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正文内容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一、《文化生活》教材的体系结构

《文化生活》的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文化与生活”、“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分别对应了课程标准的四个主题,按照“是什么:文化的概念” 、“为什么:文化的发展”、“怎么看:民族精神”、“怎么办:文化建设”的逻辑顺序来展开。四个单元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构成了《文化生活》教材的有机整体。

 

二、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教材分析

作为整本教材的绪论与总论,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文化是什么,为整本教材提供了基础性的认识。本单元讲述文化的基本概念、功能和作用。包括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作为人类的精神活动,对社会发展有引导和制约的作用;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代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等内容。要求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对文化的基本概念的基本认识。

本单元包括两课。学习的时候主要抓住两条主线: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文化(文化的社会作用);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文化(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用“体会文化”和“文化与经济、政治”两个框题介绍文化的内涵。第1框题“体会文化”主要从学生的体验出发,引导学生形成对文化概念的基本认识,正确理解文化概念。第2框题“文化与经济、政治”则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角度,通过对于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说明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文化概念的理解。本课有三个问题需要把握:

1个问题: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本课程所使用的“文化”概念,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把握这一文化概念,要注意以下几个基本点。

其一,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这就是说,文化与人类社会与生俱来。当人类从第一次使用兽皮遮体、保存火种烘烤食物那一刻起,不仅诞生了文化,也从此离不开文化了。

其二,从文化与人们个体的关系来看,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都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有文化。也就是说,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物。

其三,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但我们观察所有文化现象都主要是着眼于人们的精神世界、归结为人们的精神生活。

2个问题:文化的外延是什么,或者说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人们对文化生活有着非常丰富的需求,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社会精神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从文化形态上看,有古今地域之别;从文化性质上看,有先进与落后、健康有益与腐朽没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不同的民族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3个问题: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是什么?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大基本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当今时代日益显著。文化与经济相交融,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使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相交融,主要表现在: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极力用自己推崇的文化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愈益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用“感受文化影响”和“文化塑造人生”两个框题说明文化的作用。第1框题“感受文化影响”从学生可以感受到的文化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文化影响的主要方式和基本特点。第2框题“文化塑造人生”则从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三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文化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本课要把握以下三个问题:

1个问题:文化影响的不同侧面。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文化的印记。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等,也见诸交往过程中的行为举止。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等,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影响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2个问题:积极的文化生活对个体的影响是什么?

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比如,课外阅读是重要的文化生活方式之一。具有恒久生命力的经典名著,凝结了人类的智慧,对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赏析经典名著,可以丰富人的思想。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等长篇小说,就教育和鼓舞了我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又如,中国古诗蕴涵有培养人情感、志向的丰富营养,屈原、杜甫等著名诗人,皆有兼济天下,一心为民的志向;中国绘画的形象具有特殊象征意义,虽然是花鸟竹石,水波烟云,其实也都是情感的寄托,人格的象征,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使人的情操得到陶冶。

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比如,抗日战争时期,《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松花江上》等抗日歌曲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鼓舞了抗日军民奋勇杀敌的斗志,形成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强大精神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优秀的文艺作品,在激发人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力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又如,阅读了司马迁、奥斯特洛夫斯基、张海迪、朱彦夫、霍金等人的故事,赏析了不畏挫折的诗词格言,当我们遭遇困难、挫折的时候,通过阅读这些故事、诗词、格言所产生的精神力量,就会激发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

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这两个过程不是彼此脱离的,而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3个问题: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是什么?

首先,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而是在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从文化习俗和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来看,文化的影响又是深远持久的。

此外,不要忽略本单元的综合探究。该探究活动围绕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明确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不仅表现在它对经济、政治产生重大影响上,而且表现在它对人的发展的重大影响上;使学生懂得当前,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的重要性。

 

三、常考点清单

(一)、体味文化

1、文化“万花筒:

1)文化丰富多彩,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2)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自然环境,有不同的文化。

2、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相对于①           而言的人类全部②           及其③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④           特有的现象,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是人们⑤    

                的产物。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修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的力量

1)文化和文化活动不同,⑥               是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⑦             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①           ,又②            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按性质分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和落后的、腐朽的文化。

