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本素材>> 经济生活>> 第四单元>>正文内容

顶层设计激活创新要素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在传统的单一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形成多要素联动、多领域协同,对内可循环、可持续,对外形成强大的资源集聚效应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

    刘若鹏才31岁,5年前从美国归来就选择了深圳,创办出如今大名鼎鼎的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他有年轻人的激昂与不驯,“人们都只相信过去,而我们布局的是未来。”超材料具有“无中生有”的超前性,学界和投资界对其尚未广泛认同,对此,刘若鹏有所不平,又有所不屑。

    同样年轻的深圳义无反顾地接纳了他。从2008年开始,深圳接连推出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战略新兴产业扶持计划,并辅以“孔雀计划”,延揽海外高层次人才。

    刘若鹏交给了深圳这样的“回报”:累计申请超材料领域核心专利2500件以上,超过领域全球专利总量的85%,开创了预期产值达千亿元的新兴超材料产业。

    2012年12月,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第一次外出考察去的是深圳,考察的第一家企业是刘若鹏的光启。据《深圳特区报》当时的报道,“在光启,习近平说,国家的强盛,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哪个国家拥有人才上的优势,就会拥有实力上的优势。国家要走创新发展之路,首先要重视创新人才的聚集,应该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人才,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没人才,科技创新无从谈起。创新驱动实质上就是人才驱动。只有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科技创新才有希望。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广泛吸引各类创新人才特别是最缺的人才,深圳看准了这一条。光启——深圳3万多家高科技企业的一个缩影。这些企业共同的经验就是用好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去年,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到GDP的三分之一,今年上半年又升至四成。

    拿什么主导深圳命运

    深圳聚合科技创新要素的战略转变始于6年前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他们没有被危机惊倒,而是把危机当成了“弯道超车”的机遇,接连布局了六大战略新兴行业,并进行创新型城市试点,如今一批“源头技术”型企业挑起了深圳发展的大梁。

    深圳市市长许勤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创新是深圳的基因,也是这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科技创新具备一定基础后,就必须加速形成综合的创新优势”。

    在经济增速换挡期,一个普遍现象是越发达的地方经济增速越低,深圳似乎打破了这一规律。

    今年上半年,深圳GDP为6460.78亿元,增长8%,高于全国和广东全省增速。其秘诀就在于以创新驱动,新的产业呈现快速崛起的态势。从数据来看,上半年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2584.94亿元,增长14.3%,高出全市GDP增速6.3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四成。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深圳经济增长的主动力。许勤介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深圳经济造成一定影响,加之土地、人才等要素资源长期匮乏,“深圳唯有向创新要动力、要潜力”。正是从那时起,深圳开始明确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效益,陆续出台六个战略新兴产业引导扶持规划,以求长远发展。

    在去年9月的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的第九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强调,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

    深圳提前布局战略新兴产业,相当于抓住了创新驱动发展的牛鼻子。接过传统制造业和外向型经济的接力棒,一大批新兴高技术型企业挑起了深圳产业发展的大梁。目前,深圳高科技企业超过3万家,除拥有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等大型领军企业,近几年还涌现出超多维、科陆电子、国民技术、华星光电等占据细分行业市场主导地位的中小型企业。

    数据显示,深圳高技术产业产值从2008年的8711亿元,提高到2013年的14133亿元以上,年均增速为10.2%,其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提高到2013年的33%以上。

    深圳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吴思康告诉记者,这几年深圳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头发力,积极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突破,在新一代信息、互联网、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形成由创新型龙头企业引领发展格局。

    曾在1999年承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部分的华大基因公司,眼下已登顶全球生物基因研究领域的金字塔。而由五位留美“80后”青年组建的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以平均每周申请25项专利的传奇速度,成了全球超材料领域的领导者。

    许勤说,由龙头企业或新型科研机构牵头联合攻关,深圳的研发能力显著增强,企业创新从“模仿追随”向“源头引领”攀升。

    数据显示,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从2009年的3800件提高到2013年的10049件,提高1.64倍,占全国比重从2009年的47.5%上升到2013年的48.1%,今年上半年又升至51.2%。在国家科技大会上,2012年深圳企业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0个奖项,2013年又获得9个奖项。在第十五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深圳企业共获得专利金奖4项,占全国的1/5。

