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历史论文>>正文内容

对一节失败的历史课的深刻反思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 要:在去年年末学校举行的课堂教学能力赛会中,我上了一节失败的历史课:连基本教学任务都未完成。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是对学情了解不足;二是教学欠机智,应对突发事件不力。这次失败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新课改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要真正参与、投入,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并付诸实践,不断历练。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历史教学;学情;失败的课;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6-0055-03 
  课堂教学能力赛会已经过去两个多星期了,我的那一节失败的历史课,至今仍让我难以释怀。犹豫再三,我决定不避鄙陋,把它写出来,以资同人引以为戒。 
  作为青年教师,我参加了学校每年一次的秋季课堂教学能力比赛。去年历史学科的参赛题目是新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而且要用导学案进行教学。说实话,我对这次比赛充满了期待。最近一两年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看了一些理论书籍,学习了新课改精神,并试着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实践,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在有了展示、检验的机会,当然欣然参与。为此,我精心设计了导学案,并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了预设。 
  比赛采用借班上课的形式,我们九位青年教师抽签决定上课的班级和节次。我抽到了高一C班,下午第三节。按照规定,前一天晚上要把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发“导学案”的时候我一再叮嘱该班课代表,一定要让同学们对照导学案预习教材,至少要完成其中的“自主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 
  (一)总体目标 
  课程标准: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江苏省2012小高考要求: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理解《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了解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意义。 
  (二)具体要求 
  1.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究,能说出本课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意义;巴黎公社的主要措施以及巴黎公社的主要意义等。 
  2.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能对重大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作多方面的分析和理解,能对给定材料做出分析、概括、归纳、总结等。 
  3.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体验马克思、恩格斯等为人类幸福事业而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巴黎公社社员为正义事业的献身精神等。 
  【重点、难点】 
  重点内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难点预测:《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学法指导】 
  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 
  【知识链接】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包括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它阐明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 
  【自主学习,我的学习我做主】 
  一、无产阶级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背景: 
  (1)经济基础: 
  (2)阶级基础: 
  (3)理论来源: 
  (4)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活动: 
  2.标志:1848年《 》的发表 
  主要内容: 
  3.意义: 
  思考: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二、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巴黎公社(1871年) 
  1.成立: 
  2.主要措施: 
  (1):政权建设: 
  (2):社会经济: 
  3.意义: 
  思考:巴黎公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哪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上课铃响了,我先导入新课:“马克思主义”这个词我们不陌生(同学们点头),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呢?我先问了一位男生,他嘟嘟囔囔地说了很多,但语无伦次(我心里很着急,但又不能打断他的发言)。他总算讲完了,我一方面肯定他敢于回答问题,但也告诉他回答问题应抓住本质,条理明晰,语言简洁,他点点头坐下去了。我不知哪根神经发热又让一位女生来回答,结果她把上述【知识链接】读了一遍。有同学在笑,这位女生也有些不好意思。我还是表扬了她:“至少这位同学学习能力比较强,不是吗?”同学们也都点头。(以上导入纯属多余)我继续设问:“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误会;而对欧洲来说,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历史的早产儿。请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论断进行评价。”出乎我的意料,教室里鸦雀无声。我很纳闷:这实际上不就是要求回答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吗?同学们只要预习了应该不难回答啊。当我走下去看同学们的导学案时,不禁叫苦不迭: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完成了预习任务,绝大部分同学连一个字都没写。也就是说,大部分同学并没有预习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怎么办?只能改变预设了。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先让同学们看书并把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做好。我还提醒已预习的同学可以思考“自主学习”中的两个思考题。我耐着性子等同学们完成这项工作,一看表,将近20分钟过去了。我的汗“唰”地一下就下来了:教学任务肯定完不成了,怎么办?稍一思索,我决定只解决“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个问题,“巴黎公社”的内容先放一下。完不成教学任务应该是教学比赛的大忌,但没办法,两害相权取其轻吧。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就接着上面的问题问:这个论断对不对呢?这个班的学生素质还是不错的,找了两位同学,他们都知道从背景方面分析了。然后,我给同学们讲:“思想文化是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所以要着重从政治、经济、文化继承、个人主观努力等去思考。”同学们点头称是。 

