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德育课题>>正文内容

《整合德育资源 构建信息时代学校德育体系》研究报告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中小学德育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但德育工作常常给人一种落伍的感觉,德育的观念、内容、方法往往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德育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尤其是在信息时代,不少学生在"信息轰炸"的环境里陷入思想迷惘、道德困惑和心理偏执之中。面对这样一个数字化、全球化为特征的信息时代,如何使教育真正做到面向现代化,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我校是福建省信息技术实验学校,拥有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的千兆数字校园网,校园内每台电脑均连接信息点,实现网内的资源共享,互通信息,乃至连接国际互联网。在硬件设施较为完善的情况下,如何构建新型的信息化德育网络,施行有效的德育教育,让德育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受学生欢迎,提高德育的实效等问题,引起我们深深地思考,2001年我校申请泉州市《整合德育资源 构建信息时代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课题,并进行了积极有益地探索。现将研究成果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网络德育研究的理论意义
  网络德育研究具有较新的理论价值,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教育界正在开展"新教育"的研究即对信息社会的教育进行探索,在这种新教育理论中,应当有"新德育"的一块天地,而网络德育是新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新特点,开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探索网络德育的方法、手段,构建网络德育的理论体系,可以丰富德育学的理论基础,拓展德育的方法论。
  网络德育研究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生活即教育"理论的发展。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生活日渐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根据"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是什么样的教育,网络时代的生活必然有网络时代的教育。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网络成为德育工作的新环境。网络环境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环境,同时也是学生的一种新的生活环境,对于新生活环境中德育研究的理论成绩,也是对教育家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论的发展。
  2.网络德育研究的实践意义
  网络德育受众多,教育面广,形式多样,广大青少年乐于接受。因此,网络德育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现行德育模式的挑战,是德育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网络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益处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饮鸩止渴固然不好,因噎废食也不是上策。网络是一个战略高地,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抢先占领这个高地,让网络为素质教育服务。在我们没有能力清除生活中所有陷阱的情况下,让青少年不落入陷阱的最好办法是教会他们识别陷阱;在我们没有能力铲除所有毒草的情况下,让青少年免于毒害的最好办法是教会他们识别什么是鲜花,什么是毒草;在我们没有能力限制低级趣味的东西进入人们生活的情况下,让青少年脱离低级趣味的最好办法是给他们提供更具吸引力的高级趣味的东西;在我们没有能力消灭感冒、霍乱等有害细菌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养吾浩然之正气",增强自身的抵抗力。这也正是网络德育的实践意义所在。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与方式
  网络德育是一项浩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引起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关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个专家小组,曾花了18个月时间进行网络调查,旨在呼吁社会抵制网络垃圾。国内关于网络德育的文章也屡见报纸、杂志和因特网。2001年以来,开明出版社和广州教育出版社又相继分别出版了《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时代的中小学德育》两本书。这些文章和书籍从不同侧面探讨了网络环境下的德育问题和网络德育如何开展问题。提出了学校德育必须由传统封闭的、限制性的德育,转变为以实现美好人性为目的的、开放的发展性德育等新理念、新见解、新对策。广东中山市实验小学,1999年建成校园网,随后成立了《网络时代下的小学德育问题研究》课题组,并理论联系实际地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从管理体系、工作制度到内容、方法和途径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但是这些研究还都处于起步阶段,理论上探讨多,具体实践少;提出问题的多,拿出切实可行办法的少;理性思考的多,实践研究的少。诸如德育网站的内容体系如何构建、网络德育教师队伍如何建设、个性化服务如何开展等问题还没有深入研究。鉴于此,我们选择《整合德育资源 构建信息时代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课题,旨在建构一种青少年网络德育模式,指导网络德育尤其是中小学网络德育实践。
中小学网络德育的目标分成三个层次:第一是培养学生的网络是非、美丑、善恶的判断能力,预防网络陷阱,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第二是以网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纪教育,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养。第三是进行个性化服务,改善青少年的心理环境,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网络德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学生是主体。正确的德育方法是提高德育实效的关键,网络德育正是一种学生感兴趣的德育手段。基于以上因素,我们构建净化的网络环境,建立人性化,互动性好,信息量大的自己的网站,吸引同学参与其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同学的能动性,实现其由自我认识、体验上升到自我控制的自主德育。在此基础上,研究网络规则问题和处理网络失范行为的技术支持问题。
