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正文内容

中学生逆反心理分析及对策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根据心理学的解释: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可以说,有思维能力的人存在于社会就会有逆反心理、逆反现象的存在,人的一生都存在着逆反心理。 
  一、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且有多种表现。中学生正处在接受家庭、学校教育阶段,在认知事物和看问题时常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和较大偏差,因而易与家长、教师、教育者的意向不同。当人们的意向不一致时,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就会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 
  中学生的好奇心强,不迷信、不盲从,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实践意识。但家长或教师在教育中学生时,为了不让他们走弯路,常用自己的经验劝阻他们的好奇心。而中学生由于经验与阅历的不足,加上好奇心的驱使,听不进大人的劝告,对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这样,逆反的行为就形成了。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有以下这些具体表现: 
  不喜欢按照别人说的去做。 
  认为绝大多数规章制度都是不合理的,应该废除。 
  如果父母再三叮嘱同一件事就会感到厌烦。 
  佩服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认为父母、老师的话很多都有漏洞。 
  喜欢与众不同,爱做令人大吃一惊的事情,喜欢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 
  违反某些规定的时候会感到一种快乐。 
  对别人的批评常常反感和愤怒。 
  认为父母和老师不应该为一些事小题大做,大惊小怪。 
  认为冒险是一种极大的快乐。 
  一旦决定做某件事情,不管别人怎么阻止也不会改变主意。 
  会对课堂上出现一些老师没有意料到的情况而感到开心。 
  对伤害自己自尊心的人,想要给他添些麻烦,让他感到自己不是好惹的。 
  越是禁止的东西,越要想方设法得到。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在从小学进入中学的时候有一个飞跃。他们开始有了较强的行为能力和自理能力,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是小孩子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想摆脱父母,自立自强。但是父母却仍然要主宰子女的大部分行动。所以中学生会渐渐地疏远父母、教师,对师长的要求会置之不理,我行我素。 
  二、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的成因 
  中学生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产生这种逆反心理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主观上,中学生正处身心发育成长的不稳定时期,大脑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脑机能越来越明显,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富。特别是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超出童年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尤其是在接触社会文化和教育过程中中学生渐渐学会并掌握了逆向思维的方法。正是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和逆向思维的形成、掌握,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因此,人的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时期呈上升趋势。 
  同时,中学生又处于社会角色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倾向于持批判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感。 
  客观方面,教育者的可信任度、教育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往往也会导致逆反心理。 
  三、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合理应对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正常心理,也是问题心理,有消极性,也有积极性。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道路上是必然存在的,它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形态。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思变的特点,是中学生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积极地逆反心理是一面明镜,如加以正确的利用和引导,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逆反心理也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心理问题。当逆反心理得不到合理调节就会呈现消极作用,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能顺利进行,进而转化为矛盾,严重者会造成事故,甚至酿成悲剧。近几年来,常现报端的以中小学生为主角的家庭悲剧;有中学生伤害父母的,也有中学生自杀、自残的。骇人听闻的报道让人触目惊心。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育者没有正视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存在,没有正确引导和调节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存在,没有正确引导和调节中学生逆反心理而造成的恶果。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反常心理,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其后果是严重的,它会导致中学生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逆反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克服和预防其发生。 
  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要采取积极地态度,科学地去分析。逆反心理的客观条件有主体和客体,因此,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与形成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认识了逆反心理产生的两个因素,当中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时就可以从主体和客体两方面进行调适。中学生最大的变化时从儿童期间依恋父母,转向依恋朋友。因此产生了亲子关系冷淡,甚至有脱离家庭的倾向。此时,父母应善于引导,不仅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更要深入细致地观察他们的内心世界,经常与他们交谈,同时也要尊重中学生独立自主的权利,允许他们有自己的一方天地,这样,才会使中学生顺利度过这段情感不稳定的时期。 
  教育者要了解、顺应中学生生理、心理成长的规律。有爱心的同时更应具有童心,对他们的好奇心,应适当给他们提供探索实践的机会,不要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诫他们而阻止其好奇心。中学生在实践中虽然走了弯路,但其成长经验远比家长的说教强上百倍。随着中学生的成长,家长不要老是采用抚育婴幼儿的那种包办、监护的方式,而应留给他们一定的独立空间和自主权利。 
  成人要与中学生平等相处,不要用命令、训斥的口气,不要用粗暴和强制的方法管教他们,要真诚地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特别是当他们提出一些要求、见解时,不要搪塞了事,使自己在中学生心目中丧失信赖度,阻塞心灵交流的通道。 
  教育者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特别是家长和教师要看到中学生的长处,要多体谅他们的难处,应该理解他们,不要给他们施加过分的压力,让中学生有愉快轻松的心情,这样他们才能正常健康地成长。 
  当然,中学生也应该尽量理解父母和老师,要学着从积极地意义上去理解父母的啰嗦、老师的批评都是善意的。成年人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也会误解人,中学生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中学生要经常提醒自己虚心接受老师和父母的教育,遇事要尽力克制自己,要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还有主动与成人接触,向他们请教,这样,多了一份沟通,也就多了一份理解。中学生要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通过这样有意义的活动,中学生也会逐渐理解单纯的逆反心理虽然是正常合理的,但是并没有太过的现实意义。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育|心理|学生|他们|逆反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