    伴随着一批企业在“源头技术”领域的创新和崛起,深圳设立了180亿元专项资金,规划建设23个产业基地和集聚区,推动六大产业规模实现年均20%以上的增长。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陆健介绍说,深圳针对战略新兴产业有一系列发展举措,六大领域已基本形成了创新生态链,企业从初创期到成长期、成熟期均有针对性服务措施。

    “深圳正在形成影响全球产业格局的强大新兴力量。”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这样评价。31岁的刘若鹏,从美国杜克大学毕业归国到成为超材料全球顶尖研究院的院长,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我之所以选择深圳,是源于这里优于中国其他城市的前瞻性产业布局眼光。”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监朱杉也向记者表示,创新企业大多缺乏终端产品,若没有深圳市政府的前瞻眼光和大胆扶持,很多企业走不到今天。

    根据规划,深圳未来将在战略新兴产业强化龙头企业,鼓励并购重组,形成专业化创新协作体系来打造国际产业链。并且,还将以专业性强、服务性强的战略新兴产业基地,来打造一批产业链关联效应明显的集聚区,成倍放大产业集聚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主导深圳未来发展命运的就是,在科技创新上要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并举头观世界,看准大方向,超前规划布局,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速赶超甚至引领世界的步伐,成为代表中国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战略主动的龙头。

    为创新接通金融钱脉

    “为了1亿元贷款,我跑了全国近10个大中型城市。”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鲁先平说,创新型轻资产企业没有贷款抵押物,新生产线始终无法落定,最终是上海银行深圳分行无抵押、无担保放款1亿元,救了急。

    钱往哪儿用是学问,钱从哪儿来是难题。只有打破常规钱的血脉才能畅通。我们发现,在深圳通往科技创新的金融“钱脉”多层次、多元化、成体系、很畅通,信贷、证券、创投、担保和政府创投引导基金等形式,几乎能为企业整个生命周期提供全链条金融服务。

    金融服务从“生产环节”向“创新全链条”延伸,是有效链接资本和创新资源的桥梁,也是深圳综合创新生态的基石,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这一全国性命题亦有启示。

    从实践来看,一个完整的技术循环应包括技术、企业和产业三个不同的阶段,先通过技术体系产生创新且富有市场潜力的技术产品,通过孵化体系产生高速成长、充满前景的新创企业,通过资本体系推动高成长企业成为重要产业的核心企业,并最终成长为新兴产业。

    也就是说,在完成技术循环的过程中同时完成资本循环。目前,深圳设立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超材料等4只国家级产业投资基金,搭建起资本进入实验室的桥梁。

    从实验室技术转化到初创企业,深圳市出资30亿元吸引社会资金,成立了创投引导母基金来解决种子期融资问题。陆健告诉记者,通过参股方式扩大企业投资规模,以让渡受益权来引导子基金有效投向种子期和初创期企业。

    当企业进入成长期,可以从创投机构获得“融资+股权”服务。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孙东升告诉记者,公司共投资深圳本地科技企业81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68家,在国内外上市18家。

    同时,成长型科技企业还可通过信用担保和再担保机构获得“担保+信贷”服务。对符合条件的3000万元以下、一年期以内贷款给予再担保,且其中信用贷款超过50%。

    深圳市还搭建了企业互保政府增信平台,对“民营领军骨干企业”采取企业有限互保、政府有限补偿、银行自担风险模式解决中长期融资。

    “互保金体系面向金额3000万元以上、期限3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陆健表示,给予增信和风险补偿,能让大企业胸有成竹地国际化。

    在政府的引导下,深圳高度发达的创投机构创造性地对接了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强化“全链条服务”。孙东升表示,深圳多种金融机构一起发挥协同效用,大胆尝试了科技企业信贷债转股、供应链融资、组合担保贷款、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等新融资路径。

    “深圳目前是金融机构协同效应最为显著的城市。”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说,加之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柜台交易、技术产权交易、技术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深圳的科技金融体系已初具“样本效应”。

    内生的动力最强大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是技术、资本的有效整合,其载体是企业,核心是人才。

