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正文内容

运用认知失调理论进行班级管理初探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 要]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班级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部分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尤其是外来务工子女、离异或单亲家庭子女,客观上认知水平低下,易染上吸烟、喝酒、赌博、打架、上网成瘾、行为偏激、男女生交往不当等不良习惯。为此,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运用认知失调理论,并从班级制度、班级文化、班级民主、落实常规等方面进行实践和探索,对班级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认知失调;理论班级;管理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4-0075-02 
  一、问题的提出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断增多,留守学生和离异重组、离异单亲和无亲学生比例逐年增大已成为很多学校班级学生组成的新常态。这些学生平时缺乏家庭的关怀和温暖,家庭教育形同虚设,导致他们容易染上了吸烟、赌博、打架、上网成瘾等不良习惯。前年我接手的705班就是这样一个寄宿班级。班级四十六名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百分之六十,离异重组、离异单亲和无亲、由爷爷奶奶抚养的有十三名,约占百分之三十。要管理好这样的班集体,作为班主任我有多少辛酸、多少坎坷、多少委屈、付出了多少心血,只有自己知道。两年后的今天,我不敢说我班是全校学习氛围最浓厚的班级,因为天外有天,班外有班;我也不敢说全班学生都热火朝天地学习,因为至今尚有一些学生的意识还没有被完全转化。但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如今这个班集体,学生多了一份自豪,家长多了一份放心,教师多了一份欣慰。取得今天的效果,我想最关键的是得益于在班级管理中引进了认知失调理论,并付诸实践和探索。 
  二、认知失调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指导意义 
  (一)认知失调理论的定义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费斯汀格提出的,如果一个认知与另一个认知相对立,这两个认知的关系,就叫做失调。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一般情况下,个体的态度与行为是相协调的,因此不需要改变态度与行为。假如两者出现了不一致,如做了与态度相违背的事,或没做想做的事,这时就产生了认知失调。认知失调会使人产生一种心理紧张,个体会力图解除这种紧张,以重新恢复平衡。 
  (二)认知失调理论的指导意义 
  (1)改变认知:如果两个认知相互矛盾,我们可以改变其中一个认知,使他与另一个相一致。(2)增加新的认知:如果两个不一致的认知导致失调,那么失调程度可由增加更多的协调认知来减少。(3)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因为一致和不一致的认知必须根据其重要性来加权,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认知的重要性来减少失调。 
  三、认知失调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操作策略 
  (一)制定班级制度规范引导人——认知的基础 
  制度管理最大的优势是能够避免人情化,能够一视同仁,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并不是班主任有意要针对我,自己违反了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是不对的,这大大减少了学生的抵触情绪。通过引导班委和代表起草,然后交全班学生讨论通过的班级制度主要有《量化考核制度》《班干部值日制度》《班干部考核制度》等。量化考核制度直接与三好学生、积极分子、操行等级有关,让学生明白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班干部值日制度让班干部值日,负责班级日常事务,记录好班级日记。班干部考核制度直接关系到班干部的选举和罢免、关系到优秀班干部的评定。 
  (二)营造班级文化激励鼓舞人——认知的营造 
  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时就需要有一种精神能够支撑、激励每个学生。这种精神最好的载体就是班级文化。通过引导班委和学生代表制定班级目标,确立班级的奋斗方向,同时要求每个学生制定个人目标,统一张贴在课桌的右上角,时刻激励着大家。在全班开展班训设计比赛,征集符合班级实际的班训。我班的班训是:找准伟大的方向,踏实走过每一天。通过寻找身边勤学的好榜样,进行大张旗鼓的表扬,并从这些学生身上提炼出班级精神——顽强拼搏、自强不息、永不放弃。要求每个学生撰写成长记录。一学期来,通过制定班级目标和个人目标、征集班训、提炼班级精神、撰写成长记录、整理优点单、参加宣誓等活动,形成浓厚的班级文化。 
  (三)发扬班级民主自主培养人——认知的关键 
  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往往会出现不服从班主任管理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最好是让学生自主管理。如何达到自主管理?必须要有一支敢管、会管、能管的班干部和学生代表队伍。我是这样组建和培养班干部与学生代表队伍的,由本人自荐或临时班委推荐确定班长、副班长候选人3人,然后组织竞选演说,最后由全班学生投票选举,得票多者当选。在选举产生班长和副班长的情况下,由班长和副班长推荐班委其他人选,交全班學生表决通过。班委和代表们每月举行一次会议,加强自身的培训。这样一来很多事情不需要班主任出面,只要把事情交给班委去操作,效果往往比班主任直接出面好得多。记得我班里有个男生平时调皮捣蛋,自我约束能力很差,上课总是开小差,坐不住,爱做小动作,教师几乎每天都找他谈话,但都无济于事。后来我班女班长自告奋勇,要求跟这名男生同桌,我同意了。几天后任课教师都说在班里上课顺利多了。原来他们私下达成了协议:男生要听从班长的劝告,否则就不教他做作业,另外,如果他上课开小差或做小动作,班长就会用“肢体语言”来提醒他遵守纪律。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落实习惯常规管理改变人——认知的核心 
  班级学生除了缺乏自信之外,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习惯很差,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学习习惯都一样。针对这种情况,学习常规方面由学习副班长协同课代表进行检查,检查预习情况、检查课堂笔记、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并且每个月对检查结果进行评比和奖励,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生活习惯方面,因为我校绝大多数是住校生,有很多寝室,所以必须发挥寝室长的作用。我的做法是与各寝室签订责任书,明确权利和义务,除了学校对寝室进行评比外,班级内部也每个月组织各寝室进行评比和奖励,确保学生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效果与反思 
  (一)效果 
  在班级管理中引进“认知失调理论”效果十分明显。从学生行为习惯看,每名学生与入学相比都有很大的进步,原来喜欢吸烟、赌博、打架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管理,基本上改变了这些不良习气;从学生文化成绩看,每次测试,班级无论生均总分还是尖子生成绩都在年级中遥遥领先;更重要的是班级凝聚力增强了,班级氛围积极向上。班级管理进入第二学年后让我十分省心。 
  (二)反思 
  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1)在班级管理中引进认知失调理论,只经过了两年不到的时间,不是很成熟,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索。(2)现有的实践层次还比较浅,需要不断深化。(3)学生在不断变化,需要我们不断创新。(4)在实践的过程中对认知失调理论的把握不是很到位,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5)班主任班级管理和学校教育只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一个环节,并非全部,除了学校,还有更多的教育环节和教育承担者,学生在周末和节假日作为家庭、社会的一员受到外界的影响往往会超过或掩盖学校教育的作用。因此,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体,三者紧密联系,互相协调,互相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和位置,不能只盯住学生,还必须与家长进行良好沟通,更要关注社会。 
  [ 参 考 文 献 ] 
  [1] (美)利昂·费斯汀格.认知失调理论——20世纪心理学通览[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2] 王道俊,王汉谰主编.教育学(新编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育|管理|学生|班级|认知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