  三、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建立"德育之窗",构建现代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平台
  在德育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信息网络已经深刻地影响着德育工作,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实现德育与网络的整合是推动德育工作的多元化,这是提高现代德育实效的一条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努力探索实现德育与网络的整合,以此推动我校德育工作的多元化。
  要实现德育与网络的整合,就必须建立德育工作的新平台,因此,我们建立了"城东中学园网德育之窗","德育之窗"设有教育法规、德育资源库、家校互动、成果展示、班级主页等内容。德育之窗的建立,使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变化。教师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可以调用各种德育资源,使教育手段更加生动活泼,提高教育效果。学生通过网上学习,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品德素质。
"德育之窗"注意面向学生,通过网络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使之主动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实现学生、教师的双方互动。如:学生可以发E-mail到校园网上的"校长信箱"对学校工作提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学校工作更趋完善,促进学生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多渠道提供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城中论坛"开展热点问题的讨论,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老师可以通过网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他们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指导。可以说,"德育之窗"的建立给我们带来了德育观念的更新和方法的改革,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2、开辟网络空间,发掘丰富的校园网络德育资源。
  互联网时代不仅仅给学校德育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和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多媒体技术可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同时感知,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其德育知识的感知、德育情感的体验等都是传统的德育手段所无法比拟的。网络没有时间上的限制,也没地理空间上的界限,突破了以往学校德育在时空分配上受到的制约,而且可以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真正意义上形成合力。网上交流的平等性和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可以消除限制学生求知欲和想象力的诸多人为因素,调动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自由性和参与性,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德育主体。现在城东校园网上有学生自己制作的班级主页,团委、学生会在网上开办业余团校和业余党校,建立了家长网校、心理健康辅导站和校园绿网。一些班主任发挥自己的优势在网上推出个人主页。在"城中论坛"上学生可以敞开思想与老师沟通,通过平等的交流缓解矛盾、消除心理障碍。学校各学科都在设计教研组网页,任课教师利用网络工具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改革,在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从潜移默化中进行了网络道德教育。
  3、充分利用网络,构建开放的团队体验教育模式
  团队工作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在学校团队工作中,利用网络来进行课题研究是我们的一大特色。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德育网络,使活动的知识容量大大地提高,又可以使团员、队员们在活动过程中得到更直观、更感性的知识和体验,使活动的形式更加新颖,活动时积极参与,活动后的体验更加深刻。比如在开展《珍惜爱护水资源》的课题活动时,同学们就是利用网络搜集了地球上水源分布、全世界目前水源污染的现状等资料,使大家认识到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地球,保护人类。在开展《我是校园设计师》的课题活动时,同学们利用网络学习有关设计方面的知识。这些课题活动得到了上级领导部门的充分肯定。
  4、建立家校沟通的互动网络,提高家校合一的教育合力
  充分利用网络,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动,是我们改进德育工作的一种新做法。在我校的"城东校园网"中建立了"家校互动" 视窗,家长可以随时上网了解学校动态和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也可通过网络向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学生家长在教子问题上有什么困难,也可以通过网络与老师进行交流。通过这种互动式的交流沟通渠道,既可以促进家长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也促进了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形成积极的家校合一的教育模式,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本课题研究的成功个案
  1、网络德育基地成绩菲然