    今年上半年,深圳市引进留学人员达到2040人,同比增长63%,大多集中在金融、信息技术、计算机等领域,和深圳产业发展紧密相关。

    “之所以选择深圳,是因为产品零部件无论多么个性化,总能找到生产商。”深圳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涛说。尽管这位企业创始人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且香港特区政府也因其属全球领先的无人飞行器生产商而屡屡伸来“橄榄枝”,但他们还是选择扎根深圳——“香港或许有更多的商业机遇,但深圳有不可思议的产业集群”。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宋磊也深有同感。这家企业原本于2004年成立于北京,但因对产业集群配套的依赖性,于2007年迁至深圳,“这里的电子产业集群高度发达”。

    深圳市发改委副主任吴优告诉记者,一大批产业链紧密衔接的企业及服务机构,正呈现加速集聚态势,形成了一批个性化的产业集聚基地。

    在高等院校等传统科技资源先天不足的情况下,深圳近年加紧实施“孔雀计划”,着眼于用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期权作为激励,加上住房、医疗、教育等要素来吸引海外高端人才。

    目前,深圳的“广东省创新团队”已占到全省总数的1/3。到2015年底,将累计引进50个高层次创新团队,总共实现1万名海外人才引进计划。

    “我们受益于‘孔雀计划’,几乎所有重大项目的技术攻坚人才都来自于此。”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技术合作总监张玮称,“企业没有任何外来技术,没支付过任何技术转让费,全靠大家自己研发。”目前,华星光电已经在液晶显示面板领域全国领先。

    而人才集聚带来的思想力量,又进一步作用于创业氛围和创新文化。

    “对创新的理解,深圳可能更优于北京、上海。”宋磊说,超多维这类技术超前企业,其采购和销售模式很难被其他城市所接受,但在深圳却能得到“一企一策”的支持,这座城市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和技术革新的活跃度频频让他惊叹。

    综合创新“新生态”特征

    从科技创新到金融支撑,再到人才集聚,几个核心要素聚合,深圳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得以“闭环”。

    许勤说,在科技创新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如果再单一搞科技创新,就很难把所有要素的创新能力积聚起来。深圳要在传统的单一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形成多要素联动、多领域协同,对内可循环、可持续,对外形成强大的资源集聚效应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

    从纵向分析,“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包括四个层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是第一层次。许勤表示,任何创新的基础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所打造的一系列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综合创新生态体系的一个“抓手”。

    国家省市级的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是第二层次;目前深圳已有各类创新载体955家,计划到2015年累计建成1000家。

    大量科研机构、企业、学校参与的“面上的创新”是第三层次。

    第四层次包括政策服务体系、金融服务体系、创新人才队伍、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等一系列配套体系。深圳的土地整备政策、“孔雀计划”、人才安居工程都属于这个层次。

    “要素的集聚融合,产生化学反应,而不是简单的配置。”许勤说。

    从记者调研的情况来看,深圳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有三大特点:

    一是创新载体爆发式增长,2008年以来,新建创新载体相当于前28年组建总量的4倍,达955家,并涌现了一批市场导向、研发与产业化一体推进的新型科研机构。

    二是深圳充分发挥金融中心优势,加快发展科技金融,形成了包括政府资金、担保资金、银行贷款和社会资本在内的覆盖创新链条全过程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三是利用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打造“深港创新圈”,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承接国际技术产业转移,集聚全球创新资源。

    许勤坦言,全国600多个城市都在提科技创新、创新型城市,但是能不能形成一个“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深圳的着力点就在这里,跨界的要素具备了,通过政府的引导,进一步发挥市场的作用,要素聚集的速度会更快、效果更好,“就跟我们搞CPU一样,只有它的核在这儿,才能搞出来,然后政府再把各个创新要素集聚起来。”

    记者调研发现,深圳之所以在科技资源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建成了充满活力的“创新绿洲”:一方面是率先建立了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使一批拥有创新技术和创新精神的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中脱颖而出、发展壮大,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另一方面,深圳市委市政府将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

    “政府多加以引导和服务,少施以决定和命令,对企业真正做到收放自如,这是深圳的经验。”深圳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吴思康说。

    从实践来看,推动综合创新涉及诸多体制障碍,仅靠市场力量难有实质性突破,且效率低、外部性高,这需要政府进行前瞻性引导。

    许勤告诉记者,未来还要进一步突破体制障碍,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定的路子走,去挖掘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打破行业界限,开辟生态循环新路径。□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汤耀国皕文聂欧王传真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产业|企业|创新|科技|深圳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