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正文内容

文化生活第一课教学设计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文化表现方式的多样性;明确文化概念;认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文化欣赏和主动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参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感受文化的力量,体会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任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对文化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课本引言。

百度搜索“文化”一词,找到的相关网页有34500000篇。

<讲授新课>一、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第一个探究活动:了解常见的文化现象,形成对文化的初步印象。

多种多样的艺术表演。音乐、舞蹈等。

(1)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纵向。

(2)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横向。

第二个探究活动:通过“读书”“上网”和“社会社区文化活动”等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体会文化生活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道理,初步感受文化生活对人的影响。

(3) 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第三个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自然环境具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人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生活。

象我们所处的地方有“吴文化”。

吴中的饮食文化素以高、精、雅、鲜享誉全国。吴地不仅有自成体系的“苏帮菜”以及一大批高档菜馆酒楼,更以普通百姓家家讲究日常肴菜而名闻遐尔。历史上“船菜”特具水乡地方特色,苏州的传统风味小吃及糕点糖果,其品种之多,门类之全,质地之佳,滋味之美,形色之巧,千百年来一直令海内外人士赞不绝口。

人文景观“聚宝盆”的吴地民俗是吴文化的又一代表。在历史上它就以博厚丰繁饶有兴致而称绝全国,而且无论其衣食住行、生产劳动、爱情婚姻、人生礼仪、生老病死、节令玩耍等等无一不多姿多采,别具一格,而且不少方面还品位高级。比如,明清时代的八月中秋节除通常的赏月吃月饼食菱藕外,还在虎丘山上举行通宵的全民性的戏曲演唱竞赛;又如每年清明、七月半及十月初一三节至山塘街“看出会”,好比西方许多国家最隆重盛大的“狂欢节”,其内容奇特丰富,传统色彩鲜明浓烈,传唱至今的古代中国民歌〈大九连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足以为证。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吴文化是一种具有鱼米水乡特色的才智艺术型地方文化。它有五个本质性属性:水文化十鱼文化十稻文化十蚕桑文化十船文化。它又孕育于重群体、答道德、讲究和谐、崇尚中庸之道的大中华文化母胎之中。这种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就凝炼出了它的秀慧、细腻、柔和、智巧、素雅的社会文化特征。

西藏地区有他们的文化:献哈达 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嫁娶、民俗节庆、拜会尊长、拜佛,迎送宾客等等场合,通常都要献哈达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

宗教文化

藏民大都信奉的是大乘佛教。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黄教,其余还有红教、白教、花教。黄教禁止僧人娶妻,其它教派不限制。西藏西部和青海,四川牧区还存在着早期宗教--本教,也称黑教。

节庆

藏族有自己的历法。藏历始于1027年,以十一月一日为新年。每年阳历的8月初,过望果节。人们穿着节日服装敲锣打鼓唱着歌绕着田边地头转,以庆祝丰收。这一天还举行赛马、射箭等比赛,以及野餐。 藏族的葬礼有天葬、水葬、火葬、土葬和塔葬。

(二)文化是什么

1、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

第一,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如自然风光

第二,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社会实践和文化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

第三,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第四个探究活动结合文化的演进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第五个探究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体会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就体现在日常行为之中,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反映了这个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看专家点评:了解

“文化”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有“广义”的,有“狭义”的,特别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讲的“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文化”,既不同于“广义”,也不同于“狭义”。

(三)文化的力量(文化的作用)

1、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2、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第六个探究活动:结合《共产党宣言》问世后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引导学生体会到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所具有的巨大作用。

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例:海尔文化是一种价值观,这个价值观的核心是创新。它是在海尔16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四特色的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保障,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同时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这个目标使海尔的发展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海尔文化不但得到国内专家的舆论的高度评价,还被美国哈佛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列入MBA案例库。

海尔理念
1、生存理念
永远战战兢兢 永远如履薄冰

2、用人理念
人人是人才 赛马不相马
你能翻多大跟头,给你搭多大舞台
3、质量理念
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
高标准 精细活 零缺陷
4、品牌理念
国门之内无名牌
如果在国内做得很好,不进入国际市场,那么优势也是暂时的。

资本是船 品牌是帆 企业是人 文化是魂

创新精题

1、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B、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C、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2、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基础。市民素质的形成( A

A、离不开社会实践  B、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形成

C、也可以是天生的  D、家庭教育最 重要

3、创建文明城市,必须大力繁荣先进文化。繁荣先进文化( D

①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 ②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必须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 ④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A B

