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历史论文>>正文内容

高中历史新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 要】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作用的主要环节,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高中历史新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从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能力;提倡成功教育,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历史新课程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2008年秋季起,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江西省全面实行,与传统教材不同,高中历史采取的是专题模块式编写体例,其突出特征就是教材内容多、思维层次高、难度大、跳跃性强。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而我国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教学效率低。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的、能动的、有创造性学习的快乐主体。那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望各位同仁斧正。
  1 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华人丁肇中说过:“兴趣比天才重要。”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兴趣,也就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主体意识,诱发起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主体能力的培养和主体人格的形成就有了依托。这样,教和学才能够得到和谐的发展。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毫无疑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就会对历史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究、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历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明显提高。
  由于历史具有“过去性”特点,决定了其内容比较刻板,没有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是不易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的。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要注重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可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创设情景教学法。利用现代电教手段和教具形象地、有层次地将所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将传统教学媒体如教材、板书、挂图、实物、模型等与现代教学媒体如电视、录像、录音、电脑等相结合,强化学生的视听感觉,尽量广泛搜集材料,做到能让学生听的让他们听,能看的让他们看,能摸的让他们摸,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用途,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习历史,感受历史,体验历史,从而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除此之外,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独立地解决学习问题,同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开辟新航路》一课时,我就有意识地对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不进行全面的评价,而是要求学生根据新航路开辟以后的殖民扩张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东西方产生的影响的相关史实,从不同角度对新航路的开辟进行评价,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也有利于学生认识的升华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2 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的知识权威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所有知识。这种师生关系显然是不平等的。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及早的摒弃传统教育观念,放弃“师道尊严”,用一颗真诚的心,真正地、平等地善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如爱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朋友的那种教师。”只有当我们教师做到这些,真正用一颗真诚的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把每一位学生都看作朋友,热情爱护,平等对待,对每一位学生自始至终都要充满期望,充分相信学生,对学习困难者更要倍加关心,适时启发点拨,才能通过学习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相信自己,感到自己能行。在这样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构建历史自主学习模式才具有可行性。
  “自信心是前进的内驱力”,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营造宽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与想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体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的不完整情况,总是多鼓励与引导,多提醒与补充;对学生思维受阻不是置之不理,而是给予启发和诱导;对学生的创造性答案,总是给予热情的赞赏和鼓励等,从而把教学过程变成探求知识与真理,带有感情色彩的历史教学交流过程。这样,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愉快、幸福,更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体意识。
  3 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能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说教法的适用有规律可循,但也是灵活多变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情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评判教学的优劣,重要标准之一是教学是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太多,总是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例如,在讲授历史新课的过程中,教师从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几个方面讲得非常清楚、详细,然后要求学生记住结论,这样的教学方法,约束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能力,剥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学习过程仅仅是机械的模仿过程,毫无创新意识。这样,教代替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爱学、乐学。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很强的求知欲,喜新好奇、情绪易变、趣味爱好多样。针对这些,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法要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灵活多样。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取讲授法、交谈法、解题法(学生阅读课文可提出疑问)、分析法(利用史料分析得出结论)、分组讨论法、开展辩论等灵活多样教学方法,使课堂更具生气。
  4 提倡成功教育,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要想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学习兴趣,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会、会学的乐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心理学家盖兹也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必须有机会去体验他们自己的决策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渴望被人重视,渴望成功。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心,这样有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成熟。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主动的参与意识。在教学中,我们提倡平等参与课堂双边活动。讨论问题时,有师生之分,无尊卑之别,给学生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环境。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激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深入理解体会,然后形成个人意见,与他人交换,树立一种主体意识下的责任感。例如在学习《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一课时,对殖民主义的评价,我让学生展开激烈的争论。“殖民主义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殖民主义给亚洲、非洲、美洲等落后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殖民主义冲击了落后国家和地区旧的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结构,给落后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促使它们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大家各抒已见,为各自的观点找论据、提不足。最后,在师生共同讨论中得出“殖民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具有双重作用:破坏性和建设性,破坏性是主要的共识。既对殖民主义的评价形成了正确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评价问题的能力,水到渠成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不苛求成熟与完善。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赞赏或肯定的目光,尊重学生,学生在思辩的过程中,自身的价值得到肯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自然会对历史学习信心倍增,从不爱学到乐学、会学,主动探求知识。
  5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科技知识日新月异,人们凭着曾经拥有的知识,想赶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人们必须通过教育,通过学习,通过课堂改革的实施,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和技巧,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高中历史教学要由原来的“授人以鱼”转向“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的过程,也是教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要教给学生会学的方法和规律,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并在学习中加以灵活运用,成为“会学习的人”,这才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体意识。例如在历史探究课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介绍一些治史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确定选题,制定具体行动计划,搜集有关历史资料,分类整理所获得的各种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历史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史学理念,研究成果的形成等。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从选题到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历史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成果的形成等过程,培养学生读史治史的能力。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注重的是历史结论的形成过程,而不是结果。历史的社会功能在于能以古鉴今,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与教训。因此,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及时有效地掌握新的知识和信息,提高能力,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并为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历史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未来奠基,当好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改革者,让高中历史课堂成为学生锻炼自己、超越自己、创造自己的舞台,使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具有人文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 聂动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学习|学生|历史|主体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