要观点有:一、科举取士依据分数录取,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体现的是公平;二、打破出身门第限制,人人都可参与,这种社会的开放性、阶层的流动性,体现的是社会公正。学生探究至此,思维品质得到了提升。如果到此为止,似乎也达到了教学的目标。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又引导学生探讨“怎样保证科举取士这种‘大公’呢?”学生接着从制度的构建、创新、完善、发展以及纠偏补弊等角度进行探讨,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锻炼了学生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当时的探讨仅及于此,后来课下反思本堂课,感觉略有遗憾。如果当时再设计以下问题:“科举制度真的是天下之‘大公’吗?”可将本节课的思维训练达到更高层次,也会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更进一步提高。后来在另一个班级就此问题进行了探究,学生从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和科举制度的实质等角度进行了探究,得出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当家做主,科举时代的一些做法,如考试选人、降低起点、过程公平公正,才能体现真正的“天下之大公”。

有神,就是精气神,即充满活力的课堂。其表现为教师的导入是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知识的梳理和呈现形式是否多样,多数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探究性问题是否能切中主题、思维能力的含金量如何,是否是热点问题;能否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的语言、体态是否得体;学生思考问题是否投入,讨论深入与否,有没有不同观点的争鸣,学生的发言是照本宣科,还是经过思考的结果。这些“是”都是“活力课堂”的体现。学生参与要避免出现表面热闹,而没有实际内容的虚假活跃和无效问答。我所任课的各个班级课堂活力参差不齐,有的班级课堂学生参与度比较高,学生积极主动发言,讨论热烈,互相激辩;但也有的班级就比较沉闷,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主动发言的人很少,只习惯用老师讲、学生听。一些班级有加分制度,促进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加分的班级,主动发言的学生数量明显增加,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没等老师说出问题,就抢着发言,目的就是为了加分,所回答的问题,也并非经过思考的结果。但也有学生,即使加分,他们也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我对提前抢答的规范其行为,或先冷处理,由那些经过思考后举手的同学先发言,但也不能打入冷宫。对于活跃度不够的学生,用点名或按学号或按座次的回答方式,使全体学生加入到课堂互动学习中来。而所提问的问题也要适合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或减小答题的难度,或适当提高答题难度。让其尝试成功的体验或闯关的乐趣。活力课堂上教师的调控很有必要。就像市场经济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帮扶一样,对课堂内的弱势群体和个体也是需要扶贫的,以培养这些学生的学习 “造血功能”。

有生,即知识的预设和生成。课堂教学没有预设,则无计划,会导致课堂结构不合理和教学的无序;没有生成,则课堂缺少鲜活和精彩。课堂教学要高效,就要创新,而知识的生成,即是课堂创新的内容之一。预设应以教材和已有的教学资源为基础,在预设的基础上进行生成,否则就是空中楼阁。我在教《欧洲经济一体化》一课中,学生在探讨欧洲一体化的积极意义时,有个学生却突然提出“欧洲一体化有这些积极作用,英国为什么还要退出欧盟?”这一问题是课堂预设环节所没有的,这时我如果直接回答也是可以的。但学生却失去了一次探究和知识生成的机会。我对这个学生说: “这是当前的一个热点,你很关注世界形势,读书人就得有‘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下面同学们就以‘英国与欧洲的前世与今生’进行讨论”,从中找到英国退欧的原因。经过分组探究,虽然学生的观点比较稚嫩,但这就是知识生成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学生充满成就感,也保护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意识。

有特色,即教学中所体现的教师教学的风格、特点。本人在长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形成了问题引领式的教学方法,教起来原来自己感觉得心应手,但在当前教学改革的大环境当中,常常感觉力不从心,如在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上面临诸多问题:计算机操作技能不是很熟练,课件制作有一定困难;在讲授和课件的使用配合上不是很默契,讲到高兴之处,就忘了打开课件,等到讲完后才发现课件没用上,往往只能匆忙给学生放了一遍,使用的效率大打折扣;还有布置作业也过多,既占用学生过多时间,也使自己把大量时间用在批改作业上,导致备课、教学设计投入的时间被挤占,只能吃老本。既当不成编者,也当不成导演。原有的教学特色也走了样。看来东施效颦要不得,低效重复的教学方式要改变,新的教学手段也要尽快掌握。

有序,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课堂结构合理、逻辑清晰。本人基本能够在教学中按照教学的一般要求推进教学,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时教师的讲授时间挤占了学生的发言时间,教师的自问自答挤占了学生的课堂探究,知识的复述,取代了学生的自主探究,一言堂取代了群言堂。学生的能力培养被架空,原来设计的程序结构被打乱。当然,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知识掌握都很困难,设计的执行也就很难实现。要想做到有序,必须严格按教学设计实施,防止教学的随意性,教学设计也要有弹性,要符合学生实际。

有效,就是教学效益,就是在一定时间容量之内,学生获得一定的提高和发展。要想获得较好的教学效益,教师就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精雕细刻,使每一教学环节都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兴奋域值在高端运行。例如,导入环节必须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知识结构梳理和呈现必须以学生为主,采用多种形式如问题式,竞赛式,挑战式,板书式等等。探究性问题应有探究价值,具有一定的思维高度,重在知识的运用。集知识性,思想性,实践性于一体。课堂小结语言要精练,应富有概括性,哲理性,使学生有所思考和感悟,承上启下。也可由学生集体协作完成课堂小结。要避免出现课堂导入平平,难以激发学生求知欲;知识呈现以教师为主,忽略了学生;教师教之谆谆,学生听之藐藐,昏昏然,学生动口动手能力被扼杀,所得甚少;探究性问题往往用现成的材料和题目,缺少鲜活性;学生的合作探究往往流于形式,缺少创新能力的培养;缺少引领学生思维向深度挖掘。学生思维品质难以得到真正提高,长此以往,课堂的有效性和效益就会大打折扣。

以上是我对历史课堂教学的反思,很不成熟,抛砖引玉,恳请在座各位给以斧正。最后把一首小诗献给第三届前程论坛及各位同仁。

渤海之滨黄金地,前程高中大舞台。

杏坛论道说反思,共育桃李创未来。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论文|教育|历史|科研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