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历史论文>>正文内容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随着新课程的开展与深入,历史课堂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自我体验、自主建构历史经验的教学方式越来越被广大师生认可。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感悟历史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历史教学情境。笔者认为,广义上的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的不同于教材内容的各种教学情境,既有直观的、也有抽象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创设和运用“新情境”,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一、运用生动的语言,营造语表情境
  语表情境,即运用语言表述而设置的情境。赞可夫曾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新课改提倡教师少讲、精讲,但是每一课的导入、过渡,以及重难点的点拨、内容的归纳提升等都需要教师讲述,而且这些环节又是教师驾驭课堂的重要抓手,因此,教师必须运用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简洁生动的语言讲述出来,激起学生的情绪、情感以及想象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容易使学生与教师形成精神共鸣,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不散漫。比如,在“洋务运动”的教学中,从洋务运动的“结果”到“失败原因”的过渡可以这样设计:“洋务运动时期的经济高度增长,可是并没有使中国自强。甲午战败,洋务派成了千夫所指,尤其是李鸿章,更是落到了‘国人皆曰可杀’的地步。洋务运动开始的辉煌、结局的苍凉,值得冷静地思考。”由此,很自然地使学生冷静分析、思考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最后,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及时总结:“任何新经济因素在成长初期,都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支持,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驾护航的中国近代工业举步维艰。洋务运动就是一场跛足的改革。中日之间的战争,其实是一场一个完整的现代国家和一个部分的现代国家之间的较量,胜负早在两国开始改革的时候就有预兆了。”这样一段简洁生动的话,让学生理解了制度变革的缺失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并进一步启发学生认识到: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预先设计或及时生成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思起于疑”,疑问是学生思维的出发点。在情境教学中,要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以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为载体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问题可以是教师预先设计的,也可以是课堂上生成的,但都必须围绕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而提出,并处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内,要做到难易适中,并有一定的梯度,不能无限发散,以免影响课堂效率。问题的设置应注意知识的纵向、横向、古今中外之间的联系,尽量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答案要不是唯一的,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提问、思考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批判的思维能力。当然,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既不能忘记历史学科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担负的引导作用,同时又要引领中学生初步知晓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只有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才能适应高中阶段学生的需求。比如,在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时候,可以补充相关材料,设计这样的问题:罗斯福新政之后,社会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罗斯福是法西斯;第二种,罗斯福是美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第三种观点,罗斯福挽救了资本主义,正如邓小平挽救了社会主义一样。请问你同意哪种观点?并阐述理由。观点可以自选。但由于前两种观点是错误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在坚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于预,同时兼顾了弱小群体的利益。实质上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结果暂时适应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并使资本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同时,通过将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开放相联系,启发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关系。讲到这里时,教师还可顺便渗透史学研究新成果: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似乎难以解释这一现象,现在史学界重视用文明史观来研究历史,逐渐淡化了马克思的社会形态论。
  三、多方搜集各类材料,创设史料情境
  “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中学历史教学要求遵循的基本原则,为此,上海二期课改《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就明确要求在中学要做到“论从史出,史由证来;证史一致,史论结合”。各地课改后高考内容的呈现都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而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设计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此可见,利用史料创设新情境进行史料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必然趋势和主要方式。
  如何创设史料情境才能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呢?要先确定主题再搜集史料,然后根据所选史料精心设计问题。在搜集、选择史料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②注意互证、孤证不立;③直观性图片、图形与抽象性的文字史料相结合;④趣味性与学术性相结合;⑤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⑥历史与现实相结合;⑦注意适时、适量与适度。通过史料情境的教学可以使学生逐渐掌握“论从史出”的历史研究方法,提高他们解读材料的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历史情境
  所谓的再现历史情境,又称为再现“事件情境”,即利用幻灯图片、电视或电影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历史事件的发展梗概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察、体会和分析历史。这种教学方式在高中历史课堂运用得越来越少,不少教师认为这是讲述法的翻版,其实这种教学手段不仅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过去的历史,而且以其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学起来更轻松,也更容易理解历史、感悟历史。比如,在教授人教版选修四“圣雄甘地”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自主预习教材,然后让他们谈谈对甘地的评价,结果有学生竟然说甘地就是个傻子。接着,笔者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关于甘地的视频,因为事先没有准备播放,一放就用了半小时,虽然当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全部完成,但是学生在观看的时候教室里没有一个人说话,都被甘地的事迹和精神深深震撼了。再让他们评价甘地时,就深刻、丰富多了,对于甘地的“圣雄”称号也就自然理解了。
  这一教学手段适合学习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活动时采用,但要注意把握时间,可以根据需要对视频文件进行再剪辑。
  五、通过写作、辩论、表演等,创设活动情境
  自2008年以来,江苏省历史高考虽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问题的设置角度新颖、灵活,但在评分标准的设置上,只是采点得分,只要有关键词就可以得分。如2011年江苏高考第22题第(3)问:“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6分)”要求考生:“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该题体现出了高考主观题的评分标准由“采点得分”向“采意得分”转变,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考查,不仅考查了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知识的调动、运用能力,论证问题的能力,还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这些能力若只通过设置大量的问题和练习来培养,效率会很低,而且容易使学生倦怠。而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写历史小论文、分组辩论、分角色表演等方式,创设活动情境,学生会觉得既紧张又刺激,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准备中去,这样,学生很快就会将习得的方法付诸于实践,从而不仅开拓了视野、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提升了能力,包括写作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当然,高中历史课时紧张,这种方法显然不能经常采用,但可偶尔为之,对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情境教学只是教学手段,不是目的,不能为了创设而创设,一定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采用适当的形式,或者几种方式结合起来用,才能提高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小萍.运用多元材料,重构历史认识——《洋务运动》的教学设计及实践反思[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7).
  [2]山昌岭.“论从史出”如何落在实处——处理好史证、史实、史论的关系[J].现代教学,2007,(5).
  [3]卞金祥.名师·最受欢迎的特色教学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冯增俊.名师·优质课堂的效率管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