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历史论文>>正文内容

从历史人物身上感悟人性美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要:历史是人类生活和斗争的记录,通过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所显示出来的人性美,是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凸显的一部分。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多如繁星的民族精英,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璀灿思想和精神风貌,是进行德育的极好素材。
  关键词:历史教育;人性美;品格塑造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4-0185-02
  
  伴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教育的内涵。教育承载着传授知识和塑造人格的使命,科学求真,人文向善;科学训练思辨,人文涵育情感,不同学科担负着不同使命。历史教学应该让古圣先贤们“复活”在课堂上,挖掘出他们身上所蕴含的健全、高尚的人格元素,从而为塑造学生的内心世界打上一层亮丽的底色。
  一、感悟不同人物展现的人性美
  马克思曾经谈过,古代人的“生产目的”是培养好的国家公民,把具有优秀素质的人视为最宝贵的财富。孔子把传说中的尧、舜、禹塑造为理想的圣人,“唯天为大,唯尧则之”,把他们看成与天一样伟大与崇高。在实践中,孔子办学,设计了礼、乐、御、射、书、数六艺,不但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君子”,而且他的教育思想连同他自身的“君子”精神,为后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成为鲁迅赞美的中华民族的脊梁而名留青史。今天的学生可以在这些人物身上感悟不同的人性美,并由此内化为自我的优秀品质。
  1.加强政治素养,树立爱国信念。历史教材总结了无数大至国家兴衰,小至个人成败的经验教训,蕴涵着许多爱国情愫。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历史人物如何处理个人与阶级、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千百年来,多少志士仁人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正气歌。于谦以“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身体力行,昭示后人民族气节的崇高。林则徐则道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虎门销烟更是唱出了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坚定和无畏!为救亡图存而甘愿流血牺牲的谭嗣同,在牢中欣然吟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希望以自己的鲜血唤醒后来者。这是何等的豪迈之举!同样,在世界史上,无数英雄人物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而奋斗不息。从带领法国人民抗英的民族英雄圣女贞德,到印度国大党领袖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从美国的开国元勋杰斐逊及其所起草的《独立宣言》,到土耳其凯末尔等人制定的《国民公约》,无不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也正是这种不畏强暴、百折不挠的爱国情感,成为了各国实现崛起、跻身于世界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着不同的内涵,其表现可以是惊天动地的壮举,也可以是默默无闻的奉献。作为一名中学生,就是要传承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维护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自觉抵制以任何形式分裂祖国的行为。同时充实我们的头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中国的腾飞添砖加瓦,贡献才智。
  2.培养优秀品质,提升道德境界。中学历史教科书中为我们彰显出许多国人在道德修养上的至高境界,中华民族历来强调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以规范和提升自己的德行。《礼记》中明确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孔子主张“温、良、恭、俭、让”,并语“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告知世人;孟子强调“善养浩然之气”;辅佐齐桓公鼎定天下的功臣管仲也曾直白如话地说“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兵戈”;发明地动仪的张衡“不怕地位不尊贵,只怕品德不高尚;不嫌薪金不多,只以知识的不渊博为耻”;诸葛亮重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等。他们无不认为道德修养是做人之根本。中国古代有许多清官,廉洁奉公、忧国忧民,受到历代人民的敬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岳飞强调“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等等,都表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入挖掘教科书中道德教育的素材,引导学生在平凡小事中,如赡养父母、尊师敬友、乐于助人、大公无私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挖掘科学品格,培养献身科学的精神。一般认为,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要尊重规律,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实际上,人文科学领域也同样如此。人文精神同科学精神,正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共同推动着社会进步。推古及今,无数思想家、科学家追求真理,献身科学,促进了人类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世界鼎足而立和绵延发展。历史教学中努力挖掘科学品格教育的内容,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呕心沥血27年,三易其稿,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坚守“日心说”,虽被宗教裁判所监禁8年之久,受尽酷刑,历尽了人世间非人的折磨和凌辱,但他丝毫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坚贞不屈,始终恪守自己的诺言,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和信念。他曾说过:“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最后宗教裁判所判处布鲁诺火刑,行刑前布鲁诺仍然满怀信心庄严地宣布:“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即将来临,真理终将战胜邪恶!”他最后高呼:“火,不能征服我,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会知道我的价值。”这是何等的刚烈!回顾过往的诸多事迹,在探索科学、寻找真理的道路上,只有像他们那样一丝不苟、孜孜以求,敢于捍卫真理乃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才能有所建树。
  4.研究历史人物、坚强面对挫折。历史上每一个成就事业的人无不经历了很大的挫折,但他们都有共同的一点:在经受磨难、遭遇挫折时,表现了一种积极的、理智的情绪反应,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仿效的。如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在无边的大洋上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的生死考验,终于发现了新大陆;天才的音乐家贝多芬以坚强的毅力战胜了耳聋的厄运。让学生从这些名人的身上看到:人生离不开磨难,磨难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健全人的品格,增强人的才干。
  二、“复活”历史人物的主要途径
  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复活”一些典型人物,从而塑造学生高尚、完美的品格:一是可以开展讨论,尽量多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巧设讨论主题,让受教育者自觉主动、有选择地“乐从”,讨论力求内容精彩,思考独到。情感和观念的形成是需要学生自己去“体验”和“生成”,这种融入式学习也是当今教改的趋势;二是在对人物进行评价时应当加上道德维度,既要承认历史人物推动或阻碍历史进步的客观作用,也要分析其心理、动机和机制,看到历史人物对于人类生活和人类精神的影响,认识历史人物在道义上的是非善恶;三是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如观看电影录像、辩论会或者专题讲座等走进特定的历史人物,在再现其事迹的基础上进行评判,使人物有血有肉,富有立体感。“伟大人物的生平把我们提醒,我们也能够使生命变得高尚;在离开人间时,我们也能够将足印遗留在时间的沙滩上。”学生在亲自动手、动脑的实践中真切体验榜样的力量。
  历史是昨天和今天的对话,车轮滚滚向前,岁月承载着多少令后人为之自豪的美好品格。“人性美”在今天仍旧留有历史的影子,它的规则基本没变。社会的变迁带不走人性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和开阔的胸襟,我们可以教导学生身体力行地去发扬人性闪光的东西,不断地砥砺操行,从而完成大志,铸造国魂。
  
  参考文献:
  [1]张思恩.简明中国古代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
  [2]冯一夏.历史教育新探[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3]钟启泉,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D].华东师范大学,2004.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