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正文内容

离异家庭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的关键时期,不少中学生本身就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然而,离异家庭学生的家庭环境则更加重了他们的心理困扰和障碍,如果不及时采取教育措施,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家庭、父母和生活,将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健全人格、一辈子的健康生活。作为教育的主战场的学校,理应积极承担责任,探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态。 
  一、心理状况分析 
  通过课题研究获得以下认识,离异家庭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认知方面 
  上课注意力涣散,不能集中,注意的稳定性较差,难以持久,观察问题不仔细;记忆力差,表现为记得慢而忘得快,尤其思考问题容易受情境影响,思考缺乏广度和深度,反应迟缓,不能变通。 
  2.人格方面 
  具体表现为自我评价较低、不敢与他人交往、对他人采取冷漠的态度。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这些孩子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落,兴趣明显减退,不仅对学校社会的各种新鲜事物不感兴趣,生活的不顺导致他们上课时情绪很难调动起来,课后言语较少,极少参与集体活动,整天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失落感很强。因家庭的变化,大多数离异家庭子女还出现思想、行为固执,不愿听别人的劝说,对人不信任,不能正确地、客观地分析形势,自以为是,对批评拒绝过分敏感,对侮辱、伤害耿耿于怀,反映出强烈持久的偏执倾向。 
  他们自感不如人,害怕别人谈及此事,对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特别敏感。许多同学不愿让人知道自己是特殊家庭的孩子,有自卑心理。 
  有些离异家庭孩子心理成熟比较早,看到别的同学在双亲的呵护下无忧无虑,使他们心中有一种失落感,自卑、自怜、压抑、怨恨的心理交织在一起,就有可能通过对他人、对社会的报复来渲泄情绪,以求得内心的平衡。在他们身上,滋事、斗殴事件时有发生。 
  3.情绪方面 
  主要表现为抑郁、敌对和恐惧。因为父母的离异,离异单亲家庭子女时时感到强烈的不安全感。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感觉,除了经济缺乏保障、住房问题和受人歧视、欺负外,众多的是来自他们内心的一种恐惧感。当这种强烈的恐惧感无法得到缓解和调节时,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常常感到不踏实、焦虑不安、担惊受怕等心理,这样久而久之,离异家庭子女很容易造成情绪上的障碍。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师生更加关心离异家庭中学生的各种现状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学到了很多心理健康的知识、技巧,为更好地了解学生、做好学生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教育对策研究 
  作为专职的教育重要机构,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对离异单亲家庭学生进行爱的补偿:要理解、尊重、信任离异单亲家庭学生,保障离异单亲家庭学生的隐私,创建友爱互助式的教育氛围,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气氛,可以帮助离异单亲家庭子女消除过强的自尊心,缓解心理负担,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和友谊,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和同学之间纯真的友爱。作为教师,有义务承担起对这些学生的保护和教育任务,发挥教师良师益友的作用,弥补他们缺失的爱。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多同他们谈心,帮助增强学习兴趣,改变其不良的学习态度。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小组研究与探讨了适合我校离异家庭中学生心理问题矫正的方法和策略: 
  1.学校应建立离异家庭中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为离异家庭中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可以帮助教育者利用掌握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包括学生自然状况、家庭自然状况、父(母)教养方式、学生既往病史、对学生身心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生活事件等。第二,反映学生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的资料,包括智力发展状况、个性品质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学习适应性状况以及综合评定建议。通过以上内容可以较为全面地分析学生心理状况的各个侧面。 
  2.学校应加强对离异家庭学生的管理和保护 
  离异家庭的子女面对家庭的不完整,更多感到的是孤独、不信任。当他们处于集体时,这些不良的情绪体验会得到消除。在集体生活中,能使他们更快地摆脱父母离异带来的影响,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许多离异家庭中的中小学生能产生良好的适应能力就是学校工作的结果。因此,学校应积极挑起管理、教育和保护离婚家庭子女的重担。在此提几点建议: 
  (1)学校应指定专人或专门机构来抓这项工作。学校上至校长、主任,下至班主任和教师,都要关注和研究这类学生的心理特点,探讨对他们的教育规律,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2)教师应更加关心和耐心教育离异家庭子女,使他们在集体中不受歧视,得到理解和尊重;针对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给予具体的耐心的辅导,观察他们身上的亮点,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体验到集体的温暖和快乐,尽量让他们在学习和活动中取得成功而感到快慰,从而启迪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其不良行为应坚决制止,耐心帮助他们纠正和克服缺点;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给他们关心、信任与适当的宽容,教给他们一些适当的心理防卫措施。 
  3.学校应加强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补偿教育 
  要帮助学生克服因家庭破损带来的不良影响,拥有健康的心理,那么心理补偿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心理补偿教育主要有: 