C D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表现: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把握其“相互影响”的关系要注意:

①既要看到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又要看到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决定作用”与“反作用”是不同的,不能混淆。②正确理解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③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例:文化的反作用:纪元前五世纪,迎来中国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大黄金时代。在文化史上,大黄金时代具有空前重要的地位,其学术思想,是中国最光荣、最长期的百花怒放、百家争鸣的时代。首先,孔丘以六十三岁高龄,用他的观点对《易经》、《春秋》、《诗经》、《书经》、《礼经》(合称五经)五部古书加以编纂删订(五经从此支配华人学术思想达两千余年)。其次是儒、道、墨、法这四种重要思想的形成,使大黄金时代的辉煌达到顶峰。同期的中国思想界,可谓名流云集(诸子百家),如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管子、韩非子、孙子等等,数不胜数。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的科技发明,中国独居世界。《韩非子·外储篇》载,公输般用竹子、木材造一鸟鹊,放在空中飞三天掉不下来;南北朝时,有一和尚用木材造一飞鸟,在空着中飞翔几天,最后又回转原处降落。不幸的是,这些比发明飞机还早的发明,都被奇技淫巧,典礼所禁这个观念所扼杀。因此,中国古代的科学精神,未能很好地沿续和影响世人,致使科技的走向,呈断代式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色,日益明显。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表现:

第一,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第二,为推动经济建设,需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第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1:2002年我国城乡居民实际文化消费跃升为5300亿元,而我国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约为10900亿元,缺口达5600亿元。

2:美国的文化产业超过了4000亿美元,消费类视听技术文化产品出口达600亿美元,已经取代航空航天业,成为美国第一大出口产业。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

第一,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第二,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行强权政治,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例:目前,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每年向国外发行的电视节目总量达30万小时,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往往占到60%70%,有的占到80%以上,而美国自己的电视节目中,外国节目仅占1%2%”。互联网上网访问量最大的100个站点中,有94个设在美国境内。这些新的机制,与全球经济发展包括各主权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很难为输入国所拒绝或改变。文化全球化,主要是美国文化,借助于这些新的机制,成功地渗透到全球的每一块地方,对本土文化造成缓慢的然而却是重大的影响,从根本上起着重塑人们文化经验、文化认同和生活方式的作用

实施文化霸权。就中国而言,文化帝国主义的战略主要是:第一,利用强大的媒体力量,继续在美国国内和国际上对中国进行系统的妖魔化,利用和制造各种事件(如 法轮功事件 把中国定性为不尊重人权压抑民主打击不同政见者干涉宗教信仰自由甚至是偷窃美国国家机密敌人。第二,除了美国之音外,美国国会又根据《1995年中国政策法》,开办了主要针对中国的自由亚洲电台。第三,在历次中美知识产权谈判中,美方代表都强烈要求中国开放文化市场,允许美国的大众文化产品自由进入中国,其目的在于俘获青少年学生的头脑和心灵,完成异域空间的殖民化,制造目标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价值断裂与日常生活中的代际冲突,削弱民族文化传统或本土文化传统对于社会不同文化族群具有的凝聚力。

2.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作用及对策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我国应如何应对: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资料:文化产业和文化生产力

(1)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一般是与公共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文化事业单位主要靠政府扶持、社会赞助,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单位则主要面向市场,依法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文化产业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其范围随着国家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从我国现实情况看,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业和艺术品业等。

(2)文化生产力是指人们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社会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个方面。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所创造的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因此,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练习:

1、思想文化同政治、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但又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这主要说明 D
A
、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

B
、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D、一定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
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A
、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A
B、精神能够决定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C、只有先进的思想文化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D、错误的思想文化不以一定的经济、政治为基础

3、以共建信用长三角为主题的第二届长三角一体化论坛20045月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会议发布了被称为中国第一份区域性政府间信用宣言<<共建信用长三角宣言>>。长三角16个城市政府之所以要联合建设信用长三角,是因为 A

①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够保证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 ②国家要积极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 ③社会主文化建设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④国家需要对国民经济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美国为首巴统在对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的问题上采取了种种限制措施,以避免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科技技术和设备流入中国。面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我们应该 C
A、加速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

B、尽快改善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C、努力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
D、立足于自力更生,努力开发所有的高科技技术,以免受制于人
5综合国力的增强靠经济,经济实力的增强靠科技。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这句话主要揭示了 D
A、经济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B、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C、科技在增强经济实力中的地位
D、科技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设计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