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高政论文>>正文内容

如何实现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的高效性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要】 笔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深刻体会到采用问题性教学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本文就“问题性教学”中问题设计应用的科学性作一些初浅的探讨。 
  【关键词】 高中政治 问题教学 高效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3-041-01 
  一、政治课堂教学问题设计要体现以下要求 
  第一,服务于教学过程的要求。问题的设计与展示要有利于教学过程的进行,这种过程性的要求往往也是由教材内容所规定的。沿着教材设定的思路进行问题的转换是教学中的基础性工作之一,遵循这一原则进行问题设计有利于帮助学生有效地运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的学习进行自主的思维加工。比如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节的教学中,课堂教学的问题主要是:(1)什么是联系?(2)联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联系的普遍性与联系的客观性的含义是什么等等。 
  第二,符合学生认知的基本规律。根据教材设定的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考虑知识学习与学生能力与知识准备的水平,在遵循认知规律的原则指导下,设计层次分明的教学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对教材知识点内容的直接再现,也可以是对有关内容的一定难度的思维整合。可以是陈述性的结论,也可以是关于结论的过程分析。可以是现成知识内容的内在整合,也可以是重大问题的探究与讨论。比如在“物质”概念的教学中可以分层次提出以下问题:(1)什么是哲学物质概念的内容?(2)物质概念与意识概念是什么关系?(3)哲学物质概念与具体科学中的物质概念是什么关系?(4)说物质与意识是相互依存的对吗等等。
  第三,体现新课程理念对学习方式变革的要求。新课程下的学习理念主要是探究式的学习与自主性学习,但就政治学习内容及其难度看,把所有的知识点学习与能力培养都置于规范化的探究式学习的要求之下是不现实的。而学生对于政治学习的自主性与自觉性也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状态与水平,有调查表明政治是学生普遍认同的“最不感兴趣的学科”,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这里有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准备、思维素质与行为品质的矛盾,也有因此而产生的学习既定目标的达成与教学时间有限性的矛盾。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条件下,接受性的学习与探究式的学习就必然要并存于政治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与探究者的身份就必然并存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对于探究与自主学习理念的贯彻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就使得探究性与自主性学习问题的设计必须综合考虑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时间、学生知识能力与学生学习行为和心态等因素。 
  二、课堂问题展示的基本要求 
  首先是问题情境的营造 
  情境设置的具体手法很多,最主要的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展示,而展示的手法可以是教师的复述与讲析,可以是学生搜集的相关材料的交流,可以是一个借助多媒体技术的音像资料,可以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情节表演等。所运用的材料可以取之于教材本身或对教材所述材料的进一步加工,可以是取之于现实生活中的最新材料或典型案例。比如,在探讨“运动与物质的相互关系”时,教材选用了《坛经》中记述的“仁者心动”的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慧能“仁者心动”的错误在于割裂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也可以深入一步,提出两个小和尚所说的“风动”和“幡动”在哲学上犯了什么错误,从而引起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兴趣。在教学“联系”一节的内容前,先放上一首歌曲“说句心里话”,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一个军人要安心于边防,需要哪些条件,军人安心于边防工作又会产生哪些积极的结果。从而引导学生体验“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基本原理,为整节课教学的进行营造良好的开课气氛等等。 
  通过材料展示创设问题情境固然十分重要,但同时不可忽视的另一项工作是教师对即将开始的问题讨论与探究的理论分析,这里有知识点理解上的分析,尤其是重点与难点问题的讲析,也有对问题探究的方向性的把握与控制。这是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的重要领域,课堂不是讨论会,政治课的许多理论内容,没有教师的必要的讲解与分析,学生对问题的探究缺乏必要的理论准备,往往是难以科学与深入的进行。 
  其次是问题的提出 
  如何提出问题和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这是在问题提出环节中最需要注意的策略。通常直观性的问题可以由学生提出,而比这一问题层次进一步的问题多半就要由教师提出了。对于课堂学习中个别学生可能产生的学习困惑,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问,而由学生发问所产生的预设范围之外的问题,教师应发动学生共同进行探究解决。有时候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学生却难以从自主学习中提出来,又需要教师提出来。 
  教师要善于从材料的展示或知识点的教学中自然地提出问题,如果学生对问题的探究缺乏足够的准备或能力素质,教师还要善于变通预设的问题,设置解决问题的“台阶”,使问题的难度接近学生素质的实际,这样对问题的探究才能成为可能与现实。 
  第三是对问题探究过程的校正与反馈 
  学生对问题的回答通常难以一次性达到完善的程度,通常不能适应教学目标的既定要求,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主要的就是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及时校正与反馈。 
  反馈的方式也是灵活多样的,学生的解答可能不全面,但其中不乏合理而有价值的成分,需要教师及时予以肯定。学生在准确解答的周边兜圈子,需要教师通过引导使其尽可能接近对问题的准确解答与表述。学生解答中出现了理解上的错误,需要教师随时进行纠正,或提出一个有助于校正学生思维失误的新的问题。对个别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在既定的任务之外通过追问提出进一步深化的问题等等。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教师|学习|学生|问题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