3)先进的、健康的文化③            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在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1)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④           

2)我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⑤          、不竭的⑥            和强大的⑦          

(三)、感受文化影响

1、文化影响面面观

1)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①             ,来自于各种形式的②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③             

3)文化影响人们的④            、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潜移默化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⑤                的特点,一般不是⑥            ,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⑦          ,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⑧            影响。

(四)、文化塑造人生

1、丰富精神世界

1)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①           的重要途径。

3)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

2、增强精神力量

1)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②           

2)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③            ,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3)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2)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④              、⑤            和⑥             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易混点清单

1、自然风光是一种文化现象

自然发光不是一种文化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因此,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如九寨沟的自然风光不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不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因此,不能称为文化。

2、几是文化都具有积极作用

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不同性质的文化起的作用截然不同。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会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所以,对此观点应该具体分析。

3、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所以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会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又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性的一面,也有不同步的情况:

①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同步性表现在,文化的某些方面不能超越经济而发展,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教育事业,新中国成立以业,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大、中学校的入学率较低,特别是在农村,有些贫困家庭的孩子甚至还上不起学。

②文化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情况:文化的某些方面可以超越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诗词歌赋的发展、书画的发展,并非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

4、文化与文明

文化与文明不是一回事,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能等同。

 

 

 

文化

文明

 

 

 

 

 

区别

从起源上看

文化与人类产生的时间同步,即文化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文化与人类一起产生,至今已三百多万年的历史

文明一般以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为开端、或以金属工具的发明、冶金术、文字和大规模的建筑为标志。文明从文字产生开始,至今最多不过六七千年。

从性质特征上看

文化作为社会历史范畴,是与自然相比较而言的。文化越发展,表明人类的发展越是依赖于自已所创造的文化世界

文明是同野蛮、无知和愚昧相对立的,它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程度

从内容上看

文化包括人类活动的整个过程以及活动方式、活动手段,其中既有积极成果,也有消极成果

文明主要是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

 

联系

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文明就是文化中积极、进步与合理成分的总和。一个社会的文化进步程序越高,社会文明和发展水平相应的也越高。总之,从人类历史的长河看,文化越发展、越进步,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也就越高级、越全面,二者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

这种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如同不能简单地把文明看做是物质文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一样,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和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6、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因此所有现象都是文化现象

1)文化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但并非所有现象都是文化现象,我们文化生活讲的“文化”是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由人创造并为人类所特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7、文化不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在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社会实践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

文化不属于神的世界也不属于人以外的动物世界,而属于人类社会。虽然动物也有类似人类文化的现象,但不能说明动物的活动和人的文化活动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人类是通过实践中创造的工具和语言符号进行活动的,而动物主要靠天然工具和本能来活动。如人类捕鱼所使用的渔船、渔网等多种捕鱼工具,人们传递信息所借助的电话、因特网等多种通讯设备以及人类在实践中所用的语言符号,都是人类自己创造的。文化是人的创造,人也离不开文化。人之所以能创造文化,是因为人在劳动中形成了发达的大脑,拥有世界上最为复杂的物质形式,从而有了创造文化的物质器官,这是人以外的动物所不具备也无法比拟的。人之所以离不开文化,是因为文化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据,不经过一定文化环境的教育和熏陶,从而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人就不能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也就不能称其为人。

8、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记得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

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主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只有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才会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9、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无法选择的

1)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2)人有主观能动性。人们接受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3)人们应当提高辩识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文化的侵蚀。

10、文化素养和文化氛围的比较                                            

 

 

 

文化素养

文化氛围

区别

含义

一个人在文化知识方面的素养和文学理论方面的素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由各种活动营造出的激励人、鼓舞人、凝聚人的环境,存在于人类主体周围并影响主体活动的各种精神文化条件状况的总和。

特点

是人类生活所特有的。

看不见、摸不着,却时刻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联系

文化氛围对于人的素养的形成和提升作用独特,影响深远。人的长期的文化活动造就了特定的文化氛围,一定的文化氛围直接影响,作用于人的塑造。

(供稿:广州市玉岩中学    刘清岩)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测试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