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初政论文>>正文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思维的培养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基本的道德素质和人生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学生分辨是非和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较差,学校、教师和家长只有保持高度警惕,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强对学生的法治素质教育,才能做到防微杜渐。初中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在学习过程中,生活化思维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加用心地学习,在生活感悟中学到知识。为此,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用心观察与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思维。 
  [关键词]人生观;道德素质;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思维 
  生活化思维是指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状况、思想特点与认知水平,以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事件为切入口,引导学生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思维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在课堂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思维,让学生直接参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以使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时,能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培养生活化思维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体现了以德育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构建,注重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新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增添了很多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教辅材料。新版教材为师生互动教学提供的生活素材,能吸引学生高度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这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学习材料,可能是学生身边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让学生在思考时可以产生代入感,更有兴趣来了解相关的知识。这种生活化思维的教学有别于传统被动接受知识教学模式,充满好奇的探索学习和丰富的生活体验可以让学生产生较高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增强生活实践能力 
  目前,各个学科都有海量的配套学习资料,知识点总结得非常详尽,学生回答问题时懒得思考,缺乏对知识的思考和内化,理解流于表层,学过考过就忘了。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思维,让学生从一开始接触学習就能形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培养他们善于动脑、乐于思考的习惯,注重生活的体验与感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学生一旦形成了生活化思维,犹如在现实生活中长了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把课堂中学到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设身处地思考现实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感悟与思考,收获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极大地提高自身的生活实践能力。 
  3.培养创新学习能力 
  《道德与法治》设计了开放性思考的教学模块,多以生活中的问题为切入点,多样化、灵活化地对生活进行观察和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具备开放教学的意识,激励学生突破唯一答案的思维限制,对生活中的事物多多观察,大胆想象,积极探索,勇于发现,拓宽学生的生活化思维,提高其自学能力和水平,不甘于只了解课本上的知识,进一步去主动发现课堂外更加丰富的生活体验,积极探寻生活中的热点,甚至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不断提升创新学习能力。 
  二、培养生活化思维的教学方法 
  1.创设教学情境,丰富生活体验 
  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完备,对教材中某些专有名词和概念的理解不够到位。教师需要适时给学生设置一个恰当的、与生活相结合的情境,把学生引入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设身处地感受知识,形成深刻的记忆。例如在学习《让友谊之树常青》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最好的朋友是谁?两人是如何成为好朋友的?曾经发生过不愉快吗?发生了不愉快会主动去解决吗?你珍视两人的友谊吗等生活话题。这种利用生活中学生间交友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主动投入知识的学习。学生聆听了其他同学对待友谊的看法和故事后,对友谊的认识会更加深刻。日后在自己和朋友交往中遇到类似问题时,也就会比较自如地运用教材的知识观点来解决实际问题。 
  2.多媒体教学,提升生活感悟 
  一方面,多媒体教学会产生强大的视听效果,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可以在瞬间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融入课堂,感悟生活。例如,在学习《生命可以永恒吗》这一课时,一位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了《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这一片段。精彩的剧情和强大的视听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教师抛出一系列问题: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说科学吗?生命真的可以永恒吗?如果生命不能永恒,为什么人们还要活着?这些问题的设置经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催化作用,很快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与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对生活和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与探究。 
  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素材海量且易得,除了多媒体课件,还可以播放思想品德教育片、法治纪录片,以及学生感兴趣的影视资料。这些素材贴近生活,可以把比较深奥的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例如,在学习《感受生命的意义》时,在多媒体教室组织学生观看《当幸福来敲门》《阿甘正传》这两部电影的片段。电影中,两位主人公遭遇生活中一次次的挫折,但他们的乐观、坚强与百折不挠,给学生以极大的心灵触动,学生看后感触很深,在课堂上主动谈了自己遭遇挫折的心态与历程,探讨了有关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看法,并表示这堂课相比以往深刻有趣多了。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视听感受,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加真切具体,增强了生活体验,提升了感悟力。 
  3.开展课外活动,强化生活实践 
  教师可以以某个课堂知识点为切入点,设计开放式的课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贴近生活,获取生活实践经验,强化生活能力。在课外活动中,要经常鼓励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积极探寻问题解决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如让学生开展小调查活动,收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等。当然,也可以尝试做一些有创新的实践性活动。例如《爱在家人间》一课给出的探究活动是“和一位家人尝试一起完成任务”,据此,可以为学生设置四种任务——完成一项家务活、做一次心灵对话、探讨一则生活要闻、周末一起出游。明确的任务目标,让每位学生与家人都能在家庭生活中进行实践操作。活动结束,学生纷纷表示与家人间多了一份理解与关爱,彼此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4.关注生活热点,开拓生活视野 
  课程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上提到的热点焦点事件,会瞬间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教师产生认同感,迫不及待地听取教师的见解,如果有与教师或其他学生意见不同之处,学生会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可以选取最近学生身边或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热点焦点事件,尽量让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有相应的热点事件与之匹配。学生也会觉得关注热点的教师能够跟上潮流,愿意和教师成为朋友,也更愿意投入学习。例如目前社会上的网约车安全问题,可以和教材中的《敬畏生命》一课相联系;由网友见面被骗案例联想到《网上交友新时空》一课。此外,食品安全问题、马航MH370坠机、韩国客轮沉没、长征精神永存等社会热点问题都能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教师如能把这些事件合理运用到《生命的思考》教学活动中,可以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又有生活气息,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和道德觉悟。 
  总之,生活化思维的培养就是把教材中抽象、深奥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融合在一起,把生活变成学习的主要阵地,消除学习的距离感,让课堂知识变得更加简单直观,很好地实现课堂学习与生活的融合,焕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张志杰.浅析隐形德育思想在初中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J].中华少年,2016,(35). 
  [2]孟召贤.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注重开发课外课程资源[J].学周刊,2016,(35). 
  [3]谭宝铭.走出课堂“零思维”——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9). 
  [4]陶孟义.情景教学法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周刊,2015,(01).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生活|教学|学习|学生|知识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