  “为什么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呢?”“因为他们的共产主义理想无法实现。”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为什么无法实现?”同学们沉默。我提示:“他们没有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就是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之间的矛盾;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比如阶级斗争等。”并引导大家看教材“引言”部分欧文的做法;还有圣西门,他把社会主义的设想贴在报纸的广告栏里,希望有资本家同自己合作。同学们笑了。“为什么说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的觉醒呢”?“他们提出了政权要求”,我非常欣喜,立即予以肯定。 
  我层层深入:“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呢?”一个学生的回答出乎意料,他把一段教材读了一遍(教学时间很紧啊),我虽很着急却没打断他,只提示他筛选这一段的中心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他总算答到点子上了,我又舒了一口气,还表扬了这位学生,之后又给大家讲了找中心句的方法。 
  因为《共产党宣言》的内容是这节课的重点,所以我把它的内容节录出来,引导学生们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有你世界更精彩】 
  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联合而达到革命的团结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到目前为止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与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能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班学生前后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发言很踊跃,气氛很热烈,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我又进一步提醒学生:从《共产党宣言》可以看出,第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生产力的发展是非常重视的;第二,马克思、恩格斯当时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形势过于乐观,尽管恩格斯曾经进行了认真反思,但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往往教条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忽视生产力发展,过于强调阶级斗争,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学生们很容易就联想到了苏联和我国的一些左倾错误,都会意地点头,我也点到为止。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实现历史学科功能的主要体现,也是这次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就认为:“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老师们所忽视。我非常重视这一目标,设计了下列问题。 
  【感悟历史,体验伟人的情怀】 
  阅读以下材料,你认为我们应该从马克思等伟人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1.马克思:我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我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2.他是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却债务缠身,大半生穷困潦倒;他出身于中产阶级上层,却热情捍卫工人的权益。他一生清苦,颠沛流离。从来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活着的时候受到各国政府——无论是专制政府还是共和政府的驱逐。他忍受着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贫困、疾病、丧子、亡妻、嫉恨、诽谤的折磨。尽管如此,马克思一生义无反顾地追求真理。 
  ——英国《焦点》月刊 
  3.《马克思的自白》: 
  您认为男人最好的品德?刚强。 
  您认为女人最好的品德?温柔。 
  您的特点?对目标始终如一。 
  您对幸福的理解?斗争。 
  您对不幸的理解?屈服。 
  您喜欢做的事?啃书本。 
  您喜爱的颜色?红色。 
  您喜爱的座右铭?怀疑一切。 
  ——高一语文新课程《必修一·语文》 
  同学们热情很高,争着阐述自己的理解:“坚持自己的目标,永不屈服”;“乐于为全人类奉献”;“要有坚定的信念,勇于追求真理”……。听着同学们的回答,我满意地笑了,至少这节课并不完全是失败的。我在心底用历史特级教师王雄的话(大意)聊以自慰:“一节成功的历史课并不是看你解决了什么问题,而是看你让学生获得了什么感悟。” 
  总算结束了,我懊悔不已:这一课我本可以上好的,结果……我在失败、懊悔中深思、反省,教训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有两点。 
  首先,是我忽视了对学情的了解。江苏高考成绩只计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总分,而历史等选修内容只划分等级,作为录取参考成绩。因此,在应试教育思想干扰尚在的背景下,历史课程必然成了“后娘的孩子”,学生对其课前预习要求就基本不执行。对这一点,我是完全应该考虑到的。我们总是讲备课首先要备学生,也就是要清楚地了解学情,以便因材施教。但实际上却往往忽略这一点,结果咎由自取,吃了亏。 
  其次,是对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是生成性的理念认识不足。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十分强烈,求异思维十分活跃,多元认知不断生成,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都会出现。解决这些"意外"需要教师的高度教学智慧。这一节课的失败,因教育机智不足而贻误了时机,是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前述导入新课环节的提问,就不仅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还反而浪费了时间;而且焦虑情绪使我不自主地加快了语速,这种情绪必然会传递给学生,必然要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情绪,以致整个课堂节奏急促,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 
  总之,这一节课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想要真正参与、投入其中,绝非看几本理论书籍就能实现。正所谓理论是丰满的,而现实是骨感的。它需要自己真正转变教学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历练,不断反思和总结。这更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我任重道远!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学生|历史|同学|马克思主义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