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初政论文>>正文内容

利用思想品德课增强学生法律意识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 要: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法律是我们每个人的行为准则。思想品德教师应发挥学科优势,帮助学生初步确立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护法,为做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将法治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思想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3-0005-03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法律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行为准则。《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青少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后备力量,当代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快慢,甚至决定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真正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学校法治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培养中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任务。思想品德教师应发挥学科优势,帮助学生初步确立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护法,为做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主要以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为例,浅谈如何利用思想品德课,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一、教师以身作则,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 
  想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因此,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师就必须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并时时刻刻以身作则,真正做到身正为范。我认真学习了《宪法》、《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等与教学有关的法律知识。此外,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还注意搜集一些典型案例,在课堂教学中以案说法,为学生提供鲜活的法律宣传材料。 
  二、有效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法律意识 
  (一)充分利用教材,联系生活实际 
  思想品德课教科书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独特价值,它与法律知识紧密联系,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定的全民普法教育内容在书中均有体现。而八年级思想品德教科书中法治教育内容最为集中。随着初中生活的扩展,学生要处理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明白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掌握个体成长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思想品德课本中除了引言和正文的文字叙述及插图外,还配合名言警句、相关链接、简短法律条文等内容,并安排难易适当的案例及思考题,使学生加深对所学法律知识的理解。可见教材内容不是枯燥的法律基础知识的灌输,而是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来体现基础法律条文、法律知识,将条文转化为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及现实生活相关的小事件,将理论内蕴于生活实例中,使枯燥深奥的法律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教材内容涉及综合道德、心理健康、国情等方面,从不同角度探讨同一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公民的义务》,不仅讲到了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即法定义务,也讲到了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道德的责任即道德义务,将法定义务、道德义务有机整合,对公民提出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教材是专家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编写的,充分体现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是最具科学性、权威性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有效利用好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但不是绝对标准,在教学中既要尊重教材,又要善于超越教材。法律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法律意识的培养也要遵循生活化的基本原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照搬照抄教材,应从生活实际出发,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就容易把单纯的法律知识上升到法律意识。如讲到名誉权时,结合课本上“小立”的案例,针对班内有些学生随意给他人起外号的现象,展开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给他人起外号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人格尊严权,既不道德又违法。讲到教育的重要性、珍惜受教育的权利时,举了本校学生的例子:九年级一个身体残疾的学生不向困难低头,初中三年的求学之路从未间断;七年级患白血病的学生,在病房坚持学习,这样更容易打动学生。讲隐私权受法律保护时,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举的例子:有的同学乱翻别人书包、父母偷看自己的日记和聊天记录等,帮助学生树立保护个人隐私和尊重他人隐私的意识。这样就拉近了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认识到法律离自己并不遥远,自己每时每刻都在与“法”打交道,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法律,法律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二)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 
  法律知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难懂的,如果在课堂上一味照本宣科,难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课前我鼓励学生搜集材料,课上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采用情景教学,将一些故事、案例改编成小品;开展辩论赛,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集思广益,通力合作,编写《维权手册》。除此之外,我还带领学生制作微课。如讲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时,利用周末的时间,用摄像机录制了“婷婷的一天”,在课上学生一起看视频,共同探讨婷婷和她的父母分别行使了什么权利、履行了什么义务。因为视频是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所以学生看得认真、讨论得积极、学得也很深入。再如,讲“财产留给谁”一课时,学生分成几组,亲自到律师事务所,找律师咨询有关遗产继承的法律知识,课上同学们积极踊跃,争当小律师,展示自己的所得。讲生命健康权时,组织学生调查“闯红灯”这一现象,并写出调查报告。学生深刻认识到:闯红灯违反了交通规则,更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通过调查活动,增强了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 
  总之,教师要重视法治教育的生活化和实效性,切忌搞形式。要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作用,做到“一课一德”,不忽视任何能够教育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法律规范无处不在以及遵纪守法的必要性。

三、法治教育与德育相结合 

  国家强调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那么,学校对学生的法治教育也应与德育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 
  有七年级的法律知识作为铺垫,学生已经认识到:人的行为受思想观念支配。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不会或少犯错误,也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违反纪律,发展下去就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遵守法律,也是践行道德的表现。到了八年级,我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让学生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做品德高尚、充满正能量的新时代好少年。例如,讲“难报三春晖”一课时,我让学生讲《二十四孝》及其他孝敬父母、长辈的小故事,并鼓励学生将孝心落实到行动中,开展“孝心孝行大比拼”,利用班会课交流,分享所得。这样的活动已经进行了两个学期,我们班的学生比以前听话懂事了,能够关注他人的情绪感受,比以往更有责任感。再如,讲“社会需要正义”一课时,引导学生做有正义感的人,要同非正义的行为作斗争;别人有困难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课后鼓励学生做好人好事,板报也开辟“好人好事”专栏,加大宣传力度,现在我们班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班级,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学生心中都有这样一个目标:每个人在公平正义的道路上迈出一小步,我们的社会就会向更加公平正义的方向前进一大步。 
  法治教育与品德教育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同时,加强品德教育,使得遵纪守法、公平正义、权利义务等法治理念真正内化到每个学生的意识当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法治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 
  近年来,青少年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对于孩子法治教育的缺失,逐渐暴露出来。学校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可是现在很多学校只解学习上的惑,时刻强调分数为重、考试为要,对于法治教育完全忽视和漠视。有的学校一年只举办一两次法制报告会,其它的法律教育活动几乎没有。但是,对学生的法治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如果说学校、老师对青少年法治教育更多地是“言传”的话,那么家庭、家长更多地则是“身教”。一些家庭家教不严,家庭的教育方法不当,方法单一、粗暴,家庭不和谐,家庭成员不良行为等,都会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加上社会环境复杂,存在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因素,如黑网吧、色情歌舞厅、不健康的音像制品、图书等。相关部门每逢法制宣传日才走在街上发发传单、贴贴标语,这样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宣传,远远解不了孩子们法律知识匮乏之渴,更不能形成法律意识时刻在心中的社会氛围。 
  家庭不重视,学校常忽视,社会走形式,法治教育对于孩子们来说犹如镜中花水中月,触不到又摸不着。一些年轻气盛的少年,有意无意就可能做出鲁莽之事。学校教育是学生法律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教育是学生法律教育的最早点,社会教育是学生法律教育的大课堂,可以说三者对学生的法律教育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只有学校、家庭、社会携起手来,齐抓共管,才能发挥1+1+1>3的作用。 
  近日,网络又爆出“江西围殴女生”事件,学校学生打群架、网上辱骂他人等违纪违法事件也在一幕幕上演。“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这些违纪违法的青少年必将受到相应的惩罚。作为一名教师,深感教育学生的责任重大,同时内心也有很多迷茫和困惑。教育学生的路,任重道远,我将不言回报与代价,教育好我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培养遵纪守法的好少年、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育|学生|社会|法律|法治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