  我们充分发挥网络的育人优势,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开展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网上德育活动,让网络独特的吸引力、感染力、辐射力为德育工作服务。我校连续在2000、2001年承办泉州市中学生因特网夏令营,近500名中学生在夏令营里不仅学到了网络的基础知识,而且切实地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教育。2002年开始,每年清明节在泉州市教育局德育办的指导下,我校承办全市性的"网上祭英烈、永远跟党走"的网上祭英烈活动,该活动在全市引起强烈的反响,各地中、小学生纷纷点击"热血颂"网页,为烈士献花、评选心目中最尊敬的革命先烈、参加学先烈的征文比赛。参加"网上祭英烈"活动除了我市中、小学生外,还有4岁的小朋友和大学生,甚至香港的小朋友、革命老区龙岩市的小学生都在网上献花留言。大家表示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我们美好的祖国。2002年学校还在市教育局德育办的领导下,举办了泉州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知识竞赛,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有关领导亲自出席网站开通仪式,该活动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2002、2003年我校分别获得泉州市、福建省文明学校称号。
  2、"环保网站"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小学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意识的形成对人的环境素质养成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意识观念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今天在接受基础教育时,如果能学到环境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一些环保实践技能,将来走上职业岗位后,就不会重蹈人类过去非持续发展的覆辙。学校组织的各项环保实践活动利用网络来发布,制作了"绿色网站环保之窗",内容包括建网主旨、知识卡、环保活动方案(步骤)、学生作品展示、美与丑图片展示等项目,涵盖了空气、水、植物、动物、湿地、土壤、垃圾、噪声、人口与环境等九个专题,本网资源量达百兆,内容定期更新维护。学生通过登陆"绿色网站环保之窗"了解环境知识,了解学校开展的各项环保实践活动,还可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绿色网站环保之窗",与超越时空的学习伙伴进行交流,分享成功。校外的关心热爱环保的人士也可通过登陆"绿色网站环保之窗"了解环境知识,了解我校开展的各项环保实践活动,了解我校学生的环保创作。从而使校内外更多的人受到环境保护的教育,使环境教育得以推广,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环境教育可以拓宽学生对环境知识的认知途径,潘巧丽同学说:"以前我只知道环保就是不乱扔垃圾,通过登陆'绿色网站环保之窗',我才明白原来环保包括那么多内容,我还知道了什么是湿地,它对人类对地球环境具有重要的的意义,我从网上下载了很多的图片,它们让我感觉到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也了解了我国许多地区环境在恶化,这些现象让我决心从现在起,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保护身边的环境。"2002年我校被评为泉州市园林式学校,2003年我校被评为福建省绿色学校。
  3、城中论坛、班级网页、个人网页成为展示学生个性的,体现校园民主的舞台
  我校网络中心、团委经常开展了班级和个人网页设计大赛,虽然这些网页制作的水平不同,但体现出了不同的特色和迥异的个性,展示了学生的特长兴趣和爱好,有的甚至由此办起了自己的网站,一些同学自发成立了电脑俱乐部。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注意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将学生中的电脑高手组织起来,创办有特色、学生喜爱的网站,建立德育阵地。运用班级网页,建设班级集体,体现了正确性与可接受性的更好的衔接,班级建设更加开放和民主。
  "城中论坛"是同学们参与学校管理的一个窗口,食堂伙食的改善,学校运动场的改建,社会焦点,热点问题讨论等,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所思所想和所关心的问题,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有针对性解决问题和开展活动。比如刘海洋 "泼熊"事件发生后,有的学生就指出学校对此事件没有及时采纳相应的教育措施,表现出德育的滞后,这表明有更多学生关注德育,关注我们的教育等等。
  4、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以往的传授知识课程的不同点是"做中学",这就要求学校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生活素材与学习素材。我们通过收集、加工、存储信息等方式建立信息库,及网络教育平台,通过校园网、互联网服务,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网络为学生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发展性、开放性、实践性,更为学生相互交流实践的体验提供了便捷条件。开展自主性的研究型学习,学生确定研究型课题,设立理论学习、时事政策网页,提高了学生从因特网上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了自主学习、协作探索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教学更具实效型。
  五、本课题研究的成效与展望
  事实证明,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平台开展教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运用现代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网络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可以自由探索的环境,学生可以无顾忌地谈天说地,谈古论今……网络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参与性和探索精神,网络是德育的一片新天地,它的被开发将引起德育的巨大变革。当前网络德育与学校其它多渠道教育正在形成一个相互借助、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结构,共同构成一个虚拟与现实、无形与有形、公开与隐蔽、相互交融的立体德育体系。由于学生对网络的特殊兴趣,而德育工作者在这一领域的德育意识还有待加强,加之网络内容良莠不齐,这个领域对德育就显的尤为重要与紧迫。
  我校德育工作,在主体德育研究与实践课题的引领下,创建了多种学生自主管理,自我体验,自我教育德育人模式,并也在主体德育,即学生自身成为德育主体的思想指导下,尝试运用网络进行了点滴实践与探索,但还很难提升到网络德育的理论高度来阐述。今后我们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强化网络德育意识、网络资源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学生对全球网络文化的识别能力、自律抗诱能力,培养学生自我保护、自律自求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有道德有能力的"网上一代"。这是我们在工作中要努力做到的,我们也正在努力。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测试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