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地理论文>>正文内容

地理课堂生活化及反思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 要: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体现了生活教育理论。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将生活融入地理教学,用熟知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生活化的地理课堂需要教学反思,反思的最终目的是教师教好,学生学好。
  关键词: 地理课堂 生活化 教学反思 
  20世纪20年代,我国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其老师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生活教育理论,此理论强调“有什么生活,便有什么教育,教育必须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1]。新标准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相一致。生活化的地理课堂有一个重要环节是地理教学反思。地理教学反思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二是教师自我反思。教师要“学会教学”和学生要“学会学习”,两个“学会”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一、课堂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设计最重要的环节是导入,课堂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成败。利用生活化的情景导入,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讲述的自然灾害与生活联系甚是紧密。例如,汶川大地震就是一则生活化情境的实例。导入:同学们请看视频,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地震造成七万人遇难,三十七万人受伤,一万八千人失踪。对于这场地质灾害,学生在各大媒体关注的也比较多,我们可以从地理学的角度进行解释。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是地壳的剧烈运动)那地壳为什么会运动呢?学生带着疑问仔细听老师讲解: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防震措施做得比较完善。借鉴日本的防震措施,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场景下我们应该如何做?分组讨论,踊跃发言。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教会了学生在地震中逃生的技能。 
  二、地理课堂上的生活实例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说明日常生活离不开地理。人们生活的各方面都和自然地理有密切关系。比如衣,中国的青藏高原地区,那里的少数民族以狩猎畜牧为主,因此他们的衣服往往是就地取材,以牲畜皮毛为主。又如食,我国北方是旱地,南方是水田,所以北方人吃面食,南方人吃稻米。再如住,草原儿女居住在蒙古包里,黄土高坡上的人开凿窑洞居住,福建人住土楼,云南人住吊脚楼,等等。又如行,人们的出行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北方人行走靠的是马,南方人行走靠的是船,所以就有了“南船北马”的格局。 
  三、地理课堂上的趣味情境 
  初中生大多比较好奇、求知欲望强烈,所以教师的职责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身边的生活。 
  例如教学“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教师可以引入小学课文《晏子使楚》里的一句话: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成枳,枳是苦的不能吃。然后让学生思考其奥妙。又如讲到地形对气候植被的影响时教师可以引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意思是说初夏的时候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是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这句话说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这一气温规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C°。再如讲到“天气与气候”的特点时,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意思是说东边阳光灿烂,西边雨绵绵,说明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是不同的。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因为大气对太阳光的散射作用,地球表面被大气层包围,当太阳光进入大气后,空气分子和微粒会将太阳光向四周散射。太阳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红光的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波长较长的红光透射性最大,能够直接穿过大气,而波长较短的蓝紫光,很容易被大气中的微粒散射,因此我们看到天空呈现蔚蓝色。) 
  四、地理课堂上的时事新闻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以说明地理知识非常之广,因此不能局限于课本上所讲的内容,更应该拓宽学习渠道。时事新闻很多都和地理知识有关,我们应该做到活学活用。以前,只要学习课本知识就可以,现在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必须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更多知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例如,2014年3月8日,马航失联这一则新闻考试就可提下列问题:①东南亚的地理位置;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条件;③东南亚的物产。又如,南极泰山站的建成这一则新闻考试会出下列问题:①南极的自然条件;②南极北极的科学考察站分别有哪些。再如,2014年2月7日,索契冬奥会就会考到:①俄罗斯概况;②该时间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因为受出版方面的限制,书上的新闻都成了旧闻,所以教师要眼儿灵通,广泛关注时事,以弥补教材在这方面的不足。 
  五、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地理课堂内外也需要实践,我们要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 
  例如教完“水资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社会调查,然后去生活中调查。像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河流被污染了?有哪些水资源被浪费了?节约用水的措施,你知道哪些?通过实际调查,学生从课堂走进生活,感受到所学地理知识是对生活有用的,提高生活质量。又如,讲到垂直地带性的时候,教师可创设野外教学情境,带领学生去野外实地考察,山体植被的变化是最明显的,让学生爬山,从山脚开始做记录,然后到半山腰再到山顶的植被情况,最后进行对比可知。再如,讲到地图的三要素的时候,让学生绘制学校的平面图,不仅巩固学习的内容而且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 
  六、生活化地理课堂的教学反思 
  地理教学反思的实践包括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教师的自我反思。 
  1.教师引导学生反思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并不只是把知识教给学生,而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知识,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首先,课前预习反思。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要预习,反思预习情况充分与否,以后该如何改进。其次,学生对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进行反思。一堂课下来,知识点掌握了多少,及时查漏补缺。再次,学生对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总结反思。地理方法是否能灵活运用,看有没有更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学生对自己总体表现的反思。学完一节课的内容后,给自己打个分数,再接再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式与综合能力、学科成绩等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2.教师自我反思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今天的社会现实看,“传道”指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首先,德育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反思。教育所要培养的是不仅是掌握先进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人,更是具有社会责任感,能够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人。其次,知识用时方恨少的反思。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教师要不停地充电。再次,教学方法的反思。各种个性的学生融在同一个班级,所以备课不仅是准备知识的教法,还要备学生,预测可能出现什么问题,每堂课都要做到有备而来。最后,教学设计的反思。通过实践教师要不断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教师的自我反思,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使教师的教学水平获得一定提升。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就是最好的老师,生活化的地理课堂可以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地理知识;生活化的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生活化的地理课堂,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将那些抽象的地理原理通俗化。生活化的地理课堂的教学反思最终的目的是学生会学、教师会教。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全集:第2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生活|反思|教师|学生|地理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