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政治课题>>正文内容

《课堂讨论对思想政治课学习影响的研究》开题报告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一、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正走向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不断加剧,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结构很不适应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竞争的需要,也不能很好地面对我国今后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长期以来,我国政治课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忽视实践体验,相当多的教师教学中仍以说服教育法为中心,满足于单纯的特定的价值准则的传递,停留在知识的课堂讲授和理论灌输上。导致学生缺少丰富的个性和创造性,缺少创造性思维和活动,独立思考力和动手的实践能力贫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强调改变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尤其强调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的理想。

正是基于以上所述,本课题就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对提高课堂讨论对思想政治课学习影响的实效,更好的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

讨论是指就某一个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
课堂讨论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围绕一定的问题,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研究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现存的为很多教师所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讨论流于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做人的思想素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研究理论依据

生本教育理念认为:教育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发展,而不是老师的自我展示;学生是教学的本体,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应为这个本体服务。但是,在“应试教育”这一指挥棒的作用下,为片面追求高的升学率,传统教学变成了以教师讲授为主,上课“满堂灌”,课后搞“题海”。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或得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活动也很少;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学生学习的唯一方式就是“死记硬背”,学生成了考试能手,真正在实践中无法应用,其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则被忽视了,无法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新思路。如果在思想政治课中实施生本教育,教师“全面依靠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索,自我感悟,互动交流,让学生分享学习和教育的主动权,则能更好地达到思想政治课教育和践行的目的。

建构主义认为: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教师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为学生理解和建构知识搭一个“脚手架”,因此,课程与教育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创造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在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助合作和交流,由此生成新的理解和知识。在这里,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容器",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不断闪现思想火花的教育主体。教育过程演变成依靠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多边的、交互的教育活动。

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五、研究内容

1、调查目前思想政治课堂讨论的现状。

2、对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3、课堂讨论的形式及原则的研究。

4、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的研究。

5、提高课堂讨论对思想政治课学习影响研究研究。

六、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目标性原则

3、民主性原则

4、实效性原则

5、合作性原则

七、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文献资料法

3、数据分析法

4、实践法

八、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0年11月——2010年12月)

收集相关信息,整理分析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

(二)实施阶段(2010年1月——2010年3月)

1、根据实施方案针对学生课堂讨论现状,进行课题的研究,形成相应的策略。

2、收集资料,撰写阶段性工作的计划与总结、研究论文等。  

3、定期围绕课题开展活动,更新观念,及时反思、调整课题实施方案。

(三)总结阶段(2010年4月----2010年5月)

对前期的工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作出定性、定量分析,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九、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本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形式包括开题报告、论文。

十、研究的参考文献

1. 徐贵权主编:《走进高中新课改——政治教师必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

2. 郭思乐著:《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6月第1版

3.王立东主编:《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

4.柳夕浪著:《课堂教学临床指导》(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9月第2版

5、董洪亮:《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6、陈旭远 张捷:《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7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育|学习|学生|课堂|研究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