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地理论文>>正文内容

“追问”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地理课堂教学更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追问”不仅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做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而且为学生思维逻辑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但在当前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对“追问”的不重视、“追问”的缺失、“追问”的随意性等一系列问题,没能使“追问”在教学中发挥出真正的作用。本文意在呈现“追问”的价值,并分析地理课堂中“追问”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对策,以期从“追问”角度对地理课堂的教学进行有益探索。
  关键词:高中 地理 追问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实现师生间教与学的方式转变。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更是学习的引导者和方法的建立者。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地理课堂所要面临的问题。追问虽然在诸多的教学行为上并不占主导地位,但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建立、独立思考习惯的形成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
  一、地理课堂“追问”的内涵
  追问的雏形可以一直上溯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即经过对问题的谈论,从而产生不同观点,互相质疑,经过重新判断思考而产生新的观点的过程。“追问”在《辞海》中的定义是“追根究底地提问”。相比课堂提问,追问更强调对于问题思考的坚持不懈和对于问题探究的不断深入。我认为地理课堂追问是以教学内容为根据,以学生的回答为考量,以地理要素为核心,以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提出系列具有正向或反向顺序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探究的教学方式。
  二、地理课堂“追问”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地理课堂中,大多数的追问主要依赖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发现问题,从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寻找最佳的应对之策。也正是因为如此,教师对于追问的研究带有很大的主观性,提出的追问策略缺乏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的基础,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追问”等待时间过短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追问过程中3-5秒的等待时间能让学生更深入思考问题,充分发挥追问实际的效用,研究进一步发现,追问等待时间包括两部分:教师提问之后学生回答之前和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评论之前。心理学中强调记忆是学习的基础,过短的等待时间往往不能从记忆库中获取全面的知识联系,只能截取知识片段进行回答,这就影响了追问的效果。
  (二)“追问”的思维含量低
  低层次的追问,大多使用陈述性知识,学生只需要查阅资料后稍作思考就能发现答案,思维挑战小。而高层次的追问往往需要建立地理思维模式,处理更复杂和综合的问题,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经过原创性的综合评价才能得出答案。有的教师虽然提出了综合型问题,但追问过细,许多思考过程都省略了,不仅降低了问题难度,也让学生单纯跟着教师思考,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没有达到“追问”的初衷。
  (三)“追问”缺乏目标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发现,追问的主题不明确,目标不清晰,教师往往把追问演变为一连串的问题,容量大,跨度广,不仅没有围绕关键知识,没有明确的思维发展脉络,也失去追问的价值。
  (四)“追问”缺失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当然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次课堂教学。虽然教师在授课前都有详细、丰富的教案,但课堂中往往会出现各类小插曲,在问答环节中学生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或给出奇怪的答案。这些意外情况往往会打乱原有的教学安排,所以很多教师把这些视为课堂中最大的干扰。大多数教师会让学生坐下然后请其他同学帮助回答,当提问较难时也常常使用自问自答的教学方式。这样,学生没有及时回应或没有反馈的机会,错失了教学的机会。
  三、地理课堂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教师方面的原因
  教师在备考过程中都能预见到大部分的授课难点,也会花时间设计问题,对于授课内容和知识点十分熟悉,从而主观认为学生也应该比较熟悉,从而预留给学生回答的时间减少。就像在知识抢答竞赛中,由于选手对主持人的问题已了然于胸,所以当主持人陈诉完问题,选手就能立刻回答。
  另外,教师缺乏追问的技能,大部分教师对地理课堂中追问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有些教师接触到更多的是教学理念及教学理论,对于追问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太多关注,也缺少对课堂追问的训练和反思。
  (二)学生方面的原因
  追问是师生间的一种互动方式,因此学生也会对追问产生一定影响。
  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主动回答教师的问题。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失去主动探寻知识的乐趣,追求知识变得被动而功利,课堂积极性差,习惯被动接受知识,喜欢以课本的教条回答问题,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状态,导致教师思维反应迟缓,也就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开展教学追问。
  地理知识的储备、地理思维的建立、地理素养的形成都在于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地理教学的日积月累中。对地理的边缘化导致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地理基础就不够扎实,在学习高中地理时,大部分知识又逐渐被遗忘。学生往往由于知识薄弱无法回答追问,继而教师在追问中更倾向于思维含量低的问题。
  四、提高地理课堂“追问”质量的措施
  追问的质量关键取决于教师,纵使存在学生因素的影响,但通过教师的努力,能够将正面影响提到最高。因此以下将从教师的角度提出一些改进地理课堂追问的措施,真正提升地理课堂时效。
  (一)增强“追问”意识,重视知识储备
  很多教师都认为追问是教师的临场即兴发挥,不需要准备和设计。“追问”的合理应用不仅要求教师意识到“追问”的价值和功能,而且要让广大的教师意识到“追问”在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教师作为智慧的追问者,不仅要深度解读教材,把握教材重点和难点,而且需要夯实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及地理信息技术、地理学科前沿等知识。有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后,才能做到追问既有质量,又有深度和广度。
  (二)贴近生活,明晰问题
  为了增强地理课堂的生趣性,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材展开追问,而且需考虑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生活体验、学习特点等方面。所以在教学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关注时事新闻,积累追问素材,在了解学生的生情和学情的基础上,走进学生,贴近他们的生活,对学生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现象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追问,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让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好奇,当学生有了兴趣后,就能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发现和探索中。
  (三)提高“追问”技能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追问不能完全预测到,教师应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课堂的“意外”,灵活合理地应对课堂中的具体情况,结合教学内容,做好相应的调整后进行追问。
  追问需要针对学生的认识水平,不同层次的追问内容指向不同基础的学生;追问要做到目标明确,界限清晰,否则很容易出现由于缺乏目标而导致兜圈子的现象;追问的内容并非多多益善,应数量适中;为了让学生在思考中更连贯,追问要遵循关联性特征,运用多步骤来层层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
  (四)延长“追问”的等待时间
  心理学家发现,增加追问的等待时间可以让学生的回答变长,减少学生不回答的次数,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追问不是问题的串联,教师需要通过问的形式激发学生更深入和全面地思考,所以根据追问难度、强度、追问需要等待的时间就要做适当调整,达到追问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2]朱彦.追问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1]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教师|学生|地理|追问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