  (1)针对性心理教育。针对学生的自卑心理进行“自尊、自强、自爱、自立”教育;针对学生的敌对逆反心理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消除敌对情绪;针对学生孤僻、抑郁的心理进行集体教育,使他们从自我封闭走向集体,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伙伴关系;针对厌学现象进行理想教育,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积极进取的人。 
  (2)挫折教育。目的是使离异家庭子女用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对付挫折,避免使用消极的心理防卫机制。首先,要教育他们正确对待挫折,让学生认识到挫折是对人的磨砺过程,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其次,要帮助他们释放“能量”。处于挫折心态的学生,体内潜藏着一种“能量”,需借感情发泄来释放。教师一方面可创设一定的情境,使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受压抑的情感,抒发不满;另一方面,可通过丰富课内外生活,让他们在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中释放出多余的“能量”。第三,鼓励他们积极升华,把未能实现的欲望转向比较崇高的、为社会所赞许的方面。(3)补爱教育。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爱有着神奇的作用,这种爱不但能弥补学生缺失的爱,而且会使学生按照教师的期望塑造自己的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应加倍爱护离异家庭学生,关心他们生活中的疾苦,爱护他们的自尊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多同他们谈心,多听他们倾诉心中的烦恼,补好他们的功课,关心他们的同伴关系和品德的提高。只要教师倾注真挚的爱心,不但能够弥补学生缺少的父母的爱,而且能够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实现教育的期望。 

  (4)集体凝聚力教育。通过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关怀教育、爱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帮助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和他们做真心朋友。开展我的“家”主题班会活动,在和学生游戏的过程中感受集体的关怀,消除了不良的心理障碍,培养了合作能力、交往能力,让班集体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为学生健康的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 
  (5)亲子关系教育。调查表明,亲情是人心灵的港湾。对离异家庭学生,要培养他们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的情感,利用心理换位效应,要求他们站在父母的位置上看待父母的行为。只有当学生理解和同情他们离异父母的处境时,才可能消除责难、埋怨甚至怪罪父母的消极情绪。同时要紧紧抓住家长心中对孩子永不磨灭的“爱”,对家长进行“爱”的正确引导,经常与他们沟通,唤起监护人的责任感,以更多的爱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让他们认识到身为父母,无论婚姻关系是否存在,都应对子女负责,离婚决不能伤害子女。亲子关系教育不仅可以改善离异家庭的亲子关系,而且可以提高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 
  (6)加强人际沟通。与人相处的技巧是成功交往的渠道,高超的交往技巧可以唤起别人与你友好相处的热情,打通与人接近和沟通的渠道,密切双方的关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离异家庭学生由于从小缺少正常的关爱,不懂得交往技巧。加强人际交往技巧方面的锻炼,首先要教会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坦然走向人群;其次,待人应主动热情,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再次,在交往中,也要尊重对方,使对方感受到自我尊严得以维护、自我价值得到承认,有利于增强人际吸引;最后,要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和沟通技巧,把握分寸,善于倾听他人的心声。 
  4.学校要开展团队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辅导并举 
  首先,要针对离异家庭中学生共同的心理问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对辅导者和离异家庭中学生来说有很大的益处:一方面,因团体心理辅导每次可以接待多人,所以比个别心理辅导更加节省时间、更加经济;另一方面,团体心理辅导能运用集体的力量,促进当事人行为的最大改变。团体辅导为当事人提供了比个别心理辅导更为典型的社会现实环境,经历的相似性可以使小组内成员放下心理包袱,敞开心扉接受辅导,接受他人的帮助,寻求更多的社会与心理支持,增强抗挫能力。在辅导过程中:“榜样作用于模仿学习更有利于当事人的社会化过程,使他们能通过感情的交流,用自己的感受、体会、经验去辅导和帮助其他学生,这样经验和感受的分担具有治疗性的功能,可以消除个体自责、自卑、退缩等不良品质,最终提高心理辅导的效果。” 
  个别心理辅导就是以个别学生为对象,以学生问题和需要为基础,用尊重、接纳、理解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通过聆听、疏导、咨询活动等途径,予以适当的启发和诱导,使学生能由自我了解而发展正常人格。个别心理辅导是学生与咨询师面对面的交流,它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解决来访者深层次的问题。咨询师可以对来访者的生活史,现在的主要心理矛盾、心理结构、心理发展阶段、主要防御机制等关键问题做非常系统的判断和评估。保密性也更好,学生和咨询师也能更好地交流。 
  5.学校应把对学生的关心和教育同对家长的教育和劝说结合起来,家校共同努力、互相配合 
  事实证明,只对离异家庭的学生进行关心和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伴之以对家长的说服和教育。教师必须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使家长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让家长明白,教育孩子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长的责任,家长离婚绝不能以伤害和牺牲孩子为前提和结果。只有对家长耐心说服和教育,才能达到使孩子的主要生存环境(家)向良性方向发展。 
  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需要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努力,双方一起为孩子的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学校应经常了解离异家庭子女在家的表现、思想变化等情况,同时向家长反映其子女在学校中的表现,并向家长提供教育子女的建议和方法。家长要密切配合学校和社会来关心和帮助他们,尽量消除父母离异给子女心理上所造成的创伤。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心态。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育|心理|学生|他们|家庭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